早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已有媒體報導養老金上調方案已在醞釀,養老金將迎來16連漲。但隨著後來持續發酵的疫情,給國內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很多人問到,養老金還會不會繼續上漲呢?甚至有人擔心,養老金還能不能足額、按時發放。
我們知道,自從2005年開始,退休人員養老金每年都有所上調,在很長一段時間,年漲幅都是10%。最近幾年養老金的增幅才有所放緩,但每年還是有5%左右的漲幅,可以說漲勢喜人。2019年,經過連續15連漲後,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也增加至將近3000元。
那麼,今年還能不能如期上漲,實現16連漲呢?
專家表示,雖然今年情況比較特殊,但養老金上調的依據是2019年的增長數據。根據統計的數據,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社會平均工資也仍然是上漲的,對應的,養老金也應該上漲。
此外,根據人社部數據,2019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了大概3783億元,支出大概34631億元,還剩3199億元,累計數年還剩50869億元。在連續無收入的情況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福利可維持17個月以上。也就是說,養老金餘額也是充足的。
如果按此推算,2020年的養老金調整幅度也極有可能是5%,從而實現16連漲。
按照慣例,每年的3月至4月間,人社部及財政部會公布平均上調比例。不過今年全國兩會延遲召開,養老金的調整方案披露時間,也會相應延遲。
至於有人擔心的養老金會不會足額按時發放問題,這一點大可以放心。
雖然,國家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但免徵的只是企業繳納的,這個費用會計入統籌帳戶,本身也和個人無關。領取養老金的計算主要跟你退休時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等關係較大。所以,不會影響個人養老金領取待遇的。
日前,人社部部長張紀南也表示,我們有能力保證養老金的及時足額發放。而且,還要適當提高養老待遇。
因此,養老金不僅能實現足額按時發放,而且16連漲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
最後,溫馨提示一下,有人提到這段時間失去了收入來源,無法繼續繳費,養老保險能不能延遲繳納呢?
人社部表示,允許參保企業和個人延期辦理業務。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2020年一次性補繳或定期繳納社會保險費放寬時限要求,未能及時辦理參保繳費的,允許疫情結束後補辦,並在系統內標識。需要強調的是,逾期辦理繳費不影響參保人員個人權益記錄,補辦手續應在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