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民以食為天」,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吃」應該算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吃什麼,怎麼吃,往小了說,吃這件事影響生活的滿足感,可如果要是往大了說,吃正在改變著人類發展的進程。這篇遊記應該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遊記,只是單純記錄了我和朋友在 成都 胡吃海塞的三天,跟隨著當地土著好友的腳步吃了六家網紅店和一家寺廟的素齋,作為一個對於吃並不是特別感興趣的人來說,在 成都 的這幾天我仿佛打開了「美食」這扇大門,並且非常享受徜徉在美食海洋裡的那種幸福感,當然,除了滿足自己的胃口品嘗了所謂的網紅店之外這些還不夠,不僅要會吃還要懂吃。】
成都
作為一個北方人,心裡其實很羨慕成長和生活在 成都 的孩子,除了在家裡就能吃到的家常川菜,大街小巷裡大大小小的餐廳眼花繚亂, 成都 的美食,確實太多了。透過火鍋的熱氣,談笑話語間,喝上兩瓶啤酒水煮三國往事,就著煮花生咀嚼生活,平實快樂的生活不過如此。
成都 作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有著不計其數的美食和無數網紅店,為了美食排長隊是吃網紅店的家常便飯,如果你是第一次來 成都 ,很容易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
成都 人對於美食美味的嗅覺確實非常敏銳,除了川渝地區的口味代表麻辣,還有魚香,薑汁,椒麻,五香,酸辣,怪味等,對於一個假食客來說,我總覺得自己知之甚少。恰巧這三天朋友時間充裕,誇下 海口 說要帶我吃遍 成都 網紅店,也好,那我就從味蕾的角度去感受一下 成都 。
十一過後的 成都 秋風習習,川渝盆地的天空太陽難得一見,蓉城的大街小巷裡,大大小小的餐廳飯館已然有了一絲初冬的寒意,急需一餐火鍋回血。朋友帶我來打卡的第一家網紅店是一家 成都 老火鍋——「如在蜀」,排隊等了近一個小時,也算是第一次領教了網紅店的「魅力」。
如在蜀老火鍋 玉林 店的門口有一個浮雕,排隊無聊的時候可以看看電視,拍拍照,吃點瓜子,誰讓他家的生意這樣火爆呢~
如在蜀老火鍋
一進門左側是看到大廚們正在準備新鮮的食材,準備好了服務員直接端上桌。
如在蜀老火鍋
要的麻辣鍋,大大的一個「蜀」字立刻勾起我的食慾。
雖然還沒開始吃,但光看這湯底,就能判斷出一二。果不其然,湯底味道出眾,秘制香辛料經過高湯的熬煮散發出獨特的香氣,辣而不燥,香而不膩,久煮之後口感依然如初,最重要的是還好看。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老火鍋
室外秋風習習,室內熱氣騰騰,一餐美味的火鍋確實能抵禦這寒冷的秋呀
如在蜀老火鍋
香菜和蒜切得整整齊齊,一抹白,一抹綠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老火鍋
冰粥。其實這個季節,已經很少能買到冰粥了,不過如在蜀還供應,而且味道不錯。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老火鍋
腦花我沒吃,朋一碗都被朋友消滅。
如在蜀老火鍋
其實在北方吃火鍋我從來不點毛肚,後來是因為吃過一道毛肚的炒菜,才開始在火鍋裡嘗試。記得12年前後在 北京 工作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幾乎是對火鍋著了迷,天天吃火鍋,無論看到吃到什麼植物,第一反應就是能不能放火鍋裡涮一下。後來吃火鍋的次數多了,才知道「七上八下」這個說法兒。不過「七上八下」實踐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而且還耽誤吃東西。所以每次吃火鍋的時候涮毛肚,只要不煮太久就放進嘴裡了。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的食材新鮮乾淨,特別是百葉,沒有腥臊味,順滑爽口。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的必點——蝦滑
如在蜀老火鍋
如果把餈粑的香味比做香水,那如在蜀的紅糖餈粑應該是木製香調,細膩的黃豆粉灑在外焦裡嫩的餈粑上,蘸上紅糖,一口咬下去,有種溫暖的芳香。
如在蜀老火鍋
吃火鍋離不開肉,更離不開鮮嫩的牛肉,如在蜀的肉談不上比其他家好多少,但韌而不硬,仿佛能吃出牛肉縱橫交錯的紋理。
如在蜀老火鍋
紅酒牛肉,這道是必點,拿下高腳杯,紅酒瞬間沁入牛肉的肉層裡,當紅酒香和鮮嫩的牛肉第一次親密接觸時,你能想像出那是何等的美味嗎?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老火鍋
如在蜀老火鍋
【推薦菜】
作為一個能吃七個變態辣雞翅的 東北 爺們兒,來到川渝地區簡直如魚得水。點了雙椒霸王牛肉,看著挺嚇人,沒想到吃了一片之後,一點都沒覺得辣,一大片牛肉放進嘴裡,肉汁四溢,雙椒的鮮辣也浸入牛肉裡,辣而不燥。
鋪蓋毛肚,毛肚對於 東北 人的飲食習慣來說在吃火鍋的時候並不是必點,但在 成都 就不一樣了,如在蜀的毛肚沒有讓我失望,口感爽脆,唇齒留香。
雙椒千層肚和花甲,雙重辣度相融合,不一樣的辣感體驗,這個也算是如在蜀的必點菜了,口味沒得說,適合愛吃辣的朋友。
手打豆花, 成都 本地人的話,一吃就知道是不是正宗的膽水豆花。
紅糖餈粑一口下去酥脆香口,酥脆的外皮加上軟糯的內裡,蘸上滿滿的紅糖,味道巴適得板。
【排隊難度】★★★
取號容易等候難,不過如在蜀老火鍋 玉林 店為排隊的吃貨們準備了瓜子零食,門口可以看電視唱歌,也不算無聊。
【推薦指數】★★★★
非常推薦第一次來 成都 的小夥伴來嘗嘗,如在蜀老火鍋不算辣,口味中規中矩卻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朋友帶我來的這家泰式火鍋在 成都 早已名聲在外,因為早已經惦記了許久,但看看店門口排隊等餐的客人,朋友一直沒勇氣自己來,這次帶上我也算是解悶兒。集漁完全不愁沒客人,餐點過來的話,等候時間倆小時起,不過幸好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領號排隊了。如果直接找上門來,怕是等的時間要更久,或許當天都不一定能夠吃上。我和朋友是晚上四點多到的,等到了快八點才吃上,領號的時候前面大概有近五十桌在等,不過最後吃上了,也算了了卻了朋友的一樁心願。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春熙路店的集漁在商場裡,一二三層都是,用餐環境不錯,就是人真的多,暴多。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服務生收拾客人用餐後的桌子速度奇快,一分鐘桌子收的乾乾淨淨,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我們在三樓吃的,相對二樓和一樓空間稍小一點,但安靜了些。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火鍋的招牌鍋底當然是 泰國 的冬陰功湯鍋底了,由熬製四個小時的鯽魚湯打底,湯色乳白,鮮氣濃鬱,飄香四溢,待鍋底加熱之後,再放入秘制冬陰功湯底,以及集漁現點現配的獨立鮮料包。蘸料包括 泰國 紅辣椒、香菜、青檸、南姜、泰式小米辣等,閉上雙眼聞一聞,瞬間回到 泰國 的感覺。
兩種口味的泰式蘸料:傳統泰式醬和特色椒麻醬。
醬料裡都放了青檸,特別適合喜歡吃酸的小夥伴兒。酸不僅去腥戒酒,而且在你吃海鮮的時候不會讓自己的味覺有喧賓奪主的感覺,卻又可以襯託出出肉質的豐腴多汁和鮮美,那味道,真的簡直了。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其實在集漁點套餐性價比更高,但我和朋友想嘗嘗更多的菜,所以都是單點的。
活鮑魚的新鮮程度直接如圖,品質絕對上乘,就是覺得性價比不是很高。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墨魚圈,當零食吃了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熬得剛好的冬陰功湯底,鮑魚,老虎蝦一一下鍋,吃的就是個新鮮。
老虎蝦個頭很大,肉質Q彈,應該是 泰國 進口的沒跑了,老闆拍著胸脯說,在 成都 沒有其他任何一家泰式火鍋店有同樣的老虎蝦,而且這個蝦在 成都 確實也買不到。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咖喱蟹是我的最愛,哈哈,來這裡吃飯當然是必點了。味道很 泰國 ,不吃後悔。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待鍋裡的海鮮尾巴翹起來,變得體態豐腴,冬陰功濃濃的香料和椰香沁入海鮮之後,直接夾起放入碗裡大卸八塊,嚼起來彈性十足,大快朵頤,在集漁吃泰式海鮮瞬間就能感覺到幸福感。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泰式烤扇貝,必點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每一桌客人都有一瓶免費的氣泡酒,吃之前前小酌一杯,開開胃。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肉類拼盤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吃罷了正餐,如果還意猶未盡,那就再來點餐後甜點和小吃吧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在 泰國 最愛的一種小吃——芒果糯米飯,必點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整體評價】
大部分菜都是單點的,沒有吃套餐。吃在嘴裡仿佛一下子回到了 泰國 ,熟悉的味道,回味無窮。芒果糯米飯,咖喱蟹,泰式暴雨,泰式烤扇貝,還有布丁酸梅汁和各種小甜品都是無限續,服務員幫忙剝蝦,吃蝦小能手第一次有人給剝蝦,服務好的想打人。
鍋底必推薦冬蔭功,加了新鮮的椰汁,味道除了典型的冬蔭功氣息還有一絲椰奶香。總體來說就是吃一個「鮮」,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蝦滑,鮑魚,咖喱蟹和肉類拼盤,泰式烤扇貝和芒果糯米飯滿分。
雖然性價比不高,但還是值得吃貨們跑一趟。
【排隊難度】★★★★★
想在集漁吃頓飯就這麼難?是的。看見門口等候的人群你就知道了,集漁絕對值得你為它排隊買單。
【推薦指數】★★★★
集漁應該是 成都 最正宗的泰式火鍋了, 味道確實獨一無二的正宗,只是性價比方面就沒有優勢了,不過集漁值得你來吃一次。
其實對於 成都 常見的火鍋,我更傾向於吃串串。假如你是第一次來 成都 旅行,相對於火鍋串串更方便,一兩個人吃火鍋點不了太多菜,串串則很適合旅行者。雞爪,脆骨,牛肉,青菜,每樣來五串,不知道好不好吃的就來一串先嘗嘗,再配上兩瓶啤酒或者冰鎮豆奶,安逸得很。
說起 成都 的串串網紅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馬路邊邊麻辣燙,這家店在 成都 的名氣可以說是聲名鵲起,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一些沒有來過 成都 的外地朋友也對這家店的名字早有耳聞。
馬路邊邊店內裝飾風格很復古,以特色牆紙作為裝飾背景,80年代的供銷社、老電影、明星海報、遊戲廳…… 配以矮小的藍色小方桌、小板凳,用的是鐵皮鍋、洋瓷碗,很有小時候的感覺,80後應該很有共鳴,瞬間喚起小時候的記憶。
馬路邊邊的鍋底有兩種,經典和傳統。傳統鍋的是 重慶 口味的,比經典鍋辣一些,配了一個幹碟,油碟要自己打。服務員說幹碟要放兩勺麻辣燙的湯攪拌一下才是他們店的正確打開方式,不過我個人感覺幹碟要比油碟好吃。
鍋底是一次性的,傳統鍋很夠味,並沒有想像中辣,配著幹碟吃串串,很符合我們 東北 人的吃飯風格,用 四川 話講就是「巴適」!
串串有許多種,葷素自選,而且很新鮮,推薦南瓜,芋頭、小臘腸、掌中寶、肥腸結子、鴨舌…… 推薦兔腰,一定要嘗一下兔腰和麻辣牛肉,這兩個比較經典,只是兔腰的辣椒有點辣,怕辣的朋友慎點。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串串都是自選,吃多吃少,豐儉由人。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串串下鍋幾分鐘就可以吃了,火擰小一點,慢慢咕嘟。
馬路邊邊麻辣燙
百葉是必點, 成都 這邊叫千層肚,清脆爽口和麻辣鮮香兩種口味融合在一起之後,口腔裡會有截然不同的味覺化學反應,攪拌均勻後再吃,下酒更安逸。
馬路邊邊麻辣燙
對於我這種從沒吃過腦花的遊客,品嘗腦花確實是個心理不小的挑戰。
有人說「認為腦花不好吃的,多半是不敢吃腦花的。」 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裡關於腦花就有這樣說道:許多食物,當你看到它「生前」的狀態,可能就下不了口了,腦花就屬這種。確實啊,腦花看起來確實太像人的大腦了。
在 成都 經常能吃到的腦花主要是豬腦花,又叫做天花,是豬的脊髓。因為民間有「吃腦補腦」的傳說,在《 四川 中藥志》中就有記載道:「補骨髓,益虛勞,治神經衰弱,偏正頭風及老人頭眩。」
這碗腦花最終都被朋友消滅掉,我下次在繼續挑戰吧~
馬路邊邊麻辣燙
吃串串當然少不了啤酒,八十年代的鐵皮茶缸,喝起酒來真是爽快~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生意真的太火了,我和朋友晚上七點到,前面排了三十多桌,等了一個半小時才吃上。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致民路的這個店,室內大概能夠容納三四十桌,走進餐廳,一股市井氣息和火鍋味撲面而來。
馬路邊邊麻辣燙
餐廳的前臺也打造成了鄉村小賣部的風格,結帳就在這裡,除了吃飯,餐廳也挺適合拍拍照的。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所有好吃的串串店,牛肉都是主打,馬路邊邊也不例外。麻辣牛肉的味道很醇厚,不是那種吃過就忘的味道,而是嚼勁十足,伴著麻辣,口感軟嫩,配幹碟真是香到不行。
馬路邊邊麻辣燙
如果你想更了解 成都 的本地口味,可以點一份腦花嘗嘗。
馬路邊邊麻辣燙
土豆、竹筍和魔芋片都可以拿,串串就是豐儉由人,不會浪費。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馬路邊邊麻辣燙
餐廳裡除了裝飾的風格比較復古懷舊,一些擺件也是比較經典的老物件。
馬路邊邊麻辣燙
千萬不能錯過的幹碟。
馬路邊邊麻辣燙
豆奶解辣,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兒一定要喝個冰鎮的豆奶。
馬路邊邊麻辣燙
【整體評價】
馬路邊邊是那種你吃完之後忘不掉的串串店,抓住了你的味蕾後還要佔據你的心。它能讓你在每次想吃串串的時候第一個想到它,也許這就是網紅店的魅力所在。以上我點的菜均是推薦菜品。
【排隊難度】★★★★
馬路邊邊排隊的人也不少,但不至於等兩個小時,畢竟串串和火鍋不一樣。
【推薦指數】★★★★★
如果是來 成都 旅行,馬路邊邊還是要來吃一次,最起碼得嘗嘗兔腰,牛肉和腦花這幾個單點菜,雖然用餐環境沒那麼高大上,但卻無比接地氣兒,就是吃完之後,身上揮之不去的火鍋味道有點惱火,準備來吃的小夥伴準備好回家洗衣服吧。
成都 沒有秋天,從夏到冬,溫度驟降,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但添增加衣物禦寒卻不如食補。兩斤鍋兒匠辣子雞,吃罷後足以抵禦這初冬的寒冷。
鍋兒匠辣子雞
和朋友驅車前往鍋兒匠辣子雞春熙路店,晚上飯點到的,排了半個小時的隊就吃上了,算是比較快的,不用等太久,但排隊的人還是挺多。
鍋兒匠辣子雞
鍋兒匠辣子雞
辣子雞的食材就擺在店門口,大廚隨做隨取。
鍋兒匠辣子雞
青菜就是用來清口的,放在後面吃
鍋兒匠辣子雞
鍋兒匠辣子雞,招牌菜當然就是這盆霸氣無比的辣子雞了。作為餐廳的主推菜品,青紅椒辣子雞絕對配得上它招牌菜這個身份,一斤辣椒兩斤雞,黃金比例天然辣。每天只賣100份。雞肉油炸過,很脆很香,小米辣增辣,二荊條增鮮。
鍋兒匠辣子雞
辣子雞的做法也十分講究,醃製4小時,煸炒45分鐘,120秒秘制調味,素菜很入味,如果怕辣,那不妨來一杯陳皮紅豆羹,絕對解辣。
鍋兒匠辣子雞
待雞肉吃的差不多了,放入手擀麵,之後拌勻,就可以吃了
鍋兒匠辣子雞
鍋兒匠辣子雞的冰粥讓我一下子想起了程度的夏天,一定要點。
鍋兒匠辣子雞
鍋兒匠辣子雞
餐廳的另一道主推菜品,熊阿兵棒棒雞。
這道菜源自 雅安 滎經 周記棒棒雞, 大名 鼎鼎的中華名菜, 四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川 老字號。雞肉都是來自 雅安 的土雞, 滎經 山泉水和自製紅油還原了雞肉最原始的嫩妹和味道。水煮雞時待水開後煮30分鐘,悶半小時。花椒麵是 漢源 手工碾磨的紅花椒。雞肉用木棒一錘一錘敲擊切片,片片帶皮片片帶骨,肉質緊緻,厚薄均勻。紅油香辣不燥,入口滋味綿延悠長。
鍋兒匠辣子雞
鍋兒匠辣子雞
茶壺裡面的是雞湯,真正的棒棒雞的湯汁是必須要用煮雞的原湯,這樣的食材和做法才能最大程度還原食物本來的色香味。
鍋兒匠辣子雞
紅豆湯非常美味,可解辣,必點哦
鍋兒匠辣子雞
肉鬆和粉絲放在一起炒,你絕對想像不出它的味道。
鍋兒匠辣子雞
【整體評價】
鍋兒匠辣子雞在 成都 美食網紅店裡不算最網紅的,但絕對是最有特色最有文化的一家,來這裡吃的不單單是美味,吃的還有人文和歷史,吃的是故事。
【排隊難度】★★★
鍋兒匠辣子雞在 成都 據說有五家店了,但因為菜品都不是那種可以臥膝長談的菜,所以每桌用餐時間平均用不了一個小時也就吃完了,所以即使排隊也不會等待太久。
【推薦指數】★★★★★
鍋兒匠辣子雞其實深得我心,雖然我不是個正八經兒的吃貨,但除了美食,我更願意去了解美食背後的故事,鍋兒匠辣子雞就是這樣一家店,讓你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不虛此行。
醉 西昌 這家烤肉店在 成都 已經火了很多年,據說曾經上過 湖南 衛視的《天天向上》。我和朋友來的那天下雨,本來沒想好吃什麼,感到空氣溼冷,便想找個地兒烤烤火,於是誤打誤撞的就來了醉 西昌,這家店的味道算是有點劍走偏鋒,喜歡的人會特別對口味,不喜歡的人一口都不會吃。
【推薦菜品】
小香豬:小香豬肉肥瘦適中,經過系統的醃製,肉質鮮美,非常入味。
包漿豆腐:夾起一塊包漿豆腐放入口中,外酥裡嫩,好像和 雲南 建水 的燒豆腐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蒜蓉和牛:切片均勻嫩滑的牛肉上面鋪了一層精緻的蒜蓉,經過精準時間的炭烤,蘸上一點辣椒放入口中,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醉蝦:蝦都是活的,端上來先不要吃,繼續在碗裡醃製五分鐘再吃,酸辣兩種味道完美融合,口感爽脆清涼,如果喝酒的話,這道醉蝦必點。
和朋友坐在室外,空氣中還淅淅瀝瀝的下著毛毛雨,烤著炭火很是暖和,晚上八點到,沒有排隊,等了五分鐘就落座了。
醉西昌
醉西昌
菜品還沒上那就先烤烤火
醉西昌
醉西昌
醉 西昌 上菜不是用盤,都是用這種小型的平底鍋,確實有點意思
醉西昌
掌中寶(雞脆骨)和豬肚
醉西昌
待肉烤熟之後蘸上醬料放在生菜葉上捲起放入口中,居然吃出了一絲 韓國 烤肉的感覺來
醉西昌
大名 鼎鼎的醉蝦。服務員端上來之後先不要開蓋,繼續讓蝦「醉」一會兒,過個三五分鐘再吃。
醉西昌
包漿豆腐,雲貴川地區的一絕,但每個地區卻也不盡相同。豆腐上鋪滿了魚腥草,我只吃了一塊兒就受不了這個味道了。如果不吃魚腥草的話一定要提前和服務員說,不然一盤美味的包漿豆腐就浪費了 。
醉西昌
必點的小香豬已經被提前切好穿在竹籤上,看起來很原始,待烤到八分熟後放入口中撕咬,瞬間便能體會到人對於事物最原始的那種渴求和快感。
醉西昌
醉西昌
【整體評價】
火盆是 西昌 燒烤的標誌,服務滿意度絕對五星級,就衝著每桌都有專門的服務員負責幫客人剪、擺、烤、翻也要來感受一下。醉 西昌 店的大部分食材都來源於 西昌 當地,所以味道絕對毋庸置疑的地道。
【排隊難度】★★★★★
不要飯點來,醉 西昌 的生意還是非常火的,趕上了飯點,排隊時間至少一個小時。
【推薦指數】★★★★
醉 西昌 就是那種很典型很具有地域特色的燒烤,吃得慣的人讚不絕口,吃了還想吃,總是吃不夠,吃不慣的人那是一口都不想吃。如果你沒有去過 西昌 又想嘗一嘗與眾不同帶有地域特色的燒烤,那醉 西昌 是不二之選。
作為一個外地人, 成都 吃客這家新派川菜餐廳真是讓我吃出了驚豔的感覺,和朋友點了一桌,最後真的是吃到撐破肚皮。
成都 吃客致民路店就在馬路邊邊致民路店旁邊,鄰裡和睦良性競爭,同為 成都 美食網紅店,兩家的生意火爆程度不分伯仲,美食風格特點也各有千秋, 成都 吃客作為後起之秀,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牢牢地抓住了一群年輕人的胃。
【推薦菜餚】
特色烤魚片:先用魚熬出酸菜魚湯,再將魚肉做成串串,十分方便食客。酸菜魚湯很開胃,魚肉鮮嫩,香辣入味。
紙上焗鮑魚:完全沒有想到這道菜居然有泡麵。泡麵湯汁的味道和鮑魚的鮮香味完美融合,麻辣嫩黃,不一樣的食之體驗。
絕情蛙:絕情蛙是真的「絕情」。大大小小的蛙肉上面鋪滿了新鮮的小米辣,鄰桌的妹子辣的流出了淚。
雀巢掌中寶:掌中寶在 東北 的食譜裡其實就是雞脆骨,烤的脆香脆香的,必點。
裸奔坨坨蝦:本人的最愛,蝦殼剝好你只需要吃吃吃,連蝦頭都是酥脆的,麻辣度適中,蝦肉鮮嫩,放進嘴裡使勁咀嚼吧
桂花釀番茄:這是一道十分解辣的菜,酸酸甜甜加上桂花醬的香,放入口中十分清口。
糖醋小排骨:甜辣味,冷吃的必點,還非常好看,一定要拍照。
紅糖豆花:這道甜點當然是放在最後吃了,吃過辣之後,再來一份甜甜的豆花,無比滿足,幸福感爆棚
成都吃客
蝦是必點,麻辣鮮香不是海鮮本身的鮮嫩,過油後一點也不油膩。
成都吃客
只是 成都 吃客每盤菜的量有點小呀
成都吃客
糖醋排骨做得比較精緻
成都吃客
紅糖豆花我只吃了一口就決定再要一份兒,最愛最愛。
成都吃客
這道絕青蛙,不能吃辣的朋友慎點~!
成都吃客
麻辣兔腰要比馬路邊邊家的麻辣兔腰溫和許多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烤翅烤的很不錯,必點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
【整體評價】
成都 吃客的每道菜基本上都十分合我的口味,除了用餐環境稍微差了點外,其他方面我幾乎挑不出毛病。
【排隊難度】★★★★★
門臉不大,排隊的人異常的多,我和朋友是晚上七點半到的,門前等位的塑料凳基本上都坐滿了人,看了一眼,六七十人是至少的,所以一定要早去或者錯開飯點。
【推薦指數】★★★★
成都 吃客也上過不少美食類的紀錄片,無論是對於那些對美食有著真正追求的吃貨,還說對美食沒有任何要求的普通食客, 成都 吃客這家店或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飲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