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讓桔芳園「顏值」暴漲,居民幸福感也跟著漲起來

2020-12-20 廣州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滿眼生機盎然,體育運動小徑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

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

「現在路平整了,車沒有亂停亂放,還有了嶄新的運動健身設施、小公園,環境美了,讓人舒心、幸福。」 小區居民陳博雄向記者細數小區的點滴變化,「幸福」成為了他掛在嘴邊的詞彙。

千萬投入微改造,30年老舊小區有了新模樣

桔芳園小區位於大石街富石路旁,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共有住宅樓宇24棟(其中20棟園區樓、4棟單體樓),常住人口2000餘人,主要存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公共設施配套不夠、環境衛生較差、基礎設施殘舊、機動車輛管理混亂、交通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

「以前一進來,就沒有一個小區的樣子,到處亂停車、亂搭亂建。」「排水、排汙(管網)年久失修,化糞池堵塞得厲害。」 「綠化枯死,泥土裸露在外。」「經常有摩託車、自行車被偷。」……說起小區舊貌,很多居民直搖頭。

2018年,桔芳園被納入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範圍,也是大石街第一批微改造小區之一。得益於廣州市投入1800萬元支持,大石街將桔芳園內20棟園區樓的外立面統一粉刷成橘黃色,「三線」(電線、網線、電視線)由空中鋪設改為地下鋪設,原先較為破舊的水泥路面全部換成了瀝青路面。

以兩年前微改造成果為基礎,大石街藉助今年區容貌示範社區創建的東風,又投入區、街共約250萬元專項資金,將桔芳園的容貌秩序提升了一個檔次,為安居品質再「加碼」,提升內容包括:清拆違建,整治「六亂」,優化停車,增設運動、休閒場所和便民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精神文明建設等環境綜合整治。

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

12月6日,記者走訪看到,桔芳園小區變身成為一個以體育文化發展為元素的綜合性體育小區,除了遍布色彩豐富、蘊含體育健康元素的牆體彩繪,原來閒置荒廢的幼兒園被改造成一個籃球場,內設三張桌球臺,附近還多了一條體育文化長廊。小區庭院低矮院牆上還擺上了盆花,閒置的三角地帶則變身小花園,滿眼生機盎然。

與此同時,小區單體樓一樓建起黨建文化牆,公園、健身路徑、康樂設施等場所及配套設施均進行升級改造,昔日令人頭疼的停車混亂問題,也通過增設交通安全標識、設置車輛減速帶、劃設120個機動停車位和20處非機動車停放處,以及對部分狹窄路段進行合理改造等辦法得以大大改善。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令整個小區乾淨、整潔、有序,既井井有條,又展現了生機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容貌示範創建,桔芳園的排水管網完成清疏,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居民再也不用擔心水浸街了。大石街城管科相關人員介紹,像桔芳園這樣的老舊小區,因為物業管理費低、服務質量差,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長期存在矛盾,通過這次創建,物業將工作人員的宿舍和飯堂提供出來作為老人活動中心和業委會會議室,促進了小區的和諧建設。

變化背後:大家齊心凝成一股繩,扮靚家園不走過場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背後自然是下了一番狠功夫。在創建容貌示範社區工作中,大石街道辦事處、富麗社區居委會聯動桔芳園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經過實地調研、聽取民意、反覆研究後,緊緊抓住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選好創建項目,切實加強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突出容貌示範效應。

富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智雄介紹,這幾個月來,居委會牽頭業委會、物業、黨員居民等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體居民的「家園意識」和文明意識,有些居民從開始的不理解逐步轉變為理解,尤其是看到部分整治效果出來了,支持、配合的態度更加明顯,現在大家對創建成果都比較滿意。

在廣州老城區工作的陳博雄於2003年在桔芳園買了房,他說,環境秩序搞好了,自己住得更安全了,連帶樓價也漲了,每平方米從幾千元躍升到最高2萬元,業主直接受益。

鄭智雄表示,創建工作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也不僅僅是街道、居委的事情,一定要帶動居民形成自覺和習慣做好「門前三包」,物業公司要保持常態化保潔力度,小區黨員也要站出來投身其中,各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民心凝成一股繩,合力優化人居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切實增強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 肖桂來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李波 通訊員 張忠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桔芳園更新記:小區變美了 變安全了 居民的「家園意識」增強了
    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
  • 桔芳園更新記:小區變美由「表」及「裡」
    改造一新的桔芳園小區。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現在路平整了,車沒有亂停亂放,還有了嶄新的運動健身設施、小公園,環境美了,讓人舒心、幸福。」
  • 惠陽「微改造」提升城市顏值
    A 從小處著手改善城市環境 改造項目很多都是居民訴求,一系列的「微改造」從小處著手,卻是群眾期盼的心頭好。 道路作為一個城市的門面,須定期保養與維護,路口雖小卻是一個城市的縮影。朱先生在深汕高速淡水排坊出口附近商鋪經營長途汽車配客點多年,他對這一帶環境非常清楚。
  •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資訊 本報訊(記者 秦明豫) 今年以來,楚雄市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中,在居住環境、功能服務設施、文化氛圍營造、綠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補短板、找差距,著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 江蘇南京:社區「微改造」 居民「小幸福」
    廢棄車棚被改造成為老人服務的「火車頭餐廳」,破損的涼亭被改造成好人宣傳欄……記者近日採訪發現,江蘇南京市不少社區曾經陳舊老化、雜物堆積、功能單一、布局不合理的閒置空間,經過「微改造」服務居民,讓居民在家門口就感受到了「小幸福」。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廢棄廠房變身「幸福餐廳」,社區「微改造...
    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的「幸福餐廳」,閒置的社區辦公室被改造成為高顏值、多功能的便民服務點……近年來,為了滿足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濱湖區河埒街道蠡橋社區通過對閒置公共空間實施「微改造」,讓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大提升」。據悉,蠡橋社區「幸福餐廳」運營近3年,已為轄區老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餐食3萬餘份,幫助不少居民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
  • 百姓身邊「微空間」提升改造「小而美」
    原標題:百姓身邊「微空間」 提升改造「小而美」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展望「十四五」前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 「三微」改造後,小區「雜物堆」變成居民樂園
    居民們在梅香議事亭舉辦積分兌換活動 通訊員沈婷供圖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梅花苑小區梅香議事亭所在的休閒小廣場看到,場內正在舉辦居民積分兌換活動,熱鬧異常。260平方米的小廣場不僅有一座長方形的亭子,還有小花壇和多個休閒坐椅,場內還可以打羽毛球。「你能看出這裡4個月前還是一片雜物垃圾堆麼?」
  • 「三微改造」讓「衛生困難戶」動了心 戶部巷社區從雜物成堆變賞心...
    自打今年10月社區開展「三微改造」,尤其是環境衛生「微改造」完成後,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老人的想法也有了改變,通過各方做工作,她終於同意清理自己堆放的雜物,從「衛生困難戶」成為社區志願者,主動維護社區環境。日前,長江日報記者走進戶部巷社區時,居民紛紛為楊伏英老人「點讚」。據介紹,楊伏英老人的老伴多年前去世,老人也沒有兒女,目前獨居。她喜歡把各種雜物堆放在自家窗臺下、樓道裡。
  • 海口市美蘭區「微改造」再造小公園
    近日,在海口美蘭區長堤路與白龍北路交匯處,嶄新的街心公園一亮相,成了周邊居民休閒、散心的好去處。這得益於美蘭區正在實施的社區「微改造」項目,這塊閒置了多年的荒蕪三角地如今煥發新生。坐落在美蘭區白沙街道白龍社區的街心公園面積約1780平方米。
  • 這個老小區安裝「一平米馬桶」 ,為近萬戶居民提升幸福感
    住在虹口區四川北路阿瑞裡小區的居民程阿姨見到記者快人快語道。今天上午,記者在阿瑞裡小區看到,原先25間違法搭建小屋被拆除了,弄堂變寬了,小區出入口新裝了電子門禁。雜草叢生的綠化帶,被修整成了小花園。街道還為用廁困難的居民安裝了「一平米馬桶」。這一切都緣於四川北路街道將「四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在小區微更新中「學思悟踐」所取得的變化。
  • 脫「舊衣」煥新顏,白雲44個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
    老舊小區微改造,最核心的莫過於補齊民生短板,讓老舊小區與城市一起發展,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享受更好的人居環境。記者日前從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了解到,今年白雲區已完成2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通過改善小區硬體設施,增加公共空間的休閒、親子活動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 【邵陽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12月7日晚,邵陽市大祥區百春園街道神灘社區黃果園片區居民唐玉梅在小遊園散步,對老舊小區改造讚不絕口。  該片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老化,道路破損,屋頂滲水。今年5月,大祥區對該片區進行改造,3個月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去年來,大祥區申報30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部納入國家支持的項目庫。
  • 「疏整促」來廣營這個區域完成改造,「顏值」直線up!你愛了嗎?
    新種植的花卉……目光所及之處無不透著「新」字經過8個月時間的設計、施工來廣營北苑區域一展「新顏」今天小編帶您去走一走~走在北苑街頭,現在圍欄升級了,安全係數一下子提高了,居民感覺周邊環境也跟著變美了周邊改造後的圍牆也很有它的特色~地區提取文化元素,對小區外圍牆進行更換,打造「一園一景」文化景觀,不僅美化了小區形象,還讓小區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素養和文明意識。新鋪設柏油路和步道,經過硬化處理,又平坦又整潔,居民出行更方便了。
  • 新活廣州丨舊社區微改造後吸引老街坊創業,靚仔靚女都來打卡!
    而這些都是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這一次的微改造從細枝末節做起,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做精做細,切實改善民生。社區微改造切實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葉露雅說道:「很多居民都表示生活幸福感提升了。看到他們的幸福感就洋溢在臉上,我作為一個社區工作人員,會覺得很開心。」
  • 南安羅東新雨亭社區微改造 為居民送上幸福「禮包」
    路燈拔地而起、水泥路鋪設開來、排水渠火熱施工中……自去年12月成立後,羅東新雨亭社區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通過微改造,社區在安全、環境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為居民送上幸福「禮包」,居民滿意度逐漸上升。  新雨亭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錦鳳表示,東街原本是兩車道,這次改造,將拓寬變成三車道。「我們還修建排水渠,解決積水問題,排水管直徑1米,便於排水。」  「排水渠5月18日動工,預計6月底完工,總投資12萬元。修完後,我們將增設步行道,對道路進行綠化美化,修建2個大型垃圾池,解決工廠垃圾無處安放問題。」劉錦鳳說。
  • 寧海老舊小區改造後換新顏,居民「安居」更「宜居」!
    寧海老舊小區改頭換面家園「顏值」兼「品質」 居民「安居」更「宜居」2020年開始,根據《寧海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力度。今年已完成正學公寓、騰達小區和園丁樓小區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住戶445戶。2021年改造計劃中的北星路片區、浦西小區等5個小區已經完成前期工作並陸續進場施工。
  • 瞭望閣 | 微改造,柔和喚醒城市記憶
    通過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為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01  這幾個問題要注意  多來來,在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很多城市不斷增加投入,居民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  重單個項目,缺乏統籌協同。
  • 村中心小公園成為居民話家常好去處
    茜坑社區松元圍經過微改造後煥新顏,居民的幸福感倍增。昨日,記者從福城街道獲悉,松元圍這個迷你版的城中村經過一年多的微改造,顏值和氣質實現了明顯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過去,松元圍面臨著各種各樣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環境髒亂,水泥道路坑窪、揚塵,「三線」亂拉,電動二輪車無處充電,巷道照明不足,各種基礎設施嚴重缺失等。
  • 小微空間改造 藝術賦彩生活
    隨著城市空間增量的日益飽和,如何利用好現有空間資源,深挖小微空間開發潛力,用藝術設計賦能城市空間微改造變得愈發重要。不少規劃師和藝術家們下沉到社區,與社區工作者和居民攜手,讓身邊的小微空間華麗變身。他們是如何做到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