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滿眼生機盎然,體育運動小徑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
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
「現在路平整了,車沒有亂停亂放,還有了嶄新的運動健身設施、小公園,環境美了,讓人舒心、幸福。」 小區居民陳博雄向記者細數小區的點滴變化,「幸福」成為了他掛在嘴邊的詞彙。
千萬投入微改造,30年老舊小區有了新模樣
桔芳園小區位於大石街富石路旁,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共有住宅樓宇24棟(其中20棟園區樓、4棟單體樓),常住人口2000餘人,主要存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公共設施配套不夠、環境衛生較差、基礎設施殘舊、機動車輛管理混亂、交通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
「以前一進來,就沒有一個小區的樣子,到處亂停車、亂搭亂建。」「排水、排汙(管網)年久失修,化糞池堵塞得厲害。」 「綠化枯死,泥土裸露在外。」「經常有摩託車、自行車被偷。」……說起小區舊貌,很多居民直搖頭。
2018年,桔芳園被納入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範圍,也是大石街第一批微改造小區之一。得益於廣州市投入1800萬元支持,大石街將桔芳園內20棟園區樓的外立面統一粉刷成橘黃色,「三線」(電線、網線、電視線)由空中鋪設改為地下鋪設,原先較為破舊的水泥路面全部換成了瀝青路面。
以兩年前微改造成果為基礎,大石街藉助今年區容貌示範社區創建的東風,又投入區、街共約250萬元專項資金,將桔芳園的容貌秩序提升了一個檔次,為安居品質再「加碼」,提升內容包括:清拆違建,整治「六亂」,優化停車,增設運動、休閒場所和便民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精神文明建設等環境綜合整治。
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
12月6日,記者走訪看到,桔芳園小區變身成為一個以體育文化發展為元素的綜合性體育小區,除了遍布色彩豐富、蘊含體育健康元素的牆體彩繪,原來閒置荒廢的幼兒園被改造成一個籃球場,內設三張桌球臺,附近還多了一條體育文化長廊。小區庭院低矮院牆上還擺上了盆花,閒置的三角地帶則變身小花園,滿眼生機盎然。
與此同時,小區單體樓一樓建起黨建文化牆,公園、健身路徑、康樂設施等場所及配套設施均進行升級改造,昔日令人頭疼的停車混亂問題,也通過增設交通安全標識、設置車輛減速帶、劃設120個機動停車位和20處非機動車停放處,以及對部分狹窄路段進行合理改造等辦法得以大大改善。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令整個小區乾淨、整潔、有序,既井井有條,又展現了生機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容貌示範創建,桔芳園的排水管網完成清疏,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居民再也不用擔心水浸街了。大石街城管科相關人員介紹,像桔芳園這樣的老舊小區,因為物業管理費低、服務質量差,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長期存在矛盾,通過這次創建,物業將工作人員的宿舍和飯堂提供出來作為老人活動中心和業委會會議室,促進了小區的和諧建設。
變化背後:大家齊心凝成一股繩,扮靚家園不走過場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背後自然是下了一番狠功夫。在創建容貌示範社區工作中,大石街道辦事處、富麗社區居委會聯動桔芳園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經過實地調研、聽取民意、反覆研究後,緊緊抓住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選好創建項目,切實加強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突出容貌示範效應。
富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智雄介紹,這幾個月來,居委會牽頭業委會、物業、黨員居民等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體居民的「家園意識」和文明意識,有些居民從開始的不理解逐步轉變為理解,尤其是看到部分整治效果出來了,支持、配合的態度更加明顯,現在大家對創建成果都比較滿意。
在廣州老城區工作的陳博雄於2003年在桔芳園買了房,他說,環境秩序搞好了,自己住得更安全了,連帶樓價也漲了,每平方米從幾千元躍升到最高2萬元,業主直接受益。
鄭智雄表示,創建工作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也不僅僅是街道、居委的事情,一定要帶動居民形成自覺和習慣做好「門前三包」,物業公司要保持常態化保潔力度,小區黨員也要站出來投身其中,各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民心凝成一股繩,合力優化人居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切實增強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 肖桂來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李波 通訊員 張忠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