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211這組數字無疑有著特殊意義。它是很多高校夢寐以求的稱號,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如今,211大門已經永遠關閉,這也是諸多雙非高校永遠跨不過的一道坎兒。2017年,211大學們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工程,它們將有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211」原本是個有進有出的流動性工程,但目前來看,上了這艘船的人卻沒有一個願意下來。因為沒人願意失去這種特殊身份,畢竟「211」是個金字招牌,在資源獲取、招生錄取、保研就業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但湖北省卻有這麼一所高校,它原本是211身份,後來被「降」為普通高校,可謂是有說不盡的委屈。此校正是武漢水利水電大學(宜昌),2000年,該校與湖北三峽學院合併,新校名為三峽大學。
雖然身份不再,但三峽大學卻是湖北最強的省屬普通高校之一。2017年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三峽大學水利工程、電氣工程和土木工程學科等3個學科進入B類,發展潛力很大。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被「降格」,與武漢大學2000年的一次合併有關。當年,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在武漢的主體與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等一起併入武大,武大也因此實力大增。
而武水宜昌校區則「殘忍的被拋棄」,在武水母體與武大合併之前,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就很有「先見之明」的選擇與三峽學院「聯姻」,以謀求更好的發展。
委屈還是很大的,很多985高校都不惜與專科高校合併來完善學科設置,而武水(宜昌)這麼一塊香餑餑居然被棄之不顧。
出現這種神奇操作,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武水宜昌校區原本是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因為學科結構類似,於是在1996年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和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就開始「強強聯合」,前者成為後者布局在宜昌的一個校區。因為武水本身是國家「211」重點建設大學,所以武水(宜昌)就自然擁有了「211」身份。
當然,這個身份只擁有了四年。武大沒有在宜昌開辦分校的想法,武水(宜昌)就只能選擇成為獨立的三峽大學,「降格」成普通高校,身份得到恢復。
很多人認為三峽大學貌似有點吃虧,這種看法還是有失偏頗的。業內曾有一種說法,即中國電力、武大電氣。武大電氣如此強勁,就是因為武水併入武大。然而,2017年的學科評估中,武大電氣學科評估等級僅為B,而三峽大學為B-。儘管差了一個檔次,但作為雙非高校,三峽大學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
武大連近在咫尺的武水「江山」都沒守住,若當年武水宜昌校區併入武大,就很有可能得不到現在的成績。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高校發展也有其客觀規律,對於211名號,我們也不必太過計較。可以看到,在高校身份逐漸固化的今天,仍有一大批雙非高校強勢崛起,比如深圳大學、燕山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
雖然與上述高校略有差距,但三峽大學的明天同樣值得我們期待。最後,祝願這所老牌高校在新的時代能取得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