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升級還是降格?
專家表示:應用型轉向也能辦成高水平大學
■南方教育智庫特邀專家
盧曉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馮增俊: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凌靖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劉明貴:嶺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張清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喻世友: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校長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未來5—10年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要向應用型轉向。
這份方案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本科高校為何轉、怎麼轉?轉向應用型後,本科高校是升級還是降格?廣東作為職業教育大省,從2016年開始探索普通本科高校轉型試點,目前進展如何,有什麼機遇與挑戰?14日,南方教育智庫獨家採訪省教育廳、試點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解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廣東行動。專家表示,應用型轉向也能爭創一流,辦成高水平大學。
哪些會轉向?
「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對於以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為辦學目標的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看過《方案》後,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凌靖波驚喜地說。
就業結構失衡,倒逼高校改革,地方本科轉向應用技術型大學也被視作結構調整的切入點。2015年11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向的指導意見》,明確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次年,廣東也開始試水,明確要求全省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含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原則上均要通過學校整體轉型或部分二級學院、部分學科專業轉型的方式,主動向應用型高校轉向。同時遴選了廣東金融學院等14所轉型試點高校,其中包括8所公辦高校,6所民辦高校,引導本科高校分類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
嶺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劉明貴認為,作為地方高校一員,要站在高等教育發展全局謀劃發展,為高校應用型轉向提供成功樣本。
怎麼轉向?
廣東試點兩年多來,試水成效如何?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轉向後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要轉變辦學思路、調整辦學模式,圍繞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戰略,加快建立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技術創新、萬眾創業的一體化發展機制,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譬如,試點高校廣東金融學院明確應用型金融品牌大學的發展定位,大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向應用型轉向,開辦了全國首批、廣東首個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和廣東首個精算學專業。試點高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成立珠海市吉珠中小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這是珠海首家為解決中小微企業共性技術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
「應用型大學同樣可以辦到一流。」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張清華表示,學校轉型發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校長喻世友說,該校通過轉型試點,多個院系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投入近1400萬元,用於支持商科和工科2個重點學科建設、7個應用型專業課程群建設、會計學等3個專業進行專業認證,「一帶一路」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等產學研用平臺建設。
是「降格」嗎?
多年來,普通本科高校對向應用型轉向的重要性逐漸達成共識,但社會上「職教不如本科」「轉型是降格」「應用型就要拋棄科研」的觀念還需要努力扭轉。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直言,目前部分本科高校、教師、學生及公眾對「轉型發展」存有疑慮,人為設置了障礙,未能從「要我轉型」到「我要轉型」發生實質改變。
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說,此次《方案》提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向,是大勢所趨。「早在2014年曾提出全國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轉向應用技術型,就業質量低倒逼部分地方本科『非轉不可』,《方案》更加系統全面提出改革要求。」
也有專家認為,討論應用型,應該看到本質,應用型最重要的內涵是讓培養的學生更符合社會的需要。大學的辦學水平不是體現在辦學定位上,而是體現在服務於定位的水平上。
「向應用型轉向當然不是降格,相反是在推動學校直面現實,考慮自身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更好回應產業需求。」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認為,應用型轉向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更涉及到普通本科高校自身生存發展。
■專家聲音
職業教育改革是廣東的一場「及時雨」
「《方案》是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場『及時雨』。」馮增俊說,此次改革「動真格」,將進一步優化廣東作為職業教育大省的辦學格局。他認為,廣東職業教育要抓住改革機遇,克服「重文憑輕技能」的慣性模式,並逐漸探索符合職業院校辦學規律的發展通道。「要暢通升格渠道,讓辦得好的職業院校沉澱基礎、凝練特色,升級成為技術大學,紮實提升廣東職業教育質量。」他還建議,廣東要發揮產業與高校合作優勢,鼓勵企業辦學,培養行業急需的技術人才。
盧曉中認為,「可能有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向、打通現有高職院校升格通道兩種途徑,廣東職業院校迎來發展機遇。」他還提到,《方案》明確要向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向,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向,這一做法將更有利於產教融合,使職業教育真正深入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培養需求人才。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 姚瑤 吳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