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些考生,你知道什麼是應用型本科嗎?也許有的考生會說,知道啊,不就是高考錄取結束後,一些考不上本科的學生去讀的那種本科嗎?也不要成績,交錢直接報名就可以念的那種嗎?其實,這是對「應用型本科」的一種誤讀,每年高考結束以後,的確,一些沒考上本科院校的考生都會接到一些院校的招生電話,說你被我校應用型本科錄取了,望你於某月某日到我校繳費辦理入學手續等等,其實,這裡所說的「應用型本科」,只是一些高校成人教育學院,為招收一些高等教育自考培訓學員,所採用的專門針對一些未被本科院校錄取的考生的一種招生噱頭,利用部分未被本科錄取,又急於想上本科的考生這種急切心理,進行招生宣傳。
而今天筆者所說的這個「應用型本科」與上面所說的那個「應用型本科」完全是兩回事。我們所說的應用型本科指的是一種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其目標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它主要強調專業理論的教學(學術性),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銜接不夠緊密,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定位模糊,比較泛泛。而應用型本科,它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則具有以下特點:
1、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內容來看,它不僅重視學生在基礎專業理論方面的學習,而且更加強調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核心專業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設置更加精幹,專業內容與相關職業/行業聯繫更加緊密,做到產教融合、產學融合,從而使專業培養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有效避免專業培養因與行業/產業需求脫節帶來的無效性。
2、從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它不以培養教學、科研這種人才為目標,而且緊密結合相關產業發展實際,以培養適應相關產業一線技術/管理需要的應用技術/管理型本科層次人才。所以,這種應用型本科不適宜考研,即使考研,也是以那種專業學位為主,本科就業是這類專業的最根本的現實目標。
3、從專業的培養方法來看,應用型本科專業更加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專業學習與行業/職業的要求緊密結合,專業教學與實習/實訓的緊密結合,希望通過這些方法,做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的興趣,對專業的理解與認知能力、實踐與運用能力。
4、從專業的教學保障要求來看,在師資方面,不一定要求教師有多高的學位,但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專業核心素養要求較高,一般要求教師應該有與本專業有關的相關行業的從業經歷或資質(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在專業實踐方面,應具有大規模,實踐條件較好的實習/實訓場所與設備,而不是那種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似的實踐教學。
目前,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在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來看,越來越凸顯出其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近年來,教育部先後出臺多項政策與要求,來全力推進部分本科高校專業由學術型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並要求今後新設本科院校在發展定位上,除少部分院校外,其他都應以應用型本科為主。這是因為:
第一、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目前,社會對既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一線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特別是在服務業與製造業領域。所以,這就為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組動力。
第二、從目前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傳統的以培養專業/知識精英為目標的學術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因為這種模式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高等教育規模小眾化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正如前面所述,這種培養模式突出強調專業理論在在整個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重理論,輕實踐,專業與需求/時代變化互動性不強,你變你的,我教我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即使在一些工程實踐性比較強的工科院校,也都存在這個問題,更不用說一些文科或財經/管理類院校了。結果導致畢業生啥啥通,啥啥松,眼高手低,專業核心能力不強,對接市場需求不暢。在高等教育小眾化時代,這種模式的局限還未完全顯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在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的今天,這種模式如果再大面積的存在,那勢必對部分高校的生存、發展,包括畢業生今後個人的職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所以,教育部力推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轉型或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切中了本科院校培養模式的要害,也符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實際,因此說,不是本科不好找工作,而是高校的人才產品不能適銷對路。這是問題的所在。
但是,需要看到,在向應用型本科轉型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
第一,部分高校在對待轉型問題上,思想轉變仍然沒有到位,還繼續固守舊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發展思路,不顧自身條件,不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繼續熱衷於擴大辦學規模,拼湊學科,上學位點,盲目設置專業,而不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精準上下功夫、在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在推進產教/產學融合上下功夫。
第二、在推進應用型本科轉型過程中,保障條件還存在很大差距,因為應用型本科不同於學術型本科,它需要很多條件做保障,比如適合應用型本科的師資條件,還比較匱乏,因為應用型本科所需要的師資應該是一種雙師型師資(理論+實踐),顯然傳統的高校師資培養模式是很難滿足其要求的,還比如實習實訓條件,其投資巨大,如果沒有財政支持,僅靠學校自身是很難實現的。
第三、關於應用型本科的課程設置,目標定位、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辦學質量評價體系還未完全建立,在辦學的實際過程中,還在套用原有各項體系、標準、要求。這就使得應用型本科發展目標,思路還不夠清晰,容易讓人感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這顯然違背了當初本科應用型轉型的初衷。
當然,在推進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的過程我,雖然存在著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從進幾年來的轉型實踐來看,還是取得了不少成就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湧現出一批辦學實力強、專業有特色、學生培養質量高,就業質量好的高校。如 重慶科技學院、福建工程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黑龍江工程學院、遼寧科技學院、山東交通學院、長春工程學院、南昌工程學院、華北科技學院、瀋陽工程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等。 這些院校都是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向應用型轉型過程中的典型代表,儘管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但對這些高校而言,他們憑藉自身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優勢與特色,在激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競爭中,贏得了自身的成功。成為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一群黑馬。引起了人力資源市場的強烈關注。
總之。應用型本科作為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種探索與嘗試,它是應時代所生,為時代所用,從產生之日起,就顯現出強大的活力與生命力,它以其實用,精準的專業與職業的匹配性,強大的專業應用能力,必將吸引更多的考生的關注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