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設置一窩蜂 江蘇本科院校如何轉向應用型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這是前不久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指導意見。當下,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必要性何在、著力點在哪?作為高等教育大省,江蘇需要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當初「一窩蜂辦管理」

  現在「一窩蜂辦工科」

  國家三部委發文推進「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主要是考慮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但隨著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產業升級加快,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也未完全建立。

  上述情況在我省應用型本科高校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江蘇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21所、「準應用型」本科院校——獨立學院25所,去年共招收本科生12.46萬人,佔全省本科招生總數的51%,校均辦學規模達1.04萬人。「應用型本科院校為江蘇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重要貢獻,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坦言,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不準、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辦學特色不鮮明。

  應用型本科院校有不少分布在三線城市。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畢文健表示,三線城市高校學科專業重複設置,普遍「大而不強、多而不優」。近10年,由於工科辦學成本高,各校紛紛設置經濟管理類專業;去年以來,面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向應用型的新導向,又出現「一窩蜂辦工科」的現象,一些文科見長、工科薄弱的院校也爭資金,「零起點」辦工科專業,其質量可想而知。

  貪「大」求「研」

  迷失辦學方向

  師範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主力之一。「實踐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實踐能力差,是地方師範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淮陰師範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葛軍感言,教師是實踐性很強的職業,人才培養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教學歷練。然而,目前的師範教育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實踐環節過於單薄。以教育實習為例,實習時間已由12周壓縮為6周,且實習基地不夠,每個實習點安排的學生過多,導致學生走上講臺的機會大大減少,這樣培養出來的師範生實踐能力弱。

  「一些地方師範院校辦學定位不準。」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龐波指出,有些師範院校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時,偏重理論型、學術型,忽視甚至瞧不起應用型人才。非教師教育也刻意向教師教育看齊,把技術應用型教育辦成學術型教育。

  「師範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普遍重海歸、重名校、重學歷、重理論水平,而忽視教師將理論轉換為技術、將技術轉換為現實生產力的專業實踐能力,『雙師型』教師微乎其微。」龐波認為,上述問題的產生,有高校評價體系的因素,如政府的高校評估指標體系分類指導不夠,以學術研究型大學的標準來評估、指導各類高校,導致一些地方高校「規模求大、學科求全、層次求高」。

  上世紀末以來,全國先後有400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單獨或合併升格為本科院校,被業界稱為新建本科院校。截至2015年4月,各地新建本科院校408所,加上281所獨立學院,共689所。向應用型高校轉變,它們是主力。常熟理工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高教研究所所長顧永安直言,有的高校升本後沒幾年,專科專業仍佔很大比例,本科教學合格評估還未通過,就急於申辦碩士點,準備升格更名為大學,迷失辦學方向。

  連麻省理工都沾邊

  「應用型」不丟人

  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核心就是培養的人才要適銷對路,切合社會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說,部分研究型大學同樣需要向應用型轉變。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專家龔放教授感言,有些校長和教師對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不理解,擔心會因此「降低層次」,其實應用型大學辦好了,同樣可以成為一流大學。「國外把這類大學稱為創業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和史丹福大學,就是研究型大學與創業型大學兼具的佼佼者,這對我們的高校是很好的啟示。」

  省教育廳權威人士表示,發達國家人才需求結構一般為拔尖人才佔5%,從事研發的人才佔30%,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的專業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佔65%。江蘇經濟發展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省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必須適應人才需求變化,在「應用型」上下大功夫,從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師資配置、人才培養模式等多方面向應用型轉變,才能真正培養出大量「接地氣」的人才。

  原標題:學科設置一窩蜂 江蘇本科院校如何轉向應用型

相關焦點

  • 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升級還是降格?
    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升級還是降格?2015年11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向的指導意見》,明確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次年,廣東也開始試水,明確要求全省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含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原則上均要通過學校整體轉型或部分二級學院、部分學科專業轉型的方式,主動向應用型高校轉向。
  • 本科向應用型轉變就是「降格」?專家:對「應用型」理解有偏差
    本科向應用型轉變是「升格」、「更名」?是「降格」、「拋棄科研」?   這些理解的偏差會造成怎樣的蝴蝶效應?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方面,廣東又應該如何在原有的建設基礎上思考自身定位與謀求新的突破,找到區域、城市發展的立足點?
  • 應用型高校學科頻調整 「矮化」還是更接地氣?
    根據廣東的規劃,陳芳擔憂的實踐不足問題,將在應用型大學未來的學科建設中逐步解決。  這是應用型大學過去一年在地方院校逐步落地的縮影。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等三部門發布《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面向應用型轉變的意見》,要求在各地建立一批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應用型大學」。
  • 2020中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社會科學論文年度報告發布
    揚子晚報網10月12日訊(通訊員 肖嶽 記者 王贇)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學術界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內涵、外延和數量尚存在不同意見,本報告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後升格的本科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由於歷史短,基礎薄,投入少,是我國本科教育的短板。
  • 陽江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漠陽大地終圓本科高等教育夢!
    「隔壁的茂名現在是兩個本科、四個專科。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生這個群體,也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智力資源。」李德豪舉例說,東莞理工學院的做法值得陽江學習。「他們的信息、化工、環保、機械和電子等學科和當地產業結合緊密。」
  • 應用型本科院校,值得一試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2年,推動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幹專業(群)。  這幾年,職業教育的話題越來越熱。一方面,出於提升中國製造水平之需要。另一方面,源自教育體系優化轉型的需要。
  • 廣東14所本科院校要轉成應用型大學
    金羊網記者李靜,通訊員黃芊、關天衝、梁融  14所本科高校要轉變為「應用型大學」,這對於主動融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的高職院校到底有何影響?備受詬病的高職生升學渠道能否進一步打通?  為何本科高校要向應用型轉變?應用型大學是否真的屬於自動降格?對於應用型高校的建設問題,不少人曾明確提出疑惑。廣東省教育廳回應稱,提倡應用型高校是為了順應廣東省產業轉型發展需求,應用型高校要轉變以學科為主導的辦學觀念,突破以學科邏輯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學科思維定勢;在教學中要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鏈和產業鏈、課程內容與專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 中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綜合競爭指數發布
    )近日發布了「中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綜合競爭指數」。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的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數量不等,湖北省擁有的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最多,有45所;其次是江蘇,有43所。擁有數超過30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有廣西、山東、湖南、浙江、河南、河北、廣東、四川、陝西等。數量在20至30所之間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江西、遼寧、福建、安徽、貴州、山西、雲南和黑龍江。
  • 一大批普通本科學校向應用型轉變 廣東14高校提前試點
    本科高校為何轉、怎麼轉?轉向應用型後,本科高校是升級還是降格?事實上,廣東從2016年開始,已有14所普通本科高校試點轉型。  試水  14所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  《方案》提出了進一步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具體措施。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中國江蘇網訊 新時代,一大批應用型轉型標杆院校勇立潮頭,成為優化區域高等教育結構、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生力軍。16日,省人大代表、無錫太湖學院黨委書記金秋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芻議
    摘 要:「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是當前正在轉型或即將轉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關注的話題。關於什麼是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如何建設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眾說紛紜。地方性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屬性,這一屬性規制著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服務範圍、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乃至組織特徵。
  • ...新增一所本科院校 未來幾年全省將建10所職教本科或應用型本科
    日前,教育部發布擬批准設置本科高校公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為6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之一,該校曾連續四年蟬聯江蘇高職院校人才競爭力30強榜首。"升本"後,南工院將以"職教本科"的定位,探索、實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 山西1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高本貫通培養招生
    7月22日,省招考中心傳來消息,山西省從2020年起開展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試點(以下簡稱「高本貫通培養」)招生工作。今年高本貫通培養試點高職院校為2018年立項的20所省級優質高職院校,試點本科院校為1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專業為高職25個專業點,對接本科院校的20個專業點。
  • 《應用型高校的未來》出版 揭示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邏輯
    這部專著應用實證研究方法,對中國應用型高等教育的歷史沿革、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社會服務、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專題深入研究,回答了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為何轉」「轉什麼」「怎麼轉」等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制訂「十四五」規劃勾勒出一個可資借鑑的最近的未來。
  •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曾表示,「未來90%的高校都應該轉向應用型」。但是具體怎麼轉型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路徑。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轉型之路該怎麼走?近日,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廳舉辦了為期四天的河南省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邀請40所應用型大學的負責人以及全國有關的專家學者,共商應用型大學的發展之路。
  • 【動態】我省1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高本貫通培養招生
    7月22日,省招考中心傳來消息,我省從2020年起開展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試點(以下簡稱高本貫通培養)招生工作。今年高本貫通培養試點高職院校為2018年立項的20所省級優質高職院校,試點本科院校為1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專業為高職25個專業點,對接本科院校的20個專業點。2020年高本貫通培養試點招生院校及專業見《山西省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填報志願指南》。
  • 廣東一些本科院校要轉型為應用型大學 轉型名單未定
    網傳24所本科院校轉向職業教育  省教育廳稱轉型是改革大方向但名單不實,多家高校稱未接到通知但支持轉型  近日,一則題為「高校大轉型,廣東哪些本科高校將轉為職業技術學院?」的微信消息被瘋傳,其中列舉了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東金融學院、廣東藥學院等24所廣東本科院校名單,稱這些院校要轉為職業教育。  省教育廳權威人士表示,一些本科院校要轉型為應用型大學的消息是確鑿的,但轉型名單尚未確定。而上述名單中提及的多數高校也表示,目前沒有接到通知。教育專家則認為,本科院校轉型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改革存在相當難度,不宜一刀切。
  • 同學,「應用型本科」,你關注過嗎?
    其實,這是對「應用型本科」的一種誤讀,每年高考結束以後,的確,一些沒考上本科院校的考生都會接到一些院校的招生電話,說你被我校應用型本科錄取了,望你於某月某日到我校繳費辦理入學手續等等,其實,這裡所說的「應用型本科」,只是一些高校成人教育學院,為招收一些高等教育自考培訓學員,所採用的專門針對一些未被本科院校錄取的考生的一種招生噱頭,利用部分未被本科錄取,又急於想上本科的考生這種急切心理,進行招生宣傳。
  • 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90%高校都應向應用型轉型
    廣東召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與特色應用型院校建設研討會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通訊員粵教研報導:應用型高校轉型,是近年來讓不少高校心裡「打鼓」的一件事,好好的本科院校難道要「降級」去做職業培訓嗎?近日,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廣東白雲學院承辦的廣東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與特色應用型院校建設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 ...本科高等學校公示,江蘇未來幾年將建10所職教本科或應用型本科!
    日前,教育部公示6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南工院作為唯一的一所公辦院校名列其中。"升本"後,南工院將以"職教本科"的定位,探索、實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早在2012年,學院就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本科院校合作開展"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項目",即"4+0聯辦本科":學生在南工院學習4年,畢業後頒發對接院校的本科文憑。此外,學院"3+2高職本科分段培養項目"也已實施多年:學生前3年在南工院學習專科課程,後兩年進入對接的本科院校深造,畢業後同樣頒發本科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