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男人的原生家庭對婚姻的負面影響,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婚姻存在的問題,是婚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除非是媽寶男,否則很少有成年了,結婚了還非要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不僅女人結婚後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很多男人結婚後也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
尤其是那些買房結婚的人,房子本來就沒多大,夫妻二人居住尚且有些小,再加一個兩個人進來,整個環境會對人的心情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且,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很大,生活壓力很大,家裡本應該是個放鬆的地方,如果有其他人摻合進來,每天還要顧及這個顧及那個,會很煩。
女人通常都能預見到這些問題,所以她們通常在結婚前就很在意和男方家人一起住的問題。有些女人雖然婚前沒有明確表態,但也並不等於說她願意和婆家人一起住。
而恰恰就是因為很多女人婚前沒有表態,以至於婚後被婆婆摻合婚姻了之後才爆發矛盾。這樣一來,勢必會有一場「惡戰」,至於最後誰勝誰負,直接決定了婚姻是繼續還是結束。
小艾和阿蒙的婚姻也經歷了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婆媳矛盾」和「姑嫂矛盾」,不過她們的婚姻結局卻和上一篇文章中那段婚姻不一樣,他們沒有離婚。
「媽,我給你租個房子,我們分開住吧!」
小艾和阿蒙結婚買房的錢,是兩家人各出一半付首付,剩下的由他們兩個共同還貸。房子買的並不大,他們兩個住剛剛好,約定等有了孩子再換個大一點的房子。
本來兩個人相安無事,日子過得還算愜意。但自從婆婆不請自來之後,他們的生活就亂套了。
就像我們前文中所說,他們的家是兩個人放鬆的地方,每天下班之後或者周末不上班的時候,兩個人在家裡穿得都很隨意,做飯不做飯什麼的,兩個人始終都能達成一直的意見。
可婆婆來了之後,他們就沒那麼輕鬆了。婆婆自己不做飯,到點就喊餓,雖然沒有催著小艾去做飯,但那種狀態誰受得了。給她點外賣她還嫌棄,說不衛生,言外之意就是必須讓小艾在家裡做飯。
可是,小艾給她做飯了,她又總是嫌棄,說這不好吃,那不好吃。白天她自己在家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收拾,整個家被她弄得亂七八糟,還經常喊人過來陪她打牌。
婆婆的這種生活習慣,在她自己家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小艾來說,自己的家被婆婆弄得亂七八糟,她很難接受,完全受不了婆婆的那些壞習慣。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婆婆搬走,分開住。可是,當她跟婆婆說了之後,婆婆卻反問她,「為什麼要分開住?一家人住一起不好嗎?」
婆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說小艾要趕她走,「我來我自己兒子家住幾天怎麼了?我招誰惹誰了?」
小艾不想跟婆婆有過多的衝突,於是就轉而讓阿蒙把她請走。阿蒙一開始優柔寡斷不知怎麼開口,知道最後鬧到要離婚的地步,他才下定決心請婆婆離開,因為他不想離婚。
阿蒙委婉地告訴自己的母親,「媽,我給你租個房子,我們分開住吧!彼此有個照應就行,沒必要非得住在一起,你在這只會讓我為難,你要再不走,顧及我和小艾就要離婚了。」
婆婆說,「你媳婦果然不是好人,是她讓你這麼做的吧!是她在你面前告黑狀了吧?我為什麼要走,我就不走!」
最後是阿蒙一求再求,婆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但事情還沒完,婆婆前腳剛走,小姑子就來興師問罪了,質問阿蒙和小艾為什麼要把婆婆趕走。
小艾和她大吵一架之後,阿蒙見事情已經鬧到這種地步了,才痛下決心把小姑子趕走了,這才留住了他的婚姻:
「唉!她們只顧著吵和鬧,絲毫不考慮我的感受,我夾在中間有多難受,她們能理解嗎?一方是我媳婦,一方是我家人,我到底該幫誰?
我很想讓她們和諧相處,但沒辦法,既然他們合不來,我總不能犧牲婚姻去討好我的家人,既然這是我和我媳婦的家,我只能把我媽和我妹妹趕走,她們不理解我也沒辦法,我要是被她們拆散了婚姻,我肯定會恨她們一輩子的。」
婚前應該規劃婚後的生活,別等到婚後再去應付!
像上面小艾和阿蒙遭遇的這種婚姻問題,很多人都遭遇過,其實這種問題如果早一點攤開了講,早一點規劃和避免,完全不用等到婚後再讓矛盾激化。
婚前應該規劃婚後的生活,別等到婚後再去應付,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一點。就因為很多夫妻像小艾和阿蒙一樣婚前沒有做規劃,才導致婚後有了問題才手忙腳亂。
關於要不要和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一起住的問題,男女雙方很有必要在婚前就達成一致的意見,包括像上面那種婆婆不請自來的突發情況也要考慮在內。提前商量好對策,到時候遇到了問題才能直接去解決。
很多人會把「和父母一起住」這種問題跟「盡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概念,完全沒必要混淆在一起。盡孝不代表非得一起住,一起住未必能起到盡孝的作用,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把這兩件事獨立開來去做,會更有效果。
這種問題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對於女人來說,就是不願意和婆婆一起住,每天和婆婆一起住都感覺很煩,那還是儘早分開住比較好,不然時間久了會把你逼瘋的。等到你忍無可忍了再爆發,事情或許就沒那麼容易解決了。(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