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7日訊(閩南網記者 袁靜靜陳燕燕)「學校大掃除是家長的義務還是學生的義務?」近日一網友發帖稱,班級每次讓家長們輪流替孩子們大掃除,到底是應不應該?
近日,閩南網走訪了廈門思北小學、實驗小學、前埔小學、高林中心小學等幾所小學,隨機採訪了接送孩子的家長對於輪流替、幫助孩子做衛生的看法,大部分家長稱,自己有接到要求去學校幫忙打掃的消息,一般要求了都會去,並表示,一年級的學生小,家長偶爾去學校幫忙是必要的。
相比實地採訪,閩南網記者在網上發放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卻顯示,調查對象中25%的人曾接到要求到學校幫學生打掃衛生,其中,6%的人表示是硬性要求,其餘是讓家長自主選擇、自願參加。在所有的調查對象中,有90.63%的人認為家長不應該到學校幫小學低年級的子女做衛生大掃除。
平時孩子自己打掃,偶爾請大人幫忙
「偶爾一兩次是還可以接受,但一到做衛生的時候叫家長來代替就不合適了,因為父母也要上班,總不能經常請假來幫孩子做衛生,就很折騰」,一位帶著七個月寶寶的年輕媽媽表示,把孩子送到學校,不能只顧學習,德智體美勞要全面發展。
「平時都是小孩自己做衛生,但教室裡一些小孩平時夠不到無法清潔的地方,如風扇,所以今年上二年級的女兒所在班級的家長,在周末空閒的時候自發組織到學校做衛生」,一家長表示,基本上都是家長自願的。
市民章先生透露,自家孩子在海滄某小學讀一年級,每次輪到小孩值日,老師就會在群裡要求家長過去幫忙,一個月就有兩次。章先生表示,一年級,家長過去幫忙也是可以的,過渡一下,一年級下或到二年級小孩自己學會了就沒有必要了。
「有時候,老師會讓家長過來幫忙,因為有時打掃衛生需要爬上爬下,如換洗窗簾,窗簾很大很重,低年級的學生力氣小,就有危險,總不能讓小孩子受傷吧,而家長是成年人懂得保護自己」,思北小學一保安表示,現在學校裡的老師基本上是女老師,爬上爬下不方便。「學校會定期請人過來做衛生,有時候家長委員會比較熱情,自願過來幫忙」,思北小學一老師告訴閩南網記者。
切莫替代孩子做衛生指導示範培養動手能力
「有看到一些家長,來到學校看著小孩不怎麼會打掃,打掃得慢,就乾脆自己動手,讓孩子一邊玩去。」有家長說,小孩哪有一開始就會打掃,所以要慢慢學習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小孩不懂可以在邊上指導,不能直接替代孩子做。
「學生自己打掃,才能培養動手力,家長偶爾幫忙一兩次沒關係,若是平時都由家長幫忙就不應該」,正在思北小學準備接孩子去看牙齒的一家長稱,現在的家長多少會注重培養小孩子自己動手能力,如果平時連打掃衛生都幫忙,等以後進入大學或步入社會,和別人共處時,沒有基本的動手能力就難以和室友或同事和諧相處。
小孩子讀二年級的時候有接到老師的簡訊通知自願參加,一個學期就一次,不過當時自己沒有參加,正在思北小學校門口等待接孩子回家的陳先生表示,讓孩子自己動手,學會獨立,不能什麼都依賴父母,老師或家長在旁邊指導就好了。
高林中心小學的劉老師稱,一開始學會打掃衛生對小孩後面自理能力的培養是有很大的幫助。老師指導小孩子做衛生是可以的,但如果父母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更好。劉老師告訴閩南網記者:「我們讓家長進來,不是讓家長打掃,而是讓家長站在邊上指導孩子打掃。家長到教室可以做示範,但不可以全程幫忙打掃。」劉老師自稱自家的小孩上學,她從沒有去幫忙打掃,她先在家裡教孩子如何打掃衛生,到學校就自己動手。她覺得讓小孩自己打掃就可以,即便沒有打掃乾淨也沒關係。
家長進入校園幫忙做衛生的現象也是近些年才有,現在孩子是獨生子女的佔多數,父母比較嬌慣著孩子,「其實,家長進入校園容易幹擾教學秩序,有的小孩本來好好的,一看到家長來了,就特別嬌氣」,劉老師也表示家長進校園有利有弊,因為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進入校園幫忙,小孩也會感到特別光榮,也可以促進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信任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會掃,也掃不乾淨,更怕打掃過程中不安全。這是不信任孩子」,一位在高林中心小學接小孩放學的家長表示,小孩子有多高就擦多高,不要因為沒有做過衛生,家長就不信任小孩能做好,一個人搬不動桌椅搬,就兩個人一起抬,個子高就擦高點,個子不高就擦低點,掃不乾淨也沒關係。給小孩子空間和時間成長,讓他獨立、培養動手能力。在孩子不懂的情況下指導,在孩子做不到的情況下幫忙,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以前都是自己做衛生的,不用爸爸媽媽來幫忙做衛生,因為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一位三年級的學生說他可以自己做好衛生。
一名在前埔小學讀二年級的也學生說,「我自己打掃衛生,擦低的玻璃,高的地方就不擦或者老師幫忙擦高的。
一學生倒完垃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