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力大致可分為兩種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是指把多個案例或者事實作為基礎,並從這些案例或事實中得出某個結論。
歸納法通常會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例如:抬頭觀察天空,發現雲的走勢不同於尋常,判斷今天要下雨,於是我們帶了雨傘出門。這就是所謂的「歸納法」。
演繹法是指將某個條件設定為大前提,並在這個前提下得出某種結論。比如,「如果我們攝入太多糖分,還不運動的話,就會長胖。這就是演繹法。
作為邏輯思維的對立項—發散式思維。發散式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對立項。「邏輯思維」的特點是以某個前提條件為基礎,逐一論證各項邏輯,謹慎進行思考。與「邏輯思維」不同,「發散式思維」的特點是不拘泥於現有概念的框架,通過自由想像使得「思維」出現質的飛躍。
例如,關於「發散式思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如何把13個橙子分給3個人」。如果運用「邏輯思維」來處理這件事情的話,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每人4個橙子,最後剩下的一個橙子3個人平分」。但是如果運用「發散式思維」來處理這個問題的話,可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用榨汁機將橙子榨成果汁,然後均等地分給3個人。」運用「發散式思維」,往往出現很多值得我們期待的結果。比如,通過嶄新奇特的想法實現了某種創新,或者通過組合既有事物衍生出新的想法等。「發散式思維」和「邏輯思維」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能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的話,一定能夠拓寬我們的思路!
以下是邏輯思維的幾種方式
1.金字塔結構
如果能夠學會站在一定高度俯瞰並精確捕捉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全體構造的話,
如果能夠學會站在一定高度俯瞰並精確捕捉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全體構造的話,那麼作出最合適判斷的基礎就已然築牢。 遇到複雜的事情,不對其進行梳理而直接進行分析和思考的話,絕非是一件易事。如果不認真理解內容本身,不從結合實際的角度看進行分析,那麼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要通過「金字塔結構」對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在進行分析的時候,會把分析對象拆分細化為眾多要素。如果用圖形來表現的話,其形狀如同「金字塔」,故稱之為「金字塔結構」。
2.費米推論法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費米推論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得模糊籠統的概念具有具體性,從而得出更具有說服力的推論。在一些案例中,想要確定具體的數字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添加各種各樣的條件來把握其大致規模。我們稱這種方法為「費米推論法」,同時它也是構建「金字塔結構」的一項重要能力。假設我們現在想要了解咖啡豆的年銷售量,只需要把「每杯咖啡中使用的咖啡豆數」和「一年期間喝掉的咖啡的杯數」這兩個要素結合起來計算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如果從經濟效益的層面來看的話,我們應當把咖啡中的砂糖和牛奶也納入研究對象之中。相反,如果我們從宏觀角度來分析的話,可以從咖啡豆的年銷售量來推算咖啡銷量在飲品市場中的佔比,甚至可以推算出在食品市場中的佔比和成本消耗。進而我們可以通過微觀視角來分析其在外食產業和普通家庭消費中的佔比。
以上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