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神獸」和「網課」成了熱門詞,長期相處在被大大壓縮的空間內,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上海、武漢、北京、重慶、駐馬店的5個家庭,為我們打開家門。 「同一個世界,同一節網課」,在不同的家庭中,是如何開展的,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截至5月18日,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全球範圍內尚有156個國家全國範圍內停課。此外,還有數國實施了局部停課,以預防或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受影響學生人數達1,210,295,995人。
在國內,2月以來,全國有約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居家在線學習。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各地中小學陸續複課返校。
終於可以將「神獸」送回學校了,不少家長都鬆了一口氣。
上海| 小學四年級的Domi
圖文:新民晚報攝影記者 周馨
■ 3月2日,空中課堂開始,早上8:50的升旗儀式讓孩子找到學校的感覺。妹妹也有模有樣地模仿哥哥。
自1月18日開啟的寒假,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原本一個月的假期一再延後,變成了超長寒假。
3月2日開始,上海中小學在線教育工作全面啟動實施。我家大寶Domi,今年上四年級,在家「混」了一個半月後,終於以網上升旗和早操開始了他的學校網課時期。
網課開啟後,一方面,在家裡鬧翻天的「神獸」終於有事做了;另一方面,對我來說又是一輪新的考驗:既要復工上班,又要解決「神獸」在家中的一切吃喝拉撒、玩兒、運動,還要幫助安裝各種APP,解決各種網絡問題,解鎖各種電腦、手機技能……
以色列的一位媽媽用鏡頭記錄下自己對孩子在家上網課崩潰的視頻刷爆社交圈,也讓不少網友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節網課,同款被逼瘋的老媽!
■兒子愛好做手工,上網課偶爾會戴上他自製的「頭盔」。
■ 沒有約束的孩子,上網課難免各種姿勢。
■ 上課期間,房間裡任何一樣東西都會被隨手拿在手裡「把玩」。
特別是2月10日,家長們開始陸續復工後,孩子不得不送到老人家中,精力充沛的「神獸」更是狀況不斷,時不時大鬧天宮,老人們直喊吃不消,家長下班到家不僅要收拾殘局,還要安撫雙方。
■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大寶會時不時抓頭揉臉來舒緩。
《空中課堂》有語文、數學、自然、體育、音樂、美術等等課程。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40分「放學」。上下午各3節課,一堂課40分鐘,中午休息兩個半小時。
考慮到孩子眼睛不能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休息時間比上學時多了不少,課間休息也從10分鐘調整為20分鐘。
■ 上網課的時候,年齡小的妹妹打起了呵欠。她上課有時還需要大人陪同。
妹妹今年幼兒園中班,6月2日複課,她也有自己的線上課外班學習,我每天也會給她安排任務。
■ 兒子書桌不遠處安裝有攝像頭。
上課時沒有老師坐鎮,一個人獨自在一個空間內,能像在學校裡那樣端坐著聚精會神聽課,午間休息能自覺快速完成作業的,那基本是別人家的孩子。
疫情前我就在孩子房間安裝了攝像頭,當時是為了偶爾查看孩子的情況,這次剛好派上用場。結果不看不知道,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一看還是血壓迅速飆升——走神發呆、玩玩具、和同學聊天、玩遊戲、和妹妹說話……結果不是沒聽到老師要互動的通知,就是作業效率低下,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幸好孩子還在上課,趁機平復一下情緒,等孩子下課再和他談……
■ 邊上課邊吃飯。
其實,我知道家長也需要調整心理,時時看監控,對雙方心態都是一種破壞,只有放寬心放下手,才能良性溝通。四年級的男孩子,正是又調皮又叛逆又還不懂事的年齡,打罵等「暴力」手段不僅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還會破壞親子關係。為此,我們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制定學習生活表格、獎勵機制、兄妹相互督促激勵等等,有一定效果,但是想要達到以往上學的表現,太難!
■ 網課結束後,在家裡各种放飛自我。
微信裡的家長群、媽媽群裡也是唉聲嘆氣,各種吐槽,看看這些,倒讓自己心態平衡了些,原來大家都一樣啊!
設身處地,如果自己是孩子,肯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吧。特殊時期自然有特殊情況,還好孩子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閱讀了很多書籍,例如《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哈利·波特》中文版全套、長篇小說《貓武士》全套6本,一部分《三國演義》原著、葉聖陶的一些文章。
同時,一直堅持運動,練keep、打羽毛球、跑步……也有了更多時間和家裡人相處,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在大寶眼裡,超長假期上網課的好處挺多的:作業少、作業不會做可以看回放,還可以從上海其他老師那學到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每天還能被允許玩一會兒遊戲,看一會兒電視,因為宅在家還學會了不少家務和做菜。不好的地方則是見不到學校裡的好朋友,另外,看屏幕多了眼睛會不舒服、效率不高、容易走神。
■ 兩個娃玩鬧起來,瞬間就能搞得家裡一片狼藉。
如今的孩子們活潑可愛,卻又調皮搗蛋,還智商超群,和他們相處,家長需要鬥智鬥勇,使出各種招數。
4月27日,上海市高三、初三年級學生重返校園。高二、初二年級5月6日開學。我家大寶也於5月18日返校開學,超長假期畫上句號!
有一天,大寶告訴我說,在這段時間,我們晚上的親子唱歌時光,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光,「可以和媽媽、妹妹開心成一團,可以擁抱」。聽到這些,老母親心裡再累也覺得很開心。
武漢 | 高中三年級的Cony
講述:Cony
圖文:劉博文
我叫Cony,是武漢市的一名高三生。
我的桌子上貼著一張「靜」字。武漢封城後,公路上沒了汽車,小區裡也沒有人走動,我的房間其實格外安靜,只是我的心有時很難靜下來。特別是疫情開始的那幾天,我真的嚇壞了。因為我上微博、刷QQ空間……我比爸爸媽媽更早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所以特別擔心。
■ 4月24日,Cony在自己的書桌旁。桌子上的倒計時牌顯示距離高考還有74天。
在疫情期間,線上課程是我和老師同學學習和溝通的主要方式。除了中午休息1小時40分鐘外,一周7天,從早上7點20分開始到晚上10點30分都有網課。
上網課需要慢慢適應,我覺得主要靠自覺。有時,第一節課的老師在網上喊:「就是20幾個人嗎?其他人是不是還在睡覺啊?」確實有時候有同學就掛在上面,老師點到名,半天都沒回音。
在線上課也存在許多的問題。我用iPad上課,對眼睛還好一點,我有好朋友用手機上課,看一天手機屏幕,就會「看得腦殼疼」。
無論大屏還是小屏,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眼睛就會不舒服,我覺得我的眼睛肯定近視了。我常通過客廳裡的一幅畫來測視力:上面的字,之前能看清,現在有點模糊了。但我媽媽說,「你都高三了眼睛還不近視,也不正常,哈哈哈.......」
■ 3月下旬,Cony回學校拿書。
武漢封城時,我的大部分課本都在學校裡。3月下旬,疫情緩解了一些,媽媽和我計劃回學校去拿了一部分書。
那天,我們去居委會說明緣由後,開具了通行證。那是我在疫情暴發後,第一次走出小區大門。因為我沒有教室的鑰匙,沒辦法我只好翻窗戶進教室取書。
■ 4月24日,Cony第二次去學校取書。出門前,媽媽給Cony戴好口罩。
3月30日,我在家哭了一場,我感覺時間有點來不及了。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是「做好出家門,進考場的準備。」也就是說,高考前,可能沒機會回學校上課了。
3月31日,教育部宣布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我桌子上的倒計時牌,一下從68天翻到了98天。起初我還懷疑過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因為第二天是愚人節。
4月24日,老師通知去學校拿書,為5月6日全市高三年級開學做準備。
■ 在校門附近,幾位家長幫其他同學取出教材。
媽媽說這些書放在教室已經三個月了,即使有汙染的情況,也應該沒有傳染的可能了。雖然她嘴上這樣說著,但是拿到書後,第一時間還是噴灑了酒精,做了消毒處理。
■ 4月4日,全國哀悼日當天上午十點。(受訪者供圖)
4月4號上午10點, 我和同學老師暫停了網課學習,起立和全國人民一起默哀,向所有在這場疫情中逝去的同胞哀悼。
■ Cony房間的鏡子上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你憑什麼上北大》。
我是藝考生,因為從小喜歡看電影,對影視很感興趣,想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這兩三個月來,原來薄弱的數學,經過這幾個月的練習,考試成績提高了一些。但是我還是很期待回到學校,在學校,老師會鞭策、監督自己,和同學一起學也更有氛圍,學習狀態可以調整得更好。
■ 5月6日,Cony的班級。(受訪者供圖)
在五一期間,我和同學都做了核酸檢測,老師也一直在班級群裡強調開學後怎樣做好自我防護,為開學做著最後的準備。
5月6日,我們終於開學了。重新回到學校,我看到之前一個班的同學被分在兩個教室上課,教室的座位被排列成單列,課桌間距加大。我們重回教室後的第一課就是學習防疫知識,教室一天都特別安靜,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在學校我的學習效率明顯高多了,見到了久違的老師和同學,心裡也沒有那麼慌張了。
現在學校實行了「全封閉」管理,早上到校,晚上回家,中午我們都在學校吃飯,以減少外界接觸機會,確保順利參加高考。
現在,我返校了,要開始最後的高考衝刺了!
北京 | 小學五年級的天一
口述:天一媽媽
圖文:曹雕
我家天一是2009年出生的,學校是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今年上五年級。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在家待著,以為病毒會跟非典一樣自然消失了嘛,沒想到這麼嚴重。我原先在附近一家便利店上班,目前店還沒有開門,我都在家歇了三個多月了。天一到現在也沒有開學,本來2月17號開學的,開學推遲以後,老師就開始布置作業,「停課不停學」。
3月份,天一開始上海澱區的「空中課堂」,這個課堂不是正式的課程,就是講一講名著什麼的錄播課。
4月15號,開始上「北京市中小學空中課堂」,每天一到9點就開放網絡課程,也是錄播的視頻課,但是跟老師是同步在線的,老師也天天收作業。
上網課比較散漫,沒有約束感,他不像在學校那樣正兒八經地上課。我覺得他上網課就跟放假一樣,但這假期也太長了!
開學折磨老師,但老師定力大。在家折磨家長,家長定力小啊!這不開學,把他們舒服著了,在家待著,多自由啊!他現在每天早上8點起床,起來吃個飯就寫作業。寫完作業上網課,上完網課,下午沒事就出去玩兒會兒。
■ 4月22日上午,天一在家裡上網課,媽媽也在家裡上班。天一爸爸在中關村開了「數據恢復」的店,天一媽媽在家幫著在網上發廣告貼。
■ 4月22日上午,天一正在上「北京市中小學空中課堂「中的語文課。
天一平日一天上一節語文課,一節課25分鐘。「這語文課太簡單了」,天一說。每天做完作業後,天一都要把作業發到微信群給老師批改。
這段期間,我給天一加了餐,多給他布置了數學的應用題,讓他多看名著《水滸傳》、《儒林外史》、《三國》啥的,《三國》他都看完了。他以後考試都考這個,用得上。
■ 中午,天一做完作業後,躺在床上休息。
天一:「我感覺在家上網課有點兒,太自由,又太無聊了。網課沒有我們學校的課豐富,講的也沒有我們老師講的那個味兒。網課老師有時候說得特別快,還不讓你評價,不給你時間思考,我有點兒不習慣。我很想念學校的操場,我喜歡上體育課,最喜歡跑步。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總共有8個項目,我報了7個。在學校還可以跟同學們玩兒,坐那兒一塊聊天,在班裡鬧,挺好的。能去學校的話,我要大口地呼吸空氣,或者就是跟他們一塊兒去操場玩兒。」
■ 天一和媽媽在家中。
天一:我要上學。在家無聊,煩悶。
媽媽:天天有人給你念緊箍咒對吧?
天一:沒錯。
媽媽:天天地,我叨叨他。
天一(模仿媽媽):「看書去」,「刷碗去」。
媽媽:「練字兒去」,哈哈。
天一:「練字兒去」,「練題去」,「回來」(我在外面玩的時候叫我回家)。
媽媽:哈哈哈,天天就「看書去」。吼,也吼。
天一:「你寫的啥玩意兒啊?」,「你再給我吼個試試」。
媽媽:寫得不好,那不就那什麼。哈哈。
■ 4月22日中午,天一做完作業後,在家門外的走廊上滑滑板。
我希望他趕緊開學,我們教肯定沒有老師教得好啊。他們那個教材我也不懂,就是在網上現查現學。
■ 4月21日,天一到出租房的院子裡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
以我的觀點,他現在學習還是得抓緊一點,他已經定了初中回老家濟南上學。在老家的孩子,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同事的孩子回老家上學都這樣。老家不像北京各方面都學,比如在北京孩子都做PPT,老家的都沒學過。
以後天一回老家,要是這種散漫的心理怎麼辦?到時他也很累啊。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用的人,別人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有能力幫助。以後找工作,你可以選擇工作,而不是工作選擇你,是吧?就這兩條,不要多,多了他記不住。
天一:「我媽就總說,好好學習,不然工作就選擇你,搬磚。我爸也跟我說,要不你就和泥搬磚,要不你就回農村放羊」。
■ 4月1日晚上,天一和小夥伴一起玩「盲人抓人」的遊戲。天一用口罩遮住雙眼,尋找小夥伴。
現在就等著你們複課了,你們複課,我們就可以上班了。
重慶 | 小學一年級的兜兜
圖文:崔力
■ 2月21日,隔離在家的兒子終於可以每天睡懶覺。
兒子兜兜,今年快8歲了,上小學一年級。
今年的寒假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寒假,也應該是他度過的最漫長的寒假。直到5月7日,重慶低年級才正式報到開學。正是「一月放假五月回,童音未改人愈肥,同學相見不相識,笑問小胖你是誰?」
■2月20日,兒子和太太一起跳舞鍛鍊身體。
因為長時間宅家,雖然也有體育網課,但運動量明顯下降的兒子長胖了,雖然我更喜歡現在有手感的他,但他的耐力和敏捷性都明顯需要再加強。
上網課的時間比正常上課短,做完作業還有時間看電視打遊戲,在我看來,對假期概念並不非常明確的小朋友其實心理壓力比平時上課要小。相比之下,在網課之初,要熟悉各種App並完成銜接轉換。上網課期間,要全程督促檢查。我想心理壓力更大的是家長。
■2月18日,兒子在家裡靠牆蹲。疫情期間在家鍛鍊非常重要。
想著平日裡活潑好動的神獸們紛紛被關在家中,老師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換著花樣讓讓神獸們在家能過得有趣一些,比如製作創意水果拼盤、親子舞林大會、給長輩洗腳、收拾房間等等。
記得有一次是讓孩子做一道菜,向來「君子遠庖廚」的太太,也只好備好了器具、食材,然後把兒子拎進了廚房教他做蒸蛋。演示一遍後,太太就舉起手機開始拍視頻。兒子依葫蘆畫瓢,一邊講解一邊製作,神情語氣中透出了洋洋得意的氣兒。「最後一步,我們把雞蛋液放入鍋中......」隨著解說,兒子把一碗調好的雞蛋液直接倒入了一鍋水中......
後來太太微信上傳來了老師爽朗的大笑,經同意後老師把視頻傳到了班級群,頓時群裡也笑出了豬叫。
■4月23日,早上8點過,完成晨讀吃過早飯後,兒子開始用iPad上網課。
我和太太於2月底復工,兒子就只能每天送到外婆家或者婆婆爺爺家繼續他的網絡學習。在老人連智慧型手機都還沒摸熟悉的情況下,我教會了只認識幾個字的兒子通過釘釘查看老師制定的學習安排和作業,通過「一起上小學」(網課APP)上網課,以及通過QQ、微信收取我轉發給他的作業。
還是那句話,有得必有失。這期間,他在網課之餘,硬是自己摸索出了下載遊戲的方法,並成功地教會了兩邊的老人玩微信遊戲。
當然,兒子玩遊戲,作為一個曾經也愛玩遊戲的父親,我覺得只要有節制,其實是無可詬病的,甚至私下還為吃雞戰場上有了一個親密戰友而竊喜。但對不玩遊戲的太太來說,這簡直就是當下最典型的玩物喪志。太太對老人無可奈何,但槍口一轉,這就成了我在家裡罵不還手、打不還口的原因,至今,我還承包著家裡的大部分家務,以衝抵兒子在漫長假期中的遊戲時間……
■ 2月13日,太太陪著兒子上網課。
對電腦比較白痴的太太,在這段期間也學會了熟練地操作各種應用APP,以至於隔離期間和復工值班期間因為運用釘釘把工作開展得如魚得水,還好不得意。
■ 4月19日,課沒好好上,作業沒做完,還找了無數理由搪塞的兒子,將太太徹底激怒了,不過其實她手裡拿的是兒子的玩具模型。
當然,學習手段的進步,顯然不能彌補兒子學習能力的不足,如果不是特殊時期,估計太太已經「離家出走」多次。
「讓爸爸幫我交作業嘛,這樣你也不得發脾氣,我也不得挨罵,對大家都好。」3月的某一天,從外婆家被接回來的兒子突然「變聰明」地對妻子這樣提出了要求。在經過多次磋商後,我在隔離的後半程,承擔起了原本太太擔任的陪讀工作。
其實我們知道兒子從小就好動,貪玩。成績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中等,在各種琴棋書畫的神童比拼中,更是寂寂無名。但也許由於學教育出身,我和太太都不太緊張他的學習成績,也不幻想他能一鳴驚人,全面開花。我們更願意尊重他的天性、給予他充分的安全感、保護他對世界的好奇心。
我也有好多同學在學校做老師,他們也很不容易,每天需要通過家長照片改作業:有反著拍的,有用老人機的攝像頭拍的……老師自己也有孩子,還得上網課呢。
■ 4月3日,兒子長出了一根白頭髮。
5月7日,兒子正式開學了,對孩子來說,能見到久別的同學和好朋友,興奮是遠大於對疫情的擔憂的。
而我作為家長,則相反——對學校群體性防控疫情的擔憂,其實遠大於對神獸歸籠的盼望。而且重慶越來越熱,一整天戴口罩其實也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
剛開始,我們和班上一半的家庭都選擇了半天上課。直到幾天後,教育部就發出了低風險地區可以不戴口罩上學的文件,才將所有孩子恢復到全天上課。
北京X駐馬店 | 小學一年級的蟲蟲
圖文:焦冬子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窗外的桐樹從光禿禿變成了滿樹繁花,眼看又要落英繽紛,春天轉瞬即逝。念一年級的女兒蟲蟲已經在北京小小的出租屋內悶了三個月。每次我打開窗紗,她都搶著把手伸出去,說感受一下外面的風。
有時候她一個人站在窗邊靜靜地看著外面,留下一個小小的落寞的背影,看著真讓人心疼。天暖和起來後,偶爾帶她去附近公園,每次她都不願意回家,哪怕是到樓下打水,她都要賴上一會兒才上樓。
北京小學一年級的網課4月中旬才開始上,這之前蟲蟲跟著一些免費網課學習,與課本配套的練習冊已經全部做完。我對女兒並沒有太多要求,每天她除了看英文短片、畫畫等固定作業之外,都是自由活動時間。
過於漫長的假期已經耗光了家長們的耐心,網上不少家長把孩子叫「神獸」,我暗自慶幸有一個「省心娜」——只要不逼她背《詩經》,一箱積木能打發半天時間。
但從床上到陽臺上,再到客廳的沙發山,鼻孔大的房間怎麼能裝得下一個七歲兒童漫溢的能量。在這漫長的五個月假期,我眼睜睜看著蟲蟲從眾人眼中的「省心娜」變成家裡的「混世魔童」小哪吒。
疫情以來,可能是因為在家裡悶得太久了,蟲蟲的脾氣變得比以前暴躁,也比以前內向害羞了,偶爾見到鄰居跟她說話,她連招呼都不敢打。
她在家實在無聊時,也會叫我陪她做遊戲,我有時無暇顧及,她就會爬上椅子,抱著我的腦袋盯著我的屏幕,壓時間久了我會炸毛,但這是個無限循環。
鄉間的春天是治癒我的美好回憶,我始終覺得人是不能離開土地和自然的,尤其是孩子。眼看著北方窗外綠意漸起,想像著中原腹地正是「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暮春時節。
■ 4月下旬老家有事情要辦,便想藉此機會帶她回去撒歡兒,事實證明這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鄉間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姥爺家的大院子裡就有無盡寶藏。蟲蟲一回家,姥爺就把鞦韆搭了起來。在院子裡「打秋」,成為蟲蟲的固定娛樂項目。
暮春時節,院子裡的二十多種植物瘋長,菜園裡,水井邊,柴堆旁……不過,蟲蟲連小麥也不認識。姥爺給他指自己種的果樹,一排數過去,花已落過,還未結果的桃樹、李樹、杏樹、石榴、核桃……對蟲蟲來說都是一樣的。和姥爺一起種菜,第二天就記不得種的是啥了。去河堤上抽茅草的芽穗,教了一下午仍然不能從草叢裡辨認出來,這真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兒。
相比之下,和小夥伴下河摸魚則要輕鬆愉快很多。以前回家認識的小夥伴兒,也還沒開學,聽說蟲蟲回來了就找到了家裡。
整個村莊都睡著的午後,三個小夥伴頂著39℃的高溫到村東的河溝裡摸魚。這條曾經清澈的小溪是我少年時代上學的必經之路,夏季暴雨,溪中的水有時會漫過石板橋,但是現在兩岸雜草叢生,溪水清淺緩慢。小朋友們踩著涼鞋下河,一條小溪,兩張漁網,三個小夥伴,一個炎熱的下午就隨著清涼的溪水流走了。
■ 圖為女兒在蹭舅舅家的Wi-Fi上網課。姥爺家沒裝網線,只能蹭隔壁舅舅家的Wi-Fi,有時候信號不好,不小心就充了60塊錢的流量。
唯一不好的是這次返鄉恰逢學校網課開始,每天要做作業打卡,拍照上傳,報體溫……更重要的是老得盯著班級群,看是否有什麼新任務需要完成,向來不愛操心的我終於體會到了家長瘋狂吐槽的無奈。
後來我給蟲蟲註冊了微信號,退出了她所有的班級群,事情都交給她自己處理。再後來,蟲蟲的網課只需我提醒即可,該上什麼課,做什麼作業,多數她自己操心。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老家,晚上11點左右,我們從田野看月亮聽蟲鳴回來,我困得倒頭就睡。她卻抓起手機要補作業,因為白天跟小夥伴貪玩兒,忘做了。我說,先睡吧,明天再做。蟲蟲說,明天作業就打不開了,今晚一會兒就能做完。英語的作業有動畫配音,她怕吵到我,就拿起手機到另一個房間,做完後,自己悄悄爬床上睡覺。
■ 圖為孩子上網課的截屏。
要說一點不和其它孩子比較是假的,只是蟲蟲還小,也還算獨立自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求也不高,所以目前很少為她操心。
我自己是個「小野人」,對孩子也傾向「散養」,未來她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健康快樂生活就可以。
「你把蟲蟲養得真潑辣,一點不像城裡小女孩。」鄰居說。
城裡小女孩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校是課堂,大自然是更好的大課堂,土地、植物、風聲,蟲鳴,溪流,月光,村裡的小夥伴……這些足夠她享用一生的美好事物,值得她用整個春天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