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駐法國大使館】;
中國駐法國使館注意到《費加羅報》12月10日分別刊發駐京記者SBASTIEN FALLETTI的文章《北京認為病毒來自國外》和記者VINCENT BORDENAVE的文章《病毒在官方通報前可能已數次流出中國》,其中部分表述與事實嚴重不符,可能誤導讀者。根據法國1881年《新聞自由法》第13條,中國使館要求行使答辯權,要求《費加羅報》在下期報紙上完整刊登以下內容:
12月10日的《費加羅報》用三個版面刊登新冠病毒溯源系列文章。讀來頗感欣慰,終於有法媒以比較嚴肅的態度談論病毒溯源問題了。應該肯定的是,文章大部分內容較為客觀,但其中兩點源於作者主觀推斷,屬於不實言論,我館不得不在此做出評論。
一、駐京記者SBASTIEN FALLETTI在《北京認為病毒來自國外》一文中運用「春秋筆法」混淆概念,通過重新翻炒「中國應對疫情延誤論」誤導公眾。該文稱,「中國媒體爭相報導新冠病毒國外起源的消息,企圖掩蓋中國政府的早期應對失誤——2019年12月底禁止吹哨人發聲,直到首個病例報告兩個多月後的1月23日才封鎖武漢」。
我願再次同這位記者一起回顧中國抗疫時間線。事實上,中國第一個病例是於2019年12月27日由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醫生發現並報告的。之後,武漢市立即發布公告,並逐級上報疫情直至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政府於2019年12月31日向世衛組織進行通報,並從2020年1月3日起定期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1月7日中國分離出病毒毒株,1月12日完成對病毒基因組測序。這些研究成果均立即上報世衛組織並與世界各國分享。1月23日,中國在首個病例報告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宣布關閉離漢通道。
作者作出「首個病例報告兩個多月後才封城」的論斷,似乎是基於《南華早報》關於中國首個病例「可能」追溯到2019年11月17日的報導。然而,這篇報導的內容並未得到權威機構證實。即使確有其事,那也屬於科學家事後的回溯性研究。而「回溯性研究」和「實際發現」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對於新冠病毒這一全新的「未知對手」,對其進行準確識別判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美歐多國科學家近期研究發現,早在中國疫情暴發之前數周甚至數月,在他們的國家已經存在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病例,只不過當時由於該病毒症狀與流感很相似而被醫生誤認為是流感。這些都是事後研究的結果,同《南華早報》報導的中國情況相似。我們難道能據此指責歐美國家政府掩蓋了疫情、延誤了抗疫?
現在回過頭來看,中國政府在疫情早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果斷決定武漢「封城」,不僅不是掩蓋疫情和延誤應對,反而是極其迅速和有預見性。它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爭取了2個月的緩衝期。在事實如此清楚的當下還要對中國政府進行無端指責,其心可誅。
二、記者VINCENT BORDENAVE《病毒在官方通報前可能已數次流出中國》一文的大部分內容較為客觀,但標題和結論完全是有罪推定和刻意誤導讀者。文中最後部分表述:「新冠病毒是否早在2019年10月武漢軍運會期間就已在中國傳播?數位法國運動員回憶當時出現過類似流感的症狀,但無證據證明這與新冠肺炎疫情存在聯繫。根據美國CNN披露的中國官方文件,湖北省感染流感人數在幾周後出現異於常年的驟增,達到2018年同期流感人數的20.59倍。這會不會就是尚未被發現的新冠病例?武漢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高達2450萬人次,國際航班可達紐約、倫敦、東京、羅馬、巴黎、雪梨等城市。不難想像病毒是如何在官方通報前傳播到世界各地的。」
作者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要誘導讀者相信病毒是從武漢軍運會傳遍全球的。然而,作者引用的「事實」卻打了他自己的臉。若真如作者臆斷,世界各地運動員是在武漢軍運會期間感染上新冠病毒的,那麼病毒應該在軍運會之前就已經在武漢大規模傳播了。但他提到的「事實」恰恰相反,武漢不是在軍運會之前而是在此之後「數周」才出現「流感人數異於常年的驟增」。更何況,新冠病毒感染通常有5—10天潛伏期。如果外國運動員在武漢軍運會期間出現症狀,那就說明他們早在來武漢之前就已感染了病毒。根據這一邏輯,「不難想像」新冠病毒反倒可能是由外國運動員傳入中國的。而此後的科學研究成果一再證明,早在去年夏秋之際,在歐美多國就已經存在新冠肺炎病例了。
三、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而嚴肅的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客觀嚴謹地報導有關科研成果,而不應出於自己的意識形態偏見或某種政治目的對客觀事實進行任意剪裁,對科研結果進行肆意歪曲,製造虛假信息,刻意誤導公眾。
病毒溯源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可能涉及多國多地。我們希望各國都採取建設性態度,同世衛組織加強合作,推進全球溯源工作。中方將繼續積極參與病毒溯源和傳播途徑全球科學研究,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最終戰勝病毒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