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概要「馬雲關於社會經濟是文件還是機制的而展開討論和質疑,從墨守成規的一成不變中發現社會的問題,再依據如何解決問題抒發了風險創新的價值,進一步了肯定了風險創新對個人對社會目標實現的積極作用。」
10月24日,馬雲時隔7年又來到上海開啟2020外灘峰會,開場白馬雲介紹「我自己作為一個非官方,非專業的人士」來上海的外灘金融論壇,只是幾句簡簡單單的描述就體現了一個人謙遜修養。
峰會上,馬雲提出了三個觀點,第一個就是「我們一直以來一直處於思維的慣性」,讓我深有體會。比如,大家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與世界國際接軌,所以社會就會如出一轍的做歐美發達國家擁有而我們國家沒有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國內空白」。問題出現了,於是把填補國內空白當作了追求目標!在今天這種形勢下,「填補空白」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那個也不是我們必須去填補的,其實我們今天不應該去刻意和模仿的填補空白來與世界接軌,或者適應其他國家的標準,因為這會使我們方向變得麻木。
其實,與其跟著前者的路被牽著鼻子走,還不如想一想如何與未來接軌,如何適應未來的標準,怎樣去彌補未來的空白,我們要想明白未來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什麼,然後再去看看被人怎麼做,再從中另闢新徑。反觀,如果永遠重複別人的語言,討論別人設定的主題,如此以往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的自我,更會錯失未來!
二戰以後,世界經濟需要恢復繁榮,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對於經濟全球化的推動是全面性的。然而,經濟危機出現後,巴塞爾協議所講的風險控制就悄無聲息地變成經濟重視的主要依據,後來就演變為了一個風險控制的操作標準。這個標準從誕生到變為世人尊崇的地步都是適應時代,適應創新的,所以至今屹立巔峰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像世界只變成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很少去想年輕人的機會,發展中國家的機會到底在哪裡?巴塞爾協議在某方面為世界作為經濟風險依據而保駕護航,但是在現在看來,也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控制。巴塞爾協議像個老年人的思維,他現在只能解決運轉幾十年的經濟體系老化問題,但是不能創新未來的數位化,智能化問題!
有風險的創新才叫創新!但往往我們社會就缺少這種創新,因為數以萬計的社會人士都在照葫蘆畫瓢。導致這種現象不絕如縷的根源就是「大家都不想承擔或者面對風險」。因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徒勞一生還是局限於那個崗位,自己的資產還是囊中羞澀,自己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
其實,有風險的創新在戰國三國時代就已經存在。戰鼓擂鳴,烽火連天的赤壁之戰,曹操獨樹一幟的用鐵鏈串聯所有巨輪為自己的百萬軍隊開闢水上戰場,這在當時是駭人聽聞的曠世奇策,卻意想不到的被一把火燒得大軍潰敗,自己被燒得顛沛流離。在我看來,曹操之際就是我們現在「全球夢寐以求的航母「,雖然因為背負高風險而折戟成沙,但如若將木船改為鐵船,以曹操的高風險創新精神來統一三國也只是事件問題吧!
馬雲成就阿里帝國嗎?其實是阿里帝國成就了他!想想當初他杭州師範補錄,想想他當初賣報謀生,想想他日益奔波到處集資求援,親戚朋友對她嗤之以鼻,有誰會想到他未來會出人頭地呢?馬雲曾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過去和現在:「當年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實話說來,作為中國曾經首富能如何?作為普通人又如何?社會是循環周轉不息的,機會過了還會再有,怕的就是你不敢冒風險去殊死一搏,怕得就是你不敢去走自己的路而碌碌無為。別人成功的例子不一定就是你臨摹的指向標,那只能告訴你這樣做能有千億分之一的希望罷了!做事沒有風險,那只是井坐觀天原地踏步。你想夢回燈火闌珊處嗎?不,你不想,因為你不甘心寄人籬下,你不想一輩子慌度餘生!
「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痛改前非,需要不屑一顧,需要斬釘截鐵。」經歷多少痛苦的折磨,吸取多少失敗的提煉,你的未來才會精彩無比,生命才不虛此行!
機會不會回首對你嫣然一笑,想做的事,想愛的人都可能稍縱即逝,敢拼才配贏!
有什麼疑問歡迎廣泛發言,期待在這裡為你豁然開朗!
原創文章
楊仔仔品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