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趙紫原)
政策激活市場
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支持中小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截至目前,湖南、陝西、重慶共11個省(區、市)相繼宣布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
售電側進入活躍期。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在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電公司僅3044家,而目前,通過工商註冊的售電公司已達上萬家。
2019年9月,浙江打響售電市場「第一槍」。浙江省發改委印發《浙江省部分行業放開中長期電力交易基本規則(試行)》,售電市場正式開閘,煤炭、鋼鐵、有色、建材四大行業領域率先入場交易。
對此,浙江宏博售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大行業正式開放,民企可以進入壟斷行業,給市場主體吃了一顆『定心丸』。文件發布後,包括20多家民營企業在內的36家售電公司和895個用戶入場交易,為浙江電改開了個好頭。」
2019年12月9日,江蘇率先發布國內首個省級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規範性文件,被稱為隔牆售電「破冰」之舉。業內人士稱,隔牆售電「破局」,意味著售電市場迎來新戰場。「今年,分布式發電交易將成為電力交易市場的重要一員。參與市場交易的分布式電源裝機規模按50萬千瓦計算,估算近萬億元『紅包』待領。」
法律糾紛漸增
記者注意到,售電公司數量激增的同時,市場洗牌仍在加速。上述業內人士預測,靠「吃差價」盈利的售電公司將陸續退出市場,2020年還將有一大批售電公司主動退出。
2019年8月,《國網產業部關於公司系統集體企業退出售電業務的通知》發布,國家電網要求各省級電力公司系統集體企業應聚焦四類核心業務,堅決退出售電業務。
河南電力交易中心2019年12月31日發布公告稱,濮陽龍源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等18家售電公司因自身原因,自願退出電力市場。2019年11月,四川省電力交易中心發布公告,12家售電公司擬註銷,這是繼10月山東55家售電公司市場註銷後,又一波大規模退市。公開資料顯示,上述售電公司均為電網公司控股或參股。
不過,未退市的售電公司過得也不「安逸」。例如,售電公司籤了合同卻買不上電,用戶需要索賠;用戶「一女多嫁」多方購電,「跑單」後售電公司也需要索賠……購售環節官司頻現,摩擦不斷升級。
據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統計,近幾年售電側法律糾紛中,用戶拖欠電費、偏差考核費等拖欠費用類糾紛佔比28%,居間服務報酬支付爭議等糾紛佔28%,違約解除類糾紛佔22%,售電公司未能購電成功等糾紛佔比11%,名譽權糾紛、平臺軟體購銷等其他類糾紛佔11%。
該律師事務所律師展曙光表示,售電市場規則目前尚不完善,市場主體不熟悉交易機制,摩擦會逐漸增多。「但從數量上看,售電公司法律糾紛還未達到高潮,各種糾紛佔比較均勻。隨著市場規則逐漸完善,市場主體經驗增多,法律糾紛會相對減少。」
技術性售電公司或問世
2019年6月26日,隨著內蒙古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啟動,第一批8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全部進入試運行階段。隨後,各大試點積極開展電力現貨市場調電試運行和結算試運行,為2020年連續結算試運行積累經驗。
廣州易電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貨市場如期而至,電力交易的價格機制和交易時間將發生較大變化,簡單的價差模式將變為更複雜的量價模式,對售電側提出更高要求。」
展曙光認為,現貨來臨,售電公司有望逐步擺脫目前粗放發展模式,真正從事售電業務。「從數量上看,售電公司貌似已飽和,但從質量上看,滿足市場需求的高質量售電公司並不多。售電公司進一步分化是大概率事件,很多公司將通過自身的專業化經營擺脫『皮包公司』業務。」
上述浙江宏博售電公司負責人表示認同:「目前淘汰了一批只靠價差收益和純市場營銷生存的『1.0版本』售電公司,具有技術和專業水平的『2.0版本』售電公司將逐步佔領市場,全國或將首次出現真正的技術型售電公司。」
售電公司能否順利升級換代,該負責人表示,結算方式或成制約因素。「目前,各省廣泛應用價差傳導模式,造成電力用戶、售電公司和發電集團之間零和博弈。用戶和售電公司的收益完全取決於發電廠單方面的讓利,這也是目前售電公司唯一的生存模式,本質上還是未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