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道:「自從進了銷售部,每天都圍著客戶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好好睡上一覺,沒有時間陪家人說話,沒有時間看書學習,工作佔據了整個生活,可業績依然不達標,我真希望能把一天24小時變成48小時」。其實,很多人也存在著這位朋友所描述的時間不夠用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最本質的原因是在做事情之前沒有做好計劃與安排,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通過書籍的學習和自我實踐,接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時間管理的五個步驟,以及該如何制定有效的日程安排表,讓您更有效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成為一名時間管理的高手。
想要真正管理好時間,首先要了解我們的時間是如何被浪費的?一般來說,浪費時間的原因有工作缺乏計劃、組織不當、時間控制不夠、整理整頓不足、進取意識不強等五個方面,在學習下面的內容前,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在哪一方面不足,才能對症下藥。
有效地時間管理分為5個步驟:
一. 明確價值觀。價值觀是我們想問題和做事的基本原則,它是進行時間管理最基本因素,大多數時候,我們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採取行動。具體來講,價值觀就是什麼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是家庭?工作?還是金錢?你首先要明確自己需要什麼,才能達到目的,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很可能你會到達別的地方。
二. 明確任務,將任務按優先級排序。這需要拿出一張紙,寫下所有你想要的東西,如健康、金錢、幸福的家庭、愛情、事業、自由、安定.....,寫完之後,劃掉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項,再從剩下的目標裡劃掉你認為不重要的一項,直到只剩下一項,它就是你最重視的東西。
三. 判斷任務的類型。任務通常分為四種類型,即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緊急但重要的任務、不緊急不重要的任務、重要不緊急的任務。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重要的任務,重要任務是指如果它成功完成,你或別人將獲得很大的收益,帶來的收益越高,這項任務就越重要。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這類任務應該從現在立即去做;緊急且重要的任務主要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參加培訓等,應該多投入時間;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這類任務會讓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例如電話、突然來訪的客人等;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任務,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不值得花很多時間在這個任務上,但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做緊急重要的事情,我們有時候又需要去做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例如玩遊戲、閒聊、看電視劇等。
四. 制定日程表。寫日程表時,可以把時間分為幾塊,例如上班的時間、吃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然後再具體劃分每一塊的時間。但要注意寫日程表時要符合實際,在制定時應該採用靈活的方式,一般來說,只將時間的50%計劃好,另外50%為靈活的時間,用來應對各種打擾和無法預期的事情。如果時間表制定太過精細,反而會失去機動性和實用性。
五. 日程表反饋。在執行制定的日程表過程中,每隔一個周或兩個周進行反思,不斷的修改,在修改之後再執行,不斷反思與完善,一般來說這樣的反思即使對自己做過的事的反思,也是對時間安排的反思。
如果你以前從沒有好好計劃過時間,從頭開始會有一些困難,不過時間管理和其它事情是一樣的,你做的越多,就會越做越好,關鍵是要堅持大約30天,養成逐日管理時間好習慣,並看效果,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