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入緬抗戰,客居緬甸70多年不加入緬甸只為回國,93歲恢復國籍

2020-12-12 華夏史譜

大家都知道,日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華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以及沉重的傷害,小小島國也敢企圖滅亡我泱泱華夏,在此期間,國內湧現出了一批抗戰英雄,他們不畏艱辛,敢於同日本帝國主義鬥爭,為抗戰的勝利做了無數的貢獻,然而這一批英雄卻默默無名,甚至於這批抗戰英雄遠赴國外戰場,抗戰勝利後被遺留在國外,直到白髮蒼蒼才別接回中國。今天要講的則是一位抗戰老兵,他的名字叫李光鈿。

李光鈿,出生於1922年雲南的一個小農村,因為家裡貧窮無法養活他就將他過繼給了以一戶有錢人家,因而他獲得了讀書識字的機會,然而當時整個國家正面臨被外敵入侵的危險境地,日本發動了馬來西亞戰爭佔領了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地,幾乎半個東南亞陷入其手中,意圖佔據東南亞以切斷英國給中國境內運輸物資的補給線,虛弱中國國內戰場的抗日力量。

面對日軍如此險惡用心,我國自然奮起抵抗,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組織國內的青年遠徵軍,與英國籤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公路協定》後,立即派遣這一批青年遠徵軍前往緬甸去抗擊日本軍隊,那時候身在雲南的李光鈿明白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棄筆從戎走上了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東南亞的氣候是多麼的惡劣,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窮山惡水,當時中國組織的十萬青年遠徵軍就這樣進入這了緬甸境內,與殘酷的日本侵略軍開始了慘烈的廝殺,為了打通這條補給線整整十萬人前往,回來的時候卻人數不足四萬,傷亡慘重,在撤回國內的時候,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的青年死亡或是失蹤,相當多的一部分人被滯留在緬甸裡面終身未歸,客死異鄉。

這些被滯留在緬甸的愛國青年遠徵軍中就有李光鈿。那場戰役實在是太慘烈了,作為一群從未上過戰場的新兵,李光鈿等人與日軍交戰冒著炮火與槍械硬生生用著血肉之軀在抗衡,在那場戰役下,李光鈿身受重傷被安排在野戰醫院養傷,卻誤了回國的機會。這一滯留就留了七十餘年。

大家都知道,在漢朝有著蘇武牧羊這麼一個故事,說蘇武參加了抗擊匈奴的戰爭,但是戰後被滯留在匈奴的境內無法歸國,但是卻因為心中對於國家的忠義而不肯歸順匈奴,最後只能被匈奴懲罰在草原牧羊,直到白髮蒼蒼才被接回國家,因此流芳千古。

而這李光鈿就是如蘇武一樣的英雄人物,在被滯留緬甸後,若是常人,一般會選擇加入緬甸的國籍,可李光鈿沒有,最終成為了黑戶口。然而他無時不刻不想著歸國,可當時國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正處於國共兩黨的內戰期間,因為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李光鈿最終選擇了回到緬甸,繼續成為一個黑戶口,最終與逃難到緬甸的一個中國女人結婚。

李光鈿在緬甸英雄埋名,本來應該如同他的那些戰友一樣最終客死異鄉,然而在2015年,國內剛好開展了一個「尋回抗戰老兵活動」,李光鈿的事跡剛好為政府所知,在一番尋找之下,終於圓了了他回家的美夢,在93歲的高齡下,重回雲南故土,去時少年青蔥,歸來已是白髮老叟,這位抗戰老兵邁著顫抖的身軀終於回到了自己念念不忘的故鄉,也給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留下了他們這一群無名英雄的感人事跡。

相關焦點

  • 一支國軍流落在外,讓緬甸政府頭疼20多年,不得不向聯合國告狀
    這支軍隊後來改編為「93師」,當時緬甸統一不久,國內還有反叛勢力,對於外來勢力十分敏感,緬甸並不想接納他們,雙方開啟了戰爭,殘兵大概三千人,是老緬泰交境地區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也為金三角地區帶來了新的混亂。
  • 抗日老兵在外73年,拒絕加入緬甸國籍,90歲才持民國護照回國
    每一次成功必然離不開背後的艱辛,今天的中國能夠傲然屹立於世界之林,每一個中國人能夠享受到如此美好和諧的生活,凡此種種都離不開在曾經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每一個革命前輩為我們付出的血和淚。然而,當我們國家強盛,這些本必須為人們所知,名垂千秋的人卻選擇了默默無聞,深藏功名而不露,有些甚至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流落海外,長期身處異國他鄉。楊劍達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名老兵,與祖國分離70多載,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的等待,回到這邊生他養他的熱土,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擁戴。楊劍達出生於廣東省,自幼與家人經商,來往與馬來西亞,印度,緬甸等地做皮草生意。
  • 教兒女說漢語、養中國狗的老兵,竟在緬甸生活了一輩子,是為何?
    在緬甸居住期間,李光鈿從未想過要加入緬甸的國籍,儘管加入國籍以後,他與家人的日子會好過很多。他常對自己的子女說:「不論自己身在何處,永遠要記得自己是個中國人。」2015年3月下旬,李光鈿在兒媳、兩個孫子的陪同下,成功返回了故鄉。
  • 遠徵老兵李光鈿:不想內戰流浪緬甸67年,拒絕加入別國國籍
    有一群人,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移民,為此他們可以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把婚姻當作一種工具。可是對於那些保疆衛國的人而言,能在祖國安穩生活是他們最大的夢想。而在他們中,有人在戰爭中流浪異國,多年不得歸家,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回到祖國,而李光鈿就是這樣的人。
  • 緬甸大選:矛盾國度與緬華舊事
    雖然緬甸民主改革多年,可每當說起政治,緬甸人還是避而不談,尤其是講給外國人聽的時候。之所以選擇緬甸作研究主題,大概與我兒時的記憶分不開。第一次去緬甸是1999年,我還是個孩子,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勐臘、勐海,經打洛邊境進入緬甸孟拉。製圖:孫綠那是1999年4月,正值熱帶季風氣候的旱季,太陽高照、燥熱無比。
  • 中國遠徵軍緬甸兵敗,經原始森林撤退回國,1.3萬人命喪野人山!
    從雲南騰衝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回來有些日子了,紀念館裡展示的一些滇西抗戰實物,仍然在腦海裡縈迴不去。比如,本組照片展示的:中國遠徵軍撤回時所經野人山的相關實物。(王子瑞 攝)太平洋戰爭1941年底爆發後,日軍入侵緬甸,企圖切斷國際援華物資賴以通過的滇緬公路。
  • 清緬戰爭: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
    這個算了,對清朝的影響甚至超過清緬戰爭本身。說回清緬戰爭,這場戰爭一共打了四次,清朝四戰皆敗,只不過第四戰是兩敗俱傷罷了,緬甸也損了大半的血。第一戰的指揮是雲貴總督劉藻,他只調派了雲貴所屬軍隊追剿,卻只擒獲5人,對緬軍毫無威脅,緬軍搶夠了東西才撤。可撤退和逃跑本來就很像嘛,劉大人一不小心就「看錯了」,給北京的皇上寫奏摺說"緬人望風遁走,清兵大捷"。
  • 清朝建立後緬甸一百多年沒有向中國朝貢,乾隆時卻突然稱臣入貢
    明萬曆年間,緬人建立東籲王朝,日趨統一強大,緬甸侵佔明朝三宣六慰,迫使許多土司臣服緬甸。最終發生了明緬戰爭,經過此戰後緬甸取勝,緬甸此後不入貢,明緬的宗藩關係斷絕。此後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清軍入關,雲南黔國公沐天波遭遇變故,顛沛流離的南明更不顧上與緬甸的交往。直到南明末帝永曆帝抗清最終失敗,明朝又一次和緬甸交往,而這次的交往是明朝逃難而來。
  • 緬甸國際航班即將恢復
    緬甸航空運輸管理局消息,已經接獲緬甸新冠疫情疾控中央委員會發送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允許國際商業航班恢復正常運營。據悉,該通依據12月10日新冠疫情疾控中央委員會協商會議決定。會議決定,2021年1月1日起,批准國際商業航班恢復正常運營。
  • 緬甸2歲兒童確診剛從泰國大城府回國
    點籃字免費訂閱,本公眾號推送內容來源於網絡,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僅供娛樂、欣賞! 泰國網報導,9月15日,緬甸克倫邦苗瓦迪縣衛生部門工作人員稱,近日有一名2歲兒童確診。
  •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御製十全記》記載:「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有了這個組織之後,努爾哈赤用「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思想教育他們,人人可以上戰場,人人可以下地幹活兒。同時,八旗內部非常團結,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八旗戰鬥力高,打起仗來非常強。1762年,緬軍2000多人入侵中國邊境,當時清朝正在平定準噶爾叛亂。
  • 南寧一社區有位緬文志願者翻譯 生在緬甸心繫祖國
    作者:房敏婕 關偉 編輯:楊東 新桂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房敏婕 實習生 關偉今年54歲的林保華
  • 緬甸國家概況
    1945年6月出生,系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將軍之女。15歲時隨時任駐印度大使的母親赴印,先後在印度、英國求學,獲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學士 學位,後又入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學院攻讀碩士。期間擔任過聯合國秘書處行政和預算諮詢委員會助理秘書、不丹外交部和印度西姆拉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並在日本 京都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從事過學術研究。1988年回到緬甸,組建全國民主聯盟。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緬甸( / 12 )
    因為,緬甸經濟不發達,能夠住酒店或買玉器的客人,絕對是有錢人,不能怠慢。■英語好薪水低緬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但是,男女老少都會說些英語,訪緬遊客說英語可以一路暢通。因為,緬甸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1824年至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圖中紅色三角區域即為「金三角」,即緬老泰三國交界,金色三角區域為緬老泰三國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緬甸的地方武裝,幾乎到了中央軍無法控制的地步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這時候,安南處在內亂,柬埔寨和馬來亞也不太平,一盤散沙的群島諸國更加不可能是緬甸的對手,按理說,只要緬甸花點時間消化,化解暹羅等新佔地的反抗情緒,再進一步統一東南亞並非不可能,而且這時候印度也不統一,調轉槍口往西發展也有可能,但緬甸偏偏要將手伸向東邊,也就是我國雲南。
  • 中國僱傭軍在緬甸- 網易國際新聞策劃
    僱傭軍的定義:唯利是圖 不享受士兵待遇 「僱傭軍」在英文中是「唯利是圖者」的同義詞。從古埃及時代開始,僱傭軍就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戰爭」、「冒險」 「殺戮」為職業,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戰爭舞臺上。
  • 亨凱:在西方圍攻緬甸之際,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再度訪緬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亨凱】 1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應緬甸溫敏總統邀請,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 這裡有幾個數字值得一提:緬甸是首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社會主義國家,2020年恰逢中緬建交70周年;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後再度訪緬;此外,此次訪緬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今年首次出訪。
  • 多名泰國女子從緬甸偷渡回國確診新冠,清邁學校宣布停課!
    泰國頭條新聞社訊 11月24日,泰國清邁府通報一名29歲女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其於24日乘坐11座的麵包車(車牌號為10-2973)從美塞偷渡入境泰國,並從清萊前往清邁,隨後前往醫院就醫時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