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的兩首佳作,寫作技法高超,值得細細品讀

2020-12-13 品詩賞詞

古代詩歌中經常採用比興手法,作者通過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明顯,也很好地突出了要表達的重點內容。比如,國風中有「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再如,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兩首佳作,寫作技法高超,值得細細品讀。

怨詩二首·其一

崔國輔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崔國輔,唐代詩人,以五言絕句著名。他的五絕多寫宮闈兒女之情,含思婉轉,深得南朝樂府民歌的遺意。《唐詩品匯》中以崔國輔與李白、王維、孟浩然並列為五絕「正宗」。崔國輔系開元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天寶間被貶。詩人借寫宮怨以寄託諷刺,感嘆個人身世。

女主人公閒得無聊,就翻檢衣箱,偶然發現一件敝舊的羅衣,於是就牽惹起對往事的回憶,不禁黯然神傷地感嘆,「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一件羅衣表明了她宮女的身份,也暗寓她青春歲月的一段難忘的經歷。秦王,指代她曾經受到寵愛,而今時過境遷,恩寵不再,自己的青春年華也如芳華易逝。

後兩句緊承前面之意抒發感慨,「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她曾經穿著這件羅衣為君王輕歌曼舞,回憶過往,不知不覺已度過了幾多春秋;而今秋涼,羅衣久被冷落,前後對比鮮明,語意沉痛。佳人嘆惜衣不如新,其實更是悲怨自己的被拋棄,正如劉禹錫所言,「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

怨詩二首·其二

崔國輔

樓頭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織錦猶未成,蛩聲入羅幕。

這首詩也是閨婦睹舊物而生哀怨,女主人公感嘆青春不再,已到了人生的秋天。前兩句描寫眼前景象,「樓前桃李疏,池下芙蓉落。」少婦獨坐幽閨,愁眉緊鎖,樓外的桃花衰敗、李花墜落,花疏葉繁、春光飛逝;池塘中秋風乍起、荷花飄零,佳人的心頭更增添了無限愁緒,惆悵滿懷。

後兩句抒發濃烈的相思之情,「織錦猶未成,蛩聲入羅幕。」閨婦本想織錦以寄相思,可是思念心切,思緒繁雜,竟然未能織成。末句以景結情,蟋蟀鳴聲深入羅幃,渲染出秋夜之悽涼。蛩聲的意象往往表達悲愁,更常與閨怨聯繫緊密,秋意漸涼、萬戶搗衣,歲雲將暮、令人哀愁。

縱觀崔國輔的這兩首絕句,雖然描寫的是宮女和閨婦的不幸遭遇,其實卻抒發了詩人自己的人生坎坷。第一首詩中,作者從一件羅衣展開,由物牽人,既回憶甜蜜的過往,又點明悲劇的結局,令人心碎。第二首詩中,作者採用比興手法,以桃李和芙蓉引出對佳人身世的同情,也含蓄地表達了一種遲暮之感。全文情景相生,妙合無垠,意在言外,餘韻悠然。

相關焦點

  • 兩首描寫落花的傳世之作,情感真摯,值得細細品讀
    但落花絲毫沒有傷心的理由,唐代詩人王建就寫過一首《宮詞》,「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落花雖然東飄一片西飛一片,都是因為桃花要結果,才先把花瓣脫掉,人們卻無端埋怨春風。下面介紹兩首描寫落花的傳世之作,情感真摯,值得細細品讀。
  • 唐代才子文風綺麗婉靡,這首七絕卻極盡恬淡,最後一句妙絕千古
    古人喜歡悠閒,唐代才子文風綺麗婉靡,這首七絕卻極盡恬淡,最後一句妙絕千古。寄王舍人竹樓唐代:李嘉祐傲吏身閒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這首詩描寫王舍人的竹樓,作於唐代宗大曆年間,當時作者任台州刺史。李嘉祐是唐肅宗和唐代宗兩朝的才子,但自古才子多恃才傲物,於是就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被貶到浙江台州後,依然不改本性,反而更加詩酒風流。作者在台州生活了一段時間,也結交了很多當地的朋友,特別是一些富商巨賈,都以能得到才子的題詩而感到自豪。
  • 唐代才子的一首五言詩,情感細膩,王昌齡讀後也銘記於心
    唐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雖然仕途艱難,卻才華橫溢。而其中更有一些二三流詩人,沒有李杜的萬丈光芒,也不如元白那樣文採飛揚,但他們有些作品依然值得後世欣賞。比如韓翃就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是大曆十大才子之一,但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上並不耀眼,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可是他的《寒食》卻驚豔了後世。盛唐時也有一位才子,與王維、王昌齡都是好友,卻很少有人知曉。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五言詩,情感細膩,王昌齡讀後也銘記於心。
  • 落第才子求人辦事寫下這首詩,東拉西扯,讀到最後才知道他的高明
    就像唐代盛行幹謁,考生到了京都先找名士或者大官投稿自己的詩文,倘若受到對方欣賞,自然也就能小有名氣,自然科舉之路也就會變得輕鬆一點。而對於那些落第的考生,在碰過壁之後當然是更為理解其中的曲折,所以他們在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前,一般都會寫詩文投贈給那些能夠提攜他們的朝官。
  • 盛唐才子的一首邊塞詩,層層渲染,不愧為屈指可數的佳作
    唐代很多詩人都有駐守邊塞的經歷,廣闊的大漠風光、艱苦的生活條件、豐富的寫作素材,都讓他們記憶深刻,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優秀的詩作。其中王昌齡、高適、岑參等人的作品,更令讀者讚賞不已。下面介紹李頎的一首七言詩,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實乃唐詩中的佳作。古從軍行唐代:李頎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 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很多詩人都創作過寒食節的作品,比如唐代的孟雲卿就有,「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宋代的李清照就有「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寒食節期間,民間有祭掃、踏青、蹴鞠、鬥雞等風俗,體現了一種民族的根祖文化,更豐富了百姓們的文化生活。下面就分享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 露西前後兩封信有什麼不同?細細品,認真讀
    3.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者老師的範讀下,細細品讀文章的內容,體會文中溫馨的親情。引導孩子初步理解文中的內容。培養孩子理解能力。4、對比前後兩封信,說說你喜歡那一封信,說一說你的理由。(難點)二年級的孩子如果記憶力好,建議在學習文本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一點一點的培養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對優美詞彙的理解和運用。
  • 韓愈春日踏青,這首絕句技法高超,令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若沒有第三句的襯墊,讓語氣舒緩一點,整首詩就一瀉千裡,沒有跌宕起伏之感。除了這種襯墊的方法,一些作者還喜歡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段,先從反面著手,宕開一筆,而後才透露真實意圖,形成波瀾。下面介紹的是韓愈春日踏青,這首絕句技法高超,令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 韓愈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整首詩構思奇巧,成為詠雪裡的千古名篇
    所以對於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我們也應該要去了解,去讀一讀他的詩作。小編今天就要向大家推薦韓愈最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春雪》,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整首詩構思奇巧,成為詠雪裡的千古名篇。而且這首詩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描寫的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一首作品,那也是最不容錯過。
  • 韓愈這首《晚春》通篇如詩如畫,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讚嘆不已!
    其實我們都知道唐詩它是比較抒情,並不像宋詩完全是在說教,但是韓愈的詩作,即抒情又充滿了哲理,所以讀他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無窮無盡的智慧。雖然他的詩作,並不如他的散文出名,但其中有一些比較經典的詩作,還是值得我們一讀,例如他的這首《晚春二首.其一》,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 《全唐詩》中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我們一讀
    那有一些經典的詩句,我們即使是到了今天,也是依舊還會頻繁地使用,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那都是應該要靜下心來讀一讀這些詩詞,不僅能夠充實自己,另外對於自己的詞彙也是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讀這些古詩詞的原因。
  • 唐代才子看人扛著松樹賣,覺得有趣,寫首詩調侃,卻意外一舉成名
    唐代的詩詞是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有名氣的詩人多不勝數,想在詩人中出類拔萃,佔得一席之地,難上加難。特別是仰望著李白、杜甫、王維等名家大師的眾多小白們,寫幾首小詩,根本不能引人注意,被知名詩人甩下了幾條街。
  • 吝嗇主人端來盤薄肉,兩才子一看各寫下首趣詩,讓人從頭笑到尾
    第一類是入仕的文人們寫的各種應試詩,他們憑此封官加爵,平步青雲,這種詩看起來高明,其實讀起來味同嚼蠟,沒什麼意思。 打油詩的發明者張打油到底是否存在世人都不知道,但這種詩體卻從唐代至今天風靡了一千多年,這生命之頑強估計是李白、杜甫都想不到的。
  • 劉禹錫的這首愛情詩,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但卻是最能夠打動人心
    特別是他的這首《柳枝詞》,那更是愛情裡的經典名篇,詩人與美人橋匆匆一別,兩人暗生情愫,可是無奈二十年後再沒音信。他把這段感情經歷寫進了作品中,這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一首能得的千古佳作。《柳枝詞》唐代:劉禹錫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 母愛最偉大,它重如泰山,兩首描寫母愛的詩,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古詩裡也是有很多描寫母愛的作品,例如孟郊的這首《遊子吟》,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詩人把母親的那份關懷,以及為遠行遊子的擔憂,描繪的淋漓盡致,從而也使得這些詩,成為了描寫母愛裡的千古名篇。《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辛棄疾的這首詩,寫盡一個人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讀到落淚
    中國的詩詞才子有很多,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時代都孕育出了無數傑出的詩人才子,而且他們都是時代的代言人,用他們或鋒利或婉轉的筆風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又流傳千古的佳作供我們學習欣賞。這首詞是辛棄疾在35歲元宵佳節寫下來的。此時的南宋王朝可是處於內憂外患,敵人已經進攻到了自己家門口,但是南宋的統治階層卻畏畏縮縮不敢應戰,整日沉浸在雞鴨魚肉、歌舞昇平的享樂之中來麻痺自己,企圖暫時逃離這危難時刻。
  • 才子出口成章,這首詩採用比興手法,尾句卻令人淚目
    他學識淵博、文思敏捷,即席吟詠、出口成章,是一位遠近聞名的才子。有一天,一位客商路過宿松縣,並夜宿楓香驛郵亭。這位客商平時喜歡吟詩作對,晚上皎潔的月光斜穿窗扉,慢慢地映照在枕邊,使這位遊子感到了逆旅的悽清。他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便哼哼唧唧地吟起詩來:暫借郵亭一宿眠,月光何事苦來纏?
  • 大雪節氣,分享兩首描寫大雪的佳作,讀之愛不釋手
    大雪節氣,分享兩首描寫大雪的佳作,讀之愛不釋手。十二月十五夜清代:袁枚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這首詩是袁枚61歲時所作,詩人因右足有病瘡,不能遠足登山,但始終保持「靜處光陰多,閒中著作妙」自得其樂的心態。這首絕句就是作者映雪賞月,即興所作。夜深人靜、更鼓聲聲,詩人正吹燈欲睡,忽見月照雪映的幽冷夜景。作者以「更鼓」和「人聲」形成對照,「沉沉、漸漸」四個疊字,生動地傳達出雪後幽靜的氛圍,仿佛可以聽到夜神走動的腳步聲,為後面突出雪映月明的絕妙景致打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