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漫漫,那些繾婘舊事、滄桑過往都如細雨紛紛,又像烏雲翻滾,令人心亂如麻,也愁緒茫茫。在紅塵裡奔走,時刻都有一種疲憊感,忙一點,可以忘記憂愁和煩惱;閒一下,也能夠鬧中取靜、怡然自得。當淡忘浮華,氤氳成詩,細品一杯綠茶,笑看一縷雲煙,簡樸的生活也充滿了歡樂。古人喜歡悠閒,唐代才子文風綺麗婉靡,這首七絕卻極盡恬淡,最後一句妙絕千古。
寄王舍人竹樓唐代:李嘉祐傲吏身閒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李嘉祐,字從一,天寶7年進士,授秘書正字,後以罪謫鄱陽,又出為台州刺史。他善於寫詩,名句如「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以及「朝霞晴作雨,溼氣晚生寒」,等等,後人非常欣賞,有些不知情的讀者還以為是李白、劉長卿等名家作品。這首詩描寫王舍人的竹樓,作於唐代宗大曆年間,當時作者任台州刺史。
李嘉祐是唐肅宗和唐代宗兩朝的才子,但自古才子多恃才傲物,於是就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被貶到浙江台州後,依然不改本性,反而更加詩酒風流。作者在台州生活了一段時間,也結交了很多當地的朋友,特別是一些富商巨賈,都以能得到才子的題詩而感到自豪。不過李才子也並不是隨便就出手,有一次他應邀參觀一個竹樓,卻欣然為其題詩。
舍人在古代是指豪門貴族的門客,秦漢以後是指一種官職,唐代時就有很多帶有舍人二字的官銜,也不過就是一些低級的小吏。首句「傲吏身閒笑五侯」,引用莊子的典故,相傳莊子曾在河南商丘做過漆園小吏,楚威王欲拜他為相,被他拒絕了,後世遂稱他為傲吏。詩人將王舍人比作莊子,可見其也是獨立不羈,與「五侯」相比地位卑下,卻既閒又傲,活脫脫地展現了一位竹樓主人的生動形象。
詩文開篇不凡,立刻引人入勝,次句「西江取竹起高樓」,通過取竹建樓的行動,具體描寫樓主的閒適。西江是產竹之地,歷來松、竹、梅被視為歲寒三友,作者表面上寫竹,實際上暗喻其「傲吏」的品格。竹樓一般比較低矮,而一個「高」字,卻一語多意,既為下文的「南風」徐來打好了基礎,也指主人建造技術高超,同時更含蓄地刻畫了他的高風亮節。
第三句轉而用反襯手法,「南風不用蒲葵扇」,因為竹樓高聳,所以清風徐來,哪裡還需藉助葵扇。細細品來,這裡的南風也是妙語雙關,既是大自然的涼風,更是指沐浴王風,宣揚教化,可以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無需勞心勞力。讀者也自當體會到,王舍人之所以很「閒」,既是他胸襟坦然,也是因為善於管理,工作效率高超。
尾句更顯恬淡,「紗帽閒眠對水鷗」, 他頭戴輕便的涼帽,悠然地對著水鷗入睡。短短7個字,就將王舍人的閒適展現到極致。鷗鳥在唐詩中是一個代表悠閒、逍遙的意象,比如李白曾道,「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杜甫有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後世的辛棄疾與李清照也在詞作中多次採用這個意象。而李嘉祐這一句不僅有鷗鳥,而且還是在高聳的竹樓上閒眠,當然是妙絕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