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專家把脈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

2020-12-2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題: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專家把脈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

近年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駛入「快車道」。隨著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中國原創兒童文學贏得世界矚目,備受期待。

如何讓兒童文學更好滿足小讀者的需求?如何創作出有中國味道、中國氣派的作品?日前在京舉行的曹文軒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應進一步繁榮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創作,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用精品力作鑄就民族未來的靈魂。

(小標題)少兒出版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現實主義創作應加強

兒童文學創作長期以來頗受市場青睞。據統計,中國少兒出版物年產值連續十年以兩位數增長,是整個出版界發展最快的板塊。然而,2017年,出版少兒圖書新書降幅達10%,業內人士認為,少兒出版正在告別依靠品種數量規模擴張實現高速增長的時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繁榮背後,也不乏隱憂。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學謙指出,原創兒童文學圖書市場上,同質化、跟風和重複出版的內容不少。還有很多看似是原創的作品,充斥著驚悚和搞笑的內容。

「只有娛樂,沒有營養,沒有感動,我覺得是不夠的。現在應重點加強現實題材兒童文學創作,這是實現少兒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李學謙說。

「現實主義精神,是人類文學史的魂。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基本上都是現實主義精神的產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說,他的作品無論是《草房子》《青銅葵花》還是《丁丁當當》,都試圖展示20世紀中國蘇北地區底層兒童的生活畫卷,社會現實和底層兒童的命運是他創作的靈感源泉。

「當我們的目光漸漸從歷史、從現實之上挪移開了,殊不知被我們忽視了的、漠視了的那一切,是文學創作的根本性寫作資源。」曹文軒認為,中國的兒童文學需要重新面對「現實主義」。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說,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的積澱,兒童文學創作也離不開現實的土壤。無論用哪一種體裁、哪一種技巧寫作,都應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實踐「有根的寫作」。

(小標題)兒童文學要給孩子「打精神的底子」

兩個「傻孩子」成為故事的主角——弟弟噹噹走丟了,哥哥丁丁出門尋找噹噹,他們由此開始了漫長的互相尋找,演繹了一幕又一幕充滿大善大美的動人故事……

由曹文軒創作、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丁丁當當》,獲得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頒發的以殘障兒童為題材的全球優秀小說稱號,發行量達500萬冊。

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還能獲得世界性的情感認同與價值認可,秘訣何在?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曹文軒的創作展示了苦難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善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他讓孩子們懂得,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困頓、憂傷和疼痛,但前方依然有亮光。

「千千萬萬的孩子正是由此認識了社會、認識了人生,同時也獲得了繼續前行、創造屬於自己生活的勇氣。這種創作既是現實主義的,也是浪漫主義的,對於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具有啟示意義。」

曹文軒坦言,他寫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用作品給孩子們「打精神的底子」。這個「底子」有三方面內涵:一是正當的道義感;二是正確的審美價值;三是希望流淌著悲憫情懷。

「兒童文學不只是給兒童的讀本,同時也是給成人的讀本。用悲憫之情關注現實,用大愛情懷傳遞溫暖,這是現實主義兒童文學應有的態度。」文學評論家孟繁華說。

(小標題)中國兒童文學要與世界對話

或關注當下社會,表達少年兒童的生命狀態;或追尋童年記憶,探求成長與文化的淵源……現實主義兒童文學曾經是「中流砥柱」,標註著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高度。但如今,在市場潮流的影響下,它逐漸被邊緣化,各種奇幻文學作品佔領了中國兒童文學的主流。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金波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僅可以真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經歷,讀起來親切有趣、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能引發思考,而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力量。

金波建議,當代兒童文學作家,要把創作植根於廣闊的社會生活,從當下的現實中汲取營養,創作有中國味道、中國氣派的兒童文學作品,培育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學之花。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孫柱介紹,《丁丁當當》目前已翻譯成英語、韓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版權已輸出至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兒童文學越來越多地得到了國際認可,我們更要立足中國當代現實,為國內的少年兒童出版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同時,也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夢,與世界進行積極對話。」(完)

相關焦點

  • 兒童文學的創作及翻譯之路
    也就是那一年,我在柯巖和鄧友梅主席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從那一刻起,我在內心深處告誡自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追尋和呵護寫作的夢想,把它當成一種職責和使命。  前輩是我在文學路上的激勵  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我一直堅持寫日記、畫日記。寫寫畫畫,不知不覺,我的日記本就填滿了書房的書架。
  • 兒童文學創作,一個幸福指數很高的職業-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一切,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選擇、接受文學的途徑和需要。這些現象一方面說明這個時代的兒童很幸福,有很多的文化選擇,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這是兒童文學發展的好時機,中國有3.67億未成年人,這個需求將是十分巨大的。    眾所周知,兒童文學創作是按讀者年齡段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寫作。
  • 兒童文學評論家共話閱讀與寫作 秦文君:創作是最美麗的事業
    圖說:與會嘉賓在現場分享創作心得 官方圖日前,在海上市民詩歌館舉行的「寫作密語與花香記憶——秦文君臻美花香文集分享會」上,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東方教育時報》總編輯徐建華以及多位兒童文學評論家共話兒童閱讀與寫作。
  • 「文二代」對談兒童文學創作
    沈石溪:縱觀中國現代文學史,也有不少優秀作家涉獵兒童文學創作,也曾寫出傳世好作品。比如冰心先生《寄小讀者》《小桔燈》,葉聖陶先生《稻草人》及多篇童話,張天翼先生《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秘密》等等。這些作品都是中國兒童文學的開山名著,價值永存。但認真探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偉大的作家,主業是成人文學,副業是兒童文學,或者是兩棲作戰。
  • 新中國70年兒童文學創作:童心如歌 繁花似錦
    這一階段與中國兒童生存狀態關係最為緊密並直接影響到兒童文學創作思潮的重大事情有:一是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中國政府於1991年通過批准該公約的決定,並於1992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教育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二是從1982年中國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到2016年又「放開二胎」;三是90年代開始教育產業化,由此出現了私立學校、
  • 西藏特殊兒童公益畫展「用藝術點亮夢想」
    西藏特殊兒童公益畫展「用藝術點亮夢想」 2019-11-10 18:10:06 「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 兒童文學作家談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其實兒童文學看似淺顯,但卻是最純潔、最有愛的文學。我能成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正是因為我女兒小時候喜歡讀書,使我有機會讀到大量的中外兒童文學名著。我的生命被那些偉大的童書照亮了,我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文本:溫馨、美好、和善,充滿愛意和溫暖,用文字編織美麗的童話,給孩子們實現夢想和啟迪智慧的力量,讓孩子們認識了純真、善良這些美好的字眼,懂得要對世間一切生靈都充滿尊重和關懷。
  • 中國作協專家解讀—— 中國兒童文學進入黃金十年
    (原標題:作家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 系華人首次獲獎 中國作協專家解讀—— 中國兒童文學進入黃金十年(圖))  法制晚報訊當地時間4月4日,在第53屆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話書展上,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正式揭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獲得該獎項,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 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創作新繪本:為孩子勾勒老北京風俗圖景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近日推出《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兒童繪本,這位80多歲的老人在新作中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生動寶貴的老北京風俗圖景。60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金波,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為今天的孩子們創作了《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小鼓兒噠噠響》 小新 攝繪本《吹糖人》通過孩子的視角,清晰展現了老北京民間絕活兒——吹糖人。
  • 2019年兒童文學:延續「熱點」氣象 呈現多面景觀
    陶耘的《夢想天空》從鄉村少年的夢想起筆,大跨度反映爺孫、父子三代人追逐夢想的努力。宗介華的《大槐樹下》以小村落葦子店村的起伏變化講述「鄉村振興」的時代故事。秦文君的《雲三彩》持續關注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並選取了獨特的女性視角;紀紅建的《家住武陵源》是一部書寫精準扶貧的作品。劉耀輝的《野雲船》,描寫一位北大學生回家鄉支教並為之付出生命的動人故事。
  • 中國兒童文學或迎「黃金十年」,但優秀作家不僅量少且年齡大
    「書香社會」的建設,將會營造出「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為兒童文學創作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而基礎教育的改革、素質教育的推進以及「二孩政策」的落地,也將釋放出更多的兒童閱讀需求。有專家預測,中國兒童文學將迎來「黃金十年」。文章表示,在巨大的成績和光明的前景背後,中國兒童文學也存在著現實的隱憂,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與發展,五四運動是分水嶺,周作人功不可沒
    研究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發展,發現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僅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更改變了中國兒童文學幾千年以來的落後局面,開創了中國兒童文學的新紀元。在古代,如同世界兒童文學一樣,中國兒童文學也是以人民口頭創作的神話傳說為主。
  • 兒童文學創作要有大情懷、大智慧
    田島伸二用文字無限制地拓寬了童話世界,當孩子們置身於無邊無垠的童話世界中時,足以開闊眼界,培養大氣,練就洪荒之力。他的童話,在悲天憫人的同時,也讓我們不斷激勵自我,挑戰自我,追求光明和希望。  鄔書林在座談時指出,對兒童的教育,僅僅依靠國民教育遠遠不夠,還應加強社會教育和文化教育。當代的兒童文學創作,要多向我們的先賢學習。
  • 童書市場好書不斷,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勇敢長大」還原兒童成長生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芳有三十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她愛孩子,用獨具慧眼的筆觸發現了孩子內心世界的豐富與複雜。作者盧俊也是著名的出版人,他說優秀的童書應該是開放的,交互性的,讓孩子愉悅的,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用閱讀點亮靈魂。
  • 徐妍:脫離「小世界」,將童年往事匯入未來夢想
    本月《新批評》專刊我們特別邀請其中3位作家與3位評論家,延續該話題展開更為縱深感與把脈式的探討,他們從創作核心命題、輕質化現象、童年性坐標、傳統與未來、思想與美學等話題呈現了由點及面的深入闡發,以期為當下兒童文學創作帶來更多建設性的分析與反思。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評論家崔昕平和徐妍的思考與探索。
  • 麥當勞2020點亮夢想再升級!讓孩子做探月工程的參與者
    作為麥當勞的年度活動,"點亮夢想"以點亮孩子夢想,守護孩子夢想,為孩子夢想助力為初衷,同時通過與更多夥伴的戰略合作,為"小夢想"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此次與中國探月的合作,讓中國普通孩子有機會成為"中國探月"工程參與者,麥當勞相信,這一定能夠激發更多孩子"敢夢敢想"。
  • 專訪|朱自強:今天的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俄羅斯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專家、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新京報: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俄羅斯兒童文學對他們的影響可能遠低於對他們爺爺奶奶這一輩人的影響。俄蘇兒童文學在中國的譯介,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呢?
  • 兒童文學要有精神底色——從超長假期讓孩子讀什麼說起
    面對這個「超長版」的寒假,給居家的孩子提供什麼樣的讀物,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是不少家長關心的話題。這涉及圖書的遴選與推薦的問題,也涉及兒童文學創作的關鍵問題。為孩子提供高質量、有品位的兒童文學作品,不是一時之事,而具有普遍性與長久性。那麼,判斷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質量優劣的參照系有哪些呢?  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真情書寫與對美好未來的激情想像。
  • 兒童文學作家參與鄉村支教,創作支教扶貧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
    這部長篇兒童小說的作者是中國作協會員、兒童文學作家舒輝波,他出版有長篇小說《夢想是生命裡的光》、中短篇小說集《剪刀石頭布》等多部兒童文學作品。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獎項。舒輝波在發言。
  • 兒童文學:寫出人類共通情感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於18世紀的小說,而《平凡的世界》並不是兒童文學。這兩部作品緣何能夠跨越時空,打動當下孩子的心靈?原因或許是,兩部作品都蘊含著不屈不撓的鬥志和迎接生活磨礪的勇氣,這與鄉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渴望走向大千世界、憧憬未來的內心是一致的。這說明,經典作品的穿透力、前瞻性和未來性,正來自於對人類共通情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