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稱,
2019年教育支出增長11%,
包括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推進高等教育高水平發展等。
那麼,深圳教育今年將做哪些大事,
解決市民反映的哪些熱點、難點問題?
一起來看
深圳教育2019年
近日,深圳市及多個區召開教育工作會議,透露其在今年的規劃和安排,結合此前各區政府工作報告,深圳教育2019年「發展路線圖」漸漸清晰。記者進行梳理分析,用七大關鍵詞帶您了解深圳教育將在哪些地方著力。
在日前召開的深圳市2019年教育工作會議上,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要求,要積極推動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與城市發展目標定位相匹配的教育強市,打造深圳教育質量的「金字招牌」,為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供不竭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智力支撐。
補學前教育短板
新增2萬個幼兒園學位,
大力建新型公辦園
深圳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近些年飽受詬病,學前教育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佔比少、幼教人員待遇低等問題在近年的深圳兩會中,頻頻被代表、委員提及,並建言深圳應大力建設公辦幼兒園,提高學前教育質量。「雖然深圳扶持建設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已經基本覆蓋大部分社區,但公辦園因其收費低、師資強等因素,仍為市民首選。」市政協委員王淡濃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深圳共有1683所幼兒園、幼兒園學位50.5萬個。96.3%為民辦園,僅3.7%為公辦園。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將持續深化幼兒園託底改薄專項行動,提高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水平。新增2萬個幼兒園學位,實現新型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兒童佔比80%左右。所謂新型公辦幼兒園,是指利用國有資產和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幼兒園,登記為「其他組織舉辦的事業單位」,實行「以事定費」管理、社會化用人。
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深圳將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大力發展新型公辦幼兒園。
福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多個區教育局也提出要加快新型公辦園建設,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
福田區教育局提出,今年將把新建政府產權配套園全部開辦為新型公辦幼兒園,將2019年承辦協議到期的6所政府產權民辦幼兒園全部轉型為新型公辦幼兒園,積極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使公辦園佔比達25%;
南山區教育局提出,將新增普惠型幼兒園10所,新建幼兒園8所(其中新型公辦園6所),增加學位2360個,同時深入推進以質量為導向的幼兒園課程建設研究工作;
寶安區教育局提出,到2020年新型公辦園在園兒童佔比達50%;
龍崗區教育局提出,穩步增加普惠園數量及佔比,同時深入開展「百園扶百園」「託底改薄」「幼兒膳食治理」等三大專項行動,加快提升學前教育品質。
對於深圳學前教育的發展,深圳市教科院學前教育教研員劉華曾建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需要有一個指標來考量,比如學前教育經費佔教育經費的比例、政府和老百姓的分擔比等,「政府投入是一個方面,關鍵要看投入到什麼程度。」
加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
今年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超3萬個
作為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與近年來不少地區生源下降、學校數量減少趨勢不同,深圳的就學壓力呈逐年增加之勢。7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位和55%以上的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提供給非深圳戶籍學生,比例全國最高,規模增長最快。2010年,深圳小一、初一新生分別為11.8萬人、8.5萬人,而2017年分別為18.19萬人、10.82萬人,增幅分別達54%、27%。
學位供給情況事關生活在這座城市人們的切身利益。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超過3萬個,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8所。
各區今年也將繼續加大基礎教育階段學位供給。
福田區今年將完成紅嶺實驗小學和深康學校2所新建學校項目,新增學位3900個(小學2700個、初中1200個)。完成崗廈小學改擴建學校項目,增加小學學位270個。全年共計增加學位4170個;
羅湖區將完成紅桂、梧桐小學拆建工程,開工建設星園學校、黃貝學校、未來學校,推進18所學校上天入地工程;
南山區今年將完成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4所,增加學位3000個;
鹽田區將加快鹽田外國語學校綜合樓等10所校(園)新改擴建工作,建成啟用海希小學,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620個;
寶安區今年將高標準推進21所學校新改擴建,建成4所公辦中小學,新增學位7700個;
龍崗區將推動仙田九年一貫制學校、平湖中學等6個新建改擴建項目進場施工,預計可新增10500個公辦學位。加快推進2020年悅瀾山小學等14個學校項目,確保公辦學位保持高位增長;
龍華區將開工建設鷺湖外國語小學等9所公辦學校,新增學位1.8萬個,啟動桂花小學等13所原村小整體提升,完成龍勝學校等9個學校前期工作;
光明區將力爭完成華中師範大學光明勤誠達學校等5個新建項目,以及3所學校改擴建項目,新增優質學位數15780個;
坪山區將完成田田學校等6所新建、擴建學校建設,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1.4萬個,並將啟動一批學校建設和擴建;
大鵬新區將加快人大附中深圳學校(九年一貫部)二期、大鵬第二小學綜合館等項目建設,推進葵湧中學等5所學校改擴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深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上「全面二孩」「異地中考」等政策實施的影響,深圳學齡人口進入了新的上升期,全市義務教育學位剛性需求將大幅增加。深圳學位供應仍面臨不小壓力。
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關注課堂效率,
攻堅教學評價改革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深圳基礎教育規模已和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接近,師生總人數超過200萬人,成為深圳教育的主體。記者梳理發現,優質均衡發展基礎教育,滿足人們對優質學位的需求,仍然是基礎教育2019年的重要工作。
教與學方式轉變、高效課堂等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今年多區教育局在此方面重點著力。
羅湖區將「以生為本、以學立教」,全面推進「課堂革命」,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學習、深度學習;
南山區今年將推動高效課堂建設,還將構建「南山好作業質量標準」,以此提高學習效率,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並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等;
坪山區將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革命」,建設趣味課堂、高效課堂等。
引進、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途徑之一。
福田區將採取名校辦新校、名校扶弱校、集團化辦學等形式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還將通過成立城中村品牌聯盟學校人才集市、聯盟學校課程超市等方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聯盟內互通互享;
龍崗區將推進龍崗區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等優質集群或辦學聯合體的組建工作,還將實施「引進名校辦名校」戰略,大力引進北京、上海等知名教育品牌;
龍華區將高標準打造外國語、實驗、教科院附屬、行知等學校發展聯盟,實現集團化辦學新突破;
坪山區將整合優化區內優質教育資源,成立2—3個教育集團,擴大區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區域今年將發力「啃」教育教學評價改革這個「硬骨頭」。如南山區提出,今年將總結經驗使「712」模式學業質量評價改革由探索階段走向常態階段。據悉,去年南山教育「712」學業質量評價施行,徹底打破了一張試卷的傳統評價方式,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學生採取綜合性評價。南山還要求相關各學科在學期初,根據相關要求,制定和進一步優化評價方案,從而使「評價」相對規範,更加科學。
加強師資建設
大力引進、培育基礎教育高端人才
優質的師資是學校開展高水平教育教學的重要保證。近幾年,有多個區開出百萬元年薪等優厚條件,向全國各地優秀名校長、名教師拋出「繡球」,也反映出深圳教育對於優質師資的迫切需求。
今年,深圳市及各區依然將師資建設列為重點。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深圳將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新型教師隊伍,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等改革,實施中小幼教師學歷提升計劃。
福田區提出將堅守「教師第一」,用「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的舉措大力引進基礎教育高端人才,同時將實施新教師職初培養工程等,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南山區提出將實施人才引進「百千工程」,多渠道引進優秀教育人才,建立引進、培養、用人良性機制。並且穩步推進「區管校聘」改革,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此外,還將建立南山名師、名校長隊伍培養新機制;
寶安區提出擴大「雛鷹計劃」「新秀計劃」「薪火計劃」培訓規模,持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引進和建設名師工作室,拓展教師成長平臺。加大教育領軍人物培養力度,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
龍崗區提出將加快建設區教師發展中心,大力實施以新燕計劃—雲雀計劃—翔鷹計劃—頭雁計劃為支撐的梯隊培養工程,推進精準培訓和系統培養;
龍華區提出實施「未來教育家工程」,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組合拳,力爭新增45位名教師;
坪山區除了提出繼續引進名校長、名師外,還提出將實施教師全員提升計劃。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對優質師資的「求賢若渴」和重視,折射出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越來越強烈,基礎教育水平已成為繼社會環境、商業信息、政府服務等之後的又一重要區域競爭力要素。
發力「未來教育」
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
「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對教育帶來深刻變革。教育將如何借勢而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這是深圳基礎教育界思考和探索的。近幾年,深圳多個區發力「未來學校」「未來教育」,期望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空間、課程、學習方式和組織管理方式等的協同創新,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這一趨勢,也將在2019年延續。
福田區提出要編制完成《福田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建設三年規劃(2020—2022)》,高位規劃、強力推動智慧教育,爭創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同時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羅湖區相關負責人提出,要充分利用深圳高新技術發展的地域優質,融合5G通信、大數據、雲時代等新技術,推動教育信息化創全國之先;
南山區則提出要加速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全面布局未來教育,依託南山高新技術產業,推進智慧校園和未來教室建設,深入推進華僑城中學人工智慧教育試點工作;
龍華區提出要實施「未來學校」工程,攜手騰訊、科大訊飛、華為開展「三龍戰略」,全面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
籌建一批新高校
加速深圳師範大學等高校籌建
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近幾年,深圳通過加大引進國內外高校來深合作辦學等多種途徑,實現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快速補齊高等教育短板。
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深圳將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和新籌建一批高校。
一是加快現有的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水平大學建設;
二是加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師範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等新校籌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此前無高等教育的區域今年也試圖謀求「零突破」。
福田區今年將與深圳大學共同推進《深圳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籌建方案》的審定與申報工作,爭取帕森斯設計學院早日落戶福田;
寶安區提出著力引進一所高水平綜合類或理工類全日制大學,構建優質完備的教育體系,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解決社會熱點問題
推廣學生營養餐計劃,
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近幾年,深圳各種午託機構快速增長,反映市場巨大的潛力。但同時,正規的午託機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午餐午休問題備受家長關注。去年,深圳出臺相關文件,提出校內為主、校外為輔的基本思路,3年內基本實現全市有需求的學生在校午餐午休。經過努力,截至去年9月,深圳提供校內午餐午休服務的學校達523所,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的75%,共接納學生39.2萬人,成效顯著。
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今年全市提供校內午餐午休服務的學校要達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的90%左右,新增約100所學校提供學生校內午餐午休服務。同時,市教育局將聯合衛生、食藥監管等部門,推廣學生營養餐計劃,在吃得好的基礎上,讓廣大中小學生吃得更加營養、健康,更好地保障中小學生飲食安全、健康。
對於學生午餐午休問題,各區也極為重視。
福田區提出要精心安排好學生校內午餐午休,推行學校營養配餐;
龍崗區提出要增加午餐午休試點學校,力爭實現全區9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提供校內午餐午休。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問題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對此,深圳市教育局表示,今年將出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拿出可行、過硬的措施,堅決制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鈎亂象,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