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生涯研習社關注,回復【1】獲取免費職業測評!
本文3000字,建議閱讀時長6分鐘
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zzlloveutoo)
每個人都會聽到身邊人常說:
我不喜歡這份工作;
我不喜歡這家公司;
我不喜歡這個領導;
我不喜歡自己的現狀;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
真正的喜歡是一種能力,而非情緒
我從2012年開始滑板,滑壞了少說也有20塊滑板。但我前天去了滑板場,滑了一個小時就打車回公司了。
不喜歡了。
2018年創業後,工作佔據了我幾乎所有時間,去滑板的次數越來越少。2020年,我因為拍視頻號,想錄幾個滑板的,又滑了幾次,生疏。
然後6月我開始了從北京到廣西的摩託車旅行,8月底結束,然後腿被摩託車爆出的防凍液蒸汽燙傷,做了手術,三個月不能滑板,加起來差不多半年沒碰過一次滑板。
最近腿好了,又想滑板,前天去了滑板場,去的路上很興奮,還在視頻號上看了好多滑板視頻。
但到滑板場後,感覺全變了,站在滑板上,感覺腳不是自己的,到U形池裡,感覺身體不聽話,之前很熟練的動作,嘗試了幾十次都沒做出來,滑了一個小時,一個滿意的動作都沒做出來,感覺自己是個笨豬。
沮喪,失落,沒法喜歡,玩了會手機,喝了杯咖啡,打車走了。
你說我喜歡滑板麼?當然,我工作累了,經常打開幾個滑板公眾號,看幾個滑板視頻,就很有激情。
但真正的喜歡,是一種能力,而非情緒。
現實中,我沒有能力喜歡,沒有喜歡的能力。
我說很多人的喜歡,都很廉價,就是很多人喜歡一個東西,只是情緒上的。
我看抖音一個滑板視頻的評論區,有個人留言特別形象,他說:
「我每天躺在床上,刷著滑板視頻,腦子裡把好多動作都練會了,我感覺自己又行了。」
其實就是意淫,我也經常有這種感覺,看一個滑板大片,感覺自己又行了,然後出門滑板,發現自己是個廢物。
這種喜歡,是「雲喜歡」。
沒有實際行動的喜歡。
你在滑板場裡,看到那些高手,人家在那飛來飛去,滑好幾個小時,又有激情,又快樂。
他們肯定是喜歡滑板的,他們有喜歡的能力。
你做不好,你怎麼喜歡得起來,全是沮喪,失落。
很多人喜歡舞蹈,喜歡健身,喜歡吉他,喜歡書法....
其實都是在網上看視頻喜歡,是一種情緒價值的喜歡,而不是現實中有能力的喜歡。
為什麼我上篇文章說「喜歡很廉價」呢,就是這個原因,誰還不能對著一個東西說喜歡嘛,我還喜歡美女呢,有啥用呢,有能力,才能enjoy。
真正的喜歡是一種結果,而非原因
作為「結果」的喜歡,才能持久
找工作,選公司,當然要看喜歡。
但是,作為「原因」的喜歡,通常很短暫,只有作為「結果」的喜歡,才會很持久。
比如一個人正在從事一份運營的工作,然後他接觸了很多寫作者,看到他們可以相對自己的工作,寫出被人喜歡的文章,薪水還不錯,於是喜歡了寫作,然後找了一份寫作的工作。
此時,在這份工作裡,喜歡還只是一個「原因」,它是危險的。
作為寫作新手,你開始為選題抓頭髮,為閱讀量失眠,為評論區讀者的不喜歡而難受,為完不成KPI而上班如上墳。
喜歡,褪色了。
如果你忘記喜歡,扛過這段艱難的新手周期,成為了熟手、高手,那恭喜你,「喜歡」,它回來了。
此時,在這份工作裡,喜歡從「原因」轉化成「結果」了,你遊刃有餘,你成為同事的榜樣,成為團隊的頂梁柱,你收穫讀者的喜歡和老闆的獎勵,你真正enjoy。
這份喜歡不再危險,因為它是持久的。
反過來,如果你在喜歡褪色後,還心心念念著喜歡,你忠於自我的情緒,認為自己不喜歡了,大概率上你會又換一份工作,或者開始混日子,工作變成了一種將就。
30歲的我,回望過去各方面的種種喜歡,我會發現,很多時候,作為「原因」的喜歡,不算真喜歡,其實是一種嚮往。
你聽說寫作這份工作很好,你嚮往;
你看到那些職業滑手的生活方式很酷,你嚮往;
你看到抖音上那些人拍拍視頻自由又賺錢,你嚮往;
你覺得成為一名翻譯可以一邊旅行一邊賺錢,你嚮往;
你看到別人跳舞,很美,你嚮往,你看到別人在健身房裡的揮汗如雨和健美身材,你嚮往...
這種嚮往,其實你是喜歡別人已經拿到的「結果」,別人的喜歡,也是因為他們拿到「結果」。
那麼接下來,你準備忍受長期的不喜歡去拿到那個喜歡的「結果」麼?
回看寫作於我,最初是一種謀生工具,現在可以談得上很喜歡了,因為它變成了一個結果。
曾經我那麼喜歡滑板,是因為那些從大學時的那些日夜刻苦練習,讓對滑板的喜歡從「原因」變成了「結果」,我可以「駕馭」它。
接下來,我希望我還可以真正的喜歡滑板,所以我決定每周去幾次滑板場,刻苦練習,直到我可以「駕馭」它,重新讓「喜歡滑板」成為結果。
真正的喜歡不是知道、找到得來的
這個部分我們談談:
「欣賞型消費型喜歡VS創造型生產型喜歡」。
很多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可惜我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
唉我一直沒有找到真正喜歡的東西....
從文章第一二部分來說,真正的喜歡不是通過 know、find 得到的。
或者說,僅僅通過 know、find 就能確定的喜歡,是你不需要的,因為它太容易了。
比如,我不用努力,就 know和find了我的很多喜歡:
我喜歡在北京住150平以上的三居室,如果窗外就是公園、出門就是地鐵、下樓就是商場、鄰居還不養狗,我就更喜歡了;
我喜歡錢,多多益善,如果每天工作2小時就能賺很多,那就更喜歡了,如果有人能幫我賺錢我還不用管人,更更喜歡了;
我喜歡好看的衣服,我喜歡好看的電影,我喜歡聽音樂,喜歡欣賞繪畫,我喜歡各種美食,我喜歡旅行,我喜歡很多摩託車,我喜歡騎馬....
我周一的早上喜歡多躺會兒…
說白了,美好的東西,大家都喜歡,我特麼一點都不特別。
我總結了一個說法,以上這些喜歡,都是欣賞型喜歡、消費型喜歡。
你要是個腦子正常的人,你看到美好的東西,你肯定會有欣賞型、消費型喜歡。
但是,如果你是個腦子正常的人,你也應該知道,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欣賞型、消費型喜歡上,你很快就廢了。
因為你沒有支付能力了,這個支付指的不僅是錢,還有時間、精力甚至心情,對,你到最後連「喜歡」的心情都沒了,你是個廢人了。
有個段子是,「我一打開抖音,有人給我唱歌,有人給我跳舞,有人給我說笑話」,錯了,你在刷抖音、打王者時,你在欣賞和消費,你消費的對象在生產和創造。
所以,欣賞型、消費型的喜歡可以作為動力,真正有生命力的喜歡是行動型喜歡、創造型喜歡、生產型喜歡。
這樣的喜歡,不是靠know和find來確認的,而是通過持續的行動,做到了,留下來的。
別再說,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沒有意義。
別再試圖「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和事業,那玩意兒不是遺落在人間沒人撿的珍珠,等著你去「發現」,如果有這等好事,還輪得到你麼,喜歡和工作和事業,都是你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
喜歡,是一種奢侈品,是需要你先付出的。
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亮【在看】,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作者:公眾號@粥左羅的好奇心。粥左羅,90後,畢業5年持續進化,從服務員到創業者,《學會寫作》作者,學員超過10萬人的寫作課講師,8000人成長社群發起人,堅信成長即財富,堅信優質內容能給你向上生長的力量,文章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你看。
👇戳「閱讀原文」專業職業生涯規劃師幫你解答職場困惑,還可以成為生涯規劃師,發展第二職業,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