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海鳴凰
公眾號 | 鳴凰指數定投
歡迎關注、轉發、收藏
【配置指數平衡】:數據(六)
【定配置、選指數、再平衡】
全文2400字,閱讀時間 7分鐘。
近期,《美國基金業年鑑2020版》(Investment Company FACT BOOK)發布了,自 2018年以來,連續 3年關注了這本年鑑的相關內容,也是希望從更全面更權威的角度來看看美國基金業,甚至是全球基金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每年都會選擇一個角度來介紹這本年鑑中披露的數據,2018年從規模看,2019年從成本看,那麼2020年我們就從收益率和資金流來看吧。老鄭 @望京博格今年也沒有組織翻譯中文版,所以就要只能直接看原版了。
——· 1 ·——
全球股票市場收益率
備註:
1. 美國市場的收益率指數: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
2. 歐洲市場的收益率指數:MSCI Daily Total Return Gross Europe Index (expressed in US dollars),
3. 亞太市場的收益率指數:MSCI Daily Total Return Gross AC Asia-Pacific Index (expressed in US dollars).
可以看出,自 2010年以來,全球主要地區的股票市場收益率是非常相似的,基本上是同漲同跌,只是漲跌幅度有所差異,幅度的差異倒是時大時小。
以 2017-2019年三年為例,2017年三者齊漲,亞太市場漲幅最大,美國市場最小;2018年三者齊跌,亞太市場跌幅最大,美國市場最小;2019年三者又齊漲,美國市場漲幅最大,亞太市場最小。
當然,這裡只是統計了 2010年以來近 10年的情況,之前的數據並沒有,個人猜測根據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世界經濟的日漸同步,美國、歐洲、亞太三個市場也經歷了從以前的不太同步到如今越來越同步的過程。
——· 2 ·——
世界股票市場共同基金的收益率與資金流情況
備註:
1. Net new cash flow 計算:每個月末股票共同基金總的淨資產與六個月前月末股票共同基金總的淨資產相比的增減幅度。
2. Total return 計算:MSCI All Country World Daily Gross Total Return Index 每日與一年前當日相比的增減幅度。
整體來看,全世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是趨同的,都是追漲殺跌的,自2004年以來的 15年,基本上是指數上漲投資者買入更多,指數下跌,投資者賣出更多;
也就是看到賺錢的時候,投資者都是忍不住的,往裡繼續投錢;看到虧錢的時候,投資者都是受不了的,趕緊撤資出局。
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年鑑中分析的 2019年,這一年指數上漲了 27%,但是全球的資金確流出了 $362 billion(大約佔到 2018年末股票共同基金總的淨資產的 3.9%),當然,這部分資金流出主要集中在美國市場。
此外,也可以看看圖中的 2016-2017年,也是指數上漲,資金流出。
當然,這裡沒有把美國、歐洲、亞太市場的情況分開來分析,不過個人估計各個市場的情況是差不多的,因為人性是相通的嘛,可能歐美成熟市場的趨勢會平穩點,亞太不成熟市場表現出來的追漲殺跌的趨勢會更加劇烈點。
年鑑中對 2019年資金的流出的幾個因素也做了分析:
一是 再平衡,這一年全球股票指數上漲了 27%,而債券指數僅上漲了 9%( 以 FTSE US Broad Investment Grade Bond Index 計算),所以對於很多股債平衡組合來說,會進行再平衡,賣出股票、買入債券。
二是美國股票ETF對共同基金的替代,2019年,美國股票共同基金淨贖回了 $302 billion,而美國股票ETF則淨增長了 $133 billion。
三是世界股票共同基金的淨贖回,2019年,世界股票共同基金淨贖回了 $60 billion。
對於再平衡這一點,多說幾句,這其實就是被動的追跌殺漲,其實是反抗 追漲殺跌行為很好也很有效的策略,這也是個人一直推崇的資產配置方法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所以,如果我們樂觀一點,未來有更多的投資者會採用多元化分散化的資產配置方法來投資,那麼市場整體表現出來的指數漲跌與淨的資金流情況可能也會有所變化吧。
——· 3 ·——
股票共同基金的換手率
備註:The turnover rate 計算:買入和賣出中的較低金額(除了短期基金)除以平均總的淨資產,並且以資產為權重。
年鑑中在分析完收益率和資金流比較後,插入了一篇,股票共同基金的換手率情況。如上圖所示,近 35年以來,整體表現出非常好的下降趨勢,尤其是 2008年至今的 12年,換手率幾乎年年下降。
相信這也是剛逝世不久的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樂意看到的,因為整體的換手率越低,投資者支出的成本就越少,最後能留在手裡的收益也就越多。
年鑑中分析了 2019年的具體情況,即股票共同基金的資產加權的年換手率 僅為 28%,明顯低於 過去35年的平均數 35%,並且大約一半的 股票共同基金的資產加權的年換手率低於 21%。
但是,這裡並不包括ETF的換手率,年鑑中並沒有找到ETF的換手率數據。ETF的高換手率問題從它被發明起就一直被詬病,約翰博格對此也是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ETF破壞了傳統共同基金低成本、低換手率的優點,最終是會損害投資者這個整體的利益的。
——· 4 ·——
世界債券市場共同基金的收益率與資金流情況
備註:
1. Net new cash flow 計算:每個月末債券共同基金總的淨資產與三個月前月末債券共同基金總的淨資產相比的增減幅度。(剔除了高收益債券共同基金)
2. Total return 計算:FTSE US Broad Investment Grade Bond Index 每日與一年前當日相比的增減幅度。
整體來看,自2004年至今的 15年來,債券共同基金的淨資金流動與美國債券的收益率波動的關聯度很大,基本上收益率高,資金流入就多;收益率低,資金流入就少;甚至在部分收益率暴跌以及負的時期,還出現了資金流出。
年鑑中分析了 2019年的情況,這一年債券整體的投資收益為 9%,而美國 10年國債的收益率則從年初的 2.69%下跌至年末的 1.92%(債券的收益率下跌,價格就會上漲,所以投資者反而是賺錢的)。
而具體的資金流入則為:應稅債券基金的淨的總流入為 $219 billion,而免稅的市政債券基金淨的總流入為 $93 billion。
此外,也可以從圖中看出,在債券投資收益最高的 2010年左右,資金的淨流入是最多的。而在投資收益為負的 2014年左右,資金則經歷了明顯的淨流出。
但是,理性分析,這種行為投資者也是賺不到很多錢的,因為也是在做追漲殺跌,反而還是更應該逆向操作:
即在投資收益低(債券價格下跌)的時候買入,在投資收益高(債券價格上漲)的時候賣出才是,當然這是指的純粹投資債券基金的策略。
而如果是做股票債券的資產配置策略,則更好的方式還是做 再平衡。比如2019年,股票的收益率是 27%,而債券的收益率是 9%,那麼就是賣出股票買入債券即可,
雖然不是最佳的擇時策略(最佳的擇時往往存在於理論中),在實操中能堅持這樣的再平衡策略已經就是反人性的了,能長期做到就是在走「少有人走的路」了。
作者 | 海鳴凰
公眾號 | 鳴凰指數定投
聲明: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分析涉及的指數及基金,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