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迷上了籃球

2020-12-20 新民晚報

讀中學那些年,我們迷上了打籃球。

雖然學校裡只有一片非標準的籃球場,可是課餘時間場子裡總是人滿為患,校方無奈之下就在場子的中間再安放了一個籃球架,這樣本來就偏小的球場裡出現了品字形三個籃球架。露天球場的木質籃球架禁不住風吹雨淋,籃板七翹八裂,而藍架上有圈無網,即使是百步穿楊,空心投中也聽不到球觸網時那令人可心的「刷」聲。但是即便如此,大家依然玩得不亦樂乎。那時候沒有學霸,也沒有球霸,一切都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非競爭狀態,凡是能拿球往籃球架上砸和扔的都擠在這片學校唯一的空地上。在無序的球來球往後,慢慢地形成了共識,以三個籃球架為單位,三人一組,組成若干組。三對三圍繞一個籃球架開展比賽,輸者下場休息,贏者繼續。現在半場三人制籃球賽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時興起來,且有了統一的規則。懷著竊喜好奇且有點小得意的心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即使在籃球母國的美利堅,直到1974年才有了三人制籃球賽的規則雛形,可見,在三人籃球賽的玩法上,我們也算出道早的前輩,儘管水平不怎麼樣。

和我們學校隔著兩條橫馬路就是山東路體育場,當時的體育場並非室內館,而是多片露天球場,中心場地是水泥地,裝有大的小太陽燈。其餘幾片場地都是沙地。當然籃筐上有球網,那時的球網比現在的長,如果把現今的球網比作短筒襪的話,那麼過去的球網就是長筒襪。球從長筒襪裡空心投入時那個「刷」聲很刺激感官,讓投手更有快感。剛改為短筒襪時,怎麼看都不順眼,令人想到給人剪了尾巴的公雞。問起理由,有人答是為了減少球通過籃網的時間,為比賽多出一些有效時間。可是那能節約多少時間呢?我不以為然。那時,我的課餘時間,包括星期天上午基本上都泡在山東路體育場裡。有時候體育場關門,我和中學的球友常常是翻牆而入。我有個同班同學兼球友,家裡就住在體育場對面,體育場裡有籃球比賽,他不用出門更不用買票,他自家的窗臺就是最好的看臺。正因為他家佔著天時地利,我們那心愛的籃球就放在他家裡,每次打球時間,我們就到他家的下面,站在山東路上扯起嗓子叫喚,幾分鐘後就能看見他拍打著籃球從弄堂裡出來。但是到了放暑假時,他有時候貪睡,我們在樓下千呼萬喚,他就是不下樓,於是只能讓他把球交出來。幾次三番後又形成了默契,聽到叫喚後倘若他不願起床就直接把球從他居住的三樓的窗戶裡扔出來,開始幾次他在扔球時還會伸頭窺探一下,後來乾脆把探頭的動作也省略了,只要聽到叫喚就直接把球從窗子裡扔將出來,以至於有一次那球竟然直接打在了騎車路過的人身上,騎車人當場倒地,好在人並無大礙,我們幾個忙不迭地將人扶起,不住地給人賠不是。

最讓人不爽的是手裡的球經常漏氣,每次為漏氣的籃球打氣又頗費周折,每次都要到修自行車的攤點上去」蹭「,這難免要看修車師傅的臉色。那時的籃球都是膠皮的,球皮經不住水泥地的打磨,球皮磨破了,還得到修自行車的鋪子上找膠皮和膠水補上,膠皮球的氣眼老化了又容易漏氣,打完氣後只能用肥皂將氣眼堵死。那時我們打球近乎於痴迷,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苦練三步上籃,為了躲過對手的防守,上籃的姿勢動作要因時而變,所以又苦練各種花式上籃。還有遛底線運球,胯下傳球,45度角投籃命中率等等都是我們熱衷的練習項目。聽專業運動員說彈跳、反應、靈敏度、力量、速度等是籃球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這當然也成為小夥伴們的自我要求。在一次次的對抗性的比賽中我們學習怎樣左躲右閃避開對手的衝撞及一些傷人的小動作,不慎摔倒時怎樣順勢翻滾以免受硬傷等要領,但是所謂的「吃羅卜幹」的手指受傷卻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大冬天,吃一次蘿蔔乾,手指要腫十天半月。最厲害的一次是我的右手食指中關節被頂出45度角,煞是可怕,情急之下,下意識地用左手將變形的手指一按,關節復位了,比賽繼續,賽後一瞧手指腫得像一根粗蘿蔔乾,以至於很多年後那受傷的手指不能自然彎曲到底,好似小殘疾。寒暑假和星期天裡,我總是一大早出去打球,回到家補充能量的是一大海碗的開水泡飯,就著蘿蔔乾、鹹菜毛豆什麼的稀裡譁啦吃完,感覺非常的利爽解渴,那種暢快感現在已然難以複製,令人不由地感嘆:年輕真好!

迷上打籃球,當然喜歡看籃球比賽,當時不可能看到國際比賽,全國各地還沒有省市一級的球隊,在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強大氣場下,籃球的標杆球隊無不出自企業。上海比較頂級的球隊有楊樹浦發電廠、彭浦機器廠、上海溶劑廠、上海柴油機廠等男隊,女隊拔尖的記得有四方鍋爐廠等。凡是有這幾個球隊比賽的,我都買票去看觀摩,心儀的男球星記得是楊樹浦發電廠的,恕當時年幼,無緣得知尊姓大名,只知道球友中叫它綽號為「凹眼」。女球星是四方鍋爐廠的,也無法知其名號,只能隨球迷們稱呼其綽號「小排骨」。前者是因為長著一幅如歐美人的眼睛,後者是因為長得小巧玲瓏之故。時光荏苒,想來這兩位當時心儀的球星如果健在應該也是70歲以上高齡老人了。在信息不通達的當年,要全國出名不太容易,想瞬間炒作成網紅也沒有可能,當然那些年如果一旦能成為紅人,必定成色十足,是很少會有水分的。(羊郎)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那些年,我們迷上了籃球
    羊 郎  讀中學那些年,我們迷上了打籃球。
  • 如果你是籃球迷,一定不能錯過這份美國大學籃球排名!
    但是那些都是很容易從網上可以得到的信息,所以今天學霸君就給那些喜歡打籃球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值得考慮的大學~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
  • ​籃球是他的生命,五十一分拿下賽季新高,是每個籃球迷心中的夢
    2003年6月27日,在NBA的選秀會上,詹姆斯被騎士隊挑中成為了騎士的一員,開始了他進入NBA籃球賽的第一場較量。在隨後的2003年到2005年的五年中,他帶領球隊迅速走向勝利,第一個五十一分是對戰爵士的籃球隊,他也憑藉這場比賽成為了最年輕的並且單場比賽能獲得5千分的球員。
  • 走進YouTube、走進籃球迷所絕不能錯過的福利
    並且2015年2月,央視首次把春晚推送到YouTube等境外網站,世界上所有上網的人群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在YouTube合計消費幾億個小時的時間觀看視頻,據最新統計的手機APP全球下載量來看,YouTube佔比65%高居全球第一。
  • 籃球迷必知的NBA術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籃球迷必知的NBA術語 2012-12-03 16:32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西吉網紅籃球少年喊話姚明:歡迎來到我們大山
    籃球氛圍感染年輕一代,「小球星」6歲迷上籃球西吉縣火爆的籃球氛圍也對年輕一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在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小球星、年僅12歲的王磊。王磊,今年12歲,是西吉縣袁河中學的7年級學生,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小球星。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籃球火
    玩笑終歸是玩笑,但也無意中勾起了小編心中的一絲回憶,回憶了當年的臺灣青春偶像劇《籃球火》。《籃球火》,這部2010年在中國正式上映的青春偶像劇,在當今很多人看來很傻很天真,但在當時卻吸引著眾多球迷觀看,小編就是其中一個。
  • 「籃球之神」與「高爾夫之神」的「神交」
    而我們美巡賽公眾號近期也在持續推出「高球之神」老虎·伍茲的紀錄片《虎嘯歸來(RETURN OF THE ROAR)》最新一集請點擊:步步為營,百鍊成鋼!《虎嘯歸來》第四章中字獨家上線! 本篇推送我們將帶您走進兩位天王巨星的珍貴友誼,梳理那些寶貴的同框時刻與幕後故事。
  • 我們迷老樹是在迷什麼
    2013年以來,「老樹畫畫」火了,他用古體畫與打油詩搭配調侃現代生活的風格迅速走紅微博,在朋友圈裡也瘋狂轉發,有人覺得又看到了豐子愷,也有人覺得他像竹久夢二。短短兩年,在他的《花亂開》出到增訂版之際,我們也想像老樹的畫一樣拂去喧囂回到原點問一句,老樹究竟為什麼會火?    老樹原名劉樹勇,本職並非畫畫,而是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視覺評論。
  • 下個我上:厄文鼓勵籃球愛好者 追求籃球夢想
    「Kyrie之家」是耐克為厄文在北京打造的籃球之家,將歐文的生活細節和他所摯愛的籃球元素完美結合,展示了一個熱愛籃球、熱愛生活的真實厄文。而厄文則變身愛彼迎 (Airbnb) 「奇屋一夜」活動的房東,親自招待了幸運球迷。
  • 我的籃球緣 - 北晚新視覺網
    一千七八百人的學校裡只有兩塊籃球場,可喜歡打籃球的學生卻不少,我們這些水平不高的低年級學生,只能放學後到學校附近的官園體育場去玩兒。在官園體育場打籃球是要花錢的,租一個小時籃球兩角錢,對我們這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窮學生來講,也算一筆不小的開支。既然迷上了打籃球,我寧願不吃早點,也要把錢省出來。
  • 科爾:踢過足球的籃球運動員更會傳球 現在太重視1對1
    金州勇士隊主教練史蒂夫-科爾認為,從小踢足球長大的籃球運動員是更好的傳球手。 「如果我是美國籃球的管理者,我會讓所有參加青年籃球項目的球員都去踢足球,當代籃球的問題是,年輕球員正在崛起,但他們只是試圖用運球一對一的方式擊敗每個人。他們帶球的天賦令人難以置信,但他們的傳球和跑位越來越差。這就是足球能教給他們的東西。」 「那些踢足球長大的籃球運動員,他們是更好的傳球手。
  • 籃球世界盃盛宴落幕,給中國籃球留下了什麼?
    在那些還沒有被大量關注的地方,仍有青訓的力量在生長,我們大可不必總帶著悲觀情緒前行。商業獲成功,但FIBA的改革任重道遠「我們要讓籃球成為世界第一運動,成為世界最受喜愛的體育運動。」前國際籃聯秘書長、國際奧委會委員派屈克-鮑曼在生前最後一次來到中國時這樣說道。
  • 人民日報力挺詹姆斯,直言:籃球教我們什麼是雙重標準
    17日,人民日報官微發聲力挺詹姆斯:「籃球教我們什麼是雙重標準。」作為一個球迷是多麼希望老詹能出來說兩句,現在願望實現了,真的好美好。希望更多的NBA球星出來發聲,哪怕跟老詹說的一樣,學學他也行。以前不是特別喜歡詹姆斯的球,屬於暴力美學一類,個人喜歡庫裡,哈登這種技巧型。
  • 討論:對於體育迷來說,疫情期間,怎樣度過本應快樂的難受時光?
    討論:對於體育迷來說,疫情期間,怎樣度過本應快樂的難受時光?對於體育迷來說,沒有比賽的日子比較難受,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作為一個體育迷來說,時刻想要了解喜歡的體育項目,那麼體育項目好多都是通過比賽來給體育迷的直觀感受!
  • 我為什麼放棄了籃球:致曾經愛過籃球的我們!
    本視頻講的是一個自幼熱愛籃球的孩子,從喜歡籃球,到狂熱,到放棄,再到從籃球中感悟人生得失的一系列回憶,他的經歷就像每一個平凡的我們,也希望曾經愛過籃球的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有所感悟。您的關注與分享,是我們奮鬥的不竭動力!
  • 籃球,請回答!永不放棄的少年和直到世界盡頭
    時隔28年,《灌籃高手》終於在剛過去的2018年底公開了所有再版封面。一位灌籃迷在貼吧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89年的,馬上30了,已經沒有機會再上場打籃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看到全國大賽。如果真的會有電影版,一定帶兒子去看。
  • 那些因傷病而隕落的籃球運動員們
    我想有很多人都覺得一個人在某一領域取得的成功一定是因為他在這方面有過人的天賦,或者說有超乎常人的優勢,而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才」,中國籃球其實並不缺少天才球員,但是在那些看得到的天賦背後卻總有那麼多球員被傷病折磨得支離破碎。無冠、無過硬的榮譽、即使他們天賦再突出,也會隕落,甚至泯然於眾消失在球迷的視線中。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日本進口動畫片!
    很多人把籃球與它所帶來的激情與熱血和代數、幾何題、英語單詞一起塞進了腦子裡。奮鬥只有兩個字,卻讓多少年輕的肌肉附著了汗水的光。愛情只有兩個字,卻讓多少人目眩神迷,執著不放。時間可以淡化知識結構,但那時籃球賽的激情與夢想,也許永遠也不會被淡忘。
  • 與籃球的姻緣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就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平凡的世界》這段話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正如整部巨著一樣,平凡的你,可以活的不平凡。還記得那個初中時代懵懂的你嗎?還記得高中時代叛逆的你嗎?還記得大學時代激情的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