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出版社60周年:從康平路到瑞金二路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上海古籍出版社60周年:從康平路到瑞金二路

李志茗

2016-09-21 16:01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語言以及跨學科的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著作、工具書、大專教材、相關圖冊為主,兼及普及傳統文化讀物,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古籍專業出版社。今年,該社已走過一個甲子的發展歷程,但對於其歷史沿革,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比較簡略,難窺全豹。本文擬在已有論述基礎上,再利用檔案資料及老職工的回憶,對其早期的史實做番鉤沉,以彌補上述缺憾。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11月的古典文學出版社,實際其歷史還可往前追溯至兩年前新文藝出版社所設置的中國古典文學編輯組。新文藝出版社成立於1952年,系由幾家私營出版機構改組而成,社址先在康平路83號,後遷至155號。據錢伯城回憶,該社分兩個編輯室,第一編輯室管現當代文學,第二編輯室管翻譯,他進社時,只有他一個古典文學編輯,不久另成立古典文學編輯組,又招「來了好幾位新的編輯,歸社長李俊民直接領導」(錢伯城:《半個世紀的雪泥鴻爪》,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春華秋實六十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1954年8月,為出版古典文學方面書籍,新文藝出版社為古典文學編輯組申請採用副牌,中宣部建議用「上海文學古典籍刊行社」,但經出版社研究,認為不能涵蓋其所出書品種,乃改用「中國古典文學出版社」,陸續出了幾本書。後出版社反覆考慮,「覺得現用社名牌子太大,含義廣泛,易於使人發生錯覺,而我社所出古典文學,水平亦不甚高,名不符實」,故又更改牌號為「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在此期間,由於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遷往北京,上海缺少一家出版古籍的出版社,上級授意李俊民籌辦此事。於是他決定以古典文學組為班底籌劃成立一家古籍出版社。

籌劃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擬初步意見。根據1956年8月29日所擬的《籌設古典文學出版社的初步意見》,共六方面內容,分別是:

一、名稱:暫用「古典文學出版社」,將來考慮改用「古籍出版社」。此外,如古代文物和近代文獻的複製影印圖籍,改名「古籍出版社」以前古典文學以外的各種古籍均用「上海出版公司」名義出版。

二、出書範圍:以出版古典文學為主,兼出其他各種古籍的選本。大部頭的古籍(近似《四部備要》等書)一般不計劃出版,著重出版一家、一派、一門類或某一具體作品的系統研究、介紹和整理的著作。結合當前學術研究工作,廣泛地介紹我國歷代學術上的優秀作品,提供古籍研究學習的材料,為一綜合性的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學出版社成立後,新文藝出版社這方面的出版物轉給該社繼續出版。文化出版社的古典說部等著作是否轉去,另行研究。

三、幹部來源:幹部在新文藝現有幹部中調用,並在文化出版社和社外吸收部分熟悉古籍的人擔任編輯工作。社長暫由李俊民同志兼任。全社編制暫定50至60人。

四、籌備工作:成立籌備工作組,由李俊民、諸度凝、尚丁、俞鴻模等五人組成(出版處再派一人)。籌備工作在9月上旬開始,爭取在10月中旬結束。9月內陸續把主要工作人員調集,搭起班子,並爭取在籌備期內出書。在此期內應開始編訂1957年全年出書計劃初稿,籌備期內有些事務性工作請新文藝協助辦理,需用的零星款項請新文藝填付。

五、經濟性質和資金:古典文學出版社為地方國營性質。資金由出版社報財政部門撥付。資金總額按照1957年出書任務需用的周轉資金核定。

六、領導關係:黨內受市委宣傳部領導,行政上由出版處管理,在業務上古典文學部分請上海作家協會指導。

9月11日,又對上述初步意見進行修改,主要改兩處:名稱中刪去「將來考慮改用『古籍出版社』」一句;籌備工作組除上述四人外,加上王惠泉,即出版處所派之人,其餘內容沒動。

次提交具體籌備工作方案。該方案完成於9月24日,共十一方面內容:

一、為了繼承祖國文化遺產,便利於「百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貫徹,根據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充分利用,合理發展」的精神要求,設立地方國營性質的古典文學出版社,以出版有關古典文學作品及其他古籍的整理、研究、編選和校注的各種圖書。

二、出書範圍:以出版古典文學作品及有關著述為主,兼出其他古籍的選本及有關著述,屬於影印者則不限於古典範圍(如近代名家著作的手稿、革命烈士手跡及珍貴文獻等)。大部頭古籍一般不計劃出版;著重於一家、一派、一門類、某一時代或某一具體作品的系統研究、介紹和整理注釋的著述。並結合當前的學術研究工作,介紹我國歷代優秀的學術著作,提供學術的研究與學習方面的資料。

三、古典文學出版社成立後,原新文藝出版社所用的「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的副牌撤銷,其已出的各種古典文學書籍,即轉給古典文學出版社繼續出版。影印以及不屬於古典文學範圍的古籍及其研究著作,擬用「上海出版公司」的名義出版。

四、資金總額:按照出版社1957年出書任務所需要的周轉資金數額,報請上海市人民委員會財務部門核付。由新文藝出版社轉來的出版物和其他資財以及墊付款項,從資金及開辦費中統一歸還。出版社的企業經費,按地方國營文化企業的規定,逐年上繳利潤,並準備條件實行經濟核算

制度。

五、籌備工作限於十月中旬結束。下旬起即集中辦公。籌備期中即開始發稿,爭取1957年元旦起出書。1957年出書計劃,暫定新版書120種,重版書80種,約計30000千字,內繁體字70%。需用報紙至少25400令,內連史紙和毛邊紙約300餘令,請出版事業管理處核定分配。對於印刷和發行部門的聯繫即日開始,於4月份內訂好合同,搞好彼此計劃上的配合。

六、十月份內初步訂好1957-58年的選題計劃,計劃內分整理、選注、著述(研究)和影印四大類,選題內容根據出書範圍訂定。年底或1957年初,配合新文藝出版社共同外出組稿一次,並於事前做好一切準備。十月中旬前訂好具體的出書年度計劃和第一季度發稿計劃。

七、出版社編制,暫定為70人。編制系統擬定如下:

 (說明)人員分配計劃,編輯人員(包括負責幹部)佔50%;出版業務佔30%;行政辦事人員佔20%。編輯、出版兩部和辦公室各設主任或副主任,部、室下設科或設幹事。編輯部除編務科外暫不分組或科,可在編輯中選任二至三人為秘書,協助編輯部主任管理審校事務,並負責與作家聯繫及組稿。由於古典作品較為專門,除有一定數目的初校校對外,二校以上採取編校合一辦法,並擬訂「審校程序規程」,實行責任編輯制度。另由社長聘請若干專家為編審,審閱編輯部稿件,協助社長決定稿件的取捨。

八、幹部來源,儘可能從新文藝出版社調用。該社古典文學組編輯除個別外,全部轉到古典文學出版社。缺額由出版事業管理處人事科配足補齊,並另行調派公勤二至三人。

九、主要負責幹部,由出版事業管理處提名呈請上海市人民委員會批准任命,對出版社的領導和指導關係,請上級黨委決定。

十、籌備工作組暫借康平路155號新文藝出版社二樓辦公(電話75415轉接)。出版社社址,由工作組設法尋找,並請出版事業管理處辦公室協助辦理。

十一、以上方案,由市出版事業管理處核准施行。

其中,主要的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指明古典文學出版社是地方國營性質,設立目的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出版有關古典文學作品及其他古籍的整理、研究、編選和校注的各種圖書」。第二,表示古典文學出版社成立後,「原新文藝出版社所用的『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的副牌撤銷,其已出的各種古典文學書籍,即轉給古典文學出版社繼續出版。影印以及不屬於古典文學範圍的古籍及其研究著作,擬用『上海出版公司』的名義出版」。第三,聲明籌備工作組暫借康平路155號新文藝出版社二樓辦公,出版社社址由工作組設法尋找;籌備工作限於十月中旬結束,下旬起即集中辦公;籌備期間即開始發稿,計劃1957年出新書120種,重版80種。第四,幹部儘可能從新文藝出版社調用,該社古典文學組編輯除個別外,全部轉到古典文學出版社。第五,全社設編輯部、出版部和辦公室三個部門,另加若干編審組成的審稿組,實際是四個部門。但審稿組這個很有特色的部門並未保留下來,後來的出版社都不設立。錢伯城在一篇回憶文章裡談及此事,覺得很可惜。他說:「這是出版社保證出書質量的優良制度,可惜……似乎再也無人記起或考慮出版社設立這個部門的必要性。」(錢伯城:《半個世紀的雪泥鴻爪》,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春華秋實六十載》)

再正式建社。上述《籌設地方國營古典文學出版社的工作方案(草稿)》七份於9月28日提交給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出版事業管理處,獲得批准。11月1日,古典文學出版社正式成立,所用社名編號即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的編號080。根據李俊民所填《書刊出版業營業申請表》,古典文學出版社發起緣由是「為繼承祖國文學遺產,適應文化需要,根據上級意圖,奉命成立」,社址在上海永嘉路692弄2號,社長為李俊民,總編輯也由他暫兼。全社共17名編輯,主要有錢伯城、王勉、於在春、胡道靜、汪原放、朱金城、黎為敬等,其中前兩人兼任秘書。古典文學出版社登記在冊的社址是永嘉路,但據其1957年4月所出《醉翁談錄》一書版權頁,社址為康平路152弄18號,可知成立不久後,該社即遷至新址。(齊凱《本社三次易名》,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春華秋實六十載》)

中華書局1954年公私合營後,總公司遷北京,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仍以中華書局名義出版古籍以及中華書局重版書。1958年4月,奉上級之命,中華書局上海辦事處與古典文學出版社合併改組,分別成立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和辭海編輯所。儘管兩者都冠以「中華書局」字樣,但性質不一樣,後者是地方出版社,由上海市出版局發給書刊出版業營業許可證,與中華書局關係不大,而前者作為中華書局的駐滬機構,屬於中央出版社,「其計劃、業務、物資均由中央歸口,由中華書局直接領導」,直至1961年因上海出版體制改革,才與中華書局脫離,「劃歸地方領導為單獨的出版機構」。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由金兆梓任主任,李俊民等任副主任,社址在紹興路7號。

1966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被改名為解放出版社。不久,包括解放出版社在內的上海各出版社全部停業,職工到「五七幹校」參加勞動。1970年10月,上海市革委會撤消各出版社獨立建制,成立一個綜合性出版社,稱上海人民出版社(俗稱大社)。1977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解散大社,恢復上海市出版局及各出版社建制,於是各出版社紛紛重建。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也改名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78年1月1日掛牌成立,李俊民任社長兼總編輯,社址在紹興路5號。次年5月,因紹興路5號成為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所在地,上海古籍出版社遷至瑞金二路272號,直到現在,已整整37年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恢復建制後,面對的是因「文革」十年出版業務停頓所帶來的稿源缺乏、家底薄弱及編輯人才不足等問題。作為一社之長,李俊民當機立斷,首先動員大家「不要去撫摸過去的傷痕和計較個人恩怨,應抖擻精神把古籍出版工作搞好,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李東生:《李俊民(李守章)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春華秋實六十載》),其次「用最快速度重版原古典文學出版社和中華上編的優秀圖書,接著制訂了上海古籍出版社選題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在規劃中把本社「以古典文學為主」的選題方向明確地擴大為「以古典文、史、哲為主」,並提出了普及與提高並舉、古籍整理與研究著作並舉、鉛印與影印並舉等方針,使古籍出版工作迅速走上正軌」(高克勤:《中華上編的「三駕馬車」》,《出版博物館》2011年第2期)。此後三十多年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幾代出版人在前輩奠定的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獲得了長足進展。2003年至2014年,上古社連續六屆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6年榮獲新聞出版總署先進集體稱號,201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同年,共有892種圖書被世界各國圖書館收藏,在中國出版社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中華書局。中國圖書在世界各國圖書館的收藏數據,是中國出版國際影響力的核心指標之一。因此,上古社不僅是國內一流的專業出版社,而且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出版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古籍社,出版文化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上海出版·每月書單|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書單
    3、《絲路探險:1902-1914年德國考察隊吐魯番行記》[德]卡恩·德雷爾 著 陳婷婷 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168.00 978-7-5325-9539-6/K.28114、《中國文明:農業與禮制的考古學》[日]岡村秀典 著 陳馨 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60.00 978-7-5325-9588-4/K.28255、《歷代三國志文獻集成·第一輯
  •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談上古社老編輯
    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回望一甲子,上古社不僅出版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古籍整理及學術著作,而且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編輯、學者,可謂人才輩出。現任社長高克勤先生在工作之餘,對本社的歷史掌故、名人軼事也非常關注,曾翻閱大量社藏檔案,就此撰寫過多篇文章。這次澎湃新聞就請他暢談那些辛勤耕耘的老編輯的風採。
  • 上海古籍出版社,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楚塵文化微信公眾號於8月17日發布長文《上海古籍出版社,我們想和你談談》(可戳進藍字查看),對上海古籍出版社侵權出版宮崎市定作品一事作了客觀的陳述,引起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當事人,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終於在迴避問題兩個月後首次站出來並公開表態:發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關於版權的聲明》。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和「中華上編」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們的歷史要從新文藝出版社講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過3個名稱,從1956年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到現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橫跨60年。但若要追根溯源,則得從1952年成立的新文藝出版社說起。活動伊始,老社長李國章講述了這段歷程。
  • 上海書展·浙版書|浙江古籍出版社:傾聽往事的聲音,看見歷史的來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郭楠8月12至18日,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在上海展覽館舉辦。浙江省時隔10年再次受邀作為上海書展主賓省參展,在上海展覽中心C位亮相。小時新聞邀請各大出版社推薦重磅浙版參展書。浙江古籍出版社推薦的八本書,為我們的閱讀打開了深度和厚度。
  • 2018出版業十大人物揭曉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當選
    圖說: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網絡圖)今天,中國出版協會召開2018中國出版年會,並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十大人物和三十本好書。年度十大人物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位列其中。在中宣部的規劃引導與國家出版基金及有關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各出版單位圍繞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等主題,加強主題圖書引導,促進出版繁榮。
  • 上海古籍出版社60周年:《中華文史論叢》改刊的故事
    然而經濟運行又有本身的發展邏輯,在越來越走向市場化的時代,當《論叢》依託的母體——上海古籍出版社受出版大氣候影響舉步維艱時,《論叢》自然也陷入了困境。1987年至1997年,《論叢》只能不定期出版,有幾年甚至每年只能出版一二輯。自1999年始,因有二編室主任張曉敏的強力參與,2000年始劃一版式與定價,每年準時出版四輯,每輯20萬字,以書代刊,一度局部地挽回了《論叢》的聲譽。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
  • 上海銀監局關於同意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黃浦區瑞金路支行...
    上海黃浦區瑞金路支行開業的批覆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你分行關於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黃浦區瑞金路支行開業的申請收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銀監會令2015年第7號)和《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監會令2015年第4號)的有關規定,經審核,現批覆如下:  一、批准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黃浦區瑞金路支行開業,其中文名稱為「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黃浦區瑞金路支行」,英文名稱為「Hang SengBank
  • 上海譯文出版社紀念建社40周年
    《英漢大詞典》各個版本合集 人民網上海8月8日電 (記者 曹玲娟)成立於1978年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今年迎來四十周年華誕。這家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個人閱讀史的出版社,自今天起以「有我世界更大」為主題,在思南公館舉辦回顧展和系列讀書活動,與廣大讀者們共同慶生。 成立於197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翻譯出版社。1978年4月,譯文社率先出版《斯巴達克斯》中譯本,這是在「文革」後首次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 中國林業出版社成立60周年 鄔書林出席座談會
    10月21日,中國林業出版社舉行儉樸的建社60周年座談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國家林業局紀檢組組長陳述賢等出席座談會。    鄔書林表示,中國林業出版社是新中國成立後批准設立的第一批出版社,是我國林業出版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為新中國林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上海這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你去過多少條?
    原標題:上海這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你去過多少條?  據上海發布,今年是市政府頒布《關於本市風貌保護道路(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10周年。你知道嗎?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 黃浦城管瑞金二路街道中隊:敢啃硬骨頭,打好無違創建攻堅戰
    為逐步推進瑞金二路區域內無違創建工作,瑞金二路街道中隊充分準備,做好調查,把耐心細緻與艱苦攻關相結合,在拆除違建提升區域內人居環境品質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地處陝西南路11號的這一排房屋原屬於上海市地礦局基地,後劃入上海市地礦工程勘察院,現由上海地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該房屋一樓是公司為解決職工就業問題,用於職工自主創業,籤訂了為期二十年的長期合同。經多方核實,該處房屋一樓的擴建搭建屬於違章搭建,納入無違創建點位,必須得到拆除。
  • 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今年是市政府頒布《關於本市風貌保護道路(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10周年。你知道嗎?
  • 瑞金二路街道生活日記——瑞金二路街道社區學校線上課程開課啦
    從11月開始,瑞金二路社區學校線上課程會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4.30陸續推出,歡迎大家來聽課。
  • 樹立古籍精品圖書的樣板和標杆
    自2012年3月起至2013年8月,活動從擬定工作方案到最終確定入選書目,歷時一年半之久。在此期間,組織方反覆調研,穩步、審慎地開展評審推薦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地先後論證18次,廣泛徵求出版界和學術界專家的意見。袁行霈、安平秋、程毅中等110餘位來自全國的古籍整理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均參與了評審論證工作。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充分依靠專家。
  • 瑞金醫院與上海健康醫學院共建「瑞金實習班」項目籤約
    8月11日上午,瑞金醫院與上海健康醫學院共建「瑞金實習班」項目籤約儀式在科技樓舉行。儀式由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主持,瑞金醫院院長寧光與上海健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黃鋼代表雙方籤約。瑞金醫院院長寧光表示,「護理瑞金班」讓醫院挑選到了更優秀的護理人才,「瑞金實習班」項目更是值得期待,希望上海健康醫學院向醫院輸送更多檢驗、放射、康復和藥學等方向的優秀實習生,醫院也會在實習生住宿以及補貼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今後,雙方將繼續攜手,在原有的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 古籍出版的效益利潤如何?很多出版社都轉型不出古籍了,是不是由...
    很多出版社都轉型不出古籍了,是不是由政府補貼古籍出版能更好促進傳統文化傳播? 另外,古籍的出版需要投入的時間、人力、財力成本比一般圖書更大,而市場可預期的銷量遠低於普通圖書,這一方面造成古籍圖書定價普遍較高、印數普遍較少,另一方面也使得國家有關部門在古籍圖書的項目上有所投入,以政策補貼等形式鼓勵出版。所以,利潤這個事情很難說,即便有較高額度的補貼,扣除項目中的大體量投入,利潤空間也不會很大。但這是個薪火相傳的事業,值得維持下去。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古籍整理成績突出
    6月3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公告,決定對87個項目給予資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申報的孟凡松主持的《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李貴連、沈厚鐸、孫家紅整理的《沈輯刑案匯覽三編》(與廣西民族出版社聯合申報),以及陳廣宏、侯榮川主編的《日本所藏稀見明人詩文總集彙刊》3個項目獲得資助。
  • 華師大出版社建社60周年,傳統出版社如何做好融合出版
    11月17日,「轉型·融合·發展——融出版高峰論壇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建社60周年紀念大會」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鄔書林、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彭衛國、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理事長宗俊峰、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榮明等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了華東師大出版社60年的歷程,並就「轉型·融合·發展」展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