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10:04 來源:武漢晚報
參與互動近期以來,被網絡炒得沸沸揚揚的武漢市後官湖八旬村民楊發友「住紙屋」事件曝光後,武漢晚報記者跟隨蔡甸區「住紙屋」調查組,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所謂的「住紙屋」事件,是由楊發友孫子楊少龍一手「導演」。
楊少龍承認,紙房由他搭建,並要求其八旬爺爺「住」進紙屋,「我的目的,就是想再拿回那3套房子」。
已領四套還建房卻稱還欠三套
今年38歲的楊少龍,湖北京山縣人。2002年,向後官湖新城管委會鐵鋪村五組一村民手中購得一間僅有一層的農村房屋,面積140平方。後來,楊少龍在此基礎上又加建了兩層,此外還蓋了個八九十平方的簡易房。
楊少龍提供的集體土地使用證也顯示,該房屋的使用權面積為140平方米。2008年,同濟醫院項目進駐當地。楊少龍的房子納入徵地範圍。還建補償政策規定:正房屋按拆遷面積拆一還一實行實物還建。按此政策,楊少龍獲得了總面積為360平方米的4套還建房。
記者獲得的幾份《房屋買賣協議書》證實,楊少龍分別於2012年年底前後,將其中3套還建房進行了轉賣。
楊少龍坦陳,他確實出售了三套房,但他認為,他家還要分得3套房共240平方米。但後官湖新城管委會認為,楊少龍的房,已經按「拆一還一」的政策全部進行了補償,他所說三套欠房是不符合政策的。
那麼,楊少龍所說的三套房是怎麼來的呢?
經區紀委調查結論顯示,原鐵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幹部在任職期間(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利用徵地拆遷夥同他人採取虛報冒領等手段貪汙公款,並私下為部分村民擴大徵地面積。楊少龍所說的欠他三套房,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該村幹部因在此過程中違法,被區法院判決後,新城管委會組成工作專班對鐵鋪村徵地拆遷還建合同和過渡人口進行了清理,認定楊少龍房屋拆遷籤訂的三份還建協議書超出的還建面積240平方米沒有房屋測量數據無法還建,佔地及建築面積為125.4平方米,至2008年項目徵地拆遷勘察面積為347.1平方米,同時認為楊少龍還建安置360平方米已完成,停止發放了楊少芝(楊少龍妹妹)8人的過渡費。
要求補償「三套房」
起訴至法院後敗訴
後官湖新城管委會一名負責人表示,經過重新測量的數據顯示應補償楊少龍家房屋面積共計347.1平方米。而補償600平方米的承諾,是以前村幹部違法所致。
2015年3月,楊少芝將後官湖新城管委會和鐵鋪村委會起訴到區人民法院,要求繼續補償240平方米房屋(即他認為欠他的三套房),獲敗訴。
武漢晚報記者獲得的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被拆遷房屋的登記權利人為楊少龍,楊少芝不是該房屋的權利人,也不是鐵鋪村村民,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也不能通過物權置換的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權。該案涉房屋已通過楊少龍和妻子還建,故對楊少芝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同年8月,楊少芝再次上訴至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仍敗訴。判決書稱:「楊少芝提出楊少龍被拆除房屋建築總面積是600平方米,而不是347.1平方米的問題,因該被拆遷房屋的房屋登記所有人為楊少龍,楊少龍本人對此問題並未提出上訴,視為對一審判決中該節事實認定表示服判,楊少芝對此進行主張無法律依據。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記者高道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