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2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3月1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9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暨中國法院信息化研討會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行。
報告指出,2018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取得新成效,信息化助力司法為民、輔助審判執行和司法管理取得顯著成效,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設邁進。
審判智能化水平提升——
讓法官減輕事務性工作壓力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隨著人民法院信息化3.0的深化完善,信息化建設對司法審判的輔助作用日益凸顯。全國法院的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國受評估法院中2824家支持案卷同步生成,實現率達80.46%,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安徽、重慶、雲南等地法院的電子案卷隨案生成實現率達到100%。
報告顯示,電子化送達模式已經在全國鋪開,審判提示功能日趨多樣,審判輔助功能不斷完善,法官事務性工作壓力日益緩解。目前,全國已經有2951家法院開展了電子化送達,佔全部評估對象的84.07%,同比提高8.66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天津、湖南、河南、吉林、新疆等地法院已經普遍開通了郵件、簡訊、傳真、網站等電子送達方式,支持可送達的文書種類包括起訴書副本、受理通知書、開庭傳票、舉證通知書等。2942家法院支持裁判文書一鍵上網,佔83.82%。。3078家法院能夠自動為法官提供辦理案件的送達、開庭、保全、解除保全、結案等流程節點信息,佔87.92%。
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法院信息化系統具備查詢和推送關聯案件、推送法規條文及類案信息、輔助生成司法文書、裁判結果預測與量刑參考以及智能庭審的功能。其中,具備了法條自動推送功能的法院2703家,佔77.01%;能夠批量生成格式化文書的法院1877家,佔53.48%;能夠基於大數據分析相似案件量刑幅度並提供量刑參考範圍的法院1513家,佔43。10%。2018年,法院的移動辦公辦案步入全面實踐階段。利用移動微法院、手機App等移動終端,法官辦案、合議、開庭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開創訴訟服務新舉措——
讓群眾少跑路少花錢少受累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全國四級法院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全覆蓋,智慧法院建設不斷優化法院訴訟服務,司法公開工作進一步深化,法院遠程服務工作取得新進展。
依託法院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和12368訴訟服務熱線「三位一體」訴訟服務平臺和律師服務平臺,人民法院不斷拓展服務當事人、律師和社會公眾的渠道和內容,積極提供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庭審直播、文書查詢、訴訟檔案查詢等交互式、全方位、立體化訴訟服務。2018年,全國95.22%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訴訟服務大廳;82.67%的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77.64%的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便捷的訴訟服務。
記者了解到,各級法院努力創新便民措施,推動電子訴訟的部署應用,全力打造司法公開和網上訴訟平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依託北京三級法院統一的審判信息資源庫,運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以開放包容、平臺中立、數據共享、創新升級、安全可控為理念,創建了全流程、一體化的電子訴訟平臺。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面探索「法律+網際網路」領域,將移動互聯領域作為廣州智慧法院建設的重點內容,構建起以「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律師通」手機APP、「法官通」手機APP、「移動執行」手機APP等為核心的廣州法院全業務掌上融合移動服務體系,滿足當事人、律師、法官等不同主體多元需求。重慶市高及人民法院打造了便民利民的「易訴」平臺,全流程實現網上立案、網上交費、網上視頻開庭、網上證據交換與質證等,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務,為公眾提供了解法院的網際網路窗口。在遠程服務方面,14個省市法院已經試點推行跨域訴訟服務模式,著力解決「異地訴訟難」,部分地區已實現跨域立案。
信息化助力解決執行難——
讓執行模式發生深刻變革
報告顯示,近年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與「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並肩推進,信息化建設搭建起的決策分析系統、執行指揮系統、財產查控平臺、網絡拍賣平臺、聯合懲戒平臺等讓執行工作突破瓶頸,執行基本實現全流程信息化。
報告顯示,依託信息化建設,執行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2018年,全國法院在運用信息化手段,在提高財產查控和處置效率、規範執行行為、提升執行透明度和強制力方面卓有成效。全國法院普遍將執行案件納入辦案系統,避免執行案件體外循環,執行辦案實現從線下模式到線上模式的重大轉變,部分法院實現了從PC終端到移動終端的交互切換。通過對流程節點和重要環節的系統管理,部分法院實現了執行監督管理模式數位化、可視化變革。隨著網絡查控系統的不斷優化、網絡司法拍賣的逐步推廣以及詢價評估系統的建立,財產執行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財產變現難藉助信息化得以有效緩解,聯合懲戒機制依託徵信平臺得以落地,執行效率大大提高。
記者獲悉,人民法院將繼續推動信息化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加強執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完善全國網絡查控系統,探索大數據精準執行,建立與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制度,依託信息化建立執行長效機制。
記者:孫航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編輯:張瑾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