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老,記參加過宜昌戰役的96歲抗戰老兵陶巖林

2021-01-13 騰訊網

作者:莫碧蓮

今天看到陶老兵時,老兵已臥床。聽他兒媳說,十幾天前他摔了一跤,沒傷筋動骨,卻因肌肉受傷,需臥床休息。

這就是1939年參軍的老兵。當時他才14歲多,招兵的人不收他,說他矮了,他不服,說:「矮了怎麼嘛?日本人莫比我們多一個腦殼?」後來他如願當上了兵,並在湖北宜昌抗戰,在「平山壩"一戰中,左腳踝曾被彈片擦傷,住了一個月院。

解放戰爭中,他隨部隊投誠在林彪部隊,在大西南剿匪戰爭中,深切感受了解放軍部隊優良作風,每次都向我們感嘆:「共產黨官兵一致,走到哪裡都幫老百姓。"他因腳傷常痛,在一次幫老大娘推完磨後,找到班長,請病假開了條子回來,父親擔心他因曾在國民黨部隊,在政治運動牽連,燒毀了他帶回的所有證件、材料,還毀了他曾獲得的獎章。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常向鄰裡講起自己以前在湖北打日本人的故事。講的人很認真,聽的人呵呵呵,誇幾句,插幾句,但從沒誰記錄下來,也沒人放在心上。

2012年11月,我訪到他。已88歲的他,記憶大不如以前了,講話一下講這,一下講那,但唱起《不當逃兵》歌,記憶力超好,流暢且充滿激情,沒有深刻記憶,那麼多的詞是無法記住的。

因他證件全毀,民政無記錄,無法享受老兵補貼,2015年國務院發的紀念章與抗戰老兵5000元補貼也沒有。幸運的是,人民沒有忘記他,經資歷審核後,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自2013年起便給他資助生活費,由開始的每月300元到後來的每月500元、去年起的每月600元。平時志願者也經常去看他,給他帶去被子、棉衣、圍巾、T恤、鞋子、電飯鍋等物品,一次看他桌上的酸菜和醬油泡辣椒粉,心特別酸,跑到街上買了一斤多肉給他帶來。前幾年都是志願者和個別記者來看他,這兩三年,來看望他的人略多了些。

如今,老兵已96歲,一次摔跤便臥床。床頭,還貼著2013年春節湖南老兵之家贈送的掛曆,掛曆上學射擊的、馭馬的戰士已成永恆,當年,馭炮的陶比他們更瀟灑、更震憾,那種憾天動地的記憶在時空穿梭,我們已無從感知。而今的我們享受著藍天白雲、風清氣和。

老兵壯志尤在,只恨未能起床!96歲的老兵,你的願望是活到150歲,還差54年呢!90歲的你還挑糞種菜,去年你還手託白菜健步如飛,十幾天前你只因找柴滑了一下,身體那麼棒,你一定會康復的!

·END·

監製/角角

主編/瑪瑪

編輯/唐老鴨 李艾家 石群方

審核/青葉膽 殤心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98歲抗戰老兵李子儀去世 曾參與滇西大反攻戰役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抗戰老兵李子儀。李子儀家屬 供圖 中新網宜昌10月5日電 (董曉斌 覃丹)記者5日從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曾參與滇西大反攻戰役的抗戰老兵李子儀,10月3日6時20分因病在長陽家中去世,享年98歲。
  • 「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
    原標題:「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新華網北京/臺北6月24日電(記者李寒芳、何自力、李慧穎)「這是最高的獎賞,我聽到後非常感動、激動。」國民黨抗戰老兵李熹宗2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雲南92歲抗戰老兵魏連志辭世 曾參加松山戰役和騰衝光復戰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昆明1月13日電 (繆超)曾擔任中國遠徵軍20集團軍運輸獨立營第24分隊隊長的抗戰老兵魏連志日前在雲南騰衝家中與世長辭,於13日出殯,享年92歲。魏連志去世後,目前雲南騰衝在世的抗戰老兵僅剩13位。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當日,原本晴朗的松山下起了大霧,能見度僅有不足五十米,不一會兒便下起傾盆大雨。「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4-16 12:49 來源:澎湃新聞
  • 五名四川抗戰老兵飛赴北京 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當日,他們和川軍著名抗戰英烈的後人——李家鈺將軍之子李克林、饒國華將軍之女饒毓秀一同飛赴北京,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鍾華難掩內心激動地說:「我們是代表當年300多萬四川抗日軍人去北京的,這是國家對我們的認可,我們當年是在為民族抗戰!我為參加過抗日戰爭自豪!我為偉大祖國驕傲!」
  • 深切悼念陝西省百歲抗戰老兵王蒙芳
    這是陝西法幫網榮譽總編王海安為百歲抗戰老兵王蒙芳「歸隊」撰的輓聯,由我省書法家孔祥海書寫,陝西法幫網總編王潔冰將它與花籃一起敬獻在了王蒙芳老人遺像前。 王蒙芳老人,生於1919年11月18日,生前居住在西安市蓮湖區三民村。他1937年參軍,作戰序列為國民革命軍第96軍177師1058團,在部隊為傳令兵。
  • 古藺抗戰老兵劉光明,一路走好!
    ,2020年3月26日,因病醫治無效去逝,享年96歲。作者 | 饒偉2020年3月26日,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鎮抗戰老兵劉光明,因病醫治無效去逝,享年96歲。17日下午5點過,我們完成石寶鎮華村3社邱仲池老兵口述視頻採集。
  • 安徽抗戰老兵宜昌殉國,村民義務守墓78年等來英烈後人
    村裡人只知道墓中安葬著一名抗戰老兵,但並不清楚他的生平事跡和家鄉籍貫。去年11月,在一群抗戰研究學者和志願者的幫助下,聯繫到這名老兵存世的後人。前不久,老兵遠在安徽的孫輩跨省前來祭拜,還原了這段塵封78年的鐵血壯志。荒野山村有一座抗戰英烈墓碑王坤是三峽職院技術學院宜昌抗戰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他和同事在進行一個有關宜昌抗戰的課題研究。
  • 渾江區婦聯傳承好家風家訓之聽「最美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展示「最美老兵」風採 為展現老兵風採,經過宣傳發動、層層推薦、集中評選,共選出4名「最美老兵」,其中三名抗戰老兵,一位是年滿百歲的老兵張奎俊老人,一位是參加過百次戰役的老兵劉長俊老人,一位是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戈元和老人,還有一位新時代老兵,是白山市愛爾眼科醫院黨支部書記趙旭剛同志。
  •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5日上午,10位白髮蒼蒼的川籍抗戰老兵站在成都建川博物館中國壯士群雕廣場前,胸前佩戴勳章,拄著拐杖,努力挺直腰背,緩緩的獻上一束鮮花、一碗白酒、一個標準的軍禮,緬懷犧牲的戰友。  4月5日是一年一度清明節,正是祭掃祖墓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四川各地民眾紛紛為抗日陣亡將士送上花圈,脫帽默哀,表達對英雄的無限哀思和紀念。
  • 96歲抗戰老兵文振亞:敵人來了 怎能不扛起刀槍奮戰
    說起抗日戰爭那段歷史,96歲的抗戰老兵文振亞情緒有些激動,握著志願者的手,一字一頓地說著,仿佛這一切就發生在昨日。  文振亞,出生於1919年,祖籍湖南會同,是宋朝末年愛國英雄文天祥的後代。自幼受父親的教導,1939年正式參軍入伍。1942年因故返鄉,後出資頂辦當時瀕臨破產的《西南日報》。解放後,到學校任教。如今,雖已96歲高齡,口齒依然清晰。
  • 99歲川軍老兵:抗戰神劇都是亂編 哪有那麼容易
    淞滬會戰唯一健在的川軍老兵、96歲的張文治回憶說,1937年10月13日,楊森率領川軍20軍防守上海橋亭宅、頓悟寺、薀藻浜、陳家行一線陣地,迎戰日軍第3師團、第9師團和近衛師團。  「那時的大場是蘆葦蕩連著棉花地,根本沒有什麼掩護。此前退下的友軍部隊,修築的工事也十分簡陋。」
  • 尋訪抗戰老兵:生活拮据為生計奔波 視榮譽為生命
    日前,新華社記者奔赴廣西、河南、湖南、北京等地,探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如今,他們安好麼?  不可繞過的詞:「貧困」  生活在廣西柳州市的93歲的黃學文看起來跟其他老人沒有什麼不同。翻開他的回憶錄,才知道老人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師部作戰參謀,參加過中國遠徵軍同古戰役、平滿納戰役和棠吉戰役等。  老人如今家境拮据。
  • 國臺辦:歡迎臺灣抗戰老兵參加紀念活動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活動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歡迎廣大臺灣民眾、各界人士以及參與過抗戰的老兵和他們的親屬、後代來大陸參加紀念活動。 他說,國臺辦多次指出並且強調,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無論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平均年齡95歲 四川47名抗戰老兵紀念抗戰勝利
    老兵在紀念碑前合影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我們都是一起上過戰場的人!一年又一年過去,剩下的老兵越來越少了,但是每次相見,都非常激動!」9月3日,102歲高齡的老兵覃福廷對記者說。他是遠徵軍第6軍新39師115團少尉排長,參加過1994年的松山戰疫。雖然年歲已高,但覃福廷的精神面貌非常不錯。穿著軍裝的他,坐著的時候後背筆直,依然保留著軍人的作風。當天,在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進會的組織下,包括覃福廷在內的自全省47名抗戰老兵聚集在成都,一起紀念抗戰勝利。上午九點,老兵們來到成都人民公園參加祭祀活動。
  • 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原標題: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為新四軍傳遞情報   8 月15 日, 是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 家住市區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戰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綠色的舊軍裝,將一枚枚勳章仔仔細細地別於衣服上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95歲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終獲國家承認死而無憾
    一鍋麵湯,獨居老兵的午飯這樣的影響也發生在和宋老夯同村,如今已101歲的姬脈乾的家庭。15歲外出討飯的姬脈乾後來參軍,跟過馮玉祥和吳佩孚的部隊。後來,參加國民黨40軍24集團軍。「我命大,日本人把我衣服兩邊都打滿窟窿,都沒把我打死。」回憶起當年戰爭的慘烈,姬脈乾思路清晰。後來,祖籍山東棗莊的姬脈乾留在了河南成家,當了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