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抗戰老兵李子儀去世 曾參與滇西大反攻戰役

2021-01-0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抗戰老兵李子儀。李子儀家屬 供圖

中新網宜昌10月5日電 (董曉斌 覃丹)記者5日從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曾參與滇西大反攻戰役的抗戰老兵李子儀,10月3日6時20分因病在長陽家中去世,享年98歲。

李子儀生於1922年12月,抗日戰爭初期,由於父親因病去世,家裡的日子愈發艱難,年僅17歲的李子儀只好依附哥嫂生活。1940年,宜昌淪陷,同年12月,李子儀在陵都師管區補充兵模範隊入伍。

經過訓練,李子儀考入陸軍通信兵第三團軍士教導連,學習無線電。1942年,李子儀以優異的成績從150多人之中脫穎而出,升為中士。學習結束後,李子儀被分配到遠徵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情報總臺,任少尉報務員,駐雲南大理。

1944年2月,滇西大反攻戰役前夕,李子儀從大理調至前線,從事諜報工作。他和戰友一起經保山乘橡皮船偷渡怒江,避開日軍江邊封鎖線、潛至三臺山公路,隱蔽在深山密林裡監視敵人的運兵車活動、給養補助情況。

1949年12月9日,時任雲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舉行起義。李子儀所在的部隊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1951年,李子儀復員退伍,回鄉後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在長陽龍舟坪鎮輪胎修理廠退休。晚年,李子儀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離家不遠的一處空屋讀書看報。老人生前曾表示,空屋安靜,有利於學習,加上每天走動走動,身體會更舒坦。(完)

相關焦點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血戰
    老兵檔案姓名:李聖言年齡:103歲原籍貫:四川簡陽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4-16 12:49 來源:澎湃新聞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雲南92歲抗戰老兵魏連志辭世 曾參加松山戰役和騰衝光復戰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昆明1月13日電 (繆超)曾擔任中國遠徵軍20集團軍運輸獨立營第24分隊隊長的抗戰老兵魏連志日前在雲南騰衝家中與世長辭,於13日出殯,享年92歲。魏連志去世後,目前雲南騰衝在世的抗戰老兵僅剩13位。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慰問抗戰老兵
    近日,滇西抗戰紀念館組成慰問團隊,開展了2020年度慰問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的活動。慰問團先後走訪了固東、明光、界頭、北海等鄉鎮,慰問了8位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近年來,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懷下,抗戰老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 湘潭老兵回憶滇西大反攻:三戰龍陵
    萬國章講述龍陵戰役湘潭在線4月15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易書寶 通訊員 龍德)在滇西大反攻中,龍陵戰役可以說是整個滇西反攻戰中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要塞爭奪戰,也是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側擊龍陵在滇西大反攻開始前,遠徵軍司令部考慮到松山險峻難攻,意圖將集結在滇西的遠徵軍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安排第十一集團軍的一部佯攻松山、龍陵,目的是分散和牽制敵人;戰略重心則放在右翼的騰衝,並制定了由第二十集團軍擔任主攻騰衝、第十一集團軍增援的軍事部署。
  • 滇西大反攻日軍2次被迫焚毀軍旗 中日傷亡6:1(圖)
    資料照片  軍人出身的餘戈,研究滇西大反攻已逾十載。「最初,是因為部隊出差到了滇西,接觸到抗戰文物。在收藏滇西抗戰文物之後,就很自然地萌生了想了解文物的主人和它曾發生過什麼故事的念頭。杜牧有詩云:『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由物及人、由物追事,不就是通過『磨洗』來重新認識那場抗戰的過程嗎?」於是,將家中陳列抗戰文物的書房命名為「磨洗堂」的餘戈,開始了研究滇西抗戰史的「徵程」。
  • 87歲抗戰老兵:打松山不少弟兄眨眼就沒了(圖)
    老兵檔案  姓名:吳漢文  年齡:87歲  民族:漢族  籍貫:重慶秀山  所屬部隊:中國遠徵軍第8軍103師307團  經歷戰役: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松山戰役等  口述實錄「我們當時年紀比較小,拿不動槍,簡單訓練後就開始做後勤工作,機靈點的還要在戰壕裡傳遞信息。
  • 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會活動豐富多樣
    1月5日,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在滇緬公路歷史博物館,組織會員通過觀看修建滇緬公路歷史紀錄片、聽黨課等形式,重溫那段用鮮血書寫的抗戰歷史。會長張建偉給會員進行了十九屆五中全會重要內容的宣講。  在老會長傅仕敏先生看來,滇西抗戰是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唯一的生命線一一滇緬公路開打的,後來打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線區,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局中的一場關鍵之戰,打成了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轉折點。
  • 李根源與滇西抗戰
    5月上旬,中國軍隊在惠通橋一帶成功阻擊日軍,鞏固了怒江防線,阻止了日軍東進的步伐,穩住了保山這個反攻滇西的重要基地。李根源密切關注戰局的進展,致電蔣介石,請求「力疾前往保山,協助宋總司令及聯絡地方作戰」。蔣介石「復電嘉慰,並述其到滇西協助作戰,必發生大效之意」。63歲的李根源不顧親朋好友「此去風雲不測」的勸阻,毅然來到保山前線,協助軍政工作。
  • 老兵回憶鬼子進村:用刺刀剖開孕婦的肚子
    聽抗戰老兵流於民間的硝煙往事8年抗戰,年輕的他們毅然參軍入伍。今天,他們中的倖存者寥寥無幾,其中大多已到耄耋之年。在長陽縣龍舟坪鎮劉家坳村,94歲高齡的黃衍華曾經參加雲南松山戰役,解放華南後才回來故鄉。8月7日,黃老向網友們回憶起往事,他的手掌曾被流彈擊穿,當時溪水被日本兵投毒而不能直接喝。隨後,見到93歲的李子儀,老人見我們來訪特意行一個軍禮,他參加過滇西大戰役,在與日軍的激戰中將一臺微型電臺成功轉移,探清敵情。
  • 國殤墓園 滇西抗戰的悲壯記憶[組圖]
    騰衝國殤墓園位於騰衝縣城西側,在這裡安葬著滇西抗戰時期在收復騰衝戰鬥中犧牲的3000多名中國遠徵軍將士和19名盟軍官兵,是目前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公布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沉痛悼念四川蓬安抗戰老兵——楊宗仁同志!
    四川省蓬安縣羅家鎮南燕片區百家溝村三組抗戰老兵——楊宗仁同志,因病仙逝,享年94周歲! 楊忠仁,男,一九二五年生,四川蓬安南燕鄉百家溝人! 曾是中國遠徵軍榮譽二師第四團一營機槍手! 1944棄赴緬甸北部對日作戰。
  • 勿忘歷史,重走滇西抗戰路
    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國軍隊在滇西和緬北大反攻勝利後修通的始自印度東北部終至中國雲南昆明的公路,在槍林彈雨中為中國抗日戰場運送了5萬多噸急需物資,被稱為「抗日生命線」。
  • 松山戰役中有一位溫州人 所隸屬軍團成抗戰劇原型
    抗戰遺址: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鄉松山  歷史回放: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中的一部分,中國抗戰遠徵軍於1944年6月4日開始進攻,至9月7日克復松山,苦戰了95天,先後投入第71軍、第8軍共5個步兵師約6萬人,火炮200門,以陣亡官兵8000餘人為代價,取得勝利。
  • 向藍田這四位9旬抗戰老兵致敬!年紀最大的已98歲
    抗戰結束後,許多老兵選擇回到農村,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在西安市藍田縣就有4位這樣的老兵爺爺,最大的今年已98歲。李金海,1922年出生,現年98人,藍田湯峪鎮肖南村人。樊興海,1923年出生,現年97歲,藍田縣孟村鎮懷珍坊村人。樊興海從軍前讀過小學,後在私人皮革廠做學徒。
  • 《深圳的腳步》第35期|牛子:抗戰老兵逐漸凋零,關愛行動正在持續……
    ,他向我們分享了這部片子的拍攝經過,以及通過參與這部紀錄片,策展推出《國家記憶》影像展,讓更多的人關注抗戰歷史,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行動……多年來,牛子與眾多志願者一道走訪看望了許多抗戰老兵,憶及去到老兵家裡,看到他們的境遇,以及老兵們被告知「您是國家英雄」而哇哇大哭的情形時,爽朗剛毅的牛子,禁不住潸然淚下……1、《尋找少校》:流淚盲拍的最後一組鏡頭
  • 《1944:松山戰役筆記》: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抗戰微觀史
    第1章 松山:獸軍盤踞的要塞第2章 大反攻:西線有戰事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遠徵軍是如何渡越怒江的史迪威與中國遠徵軍遠徵軍對滇西日軍的情報工作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一)第3章 一戰松山(6月4日—7月1日)松山戰役中的中日武器對比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二)
  •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78年前,曾有300多萬川軍開赴前線,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略,其中64萬多人傷亡,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現在的日子都是戰友用生命和鮮血換回來的,不希望他們被遺忘。」98歲的抗戰老兵趙步雲帶著家屬來到壯士群雕廣場敬獻鮮花,看著孫兒牽著曾孫在雕像廣場蹣跚學步。
  • 滇西抗戰:碧血千秋,功昭中外
    不料戰局逆轉,日軍兵臨滇西,地處西南極邊的保山,由抗戰後方變為最前沿。以5月4日日軍對千年古城龍陵的轟炸為標誌,滇西抗戰爆發。  當時,雖然有遠徵軍將士在怒江東岸英勇抗敵,與日寇隔江對峙兩年之久,但怒江以西包括騰衝在內的國土均被日寇所佔,滇緬公路被截斷,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通過「駝峰航線」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