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腳步》第35期|牛子:抗戰老兵逐漸凋零,關愛行動正在持續……

2020-12-26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導

牛子簡介

1962年出生、生長於寧夏銀川。深圳自由導演,攝影師。

1992年來到深圳,參與歷年來深圳市委宣傳部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拍攝的《閱讀深圳》、《設計之都》、《鋼琴之城》、《歌聲中的深圳》( CCTV2009獻禮片)、2015-2018深圳市外宣片以及深圳大學生運動會宣傳片。曾榮獲深圳市第四屆青年影像節十年十佳導演。

執導、拍攝的抗戰題材長紀錄片《尋找少校》,獲2008-2009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獎、第三屆「紀錄·中國」銀牌節目獎、2010年中國·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最佳人氣作品獎等,曾在鳳凰衛視、cctv4頻道以及黃河(北美)上海紀實頻道播出,入選中國文化部對外交流影片,被譯成十種文字。

其紀錄片作品還有:《唐卡》《心象》《神貧的人民》等。

2020年12月5日,深圳,紀錄片《尋找少校》觀影會在越眾產業園越讀學園舉行,數十位到場觀眾一起重溫了這部多次獲獎的紀錄片,在觀影后的分享會上,攝影師牛子發言時十分感慨,稱他有七八年沒有看過這部影片了,距離片子的拍攝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十五六年,「片子裡出現的多位老兵已經歸隊,過去我們努力地尋找歷史,如今我們所做的事情也已經成為歷史……」

我們對牛子的訪談,在觀影會次日進行,他向我們分享了這部片子的拍攝經過,以及通過參與這部紀錄片,策展推出《國家記憶》影像展,讓更多的人關注抗戰歷史,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行動……

多年來,牛子與眾多志願者一道走訪看望了許多抗戰老兵,憶及去到老兵家裡,看到他們的境遇,以及老兵們被告知「您是國家英雄」而哇哇大哭的情形時,爽朗剛毅的牛子,禁不住潸然淚下……

1、《尋找少校》:流淚盲拍的最後一組鏡頭

「對於我來說,這部片子的每一個鏡頭都是讓我刻骨銘心的。」

說起《尋找少校》的拍攝經過,距今已經過去十五六年的時間,但牛子還是記憶猶新。

《尋找少校》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遺忘和尋找的故事。從一幅意外發現的美軍葬禮老照片開始,幾位研究中國遠徵軍的中國民間學者耗時三年,沿著當年遠徵軍的反攻路線穿過怒江和高黎貢山,遠赴美國國家檔案館,拜訪老兵家庭,終於找到美軍少校梅姆瑞在中國的埋骨之處,梅姆瑞少校於二戰期間來華與中國軍人攜手抗戰,於1944年5月犧牲於雲南。他們還考證出遠徵軍中一支代號「Y部隊」的美軍顧問團的前世今生……

紀錄片的結尾,是這樣一組鏡頭:

2005年夏天,在梅姆瑞少校犧牲61年後,梅姆瑞少校的兩個女兒以及當年為梅姆瑞少校主持葬禮的斯多德上校的女兒珊,她們三人來到中國,站在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舉行了一場簡單而隆重的祭奠儀式。一同參加祭奠的,除了攝製組一行人,還有許多當地的居民,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束攝製組帶來的康乃馨。

在祭奠儀式上,珊穿著白T恤,哽咽著輕聲說道:「今天,孩子們來到這裡,紀念埋葬在這裡的父親,他曾為這個美麗的國家和她美麗的人民而戰。請求你從天堂注視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你的愛,並將我們在這裡結成的友誼,持續到永遠。」

把她們三人送回國之後,攝製組一行人又來到騰衝國殤墓園,他們沿著長長的山道,走到山頂的遠徵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前,拿出自帶的白酒,往塔前倒了半瓶。隨後,每個人都跪下,在塔前恭敬地磕了個頭……

這一組鏡頭,拍攝得特別真實而打動人,觀眾們觀影至此紛紛落淚……

牛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記錄者,他當時不能參與紀錄片兩位主創人員章東磐和鄧康延兩位大哥的所作所為,他只能在旁邊拿著機器拍攝,拍攝下那些感人的情景,「在拍這組鏡頭的時候,我幾乎在盲拍,我的眼淚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讓牛子邊流淚邊拍攝的這一組鏡頭,是《尋找少校》拍攝的最後一組鏡頭,最後剪輯時,也被放到了片尾。

除了片尾的這一組鏡頭,牛子還分享了另一組鏡頭幕後的故事。

梅姆瑞少校的女兒芭芭拉,在沒有被《尋找少校》攝製組找到之前,她在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裡神奇地出現過一頭東方水牛,有一位老人趕著它緩緩向她走過來……

牛子說,在芭芭拉來到中國以後,走在雲南的土地上,竟然神奇地再現了夢中的那一幕……

2、《國家記憶》:開啟少為人知的一段抗戰歷史

牛子告訴我們,在2010年,他們在民間籌措到一筆資金,發起一個名為「把歷史帶回家」的行動,由他帶領一支小分隊,前往美國國家檔案館,歷時兩個多月,掃描帶回來23000多張珍貴的老照片,以及超過100多個小時的原始影像記錄……

這些老照片,由二戰期間美國通信兵團164照相兵連在中緬印戰區拍攝,這些老照片,打開了一段塵封了六十年的歷史。

以往,凡是提到抗戰歷史上的美國人,人們總會想起陳納德和他的飛虎隊,關於美國陸軍直接參與中國抗戰的歷史,在相關文件中幾乎沒有記載。

其實,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在滇西戰場上,曾經有一支規模龐大的美國陸軍部隊來華助戰,這支美軍部隊有4000多人,代號為「Y」,由步兵、炮兵、工程技術人員和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他們被分配到中國軍隊的營一級編制,協助中國軍隊進行反攻。

滇西反攻一戰,「Y」部隊有14名將士把生命留在了中國的國土上……

在雲南騰衝國殤墓園,這座由雲南省政府在抗戰勝利後,為陣亡的遠徵軍將士修建的國家公墓裡,有一塊複製墓碑如此記載著14名犧牲的美軍將士:「在收復騰衝戰役中,美軍中尉夏伯爾等14名官兵壯烈犧牲,茲特立石以慰英靈」。

14名美軍將士只留下了夏伯爾一個名字,後來,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被歷史的長河衝刷得乾乾淨淨……

直到《尋找少校》攝製組的出現,由尋找梅姆瑞少校入手,最終引出了這一段在美國也少人問津的歷史。

「存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的那個文件夾,已經足足存放了60年,一直沒人動過,二戰時美國的主戰場在太平洋、在歐洲,誰會關心你東方戰場呢?」

牛子感慨地說,歷史畢竟是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民傷亡數千萬人,牽制了日本60%以上的兵力,最終打贏了東方主戰場,「這一場戰爭中的若干歷史細節,必須得讓更多的世人知道……」

2011年5月21日,一場以遠徵軍為題材的「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展」,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開幕。

之所以選擇5月21日,是因為這一天是美軍少校梅姆瑞忌辰67周年,「選擇這一天作為開幕日,既是紀念,也是祭奠」。

牛子是這次大型愛國主義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在他看來,那次展覽頗具歷史意義,那是第一次公開展出國軍正面抗戰。展覽展出了大量的中國遠徵軍及盟軍照片,全部由他們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帶回,其中絕大多數圖片為全球首次公開……

展覽帶來空前的轟動,前去觀展的人每天絡繹不絕。

隨後多年,他們還在騰衝、重慶、臺北、杭州、太原、廣州等城市陸續進行了展出。

2014年8月30日,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展出。2016年,展覽永久落戶雲南昆明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3、潸然淚下:老兵得到尊嚴之後的那份榮耀

關注抗戰歷史,關愛抗戰老兵。

牛子表示,由《尋找少校》紀錄片開始,讓抗戰老兵這一群體進入更多國人的視野,繼紀錄片之後,深圳越眾控股又牽頭髮起成立了老兵關愛基金,吸引更多的愛心人士和志願者投身關愛抗戰老兵公益行動……

多年以來,牛子與關愛抗戰老兵基金的眾多志願者,深入國內多個省份的農村,對抗戰老兵們進行走訪和探望,眾多老兵們都已經到了耄耋之年,走到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老兵們大部分生活在偏遠的鄉村,晚年的境遇之難,超乎想像,「他們在村裡低著頭過了大半生,當志願者告訴他們,您是民族英雄的時候,老兵們往往會哇哇大哭,他會拉著志願者的手,站在村口用最大的聲音跟志願者告別……」

牛子特別提到,在今年9月份,他們去走訪老兵時,遇到一位102歲的老兵,老兵如今已經雙目失明,當年曾領受過抗日名將薛嶽親筆籤下的嘉獎狀。

「北方那麼冷的天,他在小屋裡吃一碗不知道幹了幾天的冷飯,他拿著一個空勺在碗裡晃了一下,以為挖到飯了,放到嘴裡,其實勺子裡啥也沒有,他的嘴就這樣來回不停地舔著空勺……」

目睹這一幕,牛子感慨地說,其實在那一刻他已經沒有眼淚,此前他已經見識過太多太多的老兵,由於各種原因,在村裡就這樣艱難地走過了一輩子。

不過,回憶起老兵們被告知「您是民族英雄」,各自顫巍巍地拍著胸口,得到尊嚴之後的那份驕傲和榮耀,牛子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

時間不等人,老兵們,在逐漸凋零。過去十餘年來,已經有數千位老兵陸續歸隊。

牛子說,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多年來的整理和走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及志願者沒有忘記他們,正在盡著綿薄之力,繼續關愛著健在的老兵……

(訪談時間:2020年12月6日 訪談地點:深圳)

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麼?中國做對了什麼?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評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在2020年走進深圳,推出大型原創全媒體產品:《深圳的腳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區40年》,訪談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業精英,通過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呈現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在新時代被賦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萬億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後,排名全國第三。亮眼數字、輝煌成就的背後,是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是千千萬萬的新深圳人,奔來深圳,融入深圳,紮根深圳,奉獻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離不開千千萬萬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奮鬥,深圳的歷史,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揮灑汗水、共同書寫;深圳的輝煌,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區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像胎記一般,蘊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蘊藏在深圳飛速發展的產業和行業中。

……

深圳歷史,個人親歷;深圳經驗,個人評說。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經驗,將透過40期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走向山東,走向全國。

相關焦點

  • 深圳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
    央廣網深圳7月14日消息(記者鄭柱子)近日,深圳多家機構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市民捐助800元可為一名抗戰老兵敬送一份致敬大禮包。  目前國內健在的抗戰老兵已不足2萬人。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做出過特殊貢獻的老兵們大多隱匿鄉間,一些老兵還在陸續被發現,其中不少人生活清苦,依靠低保或救助度日。
  • 長沙威尼斯中英文學校開展系列關愛抗戰老兵活動
    陳忠民講述當年抗戰的故事。 華聲在線10月24日訊(實習生 歐陽旭 記者 龍騰) 抗戰老兵陳忠民聲情並茂地在講述他當年抗戰的故事,下面的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這樣的一幕出現在今天下午的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的圖書室裡。
  • 四川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祭奠犧牲的戰友
    來自四川南充籍18名抗戰老兵們在民革南充市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四川普善公益協會、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南充市遠昊社工服務中心等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他們多年的夙願——重返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昔日戰場,祭奠犧牲的戰友。
  • 福建持續開展抗戰英傑查檔活動
    新華網福州6月10日電(記者宋為偉)記者近日從福建省檔案館獲悉,今年以來,福建省檔案館充分整理、利用館藏檔案中8萬多卷抗日戰爭期間形成的檔案資料,持續開展抗戰英傑查檔活動,已為30多名抗戰老兵、英烈查到了相關檔案。  這些檔案形式多樣,有照片、軍校同學錄、公務員履歷表、復員紀念冊等。
  • 95歲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終獲國家承認死而無憾
    記者將這一消息告訴多名河南籍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他們都喜極而泣。其實早在今年1月10日起,大河報就與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發起了「關愛抗戰老兵」活動,連續7個版的報導,尋找到河南籍健在老兵300多名。
  • 深切悼念陝西省百歲抗戰老兵王蒙芳
    這是陝西法幫網榮譽總編王海安為百歲抗戰老兵王蒙芳「歸隊」撰的輓聯,由我省書法家孔祥海書寫,陝西法幫網總編王潔冰將它與花籃一起敬獻在了王蒙芳老人遺像前。 王蒙芳老人,生於1919年11月18日,生前居住在西安市蓮湖區三民村。他1937年參軍,作戰序列為國民革命軍第96軍177師1058團,在部隊為傳令兵。
  • 古藺抗戰老兵劉光明,一路走好!
    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鎮抗戰老兵劉光明劉光明(又名劉軍),1922年7月16日生於古藺縣大村區(第3區)皇華鄉7堡(鄒家壩) ,一九四一年十月初十在瀘縣小市的關音廟師管區,編入囯軍79軍98師294團2營4連4排2班,參加抗日戰爭至勝利。多年以來,獲得全國各地關愛抗日老兵組織的關懷,2015年9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慰問抗戰老兵
    近日,滇西抗戰紀念館組成慰問團隊,開展了2020年度慰問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的活動。慰問團先後走訪了固東、明光、界頭、北海等鄉鎮,慰問了8位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近年來,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懷下,抗戰老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 尋訪抗戰老兵:生活拮据為生計奔波 視榮譽為生命
    貧困,是了解抗戰老兵生活情況不可繞過的一個關鍵詞。  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底,湖南全省發現並核實健在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約500人,大多已老弱多病,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其中生活在城市的退休金多在每月1000元至2000元之間;生活在農村的老兵,每月僅有55元至60元的高齡補貼或低保。
  • 邱虹赴平江走訪慰問抗戰老兵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李璐)11月25日,副市長邱虹、市慈善總會會長陳志剛來到平江,走訪慰問抗戰老兵謝慈友、魯省輝老人,仔細詢問身體狀況、家庭情況,並送上慰問金,表達對抗戰英雄的崇敬和關懷。邱虹叮囑相關部門定期走訪看望,關心老人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老兵們安享晚年。據了解,自2013年起,我市就啟動了「關愛抗戰老兵項目」,每年對每位倖存抗戰老兵資助生活費5000元。邱虹還來到平江社會福利中心檢查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層層壓實責任,密切關注疫情變化,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 《深圳的腳步》第34期丨範軍:深圳人緣何不仇富?深圳民間為何那麼有活力?
    1992年來到深圳。長期從事參與式城市規劃、第三方公共政策評價和社會治理跨界研究,2014年獲深港生活大獎年度公民獎。現為深圳先行示範區(社會組)專家、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副院長、深圳經濟特區社工學院理事、公眾力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範軍,是深圳在社會創新領域的知名從業者。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血戰
    老兵檔案姓名:李聖言年齡:103歲原籍貫:四川簡陽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
    原標題:「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新華網北京/臺北6月24日電(記者李寒芳、何自力、李慧穎)「這是最高的獎賞,我聽到後非常感動、激動。」國民黨抗戰老兵李熹宗2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勿忘初心 砥礪前行 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成立五周年慶典在成都舉行
    ,時間盒子創意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謝家友等政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代表和百餘名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與30餘位抗戰老兵及家屬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主任、成都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奉孝儀呼籲大家「勿忘初心,砥礪前行」!活動中,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向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捐贈2萬元愛心善款,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向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捐贈1萬元愛心善款。
  • 大學生走訪南京30位抗戰老兵 拍攝敬軍禮照片(圖)
    近3個月,南京財經大學一個學生團隊利用課餘時間,走訪南京30位抗戰老兵,為他們拍下肖像照,並記錄「口述歷史」視頻資料。這30個老兵中,有28位從黃埔軍校畢業。尋找記憶抗戰老兵道歉引發大學生關注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到了這個「南京財經大學抗戰老兵紀錄片攝製組」的負責人袁啟婓。這名新聞學院大三的學生告訴記者,之所以關注抗戰老兵這個群體,源於寒假時的新聞實習經歷。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
  • 重溫崢嶸歲月 長沙博大泌尿專科醫院慰問抗戰老兵
    紅網時刻9月3日訊(通訊員 黃玉甜)9月3日上午,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長沙縣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及長沙博大泌尿專科醫院愛心志願者來到老兵家中,為老兵們送上了慰問品,慰問關愛抗戰老兵。   長沙博大醫院志願者見到曾鎮國爹爹時,90歲的老人依然認真地在讀著報紙,精神矍鑠。「我們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倖存者。」
  • 老兵不老,記參加過宜昌戰役的96歲抗戰老兵陶巖林
    作者:莫碧蓮 今天看到陶老兵時,老兵已臥床。聽他兒媳說,十幾天前他摔了一跤,沒傷筋動骨,卻因肌肉受傷,需臥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