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祭奠犧牲的戰友

2020-12-18 人大觀察

來自四川南充籍18名抗戰老兵們在民革南充市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四川普善公益協會、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南充市遠昊社工服務中心等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他們多年的夙願——重返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昔日戰場,祭奠犧牲的戰友。

3月31日上午,在家屬和志願者陪伴下,抗戰老兵們在成都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為抗戰英烈敬獻鮮花。儀式結束後,20名抗戰老兵分別前往雲南滇西的松山、龍陵、騰衝和湖南長沙、衡山、懷化、芷江等地,緬懷長眠在此的戰友。

對於這些平均年齡都在93歲以上高齡的抗戰老兵來說,重返昔日戰場,舟車勞頓,實屬不易。從3月初到醫院進行全面身體檢查,到3月30日從各自所在區、縣到南充集中,然後乘包車到達成都後,又分別乘大巴車和列車行程十幾個小時抵達雲南楚雄和湖南長沙,正式開啟抗戰老兵重返滇西、湖南戰場遺址的旅程。

得知8名四川抗戰老兵72年後將重返湖南,長沙市抗日戰爭紀念網、長沙市黃埔後裔聯誼會、湖南老兵之家等社會團體組織志願者們在長沙車站迎接抗戰老兵的到來。

4月1日上午11點10分,當老兵們走出長沙車站時,前來迎接老兵的長沙志願者和廣場上的旅客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英雄不朽,老兵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表達了湖南人民對老兵們崇高的敬意!

4月2日上午9點,抗戰老兵們來到長沙市麓山忠烈祠參加祭拜抗戰英烈儀式。在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晉主持下,老兵、家屬、長沙和南充兩地的志願者及遊客200多人,莊嚴有序地進入忠烈祠祭拜。這是老兵們72年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這是一片72年來他們再未踏入的土地,多少年輕英勇的川軍將士馬革裹屍,戰死在這裡。肅立在忠烈祠英烈的塑像前,老兵們忍不住熱淚盈眶,雖然身邊的志願者一再安撫著老人,可是他們還是默默地流淚。

南充民革五支部主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程顯權介紹,此次四川老兵重返昔日戰場活動在各慈善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發起的,這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抗戰老兵的尊重和關愛。程顯權說,「英雄不朽,只會慢慢凋零。對平均年齡93歲高齡的抗戰老兵來說,重返戰場,祭奠戰友或許是他們最後的願望,能幫助他們實現願望,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向東)

(原標題:重返昔日抗日前線,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

相關焦點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2015-04-05 17:56:355日上午,10位白髮蒼蒼的川籍抗戰老兵站在成都建川博物館中國壯士群雕廣場前,胸前佩戴勳章,拄著拐杖,努力挺直腰背,緩緩的獻上一束鮮花、一碗白酒、一個標準的軍禮,緬懷犧牲的戰友。  4月5日是一年一度清明節,正是祭掃祖墓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四川各地民眾紛紛為抗日陣亡將士送上花圈,脫帽默哀,表達對英雄的無限哀思和紀念。
  • 五名四川抗戰老兵飛赴北京 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當日,他們和川軍著名抗戰英烈的後人——李家鈺將軍之子李克林、饒國華將軍之女饒毓秀一同飛赴北京,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鍾華難掩內心激動地說:「我們是代表當年300多萬四川抗日軍人去北京的,這是國家對我們的認可,我們當年是在為民族抗戰!我為參加過抗日戰爭自豪!我為偉大祖國驕傲!」
  • 平均年齡95歲 四川47名抗戰老兵紀念抗戰勝利
    老兵在紀念碑前合影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我們都是一起上過戰場的人!一年又一年過去,剩下的老兵越來越少了,但是每次相見,都非常激動!」9月3日,102歲高齡的老兵覃福廷對記者說。他是遠徵軍第6軍新39師115團少尉排長,參加過1994年的松山戰疫。雖然年歲已高,但覃福廷的精神面貌非常不錯。穿著軍裝的他,坐著的時候後背筆直,依然保留著軍人的作風。當天,在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進會的組織下,包括覃福廷在內的自全省47名抗戰老兵聚集在成都,一起紀念抗戰勝利。上午九點,老兵們來到成都人民公園參加祭祀活動。
  • 抗戰老兵為你講述:「在長沙與日寇激戰了三天兩夜」
    這位老人名叫陳培亮,今年已經94歲,是一名抗戰老兵。 廖思宇 攝 日前,記者在夏佳塘村採訪抗戰老兵時,村支書告訴記者,老人是村上有名的「熱心腸」,喜歡為村子義務勞作種綠植樹,村民見到他便紛紛誇讚他「老當益壯」「有雷鋒精神」。對於整個夏佳塘村來說,老人的存在不僅僅是這些,而是對曾經那一段抗戰歷史的「珍藏」,是那從未褪色的抗戰記憶。
  • 南京祭奠已故抗戰老兵感恩先輩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 泱波 攝隨著清明節的到來,各地迎來了祭掃高峰。
  • 這位國軍將領死後侵華日軍老兵為何奔赴臺北祭奠
    而衡陽保衛戰是抗戰時期一場極為慘烈的城市防禦戰,中日兩軍展開整整47天的鏖戰,最然最終以守軍放下武器而落幕,但是卻給日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被日軍稱為「中日戰爭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戰爭結束多年後,日軍參戰老兵還組團去臺灣祭奠防守衡陽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血戰
    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鏗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
  • 「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
    原標題:「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新華網北京/臺北6月24日電(記者李寒芳、何自力、李慧穎)「這是最高的獎賞,我聽到後非常感動、激動。」國民黨抗戰老兵李熹宗2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當年河邊殺鬼子 搶來輕機槍 108歲川籍抗戰老兵鄭天付走了
    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然而抗戰老兵鄭天付沒能等到這一天。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
  • 抗戰老兵吳福龍有望魂歸故裡[圖]
    1月27日,本報刊發了《90歲抗戰老兵江西尋人 為完成營長犧牲前遺願》的報導,在本報幫助下,90歲安徽抗戰老兵盛孝如終於尋到了江西籍老營長吳福龍的親人,完成了戰友的遺願。  3月4日,從高安市傳來好消息,抗戰老兵吳福龍有望魂歸故裡。本報1月27日對盛孝如尋戰友吳福龍親人事跡的報導。
  • 牽住英雄的手,記住來時的路,1345份抗戰老兵手印背後的故事
    本文轉自【新華社】;▲這是2009年,志願者在長沙為老兵們組織的一次聚會。如今,圖中長沙老兵已全部辭世。照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汝婷、周勉 從1197位到575位,這是一個特殊群體2018年到2020年的人數變化。
  • 1207枚湖南抗戰老兵「英雄之手」手印永駐四川建川博物館
    8月14日,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王仁祥(右)、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在捐贈清單上簽字。通訊員 皮豔玲 攝 華聲在線8月14日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以《停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 87歲抗戰老兵:打松山不少弟兄眨眼就沒了(圖)
    松山打完後,我們部隊的敢死隊,只剩下50人左右,連長也犧牲在了松山。」  2015年11月4日上午,成都武侯區雙豐路一處院落裡,87歲的吳漢文抱著一隻小黃貓,望著窗外晃動的樹枝出神。這兩天連續發生的兩件事,讓他既激動又遺憾。讓他激動的是,抗日遠徵軍的347具遺骸,可能會從緬甸歸國;遺憾的是,好消息剛傳來不久,遠徵軍戰友李治清突然「歸隊」了,「等了這麼多年,他還是沒能見到戰友回來。」
  • 重溫崢嶸歲月 長沙博大泌尿專科醫院慰問抗戰老兵
    紅網時刻9月3日訊(通訊員 黃玉甜)9月3日上午,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長沙縣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及長沙博大泌尿專科醫院愛心志願者來到老兵家中,為老兵們送上了慰問品,慰問關愛抗戰老兵。   長沙博大醫院志願者見到曾鎮國爹爹時,90歲的老人依然認真地在讀著報紙,精神矍鑠。「我們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倖存者。」
  • 百歲國民黨抗戰老兵安享晚年 感悟好日子得來不易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當劉宗閣講述看到戰場上一個個戰友犧牲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9月3日電(馬義恆)「抗戰歲月是艱辛的、難忘的,但那都已遠去,我現在更加珍惜眼前的安然生活,這是無數中國士兵用生命換得的,來之不易。」9月3日,河南百歲抗戰老兵劉宗閣回憶抗戰經歷,為日軍的侵華罪行憤恨不已,但他更希望現在人能銘記歷史,珍惜如今幸福的日子。
  • 92歲抗戰老兵想回四川老家祭拜父母(圖)
    對於普通人來說,過生日是平常的事,但對於家住騰衝縣猴橋鎮的滇西抗戰老兵張光華來說,卻極不平常,幾乎讓他等了一輩子。2月17日這天,得知是張光華92歲生日後,騰衝猴橋邊防派出所的邊防民警帶著生日蛋糕和水果,來到猴橋鎮箐口村劉家寨社,為張光華熱熱鬧鬧地過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生日。
  • 長沙威尼斯中英文學校開展系列關愛抗戰老兵活動
    陳忠民講述當年抗戰的故事。 華聲在線10月24日訊(實習生 歐陽旭 記者 龍騰) 抗戰老兵陳忠民聲情並茂地在講述他當年抗戰的故事,下面的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這樣的一幕出現在今天下午的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的圖書室裡。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