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祭奠已故抗戰老兵感恩先輩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 泱波 攝

隨著清明節的到來,各地迎來了祭掃高峰。4月4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開展清明祭祀活動,向福建閩西松毛嶺無名烈士墓、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緬懷革命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圖為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的官兵向福建閩西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 郭大偉 攝

4月4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開展清明祭祀活動,向福建閩西松毛嶺無名烈士墓、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緬懷革命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圖為官兵們在無名烈士墓前緬懷革命先烈。 葉海煉 攝

4月4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開展清明祭祀活動,向福建閩西松毛嶺無名烈士墓、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緬懷革命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圖為官兵們在無名烈士墓前緬懷革命先烈。 盛立軍 攝

4月4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開展清明祭祀活動,向福建閩西松毛嶺無名烈士墓、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緬懷革命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圖為官兵們在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 郭大偉 攝

4月4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警福建總隊龍巖支隊開展清明祭祀活動,向福建閩西松毛嶺無名烈士墓、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鮮花,緬懷革命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圖為官兵們在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 張正川 攝

4月4日,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武警甘肅省總隊參謀部直屬隊官兵前往華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墓區,向曾經守衛蘭州的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敬意,並清掃墓區寄託哀思。圖為武警官兵向烈士敬獻花圈。 曲波 攝

4月4日,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武警甘肅省總隊參謀部直屬隊官兵前往華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墓區,向曾經守衛蘭州的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敬意,並清掃墓區寄託哀思。圖為武警戰士擦拭革命先烈墓碑。 曲波 攝

4月5日,戊戌(2018)年清明浙江縉雲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龍騰仙都》的樂舞告祭中圓滿結束。當日,戊戌(2018)年清明浙江縉雲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黃帝祠宇舉行。縉雲社會各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代表,以傳統禮儀共同緬懷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中新社記者 詹堅宇 攝

4月5日,戊戌(2018)年清明浙江縉雲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黃帝祠宇舉行。縉雲社會各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代表,以傳統禮儀共同緬懷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中新社記者 詹堅宇 攝

4月5日,數百名長春市民在長春市文化廣場通過「時空郵箱」、放飛風箏等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圖為市民領取風箏。 張瑤 攝

4月5日,數百名長春市民在長春市文化廣場通過「時空郵箱」、放飛風箏等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張瑤 攝

4月5日,數百名長春市民在長春市文化廣場通過「時空郵箱」、放飛風箏等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張瑤 攝

4月5日,第十屆中國?貴州(務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活動在貴州省務川自治縣舉行。每逢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仡佬族同胞都會齊聚這裡,用最虔誠的儀式緬懷先人、向祖先獻大禮、燃放吉祥天燈,為仡佬子孫祈福,感謝上蒼的恩賜。圖為主祭師為先祖敬獻牛頭。 中新社發 瞿宏倫 攝

4月5日,第十屆中國?貴州(務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活動在貴州省務川自治縣舉行。每逢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仡佬族同胞都會齊聚這裡,用最虔誠的儀式緬懷先人、向祖先獻大禮、燃放吉祥天燈,為仡佬子孫祈福,感謝上蒼的恩賜。圖為祭天朝祖大典現場。 中新社發 瞿宏倫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公墓迎來祭掃高峰。圖為八寶山革命公墓內祭掃的民眾。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公墓迎來祭掃高峰。圖為車輛排起長隊等待進八寶山革命公墓。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公墓迎來祭掃高峰。圖為各界青年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緬懷先烈。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公墓迎來祭掃高峰。圖為各界青年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緬懷任弼時。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公墓迎來祭掃高峰。圖為各界青年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緬懷先烈。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4月5日,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大批民眾在祭奠親人。當天,正值清明節,中國各地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4月5日,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出園車輛堵成「長龍」。當天,正值清明節,中國各地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4月5日,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大批民眾在祭奠親人。當天,正值清明節,中國各地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4月5日,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來自塞內加爾的32歲籃球教練馬拉米與妻子祭奠親人。當天,正值清明節,馬拉米第三次和家人到墓園掃墓,他表示,非常認同中國的傳統祭祀文化,能感受到中國人對祭祖的重視。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4月5日,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來自塞內加爾的32歲籃球教練馬拉米與妻子祭奠親人。當天,正值清明節,馬拉米第三次和家人到墓園掃墓,他表示,非常認同中國的傳統祭祀文化,能感受到中國人對祭祖的重視。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圖為向抗震救災英雄鞠躬致敬。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10個清明節,震中映秀的遇難者公墓內飄蕩著祭祀的青煙,瀰漫著厚重的思念。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安源 攝

4月5日清明節,北京八寶山人民公墓迎來祭掃高峰。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西藏自治區公安邊防總隊官兵向孔繁森墓碑敬禮。 何蓬磊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西藏公安民警在拉薩烈士陵園莊嚴宣誓。 何蓬磊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學生劉妙果在拉薩烈士陵園塗描墓碑碑文。 何蓬磊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西藏自治區公安邊防總隊官兵在拉薩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何蓬磊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駐通麥官兵緬懷「川藏線十英雄」。 李志龍 攝

4月5日,西藏各界民眾及大中小學生來到拉薩烈士陵園,通過舉行默哀、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掃墓等形式,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4月4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官兵在西藏阿里、昌都芒康、林芝波密等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籃、重溫忠誠衛士誓詞,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圖為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駐阿里官兵向駐地烈士陵園敬獻花圈。 李海峰 攝

4月5日,小學生在紀念館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安徽合肥義城街道團工委組織轄區小學生,在渡江戰役紀念館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鮮花祭英烈活動。孩子們通過誦讀清明詩歌、行禮鞠躬、獻花等表達對英烈的追思。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4月5日,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民政局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將鮮花與前來祭掃的市民換取鞭炮,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當日是清明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殯葬管理所櫈子岐公墓迎來了許多前來祭掃的市民。與以往不同的是,永定區民政局殯葬管理所在櫈子岐公墓首次設立「鮮花換取鞭炮」服務點,免費為前來祭掃不放鞭炮的市民提供鮮花,提倡推行鮮花祭奠。同時,為方便群眾、確保安全文明祭掃,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設立供水、宣傳、引導等服務點,向市民發出文明祭祀倡議書,積極宣傳生態殯葬政策,倡導廣大幹部群眾移風易俗、低碳祭掃、樹立文明新風。 蘇高龍 攝

4月5日,一位市民手捧鮮花來到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殯葬管理所櫈子岐公墓祭奠親人。當日是清明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殯葬管理所櫈子岐公墓迎來了許多前來祭掃的市民。與以往不同的是,永定區民政局殯葬管理所在櫈子岐公墓首次設立「鮮花換取鞭炮」服務點,免費為前來祭掃不放鞭炮的市民提供鮮花,提倡推行鮮花祭奠。同時,為方便群眾、確保安全文明祭掃,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設立供水、宣傳、引導等服務點,向市民發出文明祭祀倡議書,積極宣傳生態殯葬政策,倡導廣大幹部群眾移風易俗、低碳祭掃、樹立文明新風。 蘇高龍 攝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 泱波 攝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 泱波 攝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圖為抗戰老兵盧華獻花。 泱波 攝

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由南京1213志願者聯合會主辦。 泱波 攝

4月5日,旨在呼籲公眾銘記歷史的「祭之以誠、安之以禮」2018年清明共祭南京故世抗戰老兵活動,在南京大報恩遺址博物館內的人生軌跡廳舉行,抗戰老兵馮宗堯、盧華和已故抗戰老兵家屬依次焚香、讀祭、獻花、追思,以此重溫歷史,致祭英魂,感恩先輩。圖為抗戰老兵馮宗堯發言。 泱波 攝

相關焦點

  • 四川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祭奠犧牲的戰友
    來自四川南充籍18名抗戰老兵們在民革南充市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四川普善公益協會、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南充市遠昊社工服務中心等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他們多年的夙願——重返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昔日戰場,祭奠犧牲的戰友。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這位國軍將領死後侵華日軍老兵為何奔赴臺北祭奠
    而衡陽保衛戰是抗戰時期一場極為慘烈的城市防禦戰,中日兩軍展開整整47天的鏖戰,最然最終以守軍放下武器而落幕,但是卻給日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被日軍稱為「中日戰爭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戰爭結束多年後,日軍參戰老兵還組團去臺灣祭奠防守衡陽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南京美麗屋|抗戰老兵,向您致敬
    1月23日,南京美麗屋攜手58安居客、魔方公寓、泊寓,一起走進抗戰老兵身邊,為他們送上冬日的溫暖中午12.30分,小夥伴集結完畢,帶著鮮花、微波爐、取暖器、輪椅等年貨,來到南山園護理院、僑馨護理院以及小區人家,看望了3位抗戰老兵。
  • 9位抗戰老兵重走勝利路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上午9點半,馮宗堯、張修齊、侯陸卿等9位抗戰老兵在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南京1213志願者聯合會志願者的攙扶下,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死難的同胞們敬獻菊花,表達哀思。  每一次紀念,都是堅守和承諾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這些老兵都已是近百歲的老人。老兵們說,每一次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都是堅守和承諾。
  • 大學生走訪南京30位抗戰老兵 拍攝敬軍禮照片(圖)
    近3個月,南京財經大學一個學生團隊利用課餘時間,走訪南京30位抗戰老兵,為他們拍下肖像照,並記錄「口述歷史」視頻資料。這30個老兵中,有28位從黃埔軍校畢業。團隊負責人袁啟婓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現在南京還沒有專門的抗戰老兵紀錄片,他們將把採集到的視頻資料做成紀錄片,「這些老人年紀最小的89歲,最大的已經100歲,就在我們結束走訪的幾天後,已經有兩位老人先後去世,這些工作還是要趁早做啊!」
  • 新化社會各界祭奠抗敵傷亡榮譽將士
    新化社會各界在抗敵傷亡榮譽將士陵園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祭奠活動新化社會各界在抗敵傷亡榮譽將士陵園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祭奠活動    祭奠儀式由縣委副書記、縣長鄧光呂主持,縣委書記胡忠威發表祭奠抗敵傷亡榮譽將士致辭,縣領導鄧敏爐、劉學明、劉鞏成、劉嵐平、陳創業、李勁柳、王文紅、朱國飛等在家的縣黨政領導、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抗戰老兵代表、中小學生代表、公安、武警、消防代表和群眾代表等參加了祭奠活動。
  • 25 位抗戰老兵動情講述,告訴你南京保衛戰鮮為人知的細節
    " 抗戰老兵於百英的這段講述,將人們帶回到了1937 年南京保衛戰時的長江邊。 《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 7 月 5 日下午,《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
  • 益陽市梓山湖學校:「8.15」師生祭奠抗戰先烈勵志奮進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唐暉)2020年8月15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第75個紀念日,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8月15日上午,益陽市梓山湖學校團支部組織該校七年級部分團員學生來到該市赫山區泉交河鎮林芳生態園旁開展「抗戰勝利日祭奠英烈」暨祭奠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國民黨中將蕭山令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慰問抗戰老兵
    近日,滇西抗戰紀念館組成慰問團隊,開展了2020年度慰問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的活動。慰問團先後走訪了固東、明光、界頭、北海等鄉鎮,慰問了8位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近年來,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懷下,抗戰老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 《深圳的腳步》第35期|牛子:抗戰老兵逐漸凋零,關愛行動正在持續……
    ,他向我們分享了這部片子的拍攝經過,以及通過參與這部紀錄片,策展推出《國家記憶》影像展,讓更多的人關注抗戰歷史,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行動……多年來,牛子與眾多志願者一道走訪看望了許多抗戰老兵,憶及去到老兵家裡,看到他們的境遇,以及老兵們被告知「您是國家英雄」而哇哇大哭的情形時,爽朗剛毅的牛子,禁不住潸然淚下……1、《尋找少校》:流淚盲拍的最後一組鏡頭
  • 張連紅:《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
    202人,國軍抗戰老兵645人)的口述史,訪談者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在抗戰勝利75周年前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張建軍館長的大力支持下,《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由南京出版社順利出版。對於研究南京保衛戰的歷史,其價值不可取代。 另外,本書收錄南京保衛戰25位老兵中有3位居住在臺灣,同大陸抗戰老兵的抗戰經歷一樣,都擁有一段相同的激情歲月,寧死不當亡國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位是居住在臺北的胡偉先生,今年97歲,祖籍安徽,年幼父母雙亡,10歲左右逃難到南京,收容到南京市立救濟院,14歲時報名參軍擔任看護兵,胡偉是25位老兵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12月13日,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獨山:走進抗戰遺址,重溫歷史歲月,讓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獨山縣組織小學、中學、高中三個學齡段的12名學生代表走進獨山深河橋抗戰遺址,通過聽抗戰故事、參觀陳列館、給抗戰英烈獻花,重溫歷史等方式,追尋革命先烈紅色足跡,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與歷史使命感。
  • 社會各界齊聚南嶽忠烈祠祭奠抗戰英烈
    4月4日上午,社會各界人士共1000餘人齊聚南嶽忠烈祠,祭奠民族抗戰英烈。衡陽市部分中小學生祭奠民族抗戰英烈。參祭人員面向「中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鞠躬默哀,並依次獻上黃菊花,表達對抗戰英烈的深切哀思和無限敬意。紅網時刻衡陽4月5日訊(通訊員 文蘭陳美瓊 記者 石珊)清明祭英烈,忠魂永傳承。
  • 深圳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
    央廣網深圳7月14日消息(記者鄭柱子)近日,深圳多家機構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市民捐助800元可為一名抗戰老兵敬送一份致敬大禮包。  目前國內健在的抗戰老兵已不足2萬人。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做出過特殊貢獻的老兵們大多隱匿鄉間,一些老兵還在陸續被發現,其中不少人生活清苦,依靠低保或救助度日。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抗戰老兵楊良平。攝影:高宇 澎湃新聞記者4月16日從楊良平先生親友處及保山市旅遊局方面獲悉,抗戰老兵楊良平4月11日在雲南保山家中去世,享年100歲。楊良平追悼會已於4月15日在保山舉行。據團結網介紹,楊良平出生於1919年8月,參加主要戰役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保山戰役、滇緬戰役、怒江戰鬥、松山戰鬥、密支那戰役、臺兒莊戰役。
  • 老兵回憶南京保衛戰:對不起 當年沒能守住南京
    他們是老兵,當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與不屈,最終贏得了抗戰的勝利。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卻心存歉疚。吳春祥知道,日軍攻破了中華門,南京失守已成定局。  南京保衛戰是他第一次上戰場,此後8年抗戰,他又經歷了長沙會戰、崑崙關戰役等大小戰鬥數十次,官階最高至中校主任。  馮宗堯:很快就學會了開坦克  馮宗堯是黃埔18期學生,參加了遠徵軍的集訓。1944年,馮宗堯成為了中國遠徵軍戰車第七營第二連少尉副排。
  • 全軍以各種形式開展國家公祭日祭奠活動
    在第3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天,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以各種形式開展祭奠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無辜死難者,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李響 攝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以各種形式開展國家公祭日祭奠活動中國軍網電 據解放軍報報導,13日是第3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日本老兵」對抗日戰爭的評價,真的是字字誅心!
    「日本老兵」對抗日戰爭的評價,真的是字字誅心!文/夢追歷史抗戰八年是每個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事情,那個時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屈辱的時候。先輩們是無畏的,是具有民族大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所敬仰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其實,不僅只是我們自己對先烈感到無比的敬仰,就連當時對戰的敵人也對我們的先烈心生敬佩之意。據了解,一位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日本老兵表示,當時中國士兵手中的武器實在是太落後了,日本士兵說中國士兵手中的武器很多都是日軍淘汰下來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