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鴻鵠之志?夥涉為王?

2021-02-23 妙談語文

提起陳涉,但凡讀過幾冊書的,哪個不知呢?去年部編本教材刪除了《陳涉世家》就曾引起輿論的一片譁然,促使人教社就此問題向公眾做了官方聲明。

今年小編拿到九下新教材,意外發現該文回歸了,現列於第六單元第3篇,是全書的第22課,內容依然節選到「殺之以應陳涉」,專取陳涉起義前期順勢,省略後面徵伐及戰敗的述論。

課文《陳涉世家》內容起自少年陳涉輟耕發願,終於諸郡縣響應陳涉,記敘了陳涉、吳廣起兵反秦的過程,可以讓讀者感受到陳勝、吳廣非同尋常的膽識與智慧。但這是不是司馬遷筆下完整的陳涉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看過《史記》中《陳涉世家》全文的讀者可能一見本文標題,心中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沒錯,「鴻鵠之志」和「夥涉為王」都出自《陳涉世家》,前者是陳涉發達前在壟上的慷慨陳詞,後者是當年傭耕者對陳涉發達後所住宮殿的由衷感嘆。

現摘錄原文如下: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

前者大家熟悉,這裡不贅述。後者大家應該也能看個大概,說的是當年的傭耕者看陳涉發達了,富貴了,便去陳縣找陳涉——被攔,沒能進,也不給通報;後來等到陳涉出宮門,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字才隨同進宮;孤陋寡聞的他們進了宮,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不禁感嘆:「真多啊!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其中,「夥(huǒ)頤」的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頤,語氣助詞,相當於「呀」。由此可見,這位陳王發達後的排場是真的大!現在我們還用「夥涉為王」一詞來描述那些地位本來很低的人突然富貴以後排場很大的景象,就情感色彩來說應帶貶意。這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看到了懷揣著「鴻鵠之志」的陳涉自立為王后的「夥涉為王」的驕縱模樣。

其實我們也不用太訝異於陳涉身上這種突然顯貴後的享樂行徑,陳涉富貴榮華早有求取之志。你還記得輟耕時說的那句「苟富貴,毋相忘」嗎?

那麼,歷史上陳涉的鴻鵠之志是否確實不過求取富貴而已呢?這話沒有更多的史料考據還真不好說。小編只能說,在《史記•陳涉世家》中,除了這點富貴排場外,我還留意到陳涉大澤鄉起義後有這麼一段: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這段文字在九下教材裡也有,我們講的是陳涉起義後一路告捷,勢頭很勁,簡直摧枯拉朽,可見天下確實苦秦久矣。但我們換個角度看,你會不會也發現了這樣一個真相:陳涉攻下不到十處便收兵了,派人繼續外出徵伐,自己在陳縣自立為王。

當時形勢下,真的不需要繼續親自徵伐,真的可以定都陳縣,拋了扶蘇項燕的旗幟自立為王了嗎?

從《史記•陳涉世家》的後續文字可知,陳涉定都陳縣自立為王后一片混戰,派遣出去的將士自立為王的有,相互傾軋以下弒上的有,秦軍僅派出章邯帶著赦免了的低賤之人攻打張楚大軍,結果陳王敗,車夫莊賈倒戈取了陳王性命。即便有後續報仇,張楚政權大廈未起便轟然消散。雖然之後「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雖然「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但這名望,這富貴,於陳涉而言,都已不復存在了。畢竟富貴,也須人來享用啊!

可見,陳涉畢生實現的「鴻鵠之志」,於他本人而言,不過幾個月裡陳縣稱王的富貴生活,頂多是普通百姓所羨慕的「夥涉為王」排場罷了!真有高遠志向,卓越眼界的人,會自甘於此嗎?!他的失敗是否必然呢?

我們不妨讀一讀太史公對陳涉失敗的評價,摘錄內容緊承自《史記•陳涉世家》倒數第二段「夥涉為王」典故後:

…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涉殺害當年一起傭耕的人,使故人皆離去,後將領也因其重用酷吏,重罰臣下而不再親附於他。人心向背,政權危矣,覆滅不過順道。太史公將其失敗淡然地歸因為義斷人去,不帶憤激之辭,他似乎無意於苛求這位農民出身的起義者的冷漠行徑和失察之過,更無意於扼腕嘆息陳涉沒能以仁義的高度,絕世的智謀,精進的勇氣來取得最終的勝利。太史公不想批評太多,不好的,幽上一默(如夥涉為王的自注辭),隨常記下後續的徵伐和兵敗,點到為止就夠了。

大抵太史公注目的是陳涉年少時的壯志豪情,是起義初期的膽識和智謀,更是他在歷史上的重大意義——「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譯文: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將相終於滅掉了秦王朝,這是由於陳涉首先起義反秦的結果。)陳涉的非常之功績,使得他雖敗猶榮,位列「世家」!

至此,小編帶大家對《史記•陳涉世家》的通讀,不知能否讓你對太史公筆下的陳涉有更完整的印象,對太史公看陳涉的眼光也多點新的體會呢?

看得累了的你可以止步了,辛苦啦!

興味依然濃厚的你,我們再來一小段拉練吧。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陳涉偏偏止於陳縣,在陳縣稱王?陳涉在稱王時為什麼會被三老豪傑尊為「復立楚國之社稷」的大功臣?陳涉是陽城人,故交怎麼儘是些陳縣及周邊人(吳廣、周文、武臣、張耳、陳餘等)?陳涉作為一個貧困的僱農,哪裡來的渠道讓他留心到時政,且洞若觀火?為什麼陳涉傭耕時充滿了悵恨之情(一個貧困僱農會有這種愁緒和極端不滿之情嗎?提到富貴好像本就是自家的)?…

有人給出的答案是——陳勝是曾聚居陽城的楚系貴族之後,更具體地說是春秋諸侯陳國公族的後裔(公元前478年楚滅陳,但效仿周公封建,陳國公族進入了楚國的貴族體系);楚國覆亡後,聚居陽城的楚系貴族遭迫害牽至鄰地陳縣;而陳縣恰好是春秋諸侯陳國的國都。(具體論證過程詳見知乎《說「陳勝出身」——<晉公子讀史記>之<陳涉世家>》一文。)

你怎麼看呢?歡迎交流~

好了,今天先到此為止吧。再會!

相關焦點

  • 燕雀豈知鴻鵠之志?語文教材《周亞夫軍細柳》替換掉了《陳涉世家》
    從1960年算起,這篇課文已陪伴國人近60年,很多人對文中的名句——「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天下苦秦久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
  • 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等名句去哪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黃豔 舒越)近日有網友發現,最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刪除了幾代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這篇已陪伴國人近60年的課文,有很多令大家倒背如流的名句——「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論陳涉
    陳勝王(圖片選自網絡)《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涉出身低微,曾為傭農,但志向遠大,竟想著富貴之事。世界上胸懷大志、好高言的人很多,這類人一般是有一定的交遊與見識,論及此處,不妨看看陳涉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史記》對陳涉出生年份並無記載,陳涉世家開頭只是說:「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 成語故事丨鴻鵠之志
    【成語】鴻鵠之志【 hóng hú zhī zhì 】【釋義】:鴻鵠:天鵝,鴻鵠之志,意天鵝之志向,因天鵝飛得高而遠,故喻意志向高而遠大!【出處】:《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近義詞】:雄心壯志、胸懷大志【反義詞】:碌碌無為、無所事事、胸無大志【例句】他雖然年少,卻有著將來報效國家的鴻鵠之志。
  • 傭耕者中的諸侯王,諸侯王中的傭耕者,他的鴻鵠之志卻沒被理解
    習題:鴻鵠之志最早出現在哪裡答案:《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帶領農民起義的第一人,陳涉的英雄壯舉足以讓他和歷代的諸侯王共同載入《史記》。那句最有名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也是出自陳涉之口。在諸多的歷史資料中,《陳涉世家》是對陳涉涉及最多的一部文獻。縱觀整部著作,筆者發現,人們僅僅停留在對陳涉外在性格特點的基本認知,對於這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理解更是只看到了陳涉想要展現自己雄心壯志的抱負和理想,對於字面下陳涉複雜的內心世界,卻沒有更加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更不要談正確理解了。
  • 陳涉世家原文內容 語文教材司馬遷陳涉世家被刪原因
    近來,有網友稱,摘自中國歷史名著《史記》的文章《陳涉世家》,已從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刪除。  新版語文教材為何作出修改?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應稱,《陳涉世家》是原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語文統編教材工作啟動後,語文教材編寫組從思想立意、文質兼美、適合教學等角度,吸收以往各個版本教材的優點,結合教材的整體設計結構,綜合考慮安排選文。
  • 成語典故之鴻鵠之志:悲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為人擁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擁者笑而應曰「若為擁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鵠之志比如人有遠大志向。
  • 《史記·陳涉世家》中的「首事」與「矯詐」
    二 涉曾為「傭(庸)耕」,中途輟耕,「悵恨久之」,與同耕者交心,「苟富貴,無相忘」。旁人笑他痴人說夢,庸耕之人,有何富貴可言?鴻鵠之志,可見一斑。陳涉被發配戍邊,途中遭遇大雨,道路不能通,無法按時抵達指定位置,若如此,依法當斬。
  • 《陳涉世家》全文翻譯
    陳涉世家                          ——司馬遷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 初三語文《陳涉世家》複習試題
    寫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用法 1.輟耕之壟上 ) 2.悵恨久之 )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4.楚人憐之 ) 4. 1.今亡亦死 古義: 今義: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 今義: 3.將軍身被堅執銳 古義: 今義: 5.
  • 中考文言文《陳涉起義》全文詳細翻譯
    陳 涉 起 義 作者:司馬遷 又名《陳涉世家》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精練48:陳涉世家
    (三)閱讀下文,完成9-11題(8分)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2019中考語文文言文複習《陳涉世家》譯文注釋
    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並與當年在鄱陽為盜後被封為當陽君的黥布所率領的軍隊聯合起來,又攻擊秦左右校尉的軍隊,在青波把他們打敗了,再度以陳縣為楚都。這時正好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當了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僱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覆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
  • 周亞夫形象早就因美人心計先入為主,陳涉世家為何還會被取而代之
    說實話,筆者剛開始知曉這個消息的時候是震撼的,儘管《陳涉世家》這篇文章的篇幅很長,但是老師在講解到陳涉吳廣英勇起義時的慷慨激昂是筆者這輩子都無法忘卻的,被無數人稱為經典的它被代替讓人久久不能釋懷。那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宏圖大志也讓人為之驚嘆。
  • 《陳涉世家》課文被刪,你的孩子還知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嗎?
    近日,有網友發現,最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刪除了幾代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從1960年算起,這篇課文已陪伴國人近60年,很多人對文中的名句——「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
  • 《陳涉世家》課文被刪,你的孩子還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嗎?
    近日,有網友發現,最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刪除了幾代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從1960年算起,這篇課文已陪伴國人近60年,很多人對文中的名句——「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
  • 【微課堂】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陳涉世家》圖文解讀+微課視頻+知識點+同步練習,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微課視頻
    陳涉乃立為王,號(宣稱)為張楚。陳涉則是又一個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謂「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起義後雖自立為王,但為時僅六個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為在秦王朝的嚴密統治下首先發難,的確是非常之功。司馬遷在這篇傳記的最後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長的是,他在傳後全文引用了賈誼的《過秦論》來代替自己下贊文。這種不尋常的做法,更足以說明司馬遷所看重的是功業,而不以成敗論英雄。
  • 2017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考點:《陳涉世家》
    1、《陳涉世家》節選自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成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2、《陳涉世家》一文選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   3、你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苟富貴,無相忘」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