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主治醫師:胎盤鈣化一定要催生嗎?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2021-01-16 好孕媽媽

小伶媽媽懷孕已足月,但子宮仍未出現陣痛及收縮等反應,到醫院請醫師檢查之後,發現胎兒體重過輕,且有胎盤鈣化的現象。


醫師便建議小伶提早催生,否則胎兒在子宮停留的時間過久,又吸收不到營養,若再合併羊水過少,可能就會發生危險。到底胎盤鈣化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此現象又會給胎兒及孕媽媽帶來哪些威脅呢?



到了懷孕後期,胎盤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階段,就會慢慢出現代謝遲緩的情況,如鈣離子沉積,所以當醫師在進行超聲波檢查時,就會看到孕媽媽的胎盤上分布了數個小小的白色鈣化點,這種現象即稱為胎盤鈣化,也代表胎兒的生長發展已趨於成熟。


雖然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但由於胎盤鈣化是許多孕媽媽共同經歷的生理過程,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問題。建議孕媽媽還是先透過醫師進行相關檢查,了解鈣化程度後再討論是否需要提前進行催生。



孕媽媽對胎盤鈣化並不會產生特別的感覺,也沒有明顯的前兆能被提早發現,但如果胎盤鈣化已影響到胎兒的血液循環,造成胎兒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不足,導致胎動減少,孕媽媽才可能因此發現不對勁,進而就醫治療。醫師也會在產檢過程中,觀察胎盤中鈣離子的累積程度,並結合胎兒周數及羊水量進行評估,再做出相關的診斷結果。


其次,也可以經由胎兒的體重來進行推斷。因每次產檢後,在正常狀況下,胎兒都有固定程度的生長曲線,如果孕媽媽發現連續幾次的產檢報告中,胎兒體重都沒有以正常的數值上升,羊水量甚至有變少的傾向,胎盤上的白點也越趨明顯,醫師就會先觀察子宮收縮情形及胎兒心跳變化,藉此作為判斷依據。



對胎兒來說,胎盤等於是供應血液來源的上遊工廠,如果因為胎盤鈣化過於嚴重,將造成孕媽媽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量供應給胎兒。血液循環一旦欠佳,除了氧氣濃度較低之外,尿液也會隨之減少,造成羊水量相對不足。


如果羊水過少,醫師會先確認媽媽的懷孕周數,若孕期才滿32周,胎兒尚未達到足月階段,醫護人員就會注意子宮有無收縮現象。若碰到子宮收縮的情形,就要考慮是否有安胎的必要性,因為羊水是胎兒面對外界時的緩衝媒介,如果這層保護力越來越稀薄,胎兒除了出現心音減速的症狀,可能還會不小心壓迫到臍帶,導致胎兒窘迫的現象發生。



此時醫師可能會建議孕媽媽,先住院安胎並追蹤後續狀況,同時給予孕媽媽安全的安胎藥物,或是點滴式的養分補充,藉此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讓胎兒有足夠的成長時間順利長大。

通常在基礎的產檢項目中,孕媽媽都會歷經超聲波檢查,醫師能藉此觀察到胎盤有無沉澱的鈣離子,再判斷是否發生胎盤鈣化的現象。


有些孕媽媽為了要了解胎盤功能是否良好,藉此得知胎盤與臍帶之間的血流循環,會不會對胎兒的中大腦動脈產生影響,會請醫師使用較精密的高層次超聲波進行檢查;經由這項檢測,可判斷出胎兒心跳頻率,並針對臍帶血供應和中大腦動脈所產生的阻力,評估目前胎兒在子宮腔內是否受到極大的壓力,以及血流量對胎兒來說是否足夠。



如果經由高層次超聲波檢測後,推算出來的各項相關指數超出正常範圍,醫師就會建議孕媽媽進行催生,此產檢項目相當精密,且目前仍歸類為自費產檢的項目之一。



孕媽媽若懷孕已達到足月,又合併羊水量過少的情形,醫師就會注意有無發生破水的情況,因造成羊水變少的因素,除了可能是經由胎盤鈣化所導致,也可能是由於破水所引起,一旦有破水情形,醫師就會儘快催生,以避免感染等風險。



由於胎盤鈣化是生理必經過程,所以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有些孕媽媽發生胎盤鈣化時正處於足月期間,醫師就會建議進行催生。不過還是必須端看孕媽媽的身體狀況,再評估是否有其必要性。


胎盤鈣化還是有相關的預防方法的,曾有研究顯示,胎盤之所以會提早產生鈣化現象,和孕媽媽本身的抗氧化能力及是否擁有抽菸習慣,多少有關聯性。



為了使寶寶正常發育,避免發生畸胎和胎盤鈣化等情形,建議孕媽媽在懷孕期間禁止吸菸,甚至連二手菸都必須減少吸入。若家人有抽菸習慣,也應體恤辛苦懷胎10個月的孕媽媽,這段期間應停止吸菸,或是到戶外抽完煙後,待身上煙味漸漸淡去再返回家中,保證孕媽媽一個潔靜的養胎環境。


若欲提升體內的抗氧化能力,孕媽媽就要多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相當多樣化,常見的有檸檬、柳橙、蘋果、奇異果、草莓及木瓜等,除了能提升抗氧化功能,平時也能促進孕媽媽腸胃蠕動,讓排便更為順暢。


至於維生素E的攝取來源,堅果類的食物居多,例如核桃、腰果、杏仁等,且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所以拌油食用將攝取更快。不過還是建議孕媽媽必須重視體重控制,儘量減少食用油炸食品,不妨將上述食品快炒或煮湯食用,能夠避免食用過量油脂,吃得健康又營養。



此外,有些孕媽媽會好奇是否可直接食用抗氧化性的保健食品,做為額外補充。


這並非不可行的方法,但在購買保健品之前,一定要先注意有效期,並確保食品來源及製造日期。若是食用維生素E膠囊,切記要注意包裝上的每日建議劑量,避免食用過多而在體內囤積,影響健康。




除了從飲食方面預防胎盤鈣化之外,孕媽媽平時有空的時候,可到戶外多運動,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胎盤能夠正常分泌黃體激素及泌乳激素,增加體內血糖與血脂,一方面可以使胎兒攝取均衡營養,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胎盤的活動量,保持運作功能,才能夠為母體排出廢物,並適時抵擋某些可能傷害胚胎的物質。



隨著觀念改變及醫療科技進步,醫師都會先針對孕媽媽的羊水量、胎動、臍帶血流及中大腦動脈,進行綜合評估,才會判斷是否有催生的必要。畢竟就像前文所提到的,胎盤鈣化是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並不如傳言的如此可怕。


最了解胎兒的就是孕媽媽本人,所以孕媽媽平常就要隨時注意胎兒的胎動頻率是否正常,一旦察覺異樣,就要趕快至醫院檢查,醫師也將藉由各式各樣的精密儀器及檢查手段,幫助孕媽媽執行專業的檢查及後續處置。


*本文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臺灣長庚醫院臺北總院婦產科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謝佳琳,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現任/臺灣長庚醫院臺北總院婦產科系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經歷/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研究員

學歷/臺灣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媽媽懷孕遇到過哪些情況,

歡迎留言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胎盤鈣化是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孕媽別急著催生
    小伶媽媽懷孕已足月,但子宮仍未出現陣痛及收縮等反應,到醫院請醫師檢查之後,發現胎兒體重過輕,且有胎盤鈣化的現象。醫師便建議小伶提早催生,否則胎兒在子宮停留的時間過久,又吸收不到營養,若再合併羊水過少,可能就會發生危險。到底胎盤鈣化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此現象又會給胎兒及孕媽媽帶來哪些威脅呢?何謂胎盤鈣化?
  • 孕期補鈣,會導致胎盤鈣化?
    我相信不少孕媽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孕中晚期補鈣不用再補鈣了,否則會導致胎盤鈣化或老化,還會讓胎兒頭骨硬化、不好生!甚至,很多孕媽媽為此對孕期「補鈣」的正常需求視而不見,甚至談「鈣」色變。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胎盤鈣化,怎麼辦?
    「醫生,我胎盤鈣化了,有事嗎?」「醫生,我現在(孕37周)胎盤2級,有問題嗎?是不是正常得到3級?」「醫生,我這胎盤鈣化了,是補鈣太多了嗎?
  • 補鈣會造成胎盤鈣化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產檢的過程中,很多孕媽媽都會經歷這樣的情況:醫生在進行超聲檢查時,會提示胎盤已經老化了,或者說在上面看到了很多的鈣化點首先明確地告訴大家,補鈣不會造成胎盤鈣化!所謂的胎盤鈣化,指的是胎盤的絨毛閉鎖而形成的結締組織,看起來像一個個的鈣化點,但其實跟鈣沒有任何的關係。胎盤鈣化是胎盤的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並不屬於病理性改變,根據目前的研究,還不能將胎盤鈣化的程度和是否即將生產劃等號。
  • 胎盤鈣化知多少
    孕晚期,胎盤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階段,就會慢慢出現代謝遲緩的情況,如鈣離子沉積。當醫師在進行超聲波檢查時,就會看到孕媽媽的胎盤上分布了數個小小的白色鈣化點,這種現象即稱為胎盤鈣化,也代表胎兒的生長發展已趨於成熟。胎盤鈣化和胎盤成熟度息息相關,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胎盤成熟度。正常情況下,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而胎盤功能則隨胎兒成熟逐漸下降。
  • 【關注】警惕,胎盤鈣化可影響胎兒
    這樣看來,胎盤的作用非常強大,而且非常重要,如果一旦胎盤功能發生障礙,胎兒在宮腔內的情況便岌岌可危。隨著孕周增大,胎盤不斷成熟,在B 超下可看到一些連成環狀的強光點(鈣化灶在超聲下表現為非常明亮的塊狀或點狀物,後伴聲影的強回聲),這是由於絨毛膜板生長、延伸入胎盤實質形成的,這些環狀區域越明顯則表示胎盤成熟度越高。
  • 胎盤鈣化和補鈣有關嗎?
    近期,在「問藥師」平臺收到了這樣一例諮詢:一位準媽媽在產檢做B超時查出「胎盤鈣化」,看到這個結果,她特別焦慮,是不是之前鈣片吃得太多,才造成了這個結果? 只要胎盤功能正常,就算出現鈣化現象,也不太會影響胎兒,因此準媽媽們看到這個診斷結果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然而,胎盤鈣化的部分會失去功能,也就是鈣化的範圍愈大,胎盤功能愈差。若發現胎盤鈣化現象,醫生會根據胎兒生長周數、胎心音、胎盤臍帶血流、羊水量、妊娠周數等來綜合評估,並根據準媽媽的個體情況後給出適當的處理建議。
  • 胎盤鈣化,對寶寶影響有多大
    防禦功能:胎盤其實也是胎寶寶的一道防禦屏障,可以把一小部分的有害物質阻擋在外。但這個屏障作用很有限,大部分的病毒和藥物還是能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胎寶寶。3. 合成功能:胎盤還能合成很多種激素、酶和生長因子等等,在胎寶寶的營養和生長發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胎盤鈣化怎麼辦
    II級胎盤:胎盤絨毛膜板延伸入胎盤組織內, 但尚未達到基底層,呈弧形花邊狀, 基底板與絨毛膜板出現線樣排列的回聲增強的光點, 胎盤實質內可見短柱狀反光強回聲,基底膜出現點條狀增強回聲, 平均佔胎盤顯示面的
  • 孕晚期,胎盤鈣化是正常現象嗎?
    按照胎盤分級的標準,胎盤成熟度I級(孕 29 周-足月),超聲即可見胎盤內存在散在的細點狀鈣化灶,II級(孕 36 周后)可見逗點狀的鈣化灶,III級(孕 38 周后)可見團塊狀鈣化灶。 也就是說,隨著孕周的增加,胎盤成熟度越高,鈣化點越多。另一個角度可以認為,出現逗點狀、團塊狀胎盤鈣化點是胎兒足月的標誌。
  • 胎盤鈣化的正確處理方式
    雖然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但由於胎盤鈣化是許多孕媽媽共同經歷的生理過程,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問題。建議孕媽媽還是先透過醫師進行相關檢查,了解鈣化程度後再討論是否需要提前進行催生。 胎盤的成熟度的分級間接反應胎兒的成熟度,根據 B 超顯示的胎盤圖像,可將胎盤成熟度分成 I~III 級。
  • 胎盤鈣化你了解麼?
    孕晚期,胎盤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階段,就會慢慢出現代謝遲緩的情況,如鈣離子沉積,當醫師在進行超聲波檢查時,就會看到孕媽媽的胎盤上分布了數個小小的白色鈣化點
  • 【科普】胎盤鈣化知多少!
    據研究報告顯示,妊娠33周後,一半以上都開始有不同程度的胎盤鈣化現象,此鈣化可從超聲波顯示出來,胎盤鈣化與胎兒肺部成熟有關。妊娠期女性,尤其過期妊娠或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腎炎等疾病時,容易造成胎盤鈣化。胎盤鈣化和胎盤成熟度息息相關,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胎盤成熟度。正常情況下,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而胎盤功能則隨胎兒成熟逐漸下降。
  • 補鈣會導致胎盤鈣化嗎?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疑問:醫生在做超聲檢查的時候,說我的胎盤老化了,或者說在胎盤上面看到了很多鈣化點,是不是因為我孕期補鈣補多了?孕期補鈣會導致胎盤鈣化?如果真是,那以後誰還敢隨便補鈣?先說說什麼是胎盤鈣化?胎盤鈣化是由於孕晚期胎盤發生絨毛閉鎖,局灶性梗死所致,那麼梗死灶越多,出現的鈣化點就越多,B超下表現的較強光斑點也就會越多。由於胎盤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得胎盤輸送養分的功能下降。出現胎盤鈣化,通常也就意味著胎盤趨於老化,多見於孕38周以後的孕媽媽。
  • 胎盤鈣化可不是石化哦~
    懷孕晚期,好多準媽媽會發現b超單上寫著胎盤鈣化幾個字,看到這幾個字瞬間石化,胎盤鈣化了不會是胎盤石頭化了吧,要不要緊呢,胎盤還是不是胎盤了呢?胎盤做為機體的一部分,也會生老病死,大多數胎盤不會生病但是會衰老,在胎盤慢慢成熟走向衰老的過程中,她還是不停的在工作(也是蠻拼的),胎盤老了就會慢慢的產生一些鈣化灶,然而鈣化灶的出現並不是說胎盤就沒有功能,不能工作了。
  • 胎盤鈣化等於老化嗎?看完這三個常見誤區,內心淡定多了
    胎盤會隨孕周的增加而衰弱,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胎盤出現鈣化。很多人容易把鈣化和老化劃成等號,其實,鈣化並不等於老化。胎盤出現鈣化,要看胎盤的功能是否正常。至於鈣化與補充鈣是否有關係?兩者八竿子打不著,因為,人體很多組織都會鈣化。何為鈣化呢?比如你身上一個部位受傷,在組織在修復的進程中,可能就會有鈣的囤積而形成鈣化,胎盤的鈣化也是如此。
  • 補鈣會使胎盤鈣化?醫生: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現在,人們補鈣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很多孕婦從備孕期就早早的把牛奶喝了起來,這是因為懷孕後要為胎兒提供足夠的鈣質,加上孕早期妊娠反應比較劇烈,影響正常的飲食,所以早期鈣質的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對於補鈣,總是聽到有這樣的說法:補鈣補太多容易造成胎盤鈣化,不利於胎兒的發育和分娩。這是真的嗎?
  • 會導致胎盤鈣化嗎?最完整的攻略!
    1 |孕期為什麼要補鈣?鈣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是骨骼生長和維持骨骼健康的必要因素。另外,鈣在凝血機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對神經信號傳導、心臟健康也有一定作用。而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鈣,完全來自母親。鈣不僅可以強健寶寶的骨骼和牙齒,還能幫助寶寶擁有健康的心臟、神經、肌肉和凝血功能。對於孕媽媽自身來說,補充足量的鈣還可以降低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的風險。
  • 什麼是胎盤成熟度?補鈣會導致胎盤老化嗎?
    大家好~我是婦產科醫生赫英東,很開心加入到「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與大家分享科普知識。有些孕媽做B超檢查時,發現B超單上寫著:胎盤老化或者胎盤上有鈣化點,這會讓她們非常擔憂,很多孕媽問我:這種情況是不是由於孕期補鈣造成的?是不是代表胎兒會有危險?
  • 寶寶不想退房,該打催生嗎?孕媽打催生,產程更順利
    打催生聽起來好可怕,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然出生呢?讓婦產科醫生告訴你面臨催生的5種情境。過預產期就要催生?在過期妊娠的狀況下,胎盤功能異常的情形可能會發生,因為胎盤主要是供應養分和氧氣給胎兒,一旦超過42周,胎盤功能就會開始老化、鈣化,導致養分跟氧氣沒有辦法輸送給胎兒,加上羊水開始會變少,進而導致臍帶壓迫,造成胎兒窘迫,甚至胎內死亡的情形。另外大部分胎兒腸胃道在40周之後已經發展成熟,這時胎兒有可能會排出一些胎便,如果胎兒吸入胎便,就會造成嚴重缺氧甚至呼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