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的成熟度的分級間接反應胎兒的成熟度,根據B超顯示的胎盤圖像,可將胎盤成熟度分成I—III級。
I級胎盤大部分在33周以前,不用特別報告。
II級胎盤:胎盤絨毛膜板延伸入胎盤組織內, 但尚未達到基底層,呈弧形花邊狀, 基底板與絨毛膜板出現線樣排列的回聲增強的光點, 胎盤實質內可見短柱狀反光強回聲,基底膜出現點條狀增強回聲, 平均佔胎盤顯示面的10%~25%。
III級胎盤:胎盤絨毛膜向胎盤組織內凹陷深, 有硬性結節, 基底板與絨毛膜板大部分融合, 胎盤實質內可見相互融合成片的光環, 環內為低回聲或液性暗區, 基底膜可見相互融合的條狀或斑狀增強點條狀增強回聲, 平均佔胎盤顯示面的50%或以上。
一般孕36周左右胎盤成熟度達到III級,34周胎盤成熟度達到III級,則胎盤成熟略微提早,可能提示胎盤功能欠佳,如果同時伴有胎兒雙頂徑偏小和股骨長偏短,要注意胎兒宮內發育弛緩,可以用藥物疏通胎盤微循環以改善胎兒營養供應。同時,還應注意胎動變化,B超複查羊水量變化,預防嚴重胎兒宮內缺氧的發生。但B超檢查有一定的誤差,胎兒出生時間與預產期也不一定完全吻合,如果雙頂徑和股骨長及羊水量等其它指標都正常,不用過分擔心。
一般認為,胎盤鈣化是胎盤老化的一種生理性退變形式,胎盤鈣化是由於孕婦晚期胎盤發生局灶性梗死所致,梗死灶越多,出現鈣化點就越多,B超下表現的較強光斑點就越多。應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檢測胎兒的情況,已決定對妊娠的處理。
存在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疾病時,應立即住院。因為合併疾病的孕婦胎盤鈣化意味著胎盤輸送養分的功能下降,胎兒便可能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因為這些孕婦胎盤鈣化對胎兒具有一定危害。
綜合上述意見,胎盤鈣化不可怕,需要和醫生共同監測胎兒情況,孕婦最好監測胎動,每小時大於等於三次為正常,胎動減少,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