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選調生是一種特殊的公務員,是黨政領導幹部的後備人選。也是組織部門重點培養的對象。哪怕就是普通非定向的選調生,也要比公務員工作前途好!將來提拔晉升的機率也會更高。
就是這樣很好的工作,身邊有朋友卻辭職當了老師,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這位朋友畢業於省內的一所普通的大學,因為即是黨員又是學生幹部,所以就報考了異地某個縣城的選調生。當然也非常順利地考上了,縣級的普通選調生崗位,基本上都是安排到鄉鎮基層一線去工作。報到的時候還是按照考試成績,高低的順序去選擇鄉鎮,他因為成績並不高,所以最終只能選擇當地一個經濟非常差,非常偏遠的鄉鎮工作,就這樣的一份工作在鄉鎮待了兩年,最終選擇了辭職。回到老家考上了教師,這是為什麼?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工資待遇問題,他參加工作後每個月的工資,是在2300元左右,這是2013年前後的工資待遇,因為沒有房子,鄉鎮的宿舍條件又特別差。他自己租房子,每個月的房租是在800元左右,扣除房租之後,每個月還要回家幾次,再扣除交通費,每個月的工資幾乎就所剩無幾。後來這兩年工資漲到3000多,但是感覺還是有點吃力,畢竟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衣食住行開銷都非常大。
第二就是人際交往問題。作為一個外地人到一個新的地方,除了同事人脈資源幾乎都是零,曾今的親戚,同學,朋友可能就慢慢疏遠了。而自己可能整天窩在鄉鎮,幾乎也沒有什麼認識的人,那種感覺確實有點沮喪,兩年下來可能唯一認識的只有兩類人,工作同事和以前的相親對象。
第三就是找對象問題。作為一個外地人,找對象是一件非常現實的問題,縣級市體制內本身資源就非常的少,再加上如果說是你長相不是特別出眾的話,家庭條件也一般,想要找個合適的對象,真的是難上加難。
第四點就是工作前途問題。在鄉鎮待了兩年,同一批進來的選調生,有的可能已經借調到市裡,借調到一些重要的部門,最次的也可能調換了工作,到了最新的工作崗位。但是他不論怎麼努力,卻一直呆在這樣一個偏遠的鄉鎮。一直在黨政辦工作,負責黨建和寫材料。作為一個外地人可能看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希望,所以就這樣的辭職了。
很多人都想去考公務員,想獲得一個「鐵飯碗」。但是有時候無奈,自己老家或者自己理想的公務員崗位,有適合自己的。無奈只能去選擇異地公務員,但是選擇異地公務員,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不是說是頭腦一時發熱,一定要做一個理性的分析和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