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臺獨」又出新招 英語要成臺「第二官方語言」?

2020-12-25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蔡英文當局開始推「英文」。最近幾天,「將英文列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成為臺灣「立法院」裡最熱鬧的話題。綠營的「立委」們忽悠說,英語行不行,關乎臺灣的「全球競爭力」與「軟實力」,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提出讓「教育部」成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此舉似乎與蔡英文上臺後,言必稱「新南向」「國際化」的風格相當合拍,但批評者指出,這實際上是進一步削弱「國語」地位、「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之舉。

「棄中習英,邯鄲學步」,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15日在臺灣中時電子報撰文感嘆:「當全球各地越來越多人學中文時,臺灣卻拒搭大陸經濟發展的順風車。當萬邦來朝講中文時,我們卻邯鄲學步說英語」,「臺灣政府到底要孩子往哪裡走?」

12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臺「教育部」做業務概況報告,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質詢時提到,最新公布的多益測驗(大陸叫託業,即國際交流英語考試)全球報告,臺灣考生平均只拿到534分,遠低於韓國的679分、中國大陸的586分。

吳思瑤主張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當天她的發言稿,也特意用中英文雙語呈現。

臺「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稱,推動英語學習,「教育部」責無旁貸,但是否要用「第二官方語言」的措辭,仍待考慮。

隨後質詢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她曾看到臺北夜市菜單將「童子雞」翻譯為「baby chicken without sex」,顯然臺灣英語教育檢討不能只追求形式,關鍵仍是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端正學習動機。

13日,吳思瑤在「立法院」面對「行政院長」賴清德質詢時再次表示,希望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她特別指出:推動「新南向」,語言是重要的門檻,2013年賴清德擔任臺南市長時曾宣示,打造英文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現在賴清德是「行政院長」,是否可以推動英語成為臺灣的「第二官方語言」?

賴清德說,先讓「教育部」成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調查、研究、規劃後提出計劃,「重大政策應該要給教育部一些時間」。他同時表示,全球化的時代,英語重要性不必再講,他在臺南時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主要就是為了增強孩子的競爭力,讓臺南市更加「國際化」。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賴清德要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網友:臺當局懂啥叫罄竹難書嗎
    請看下面視頻~臺灣《經濟日報》8月27日報導稱,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已明確2019年要推動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臺教育主管部門將於今年8月底或9月初向賴清德提出報告報導稱,該報告將把重點放在如果英語成為「官方語言」,要如何深化校園學習、如何在不同階段推動雙語學校或雙語班、強化英語口語訓練等。
  • 蔡當局強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意欲何為?
    早在陳水扁時期,民進黨就曾企圖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因遭社會各界強烈反彈,最終不了了之。    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後,「行政」、「立法」一把抓,綠營人士亦趁勢集結並分進合擊,竭力要為英語打上「第二官方語言」標籤。
  • 臺87%民眾贊成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據聯合新聞網12月22日報導,臺灣「行政院」推動「2030雙語政策」發展藍圖,著重提升民眾英語能力,帶動全民學英文。教育機構負責人葉俊榮提出將英語融入各個教學領域,未來部分科目可用英語教學。調查顯示,87%臺民眾贊成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只有9%不同意。具高中職、大專以上學歷者,贊成的比例相對更高。
  • 視界 | 賴清德要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網友:懂什麼叫「罄竹難書」嗎
    請看下面視頻↓↓臺灣《經濟日報》8月27日報導稱,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已明確2019年要推動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臺教育主管部門將於今年8月底或9月初向賴清德提出報告。▲蔡英文和賴清德報導稱,該報告將把重點放在如果英語成為「官方語言」,要如何深化校園學習、如何在不同階段推動雙語學校或雙語班、強化英語口語訓練等。
  • 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臺學者批忘記第一官方語言 本末倒置!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綠委」呼籲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答詢度時表示,會先成立委員會,先做調查跟規劃,最後擬出計劃來參考。對此,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在臉書表示,吵第二語言,卻忘了第一語言更重要,「你還有第二可以分給英語嗎?」據臺「聯合新聞網」14日報導,遊梓翔表示,臺灣英語程度很糟嗎?最新證據是臺灣的託業成績平均輸給大陸和韓國,但贏過日本與香港,其實差強人意。如果真能把英語學好點,真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他也很贊成。雖說英語不能與競爭力「劃上等號」,但肯定可以「添個加號」。
  • 英文列第二官方語言?馬英九打臉賴清德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評社10月14日報導,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要推「雙語教育」政策,將英語打造成第二官方語言,馬英九14日在臺南打臉說,「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我也有很大的保留!」並強調他贊成加強英語教學,但對做不到、不必做的事,他認為沒有意義。
  • 臺「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推動英語當「官方語言」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竟要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 臺灣《經濟日報》8月27日報導,臺「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當日表示,賴清德已定下2019年要讓臺灣成為所謂中英「雙語國家」,「教育部」將於今年8月底或9月初向賴清德提出報告。
  • 臺當局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推動英語當「官方語言」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竟要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她說,今年6月「教育部」已初步報告,並將於8月底或9月初再度報告,報告重點為英語若要成為「官方語言」,要如何深化校園學習、如何在不同階段推動雙語學校或雙語班、強化英語口語訓練,以及推動雙語教學等議題。
  • 讓英語當第二官方語言 臺學者:難道臺灣被英美殖民過嗎?
    何萬順說,臺灣目前沒有規定官方語言,如果把中文定為第一官方語、英語定為第二官方語,那閩南話、客家話、高山族語又要放在哪裡?「一個族群若是失去了母語,這個族群的靈魂還存在嗎?」英語當然很重要,也是全球化的共通語言,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注重在地議題,同時也使用地區語言,是不是要給英語官方地位,有待商榷。
  • 臺灣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專家:臺英語水平還不如越南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美媒稱,臺當局和民間嘗試推動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有民意代表說,臺灣需要與國際社會實質交流。不過,有教育和語言工作者提出不同思路。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18日報導,2017年臺當局立法機構會期,曾舉行過名為「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一場會議。
  • 英語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庸人自擾
    如:處理不當黨產,追殺國民黨、推行「一例一休」法案,臺灣的大小企業和廣大勞工都怨聲載道、不承認「九二共識」,不鼓勵與大陸交流,大陸遊客來臺的人數銳減、堅持廢除核能發電,臺灣的供電能力發出警訊、重新制定高中課綱,將中國歷史納入東亞歷史的一部份、最近又來了個要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究竟是什麼意思?
  • 臺推動第二官方語言 複製臺南模式學英語太沉重?
    部分評論指出,臺灣從來沒有法定「官方語言」,「第二」官方語言的設立根本是毫無法源依據的假議題。有些則提到實施官方語言得確保所有官方文件備有中英版本,浪費公家資源。更有論者將雙語政策與尊崇英美霸權相提並論,並認為臺灣不具區域其他雙語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印度或馬來西亞的英殖民歷史背景,不解臺灣為何要加入「雙語」行列,然後導致中文的學習時間被擠壓,因此為其扣上「去中國化」的帽子。
  • 臺當局制定「國語法」推官方語言「多元化」 學者:包藏禍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4日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近日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意圖將臺灣地區的語言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對此,海峽兩岸的學者均表示,全世界都尊重少數語言,但官方語言則統一,臺文化部門這種做法是反向而行,「包藏著特殊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一種柔性「文化臺獨」,大陸方面一定會有反應。
  • 英語水平還不如越南?臺灣擬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原標題:臺灣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專家:臺英語水平還不如越南核心提示:臺南市「二官辦」外籍總顧問康軒睿表示:「我們對英語能力指數EPI的觀察結果是:日本、印尼、越南都已超過我們臺灣,泰國也將超過臺灣。為提高對臺灣英語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30年的努力結果失敗了。我並不認為,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就是最好辦法。」
  • 第二任期蔡英文要將臺灣打造成「雙語地區」?「去中」陰謀不得不防
    (資料圖來源:臺媒)據央視網消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5日表示,將臺灣打造成為使用「中文」與「英文」的「雙語地區」,是她第二任期要推動的重要政策,將以推行「雙語教學」為第一步。乍一看,沒毛病,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全民學英語」,但是,我們要看清楚,蔡英文說的是「雙語地區」,這和「雙語教學」「雙語教育」是兩回事。
  • 臺教授批「綠委」:不要一天到晚將語言當政治話題炒作了!
    最近幾天,「將英文列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成為臺灣「立法院」裡最熱鬧的話題。綠營的「立委」們忽悠說,英語行不行,關乎臺灣的「全球競爭力」與「軟實力」,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提出讓「教育部」成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此舉似乎與蔡英文上臺後,言必稱「新南向」「國際化」的風格相當合拍,但批評者指出,這實際上是進一步削弱「國語」地位、「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之舉。
  • 「綠委」要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網友:第三日語、第四胡言亂語
    劉世芳(來源:東森新聞雲)【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劉世芳、許智傑28日於「立法院」舉行公聽會,推動英語作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臺「文化部」則表示,目前仍待尋求共識。對此,有網友諷刺道,「還第二官方語言呢?不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去中國化嗎?」據臺灣「東森新聞雲」29日報導,在公聽會上,劉世芳聲稱,有強的英語能力,才會有競爭力。臺灣民眾語言能力目前排在全球第33名。臺「行政院」規劃的8年8800億新臺幣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有一項「競爭型預算」。建議地方政府爭取預算,推動地方打造英語學習環境。
  • 想要把臺灣打造成中英文通用的「雙語地區」
    蔡英文於上個月開始了她的第二任期,相比起4年以前,這一次民進黨當局更加明確地表現出與美國的親密關係。除了美國宣布要重啟對臺軍售以外,民進黨當局近期的行為再次挑動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如果民進黨當局想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至少應該提前謹慎評估執行政策的難度。另外加強英語教學和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屬於不同層次的問題,一開始就混淆目標必然收不到既定效果。
  • 賴清德又出「獨招」了!
    宣稱要確立「雙語政策」,把英語列為臺當局的第二官方語言。
  • 蔡英文「文化臺獨」進入新階段
    「文化臺獨」在「國家分裂」基本教義之外,還試圖人為創造臺灣在人種、語言和歷史的「主體性」與「特殊性」,強行製造兩岸「我者」、「他者」的認同分野,建構具有本體屬性的「臺灣民族」,在分裂國家之外,謀求世界上罕見的「國族分裂」,這是兩岸和平與融合將持續面對的新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