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哈佛女生創業——去中國青海開發犛牛

2021-02-17 東崑崙

創業故事:哈佛女生創業——去中國青海開發犛牛

2006年,喬婉姍即將從哈佛畢業,跟她的很多同學選擇留在華爾街不同,她選擇到青海開發犛牛產業,這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對。

喬婉姍說「如果我畢業留在華爾街,為有錢人賺更多的錢,有什麼意義呢?現在我是去落後的地區幫助人們擺脫貧窮,這才更有意義啊!」

最終媽媽說不過她,就在別的同學紛紛奔赴國際大公司,過著舒適的生活時,喬婉姍和同學蘇芷君來到了青海「吃苦」,和犛牛打起了交道,她們被同學們戲稱為「牽著犛牛從哈佛畢業」!

哈佛女生牽著犛牛畢業

今年27歲的喬婉姍出生在美國,7歲回到臺灣,18歲又到美國上大學,她先是在美國一流的學府沃頓商學院攻讀經濟管理,後來又考上了哈佛大學讀研究生。

父母本希望女兒喬婉姍哈佛大學畢業後到國外一流的公司鍛鍊幾年,再繼承家族產業,沒想到女兒卻突發奇想選擇到青海這個貧窮的地方去「受苦」,媽媽蕭惠瑛說「到一個沒水沒電的地方去,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呢!我和你爸爸有能力為你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各種資源,你完全可以比其他人更加輕鬆地成功!」

「媽媽,如果我畢業留在華爾街,為有錢人賺更多的錢,那頂多算是錦上添花,現在我是去落後的地區幫助人們擺脫貧窮,這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的人生才是更有意義的人生啊!」女兒最終說服了爸爸媽媽。其實這個選擇是喬婉姍醞釀已久的。

喬婉姍的外公是臺灣著名企業家、三福集團董事長蕭火綿,三福集團投資的產業涵蓋電廠、食品、畜牧、金融與地產出租,累積財富超過數十億元。喬婉姍的母親蕭惠瑛和父親喬培偉,早年留學美國,兩人在美國多家機構任職,後來又創辦了嘉惠集團開始創業之旅,到目前為止嘉惠集團已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遠程教育綜合服務機構之一,成為業界翹楚。

因為家庭的耳濡目染,喬婉姍很小的時候,就立下志願:長大後也要成為像外公和父母一樣成功的創業家。

2003年,正在沃頓商學院讀書的喬婉珊到秘魯實習,看到那裡的不少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住的地方甚至不能擋風遮雨,喬婉姍被深深震撼了,她不禁產生疑問「為什麼我有這麼好的機會,而這些人就完全沒有,他們為什麼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我能用我的所學創造機會,讓沒有機會的人有機會,讓沒有選擇的人有選擇,這一定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從那時起,喬婉珊就下定決心,以後自己創業,專門辦「社會企業」,來改變一些落後地區的面貌,為一些貧窮的人提供更多的機會。

「社會企業」是用商業的模式,來解決社會貧窮問題。它不是純粹的企業,也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而是通過商業運作,賺取利潤用以貢獻社會。它們所得盈餘用於扶助弱勢群體、促進小區發展及社會企業本身的投資。在國外最著名的社會企業家是孟加拉國的尤納斯。

尤納斯教授創建的「鄉村銀行」被譽為是社會企業的經典案例,在鄉村銀行中,尤納斯開創和發展了「微型貸款」的業務,專門提供給貧窮而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創業者。很多人認為窮人是不能貨款的,因為他們還不起,但尤納斯認為窮人其實可以還錢,但必須有一個適合的機制。所以在這個微型貨款組織裡,他只借小額的貨款,最終歸還率達98%。

2006年尤納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喬婉珊特別仰慕尤納斯教授,總想著自己也辦個「社會企業」來濟貧救窮。既能創業實現夢想,又能對社會做出貢獻,而且還能有盈利,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有意義了。

為了能夠更好地學習並研究「社會企業」,在哈佛大學,她選擇了讀國際發展與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並且著手尋找合適的項目。

創辦社會企業

2006年初,在哈佛畢業前夕,喬婉珊與來自香港的哈佛同學蘇芷君一起來到了中國西南考察,兩個人平常關係就很密切,都有創辦「社會企業」的想法,這次來到中國內地,她們就是帶著這樣的目的。

她們先來到雲南,在那裡,她們第一次見到了犛牛,起初她們對這種動物並沒怎麼在意。就在她們到處尋找項目時,遇到了香港著名的探險家黃效文。黃效文對兩個哈佛女孩要創辦「社會企業」的想法讚賞有加。

黃效文告訴她們,犛牛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動物,它們生長在海拔超過3000千米的高原地區,全世界1400多萬頭犛牛中,中國西部就佔了1300萬頭。「犛牛身上都是寶,其粗毛可以做帳篷和繩子,細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牛奶可以做酥油和奶茶,甚至糞便也是很重要的資源。」黃效文的話讓喬婉珊和蘇芷君來了興趣,接下來她們對犛牛進行了重點考察。她們發現,犛牛的主人基本上都是藏民,因為藏民住在偏遠的山區,跟市場並沒有接軌,所以犛牛身上的寶沒有被發掘出來。犛牛是藏民的主要資產和主要收入,但犛牛奶酪很少有人問津,而犛牛絨則更是鮮為人知,一些貧困的牧民每戶年收入不到兩千元,不少人家甚至沒有錢通電。

她們突然靈感進發,如果成立一個公司,把犛牛身上的寶貝全部開發出來,這樣不就可以幫助貧困的牧民嗎?很快喬婉珊與蘇芷君就決定,做犛牛產品,畢業之後辦一個這種類型的「社會企業」。回到美國後她們很快就寫出了關於犛牛的創業計劃,並且贏得2006年哈佛大學的商業計劃獎金1.5萬美金。有了創業資金,2006年9月,從哈佛畢業的蘇喬婉二人聯合成了Shokay公司,正式開始了她們的犛牛事業。兩個哈佛女孩在中國的西部山區開始了創業,雖然這裡沒水沒電,交通極為不便,但她們卻在這裡收穫了最純真的感動。牧民們都很貧窮,然而即便是到了窮到一無所有的牧民家,他們都會像迎接貴客一樣歡迎她們,並拿出上好的酥油茶款待她們。這讓她們在感動的同時也更增加了一份力量,一定要儘自己的所能讓這些牧民的生活發生變化。

雖然已經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可她們還是碰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在雲南,她們看到藏民部落交通不便,周圍欠缺奶酪市場,就想以犛牛奶做乾酪。她們請來國外的專家,為牧民講解做奶酪的技術,但很快就發現,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很難做大。因為牧民們住在偏遠的山區,冷凍車無法開進,而沒有冷動車,奶酪很容易變質,所以只能在奶酪廠的周圍收購,範圍過小。

既然做奶酪之路行不通,兩人把重點放在開發犛牛絨上。第一次收購犛牛絨時,她們開出了很高的價格,以前最好的犛牛絨頂多賣20多元錢一斤,而她們開出的價格是200元錢一斤!

他們本以為牧民們會爭相賣犛牛絨,但沒想到,如此大的懸殊反而讓牧民們懷疑起她們的居心來。第一天,沒有人出售,第二天,依然沒有。第三天,才有一個人試探性地拿了一袋牛絨過來。看過後,喬婉姍說:「這些毛太粗糙了,請分梳好了再拿回來。」之後,這位藏民又拿著分梳好了的細牛絨過來,雙方當即成交!

看到上好的犛牛絨真的賣到了200元錢一斤,牧民們的懷疑漸漸被打消。收購的生意慢慢做起來了。信任,也在一點點累積。

很快她們又發現,要想從牧民那裡找到想要的犛牛絨,還是很困難。因為以前牧民們只是隨便從犛牛身上剪下來犛牛毛,而喬婉姍需要的則是用手抓的犛牛絨。犛牛的毛比較粗,而細軟的犛牛絨就隱藏在這些粗毛當中,分梳就是要將所有的粗毛和雜質處理掉,處理完後幾乎只剩10%~20%的毛絨。

發現牧民們抓絨的方式不科學,又不懂犛牛絨的分類和用途,喬婉姍和蘇芷君二人決定先對牧民進行培訓,讓他們都懂得如何提高犛牛絨的品質。費了很大的勁,兩個哈佛女生算是用較高的價格收購了一些犛牛絨,但是怎樣將這些犛牛絨變成產品呢?為了將犛牛絨成功地染色、紡紗、編織,喬婉珊四處去找合作廠家,可跟廠家一打交道,娃娃臉的喬婉珊屢遭輕視,經常一下車就被問:「您是誰的翻譯?」或「您是誰的秘書?您的老闆呢?」每當這時,喬婉姍都鎮定自若地說:「您好!我就是老闆!」接著,就直接進入正題談起合作來。然而,幾番下來,卻沒有廠家願意跟她合作。一方面覺得她提供的犛牛絨量小:另一方麵廠家對犛牛絨產品不感興趣,因為犛牛絨比較短,對紡織技術要求高。

要做就做MADE INCHINA

犛牛絨很珍貴,因為一頭牛一年只能有100克左右的好牛絨。而一件成人衣服,需要好幾頭犛牛的絨才可以織成,這也就決定了犛牛絨產品必須走奢侈品路線。有朋友建議她,既然要做奢侈品牌,那就要把最後一個製造步驟放在義大利,這樣,就可以打上MADE INITALY的標誌,提升產品的奢侈度。而喬婉姍卻說「我們的理想是開發中國的犛牛絨,要做就做MADE INCHINA的東西。無論如何,我們不會違背自己的理想。」

先後找了四十多個生產廠家,折騰了一年多,喬婉珊終於找到了合作者,紡出了理想的犛牛絨紗線。接下來她們將產品的加工點選在了上海,請來一些會編織的下崗女工或農村婦女來幫著做。

產品出來了,就要找銷路,在網上查到美國即將有個展會,喬婉姍就決定到美國擺一個展會攤子,去試賣產品。然而,要參加展會,產品品種就要豐富,僅靠目前的十幾個品種根本不行。現在請設計師來設計,一是時間來不及,而是自己也沒有這麼多的資金。喬婉姍決定自己設計!不知道熬了多少個通宵,她終於設計出了120多款產品。

別的廠家到國外參展,都是派多少多少人的團隊,而喬婉姍為了省錢,就一個人扛著紙箱去參展。身體上的勞累打不倒喬婉姍,但在向顧客介紹產品時,她差一點兒就堅持不住了。在展會現場,她反覆給人講解,講了近半小時,人家還問「你的羊絨很軟嗎?」她頓時覺得特別有挫敗感,講了半天,竟然還沒讓人家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羊絨還有犛牛絨。她喝了一口水,又繼續講下去。那段時間,喬婉姍忙於參加世界各地的展會,以展會為突破口,她拿到了越來越多的訂單。

在創業過程中,喬婉珊感覺自己總是碰到難題,每當遇到問題,喬婉珊都不會掉淚,也不會放棄,就是一股腦地找辦法。她說:「因為眼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只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或是再試一次。」憑著執著的努力,公司漸漸步入正軌,生意越來越好,2008年她們相繼在上海開了兩家直營店,兩個人也有了新分工。喬婉珊主要負責國內生產和經營,蘇芷君負責開拓海外市場。如今遍及全球的120多個店鋪中都在銷售她們的產品,每種產品的賣價也都不低。一雙小小的編織童鞋,就要人民幣200多元。隨著市場銷量的加大,越來越多的藏區群眾得到了實惠。現在,牧民賣犛牛絨的價格比以前提高了幾倍,隨著產品銷量的增加,跟她合作的農民從去年底3000多人擴大到今年的1萬多人。照這樣發展下去,喬婉珊覺得她們可以在中國辦一個真正的「社會企業」。

2009年,喬婉姍入圍了亞洲區「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決賽,作為亞洲區的三名決賽者之一,喬婉姍說:「用你的創意、用你的行為去改變世界,哪怕改變的只是一點點,就會為整個世界和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喬琬珊, 30歲,Shokay 創始人。2012福布斯評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之一。喬琬珊(CarolChyau)出生於美國,畢業於哈佛大學甘迺迪管理學院,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國際發展學位(MPA/ID)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與沃頓商學院的亨斯邁國際商業雙學位。Carol先後獲得了哈佛商學院創業大賽社會企業頭獎,歐洲Business in Development 商業大賽頭獎,「EchoingGreen院士」的稱號,2009年度Cartier女性創業家亞洲區決賽選手的資格,和2012年福布斯雜誌中國的30名30歲以下創業者評選。

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喬琬珊有一次和同學蘇芷君遊歷了青藏高原,看到當地牧民貧困的生活狀況,她們開始考慮如何才能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2006年,喬琬珊和創業夥伴們用從哈佛拿到的1.5萬美元獎學金,創辦了Shokay,她希望Shokay 能夠成為「既具有異域風情又具有社會責任的奢侈風尚」。喬琬珊直接從中國西部、喜馬拉雅山區的牧民那裡收購犛牛絨,由專門的工廠紡織,Shokay的產品包括成人配飾、兒童系列和家居裝飾,Shokay還提供定製服務。目前,Shokay的織品出口到中國臺灣和香港,日本、美國、歐洲,在全球擁有100多家門店。

2009年喬琬珊因為Shokay所創造的這種「直接從西藏採購犛牛絨,經過加工後把成品銷往國際市場的商業模式」,獲「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

2012年5月3日,《財富》(中文版)公布2012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30歲的Shokay公司創始人兼CEO喬琬珊榜上有名,排名第21。

2013年創始人喬琬珊獲得上海市青年高端人才,一等獎。

相關焦點

  • 一場關於犛牛的社會實驗
    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帶動中國社會公益行業的發展」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戴聞名 | 上海報導  2006年夏天,哈佛大學MPA班的同班同學美籍臺灣女孩喬琬珊(Carol)和香港女孩蘇芷君(Marie)在多次長聊之後產生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夢想:在畢業後,去中國大陸的欠發達地區做一家「社會企業」。
  • 青海代表隊在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取得佳績
    我省推送的13個參加全國決賽的項目,在本屆大賽中獲得1個銀獎,7個銅獎,青海大學獲得校級優秀組織獎。其中,青海大學項目《花葯谷-基於中藥材花海休閒康養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榮獲銀獎;青海大學《高原建材——生態鹼鎂水泥》、《青海水墨丹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驚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艾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端鄰位羥基超支化PU吸附劑對鹽湖滷水中硼的提取利用》、《犛牛皮高附加值轉化及綠色循環經濟探索》,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千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個項目榮獲銅獎。
  • 青海省委書記寄語青年樹創業雄心
    原標題:青海省委書記寄語青年樹創業雄心   近日,《青海日報》和《青海新聞聯播》刊發報導《駱惠寧在青年創業孵化園和高校調研時勉勵廣大青年樹立創業雄心 勇立創新潮頭》新聞,專題報導青海省委書記駱惠寧深入青年創業孵化園、創業青年企業和高校調研,代表省委勉勵全省廣大青年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樹立創業雄心,勇立創新潮頭,為「大眾創業
  • 青海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新寵」:接高原自然人文「地氣」
    圖為第十二屆「挑戰杯」青海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青海省決賽在青海大學舉行。 張添福 攝圖為第十二屆「挑戰杯」青海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青海省決賽在青海大學舉行。中新網記者注意到,來自青海多所高校的30個入圍決賽的項目,充分發揮青海人文和自然優勢特點,接青海「地氣」。其中,人文方面,決賽項目包括「一帶一路」視域下七彩互助土族元素產品設計與開發、以藏香為主的特色產品、青海土族盤繡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等;自然方面,包括新型鎂基材料、基於光伏組件的新型背板降溫裝置、高原生態數據教育應用平臺等。
  • 西藏高校獲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日前,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由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和旅遊與文化學院共同推薦的《瑪旁雍措·蓮華之寶》項目斬獲金獎,創造該校參賽歷史最好成績,也是西藏自治區高校首次獲得該項比賽金獎。
  • 關於舉辦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的通知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組織方案一、地區賽事名稱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二、組織機構(一)主辦單位:青海省科學技術廳(二)承辦單位:青海省創業發展孵化器有限公司
  • 青海犛牛為啥這麼牛?每一頭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從祁連草原到青南牧場,每一頭青海犛牛都堅定走在生態、綠色、健康品質的路上。品質是品牌的基礎。任何一家企業或任何一個產品,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屹立不倒,那一定離不開品牌建設,而品牌建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品質的不懈追求與守護。「青海犛牛」品牌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正是基於青海犛牛及其產品的卓越品質。
  • 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9月12—13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在青海民族大學舉行。其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湟中堆繡文創設計——《堆繡香包》」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喜獲金獎;「基於石膏製備的煙氣脫硫工藝改造項目」「煤礦井下自動灑水降塵裝置」「網際網路+青海網紅美食地圖」3個項目分獲三等獎。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獲優秀組織獎。
  • 一個中國式創業故事
    在《俞敏洪圖未展時》裡,我提到過,《中國合伙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過我也不是寫專業影評的,只能結合電影故事原型的真實經歷,來講講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故事。 《中國合伙人》的故事最初來源於徐小平的敘事。2011年徐小平第一次和韓三平見面,韓三平建議徐小平寫一個關於新東方三人合夥創業的故事,事情就這麼成了。
  • 電視劇《創業時代》原型人物黃何還原Talkbox創業故事真相
    最近,由華策影視出品的國內首部網際網路商戰電視劇《創業時代》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由著名作家付遙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講述了軟體工程師郭鑫年(黃軒飾)在開發手機通訊應用 「魔晶」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與危機,堅持自己的理想,與科技巨頭博弈的故事。
  • 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舉行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喜獲佳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9月12—13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在青海民族大學舉行。其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湟中堆繡文創設計——《堆繡香包》」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喜獲金獎;「基於石膏製備的煙氣脫硫工藝改造項目」「煤礦井下自動灑水降塵裝置」「網際網路+青海網紅美食地圖」3個項目分獲三等獎。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獲優秀組織獎。
  • 第六屆中國國際 「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舉行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喜獲佳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9月12—13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海賽區)總決賽在青海民族大學舉行。其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湟中堆繡文創設計——《堆繡香包》」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喜獲金獎;「基於石膏製備的煙氣脫硫工藝改造項目」「煤礦井下自動灑水降塵裝置」「網際網路+青海網紅美食地圖」3個項目分獲三等獎。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獲優秀組織獎。
  • 創業大賽能從哈佛借鑑什麼
    原標題:創業大賽能從哈佛借鑑什麼 編者按:大學生創業競賽是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載體之一,也是當前我國政府及高校大力推動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手段。作為世界高校創業教育發源地的哈佛大學經過近數十年的發展與積累,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成為世界各國發展高校創業教育積極學習借鑑的對象,本文試圖通過對哈佛商學院創業大賽特點的分析,找尋其對我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組織的借鑑意義。 哈佛商學院創業大賽自1997至今已歷經19屆,已經形成包括商業、社會創業和校友創業三個分系列的完整賽制。
  • 心元資本創始合伙人Matt鄭博仁擔任哈佛中國論壇創業大賽評委
    Harvard China Pitch 20172017哈佛中國論壇創業大賽開賽以來,我們已經收到近四百份高質量的創業團隊提送的創業策劃書。應廣大創業團隊的強烈要求,我們將截止日期推遲至美東時間3月24日晚11:59,以便更多創業團隊參與到本次大賽當中來。哈佛中國論壇成立於1997年,是北美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中國峰會。論壇旨在中國面臨的挑戰、問題和趨勢進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並邀請商界、學界、政界領袖各抒己見。
  • 「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青海大學落幕
    比賽現場青海在線網(文/褚成豔)9月15日,由共青團青海省委、青海省學生聯合會主辦,青海大學團委承辦的第十二屆「挑戰杯」青海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在青海大學舉辦,入圍決賽的30個項目同場比拼、相互交流,最終來自青海大學的「基於固定翼編隊的大氣環境三維重建系統」項目獲得決賽一等獎。
  • 雅瑩攜手女星譚卓推出可持續犛牛毛絨系列
    同時,充分開發利用中國自己的原材料,激發內需市場潛能,也成為當前形勢下,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顯著需求。  針對犛牛毛絨資源尚未充分開發的現實,自2018年起,雅瑩集團聯合供應鏈上下遊合作夥伴們一道,追本溯源,並依託行業創新力量,為這一中國特有的天然珍稀動物纖維,探索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 創業故事:10個創業成功案例
    一提到王興,很多人腦海裡面第一想到的一個詞彙就是連環創業者,因為他是校內網,飯否網,美團網這三個中國大名鼎鼎的網站的聯合創始人,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大學生創業者,在畢業之後,沒有豐富的職業履歷就開始創業的人。
  • 創業故事|「上線了」David:Best or Nothing
    這一次試水,讓他第一次找到了創業的感覺。大二暑期,對金融行業仍然心存幻想的他選擇去香港的高盛實習,但高盛的實習經歷讓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幸運的是,就是在高盛,陳海沙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未來合伙人、計算機達人郭達峰。兩人總是在一起聊天,琢磨著是不是要做一些更有激情的事情。
  • 青海生態(產業)博覽會暨藏毯展自媒體創新創業大賽 賽前培訓班在...
    青海生態(產業)博覽會暨藏毯展自媒體創新創業大賽 賽前培訓班在海東科技園開班 2020-08-30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佛大學的一份創業測試:你的創業特質是什麼?適合做什麼項目?
    哈佛大學商學院曾面向所有創業者提供了一份創業測試題,以此測驗這些創業者的創業特質,並相應地測出他們所適合的創業範疇和項目。你的創業特質是什麼?適合做什麼項目?不妨用這份測試題來測一測。需要指出的是,在回答這份測試題時,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出題人士指出,切勿做太長時間的思考。一旦想得太多,便容易演變成自我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