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渡難關,我們有信心」
——文縣尚德鎮臨時安置點見聞
暴雨來襲,文縣尚德鎮20村69個村民小組3706戶不同程度全部受災。30座房屋被衝毀,240座房屋嚴重受損,處於危險滑坡體房屋93座……
家園受損,受災群眾在臨時安置點能否安身、安心?帶著關切,記者在尚德鎮臨時安置點進行了探訪。
已近中午,尚德小學的操場上分外熱鬧,一群小孩在球場上拍打著籃球,不遠處的遮陽棚下,「大家長」趙愛雲站在幾口大鍋前,一邊忙著翻炒鍋裡的食材,一邊安排著大家支桌子。
「一天三頓飯,得讓大家吃好了。」趙愛雲是尚德村婦聯主席,自安置點設置後,她主動承擔起了後勤工作。
「都是一家人,他們的災情比我們要嚴重,這時候就應該多幫幫。」趙愛雲說道。
尚德鎮黨委書記王小平告訴記者,上壩村是尚德鎮受災最嚴重的村,村裡500多名轉移群眾被臨時安置在尚德鎮初級中學、尚德鎮小學裡。
在尚德鎮小學,記者看到,由教室改成的宿舍內,整齊地擺放著一排單人床,床上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雖然是臨時安置點,「每天都有工作人員進行清理,很乾淨。」村民們說,他們住的教室自己也打掃。
「不管安置點保障多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我們村鎮幹部多做一點,只求他們能像在家一樣安心。」王小平說。
「在這裡吃得好,住得也好,我們很感激。」上壩村村民張菊桃說,大水衝走了她家的房子,除了幾樣重要的東西外,連多餘的一套衣服也沒來得及帶出。
「身上的這一套,都是別人給的……」張菊桃哽咽著說,「我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當鎮上的幹部把我們轉移出來之後,那麼大的橋一下就被洪水衝塌了。」
這時,圍在一旁的村民也說起了當時的險情,對現在安然脫險十分慶幸。
「幸虧轉移及時,稍微遲一點,後果不堪設想。」上壩村村主任劉王平說,「全村的人都撤出來了,只要人還在就不怕!」
由於災前預警,加之村鎮幹部轉移及時,上壩村雖受災最為嚴重,但卻無一人員傷亡。據介紹,截至8月22日統計,尚德鎮已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400餘人。
受災群眾已經得到妥善安置,通村社道路也在緊張搶修中。現在的安置點上,受災群眾已經開始商量著洪水退去後的生計。
「從受災到現在,政府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劉王平說,「但也不能啥事都靠政府,我們也要積極開展自救,渡過難關。重建更美麗的家園,我們有信心!」(記者/王芳 楊建芳 圖/羅豔 )
在安置點,我們吃的住的都很好
「把宿舍、校園都打掃乾淨了……」
「校門口那個垃圾桶內垃圾也要倒掉……」
8月21日上午,在武都區桔柑鎮九年制學校安置點內,被臨時安置在此的陳家壩村上陳社和大元壩村的受災群眾正在打掃衛生。
「數著日子過了五天,天氣終於變好了些,過兩天娃們就開學了,咱們不能影響孩子們上課啊。」張桂蘭拄著拐杖站在門口望著馬上要破雲而出的太陽說道。
張桂蘭是大元壩村人,8月16日,暴雨如注,收到村上幹部的通知,說村子可能會有泥石流,要轉移到鎮上安全點的地方,夫妻二人帶著家中年邁的老人趕緊出了門。
「出來的太匆忙了,沒帶任何東西,到了學校之後發現,鎮上給每家都安排了床鋪,還送了被褥。」張桂蘭指著床頭疊放整齊的被褥說。
談及今後的打算,張桂蘭堅定地說:「人活著就是活一口精神氣,我這輩子啥事兒都經歷過了,十年前摘花椒摔斷了腿,政府給予各種補助,現在泥石流衝毀了房子,我們有地兒住也有吃的喝的,受了傷挺過來了,現在也能挺過去。」
桔柑鎮扶貧工作站副站長張盼盼告訴記者,16日當天,桔柑九年制學校共安置大元壩村和陳家壩村上陳社受災群眾120戶465人。
「下雨之前帶著孫子去親戚家串門,家裡剩老伴兒一個人,下雨後聯繫不上,就著急往回趕,誰知家回不來,直接住到學校來了。」正在學校院子裡看娃的張巧英說道。
張巧英是陳家壩村上陳社人,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後面來的,還怕過來之後沒地兒住,吃的也是問題。誰知,鎮上已經根據他們家的情況重新給他們一家人準備了被褥和吃的。
「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在安置點裡吃得好住得好……」張巧英紅著眼眶,看了眼孫子繼續說,「這幾天我也想明白了,一家人沒事就好,路斷了,房子沒了,再修再蓋都會有的。」(記者/海秀芳)
原標題:《共渡難關,我們有信心 | 在安置點,我們吃的住的都很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