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在逗賴床的姐姐
這幾天,杭州迎來了一波強冷空氣,溫度止不住地「嗖嗖」往下跌。天氣一冷,不少家長又犯起了愁,不為別的,只為早晨那艱難的「起床任務」。
杭州市天長小學的四年級家長林媽媽告訴快報:「為了叫孩子起床,實在沒辦法了,我拿手機下載了學校的上課鈴聲,果然很有效!她一聽到就條件反射地坐起來了!不過我擔心過幾天她就會對鈴聲自動免疫。不知道大家為了叫孩子起床還有什麼高招?」文/張宇璐
夢中聞鈴驚坐起 我是誰?我在哪兒?
對於不少孩子來說,起床一直都是個老大難問題。特別是一入冬,人就像被粘在了暖和的被窩中,根本起不來!這兩天,天冷了,有一句話火了:「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連上個廁所都是出差」。對大人來說,起床尚且艱難至此,孩子的起床歷程自然更是一波三折。
林媽媽向我們歷數了幾年來,因為起床與孩子鬥智鬥勇的歷程。「因為女兒從大班開始學習古箏,所以每天晚上作業完成後,還需要練半小時琴,有時候晚上十點才能睡覺,早上難免賴一會兒床。雖然不忍心,可還是得把孩子從被窩裡拉起來。我們一般在六點三十分起床,剛開始,我選擇放英語歌給她聽,讓她伴隨音樂聲慢慢清醒。後來學校有了英語課,我就改放英語磁帶。」但是一到冬天,這個辦法都不管用了。
「為了讓女兒在冬天順利起床,我會在六點十分就溜進她的房間,把空調打開。等到六點半,房間裡已經很暖和,這樣她就不會因為冷不肯起床了。」這兩天,林媽媽又想出了新招,把學校上課的鈴聲下載到手機裡,定時播放。這下好了,每天六點半,學校的上課鈴準時迴蕩在耳畔,女兒條件反射地一個激靈坐起來,一看時間還早,也就拍拍小心臟,乖乖起床穿衣了。
每隔五分鐘就放一次音樂鬧鈴
再配以人聲喚醒
冬天起床到底有多難?快報做了個小調查,有60位家長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參與了我們的話題討論。其中,48位家長反映孩子在近期出現了「起床難」的情況,有6位家長表示孩子因為賴床導致了上學遲到。不過大部分孩子的賴床只是小打小鬧,十分鐘內就「束手就擒」了。約三成孩子的賴床時間在10-20分鐘,還有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的賴床時間穩定在20-30分鐘,我的內心簡直是崩潰的!」
鄭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一年級班主任,她說:「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冬天準時起床的難度更高一些,因為小學和幼兒園的上學時間不太一樣,很多孩子的生物鐘還沒有過渡好。不過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上學問題,班上沒有孩子因為賴床而遲到的。」但這背後,都是家長拼命努力的結果。比如有家長會和孩子比賽穿衣服,有家長不得已拿走孩子最愛的玩具威逼利誘,還有家長說:「每隔五分鐘我就放一次音樂鬧鈴,再配以人聲喚醒,以防頻率單一造成麻痺!」
不少家長說,每天叫孩子起床前都要默念:「親生的,不生氣!但還是擋不住前半段溫柔,後半段暴力。」
一位家長無奈地表示:「我們一般把早上的鬧鐘設在六點,響鈴之後會問兒子要不要再睡10分鐘,他一般都會點頭繼續睡。10分鐘之後鈴響了還是不起,就會不停地叫他名字,直到起床為止。這還沒完,起來之後他就閉著眼睛穿衣服,穿完衣服之後坐在床上都能睡著。今天早上,我實在著急,在他大腿上狠狠掐了一下,總算是清醒了!我家孩子經常說,如果上天能賜給他一個溫柔的媽媽就好了。」
別光說小學生起床難,一位民辦初中初一班主任說,初中生也一樣:「天氣一冷,班上早自修踩著時間點到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班上還有不少學生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起床。有個女生非常可愛,去年秋遊,她在宋城景區買了一隻鈴鐺,每天早上讓媽媽按時搖鈴鐺叫她起床。」
每天都在孩子房外徘徊
想叫醒她又怕她睡不飽
提到「起床難」這個話題,一年級家長葛媽媽有些惆悵:「其實每天早晨我都在孩子的房間外徘徊,糾結著叫不叫。做家長的,想讓孩子多睡哪怕五分鐘十分鐘都好,吃飯的時候又想多吃一口也好。可每天早上都像打仗,搞得自己和孩子都心力交瘁。這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的情景,我的媽媽也總是很溫柔,輕輕摸著我的臉小聲喚著『要遲到啦』,結果總是叫了很久才叫醒我,我卻總是埋怨媽媽害我差點遲到。沒想到,如今這糾結又輪迴到了我身上。」
不過最近,葛媽媽有些寬了心,因為可愛的孩子告訴她:「媽媽,你不要總是喊我快快快,弄得我越來越緊張。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時鐘,我有我的節奏,別人催多了會打亂我心裡的節奏。」
民間起床小妙招
家長們不妨試試
為了幫助「起床難」的孩子攻克難關,我們總結了採訪中各路家長的「民間智慧」,你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試一試。
1.給孩子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鬧鐘,按他的要求設置鬧鈴,明確告訴他,鬧鐘鬧了還不起床,就馬上把鬧鐘退回去;
2.提前十分鐘開始提醒孩子快到點了,允許再睡五分鐘,時間到了還是不肯起,就再允許多眯五分鐘,最多提醒三次;
3.投其所好,比如有的家長會給孩子放TFBOYS的歌,有的家長則給孩子放他們鍾愛的節目《喜馬拉雅FM》等。
4.告訴孩子:衣服自己穿,早飯自己吃,洗漱自己來,凡是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遲到也是自己的事,養成好習慣;
5.邀請孩子一起做早飯,比如做個蛋餅、擺個水果拼盤……提高起床積極性。
說到底,無論怎麼折騰,家長終究還是希望孩子能吃好、睡飽、健康成長。林媽媽就在去年帶著女兒去醫院測過一次骨齡,對結果不是特別滿意。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讓孩子能長得更高一些,一家人定下了新年目標:2018年,全家都要在晚上九點前準時上床睡覺,如果孩子作業完成不了,就早上起來補,或者跟老師協商。
「睡眠時間和質量保證了,按時起床自然也就不難。我們家長也應該早點放下手機,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林媽媽說。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王春林主任醫師說,這位家長的意識很好。一般來說,學齡段的兒童應該在晚上9點入睡,儘量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高年級的同學要是作業多也可以適當晚睡一兩個小時。
「當然,如果能在晚上9點入睡是最好的,因為一般入睡後一小時會進入深度睡眠,而這個時間正好是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千萬不要以為晚上睡得少能靠白天補回來,因為白天分泌的生長激素與夜晚相比非常少,不少因身高問題就診的孩子家長都存在這種誤區。」
關於如何正確叫孩子起床,王醫師說:「天氣冷,孩子賴床是很常見的,父母的心態也不要過於極端。儘量選擇比較溫和的辦法來喚醒孩子,比如設置鬧鈴五分鐘響一次,用輕柔的音樂喚醒。千萬不能採用『恐嚇』的辦法,這樣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低落,影響一天的學習和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