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上,主持人董卿採訪許淵衝
96歲的北大教授許淵衝怎麼沒想到,自己突然之間成了網紅。
自《開學第一課》節目播出後,央視主持人董卿採訪老先生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讓北大學子頗有些不平的是:人們更多點讚董卿的「三跪」,卻多少冷落了這位長者的學問。
2017年9月的一個周末,北大暢春園的一棟小樓裡,我們有緣走近許先生。沒想到採訪竟是從一個不愉快的話題開始。近日,許先生得知有人在網上詆毀他的「英文不過關」,甚至質疑他「抄襲」。從不上網的老人震驚之餘甚為憤慨:網絡就可以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不加核實污衊別人嗎?
許淵衝在家接受採訪
從事翻譯工作70多年,許先生翻譯了上百本中英法文經典,成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0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摘取翻譯界最高獎項——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120部中英法文譯著,碼成書架上浩浩蕩蕩的學術疆域。那些網上的「質疑」和「推斷」,又有多少「證據」可以摧毀這樣的日積月累?
「貝多芬說的好,為了更美,沒有什麼清規戒律是不能打破的」
許淵衝風趣地把自己70多年學術歲月,按照但丁《神曲》的分法,分為《青春》(1921-1950)《煉獄》(1951-1980)和《新生》(1980——)三部曲。他解釋說,上世紀50年代以前,基本是學習繼承時期,同時注意前人的弱點,準備超越。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改造時期,浪費了生命中的黃金時代。1980年以後才開始了超越時期,成了「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
超越意味著創新。在學術界,許淵衝先生被稱為「在翻譯上打破了很多框框」,也因此產生了一些爭議,比如,認為他的翻譯與原詩差別較大,意譯的成分較多。但許淵衝至今堅持自己的理念,「按照他們的觀點,忠實原文逐字翻譯最好,翻不好也沒關係。但我認為,翻譯的忠實不僅要忠實於形式,更要忠實於內容。內容形式統一時,我不離開形式;內容形式矛盾時,我選擇內容。如果我的表達形式比逐字翻譯的形式更能傳達原文的內容,那我會選擇我的表達方式」。
「貝多芬說的好,為了更美,沒有什麼清規戒律是不能打破的」,許淵衝堅持翻譯不應持「對等論」,而應取「優勢論」,翻譯時「要多從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優勢上想」。按照這一理念,許淵衝形成了自己中國學派的翻譯學說:「音美、行美、意美」三美、「形似、意似、神似」三似、「知之、好之、樂之」三之。
「要是李白活到當世,也懂英文,必和許淵衝是知己」
在許淵衝看來,對文化經典,通過翻譯,不僅要讓讀者「知之」懂得其真,且要「好之」發現其善,最好是「樂之」感受其美。
中國詩詞往往意在言外,英詩卻是言盡意窮。中詩意大於言,英詩意等於言。如果言是一加一,意是二,那英詩就是1+1=2;而中詩就是1+1=3。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如果只表示春蠶到死才不吐絲,那就是1+1=2;如還表示相思到死才罷休,那就是1+1=3;如還表示寫詩要寫到死,那就是1+1=4了。更別說「絲」與「思」通這種奇妙,又該如何向西方人傳遞?
讓許淵衝頗為自豪的是,他的譯文國外很認可,《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西廂記》被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評價為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他確實做到了「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比如,唐代李白的《靜夜思》,中國人看到又圓又明的月亮,就能想到故鄉。外國人沒有這種文化背景,怎麼可能明白呢?若是按字翻譯,外國人肯定一頭霧水。「我翻譯時,把月光比作了水,英文譯成『月光明亮如水,溺住了那些思鄉的人』。用水把月亮和鄉愁聯繫起來,文字上又有英語的優美,他們就理解了。」1987年,許淵衝英譯《李白詩選一百首》出版,錢鍾書的評價是,要是李白活到當世,也懂英文,必和許淵衝是知己。
歐巴馬致信許淵衝兒子表達感謝
有一個小故事,許先生多次提及。歐巴馬提出醫保議案時,民主黨贊成,共和黨反對,反對票超出5票。許先生在美國的兒子將許淵衝《江雪》譯文,E-mail給歐巴馬總統和一位共和黨參議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位參議員本來反對醫保議案,讀完《江雪》之後,非常欣賞老翁清高獨立的精神,做出了獨立於黨派之外的選擇,改投了贊成票,贊成票超出7票。歐巴馬專門寫信給許先生兒子表達感謝。這是中國古老文化穿越時空的魅力。
「我一生向著求美的標準努力,是一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
身處陋室,過著簡樸的生活,整日伏案勞作,許淵衝卻說自己是一個「享樂主義」。
有人曾問許淵衝,如何看翻譯這個別人看來寂寞的事業?老先生回答,說翻譯是和作者的靈魂交流,怎麼會感到寂寞呢?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美是最高級的善,創造美是最高級的樂趣。而翻譯工作就是創造美。「我一生向著求美的標準努力,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怎麼會覺得痛苦呢?」
「一個人如果有一百句值得後世記住的句子就夠了」。96歲的許淵衝,一生理想是「用翻譯創造美」,至今仍筆耕不輟,翻譯莎士比亞,常常到深夜3點。老先生笑曰:「天天和古人打交道,跟莎士比亞打交道,超越時空交流,樂何如哉」?(文/宮梓銘)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劉思悅
31137970,.這位中國教授的作品,曾改變歐巴馬醫保法案命運,.2017-09-29 07:06:46,.204285,.劉思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