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些務實的實用主義者談到「工業標準」的時候,而願意領先的公司往往更加注重產品是否足夠領先。」
-- 傑弗裡.摩爾《跨越鴻溝:顛覆性產品營銷聖經》
無論你是一名一線的工程師也好,還是身處決策層的IT管理者,能否滿足公司或企業的業務需求才是關鍵,但是對於較為前沿的技術,在沒有徹底吃透、理解之前,總是希望能夠得到足夠的信息,從而決定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技術方向和奮鬥目標。Linux 基金會執行總監 Jim Zemlin 早在前兩年就下結論稱 Kubernetes 是下一代的 Linux,這句話我們一般解讀為了兩個意思:
1. Kubernetes 將會是繼 Linux 之後又一成功的開源項目;
2. Kubernetes 將會是雲計算時代的基礎設施核心:分布式環境下的作業系統。
沒錯,Kubernetes 開源項目的成績單顯示它是近幾年最為成功的開源項目,簡直是坐著火箭騰空版上升,GitHub 的 Star 數53741,PR 和 issue 是非常的活躍,更多 Kubernetes 的開發實時和歷史狀態,請參考 CNCF 專門做的監控站點:https://k8s.devstats.cncf.io/
在了解完項目開放的狀態之後,我們將目光轉向採用者,也就是早期使用者或嘗鮮者們都經歷了哪些?尤其是遇到了哪些障礙,在容器化、高並發、微服務的場景下,傳統的應用以及基礎設施面臨何種狀態?是無縫遷移,如絲滑般柔順?還是九九八十一難,歷經艱難險阻?各位看官,接下來就由小編為您介紹這屆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所帶來,用戶、發行廠商、生態夥伴等最為關心的實際生產環境的案例研究以及基於雲原生的應用開發。
分論壇主題介紹
案例研究
作為各行各業的標準平臺,雲原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增長勢頭十分兇猛。 K8s、容器及相關雲原生技術和工具將有望推動企業完成轉型。從支持企業改造傳統應用到自動化實施 DevOps,再到自動執行故障恢復和改進測試,基於雲原生技術的種種新興開發和運營實踐相繼誕生,讓人為之驚嘆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
特別推薦:利用雲原生技術進行企業轉型(小組討論)
Anni Li – 華為 雲項目開源運營負責人
Ying Xiong – 華為雲 首席技術官
Shaowei Guo – 奇虎360 工程師
出席的重量級嘉賓有:華為雲開源團隊開發帶頭人 Anni Li 和華為雲首席技術官 Ying Xiong,京東的首席架構師劉海峰,CNCF 技術委員會成員、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李響、以及奇虎360的郭少巍。在這次小組會議中,上述大咖們將共同討論雲原生的各個方面如何推動企業重大變革。圍繞關鍵雲原生創新技術展開討論,進而推動更高效的開發和更有效的標準化運營實踐,最終加速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和現代化改造。
Kubernetes 是一項容器的編排技術,可以管理成千上萬個容器,使之健壯的運行,那麼究竟有哪些具體的使用場景呢?
Penghao Cen – 螞蟻金服 資深工程師
《通過託管 CPU 和 GPU 工作負載,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由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 Penghao Cen 和 JianHe 共同分享,他們在 Kubernetes 集群中的託管實踐和經驗。包括:
為何以及如何通過 BestEffort 創建新的 QoS 類別?
為何以及如何為批處理任務創建節點級 cgroup?
我們如何使用名為 PodGroup 的 CRD 來實現群組調度?
我們如何進行利用率評估?
《雲原生時代加速鏡像分發的三種方法》
阿里雲,高級軟體工程師 Jiang Yong,分享關於阿里巴巴在全網域提高鏡像分發效率的實踐和得出的經驗教訓。根據不同的場景採用了不同的鏡像分發方法。基於 P2P 的 CNCF/Dragonfly 分發是緩解註冊錶帶寬壓力和減少分發時間的最直接方式。此外,CNCF/containerd 中的遠程文件系統快照程序可直接遠程存儲鏡像,並支持容器引擎通過網絡讀取鏡像內容,分發時幾乎不需要時間。如果您認為第二種方式過於依賴網絡穩定性,那麼為了制衡,您可以根據鏡像內容讀/寫請求將鏡像從遠程站點動態加載到本地存儲庫中。最後,Jiang Yong 會總結如何選擇適合用戶自身企業的鏡像分發方式。
Xin Ma – eBay 首席雲端工程師
《使用 Kubernetes 創建和管理 Kubernetes》
eBay,由高級工程師 Xin Ma 給大家帶來,作為一種可移植的聲明式系統,Kubernetes 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用於許多不同的任務。eBay 開發了一種基於 K8s 的集群管理系統,伺服器、子網、作業系統、軟體包和狀態等一切都是聲明式服務,它們可以在 K8s 中建模為 CRD,在 git 對象中則被稱為 commit id。通過在這些 CRD 對象上運行各種控制器,可以使用 K8s 來管理 K8s 以及整個 eBay 數據中心。例如:
- 系統配置主機的方式與 K8s 創建和管理 pod 的方式相同。
- 使用 Salt 構建 K8s 集群。每個主機都有一組在其 Salt CRD 對象中定義的狀態。控制器根據 commit id 從 git 中提取應用的狀態。
- 構建調度程序和部署事務來管理 K8s 集群,以進行配置部署和升級。
京東,在本會場有兩個京東的分享,均為高質量的實踐:
Yuan Chen – 京東 首席架構師
1.《Kubernetes 中 MySQL 容器的正確大小和自動擴展》
由 Yuan Chen 和 Min Li 帶來的關於Vitess的實踐,二位工程師將介紹京東如何開發優化的規模調整技術,以提高 Kubernetes 中 MySQL 集群的性能和資源效率。所描述的系統集統計分析、預測和優化算法於一身,能夠動態調整容器的資源請求和限值,並通過 Kubernetes 和 Vitess API 重新調度容器,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使用,同時滿足 QoS 要求。該系統能夠使京東更加靈活高效地管理其 MySQL 集群資源,並幫助京東大幅降低在 Kubernetes 中運行 MySQL 的操作成本和硬體成本。
2.《在 Kubernetes 中經濟高效地調度大量容器》
劉海峰和 Yuan Chen 分享的是關於 Kubernetes 調度的話題,將介紹京東如何克服障礙,通過高級調度來改善其 Kubernetes 集群的資源利用率和成本效率,包括細粒度的貨幣化和資源使用監控、機器學習驅動的資源分配、混合工作負載的協同調度以及毫秒級的彈性擴展。這就具體涉及到了京東的 Kubernetes 調度系統 — 阿基米德。劉海峰將以京東 618 店慶特賣日 Kubernetes 平臺所處理的 247 億美元交易為例,詳細解釋該調度系統如何幫助應對極端需求。
《LinkedIn 適應可插拔的統一集群管理平臺》
Linkedin,一線工程師 Tengfei Mu 和 Abin Shahab 帶來的是Linkedin內部基於 kubernetes 構建的系統——RAIN 是 LinkedIn 開發的一款集群資源管理系統,能夠管理多個數據中心(包括 Azure)中每個群集的數萬個主機的資源,以支持調度長時間運行的服務和批處理任務。它與現有 LinkedIn 集群管理生態系統集成在了一起。
Linkedin下一代集群管理系統的目標是快速支持異構計算工作負載,以提高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和伺服器利用率。評估了 K8s 的聲明式 API 和可擴展架構,並決定投入使用。由於要在 LinkedIn 規模的基礎之上與現有生態系統相集成,採用流程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首先,二位將簡要介紹 LinkedIn 的集群管理生態系統,然後探討評估的過程和採用後面臨的挑戰,最後再分享在生產和集成過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Mebnie Cebula – Airbnb 軟體工程師
《執行大規模基礎設施遷移》
Airbnb 軟體工程師 Mebnie Cebula 不遠千裡,從美國加利福尼亞飛過來為大家分享關於 Airbnb 的 Kubernetes 實踐,人人都在追隨最新的技術趨勢的腳步,但是當您有高可用性需求時,如何從一種技術遷移到另一種技術?如何分辨哪些技術是炒作,哪些真正適合貴公司的規模?本演講 Mebnie Cebula 將以 Airbnb 將數百種具有嚴格延遲和正常運行時間要求的傳統服務遷移到 Kubernetes 的案例研究為基礎,旨在解決兩個問題:
1. 業務難題:基礎設施遷移的依據和資源分配以及遷移生命周期的管理
2. 技術難題:初始原型設計、識別和解決阻礙、提供最佳部署實踐以及使用基礎設施即代碼進行自動化遷移。
《容器技術推動 Windows 應用轉型》
微軟,技術解決方案專家 Jason Huang 外搭來自 DaoCloud 的架構師 HuaJun Gu,給大家帶來的是:Kubernetes 中運行 Windows 容器。業內為部署混合 Kubernetes 集群做出了很多努力。本會議將分為三個部分。
1)遷移 - 介紹將傳統應用遷移到 Windows 容器的經驗。
2)混合 Kubernetes 集群 - 傳統應用仍然可以使用最新技術來管理。
3)未來的挑戰 - 解決未來挑戰的潛在解決方案。
《TiKV 最佳實踐》
PingCAP,由其核心工程師 James Zhang 來分享 TiKV 這款在 CNCF 項目中孵化的項目,他將介紹 TiKV (這是一個開源的分布式事務鍵值資料庫, TiKV 內置 Rust,由 Raft 提供支持,可提供高可用性、強大的一致性、ACID 兼容性和水平可擴展性。除了支持外部一致的分布式事務之外,TiKV 還可實施協處理器框架,以支持分布式計算。)的一些最佳實踐,例如如何控制數據分布以及覆蓋多個數據中心場景的部署方法推薦。我們將探討數據平衡問題,比如規模調整和平衡速度的控制,並向您展示如何識別和應對熱點問題。最後,我們將介紹如何在不同的工作負載下優化性能。
《中信銀行的容器化探索之路》
靈雀雲,這次帶來的分享將介紹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 : 中信銀行在構建容器平臺方面的寶貴實踐。中信銀行和靈雀雲已經完成了基於 DevOps 的雲原生容器 PaaS 平臺的構建,創建了一個獨立於銀行的運行環境,並全面實現了應用開發和測試流程的自動化。產品迭代速度加倍。在本次演講中,我們將詳細闡述 K8s 如何幫助中信銀行實現以下目標:
- 統一的門戶、統一的用戶管理以及多租戶和運營場景支持
- 靈活擴展、灰度發布以及應用的快速迭代
- 全面集成的工具鏈
- 服務和運行狀態實時監控與智能故障分析
- 中間件應用市場的建設
那麼,KubeCon + CloudNativeCon 的案例研究論壇都有哪些精彩演講呢?
內容更新請參閱 https://kccncosschn19chi.sched.com 選擇:KC+CNC – 案例研究。
應用程式以及開發
=
從技術的設計、架構到部署均是看不出來其實際用處的,唯有到了實際的和業務相關的應用程式才能彰顯支撐平臺的友好,雲原生還很年輕,很多嘗鮮者都在探索著,以平衡業務的快速變化和基礎設施的穩定。
鑑於本場話題的特殊性,筆者需要和往常不同的歸類和描述,不能再以公司或行業、演講者等來區分了,因為這個主題涉及的面太廣,索性就一個一個來按照主題來介紹:
Irene Zhang – 微軟與華盛頓大學研究員
Quinton Hoole - 華為 技術副總裁
重點推薦:《為什麼雲原生應用的開發仍然如此艱難?》
來自微軟研究院/華盛頓大學的 Irene Zhang 和華為的技術副總裁 Quinton Hoole 合作分享的話題:對於普通的應用開發人員來說,創建可靠、可擴展的分布式雲原生應用仍然太難了。為什麼只是為了構建一個簡單的業務應用或社交媒體應用,就必須去了解和解決複雜的分布式系統問題,比如數據一致性、碎片平衡、共識算法、網絡分區和指數退避?鑑於新的實際應用現今需要跨間斷連接的行動裝置、混合雲伺服器、邊緣節點和物聯網設備等運行,這就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甚至到了無法實現的地步。二位業界大神將會介紹分布式系統研發方面的一些最新進展,以及他們的團隊合作研究的開源分布式雲作業系統,以便為開發人員提供方法借鑑。
Ian Talarico – Google 資深軟體工程師
Etan Shaul – Google 資深軟體工程師
《IDE 擴展助力加速Kubernetes應用開發工作流》
來自 Google 的 Ian Talarico 和 Etan Shaul 將會給大家帶來關於使用探討如何使用 Visual StudioCode 和 IntelliJ IDE 擴展簡化 Kubernetes 的開發工作流。具體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 輕鬆使用 IDE 創建 GKE 集群。
- 在幾分鐘內從零起部署一個支持多種語言和微服務的應用。
- 使用 Skaffold 創建鏡像並持續部署到 GKE,以縮短內部周期。
- 通過 IDE 實時調試在本地和遠程集群中運行的應用。
- 使用 Kustomize 簡化並減少所需的配置。
- 設置和管理多個環境。
Arun Gupta - AWS首席開源技術專家
《Java 開發人員的 Kubernetes 之旅》
多產的AWS 開源技術專家 Arun Gupta 帶給大家的是別開生面的分享,沒有幻燈片,只有代碼:詳細說明了如何在 Kubernetes 集群中部署 Java 應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將應用打包為 Docker 鏡像
創建 Kubernetes 清單
創建 Helm 圖表
在本地 k8s 集群中進行測試
使用 Java IDE 調試 Pod
使用 Istio 獲得可觀察性
Canary 和 A / B 測試
將應用從開發環境遷移到生產環境
在桌面和雲端部署管道
Tonis Tiigi – Docker 軟體工程師
Akihiro Suda – NTT 軟體工程師
《BuildKit:建立在 containerd 之上的現代 Builder 工具包》
來自 Docker 公司的 Tonis Tiigi 和 NTT 的 Akihiro Suda 將演示 BuildKit 的功能以及它如何幫助改進用戶當前的應用開發流程和 CI 工作流。例如,將解釋允許顯著提高 Dockerfile 性能的新特性,或者如何使用 BuildKit 中的遠程緩存支持來加速 CI 構建。
藉助 containerd 清單列表支持,BuildKit 可以使用單個構建請求和單個 Dockerfile 構建多平臺鏡像。
BuildKit 既可以作為 Docker 平臺的一部分使用,也可以作為部署在 Kubernetes 集群上的獨立工具使用,參與者將在學習這些用法的同時,了解它相比以往鏡像構建方法的優勢。
Andrew Chen – Google 項目經理
《Knative Serving 內部介紹》
來自 Google 的 Andrew Chen 和來自 SAP 的 Dominik Tornow 帶來的是關於 Knative 方面的分享,Knative 是一個 Kubernetes 擴展,可將函數即服務引入到您的 Kubernetes 集群中。Knative 提供了用於構建、供應和自動擴展應用的組件。
如果看官想知道 Knative Serving 如何將 Docker 鏡像轉換為函數即服務,Knative Serving 如何擴展函數以滿足需求、Knative Serving 如何在不刪除任何請求的情況下擴展到零、以及其工作原理是什麼的話,不妨來這場分享看看、聽聽、談談、問問。
本演講將使用系統建模方法探討 Knative Serving,幫助大家認識工作負載管理和流量管理之間的關聯,並簡明扼要地介紹 Knative 如何將原始碼轉換為可擴展的可靠應用。將重點介紹 Kubernetes 擴展如何支持全新的用例,以及如何將自定義功能和自定義流程作為一級對象添加到集群中。
Patrick Chanezon – 微軟 首席雲布道師
Scott Coulton – 微軟首席雲布道師
《使用容器、函數和託管服務構建應用》
這場分享的嘉賓來自微軟,均是 Azure 的布道師,他們分別是 Patrick Chanezon 和 Scott Coulton,眾所周知,雲原生應用由多種技術和組件組成,但在近幾年出現的三種標準抽象服務可幫助開發人員構建架構結構,即容器、響應事件的函數和託管服務。
本演講將解釋如何使用這三個組件開發(Docker、本地 Kubernetes、虛擬 Kubelet、OpenFaaS)、部署(託管 Kubernetes、函數和服務)和打包(CNAB 規範和工具)應用。
Shikha Srivastava – IBM 軟體架構師
《您的生產級12要素應用所缺的其它7個要素》
這個題目一看就是只有內行人才能看的懂,作用雲原生的關注者,都聽說過或者實踐過有效微服務所依據的「12 要素」原則。藉助 Kubernetes,其中很多要素都可以獲得直接支持。在本次演講中,來自 IBM 的 Shikha Srivastava 和 Michael Elder 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只需具備 12 個要素便可以構建生產級、可擴展且安全的微服務?
IBM 基於 Kubernetes 創建企業級生產就緒應用的經驗,確定了 7 個經常被忽視的缺失要素。這些附加要素可確保用戶能夠高效升級、保護和擴展應用,直至投入生產環境。
那麼,KubeCon + CloudNativeCon 的應用程式 + 開發論壇都有哪些精彩演講呢?
內容更新請參閱 https://kccncosschn19chi.sched.com 選擇:KC+CNC – 應用程式 + 開發。
總結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正在加速發展,更方便快捷的支付、出行、購物、社交,背後便是IT系統的支撐,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為默認的方式,進而衍生出更多的需求,更加安全、健康、審美,一切都在量化,進一步要求 IT 系統的快速升縮,更加的健壯,按需供應,以Kubernetes為核心的雲原生應用正在形成全新一代數位化轉型的支撐力量,以雲原生路線圖為例,可以清晰的看到雲原生的發展和成長之路。
300+的演講者分享,任誰也無法照顧到所有,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你梳理,根據你的興趣來找到對應的分享嘉賓,讓你有所成長、有所收穫。
請!注!意!本次大會的售票異常火爆,據大會組委會透露,目前僅剩少量門票可售,錯過這次就要再等一年了。不要再猶豫了,立即行動!
票價如下:
標準註冊:2400人民幣
貴賓註冊:6000人民幣
個人或學術註冊(僅邀請):600人民幣(需要發送電子郵件至events@cncf.io申請。請以英文書寫,主題說明參加本次中國大會,內容說明申請個人註冊,還是學術註冊。申請獲批准將收到邀請碼。)
2019年 6月24日~26日,請大家抓住機會,我們在上海世博中心不見不散!
會議更多信息及註冊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
感謝活動贊助商
戰略贊助商
華為雲
雙鑽石贊助商
Tencent Cloud
鑽石贊助商
Alibaba Cloud
Intel
鉑金贊助商
Rancher Labs
SUSE
黃金贊助商
AWS
Baidu AI Cloud
CloudBees
Google Cloud
JD Cloud
Linux Foundation Training
Oracle
QingCloud
Red Hat
VMware
白銀贊助商
Arm
博雲 BoCloud
Cloud Foundry
Elastic
F5 Networks
GitLab
傑蛙科技 JFrog
Kong
Mesosphere
Pivotal Software
Portworx
Ubuntu
UCloud
Yahoo Japan
初創企業贊助商
Ankr
Cloud To Go
EMQ
Giant Swarm
Hyperledger
Kontena
LF AI Foundation
PlanetScale
Reduxio
Upbound
深圳睿雲智合科技有限公司
焱融雲
合作夥伴
中國開源雲聯盟
中國開源軟體推進聯盟
異步社區
掘金
開源社
Katacoda
Linux 中國
Linux Story
開源工場
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
Women Who Code
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立於2015年12月,隸屬於Linux Foundation,是非營利性組織。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我們通過將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為大眾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