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一篇題為《種子的力量有多大》的文章,引起了我們注意,並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編發。這篇文章令我們如此「另眼相待」,是因為其作者、深圳荔園外國語小學校長柳中平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創意,那就是,如何教孩子辨別信息真假。
文章寫道,疫情期間,同學們即使足不出戶,也能收到鋪天蓋地的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有些是真實的,但也充斥著「雙黃連口服液能抑制新冠病毒」之類的不實信息。也因此,該校嘗試讓孩子通過自主學習,通過信息的「彙編」「查證」「思考」,總結出「辨別信息真偽」的一系列「小妙招」。
這裡面指向的就是一個媒介素養教育的話題。對許多人來說,「媒介素養」可能還是一個多少有點新鮮的名詞。按照權威解釋,它是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有必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這樣一個各種新媒體日益發達、日益深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代,媒介素養在一個人綜合素養中所佔的比重可能也會日益增加。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學者就開始倡行媒介素養教育,以警惕傳媒中的流行文化價值觀念,訓練青少年抗拒大眾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滿足」。所謂「低水平的滿足」,就是指它給人帶來的多半是簡單的感官刺激,一種過目即忘、了無痕跡的感官快樂。比如同樣是網絡,它既可以讓一個人長時間沉溺於不良網路遊戲之中,也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讀書工具。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學會抗拒不良網路遊戲的誘惑,懂得利用網絡來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體現的就是一種媒介素養。
更重要的是,網絡上各種信息泥沙俱下,更應學會提升信息辨別能力。可以說,這也是數字時代一種基本的公民素養。因為,移動網際網路使一個人不再僅僅是新聞受眾,同時也成為新聞的製造者和傳播者。當更多人具備了起碼的信息辨識能力,不輕易陷入「他人陷阱」,那些虛假的、有害的信息就會逐漸失去市場。
正是從這個角度看,媒介素養教育對應的是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是理性與質疑精神,是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思維方式。或者簡而言之,是常識的回歸,是共識的凝聚。而這些正是教育的寶貴价值所在,是教育的原點。
同其他素養一樣,媒介素養也不是一種天賦,也需要後天的訓練養成。多年前,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等國就已將媒介素養教育設為中小學的正規教育內容,我們也得及時地好好補上這一課。
對於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來說,當然也意味著教育的「先行」與「示範」,深圳這所小學開設的教孩子辨別信息真偽的自主學習課程,就是一種有意味的教育創新。正如《種子的力量有多大》這個標題所寓意的那樣,種子的力量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力量,有了媒介素養或者說批判思維、獨立思考的賦能,每一粒種子都可以繁衍成一棵大樹。
下面讓我們走進這篇大作《種子的力量有多大?來看看家庭「項目式」自主學習案例》。
家庭「項目式」自主學習,既適應當前「防疫」要求,也契合孩子年齡特點、生長特性,其目的是讓學生在「主題」項目的指引下,自主探究獲取相關知識技能,主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融合學習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等三大能力。特殊環境下的教育在重大社會公共事件中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嘗試與不斷改進中,原以為「居家」學習的顧慮、不利及不安,也都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中,變為有利的教育環境,其實,改變的不僅是「學習方式」,而是整個教育生態,從教材研討、項目設計、自主學習及教師教學方法等全方位發生著改變,這在以往的教育環境中所不能企盼的。
男,1968年9月生,湖南岳陽人,高級教師,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現任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外國語小學校長,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兼職教授。主要思考與研究「自然生長的教育」,即在自然狀態的環境中,創設貼近兒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引導兒童找到屬於個體的生長點,從而激發其內在生長力的教育。
因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方案?既適應當前「防疫」要求,也契合孩子年齡特點、生長特性,其目的是讓學生在「主題」項目的指引下,自主探究獲取相關知識技能,主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融合學習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等三大能力,這也是學校「自然生長」的教育方向。
家庭「項目式」自主學習,即在家庭環境中推行「項目式」綜合學習,於規定的時段裡自主完成相關學習與運動任務,培養學生自行安排時間、自我約束、自主探究及綜合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基於以下現實環境思考而設計:
1.適應當前「防疫」要求中的「家庭環境」。
2.突出綜合應用、自主探究、問題解決等。
3.網絡環境要求低,QQ、微信及其他均可。
4.交互形式多樣,可直播、PPT、文檔傳達。
5.重點探討「適應家庭環境」「適合年齡特點」的主題項目。
而對於「項目式」的定義,主要是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有方向有目的進行居家學習,知識的獲取是目的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及「學習方式的改變上。對照[1]克伯屈的「無論孩子做什麼, 只要是『有目的的』就是一個項目」,且「學生自己無法規劃項目和活動——他們需要教師的幫助,以確保學習和成長過程的持續」,家庭「項目式」自主學習完全符合這一論述。
[2]夏雪梅《從設計教學法到項目化學習:百年變遷重蹈覆轍還是涅槃重生?》談到「素養視角下的項目化學習」,或讓我們豁然開朗。作者提到,項目化學習是基於學習的設計,包括三個要素:學習情境(知識的意義化)、學習規則(學習參與的結構)、學習工具(思維外顯化的載體)。
學習內容彈性安排,更明晰了「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需要主動、自主的選擇安排學習內容、時間及方式,且在答疑交流中,自我檢視學習效應或效果,適時調整學習方式方法。
學生可自主安排學習時段和學習內容,無需步調一致,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答疑交互方式多樣,主要用「主題」任務,配合提供可選擇的學習資源(如學習任務單、教師自製課件、音頻視頻資源推薦)來開展學習。
安排上午10:30-11:30,下午2:30-4:00為教師在線答疑,便於學生有疑可答可解。
每個學科根據教材與學生興趣,確定1-2個「主題」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與安排。
附1:語文類自主學習主題單
「項目」設計主要指向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融入家庭環境中的「主題」方向,貫穿於小學階段的「整體性」的延續與發展,以「項目」為點,進行拓展、發散及綜合延伸,注重綜合性與自主性學習。
六年級的《辨別信息有妙招》很好地展現了「項目式」自主學習過程(A-B-C)。
附2:《辨別信息有妙招》(A-B-C):
(1)時間:2020年2月17日—2月24日
(2)目標:1.學會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辨別信息真偽的方法。
2.正確認識網絡信息的雙面性。
3.正確使用媒體,獲得正確、規範、及時的信息。
(3)內容:「疫情」當前,我們足不出戶,但是在信息飛速傳播的今天,每天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接收到各種信息,然而很多信息的真偽值得考證,現在也出現「微博闢謠」、「騰訊較真平臺」等,搜集相關信息。在遇到類似信息時是立馬就相信轉發了?還是斷然拒絕相信?還是將信將疑、猶豫不決呢?接下來這這一周我們就來自主學習如何辨別信息真偽。學會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辨別信息真偽的方法。
(4)安排:2月17日—2月24日(周二、周四、周五自主學習)一周內完成。
(5)導入:這個春節期間,關於疫情你聽到過多少謠言呢?
我想同學們無論在哪,一定都收到了鋪天蓋地的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有微信群裡的,有親朋好友私發的,有新聞推送的。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裡,有著很有用的辨別口罩真偽的信息,有著如何正確消毒的信息。但同時,也充斥著雙黃連口服液能抑制新冠病毒、某某小區有了確診感染者的不實信息。你在遇到類似信息時是立馬就相信轉發了?還是斷然拒絕相信?還是將信將疑、猶豫不決呢?接下來這這一周我們就來交流討論如何辨別信息真偽。
(6)自主學習:(每節課完成3—4則信息)
搜集10則信息,並完成下列表格。
(D1404 徐聞祺、D1404 劉嘉蘊、D1404 羅安邦、D1404 梁又月)
★吸菸能夠阻擋新型冠狀病毒。
★網絡。
★不相信。我知道吸菸有害健康,怎麼可能預防疾病,特別是這種世界上還沒有特效藥的疾病。
★假消息。官方新聞更正。我們應該相信科學
★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網絡、新華社記者
★相信。是從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發現的。而且之前中藥對SARS病毒有預防作用。
★假消息。人民日報闢謠。沒有形成醫學界的共識,更沒有人體臨床成果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十天內交付使用。
★網絡。
★不相信。十天建成醫院太快了,不可能。
★真消息。通過視頻直播,我親眼所見。我感到了祖國的強大,大家萬眾一心,抗擊病毒。美國評論員說,中國建醫院的速度,在他們看來是個奇蹟,不可思議。
★疫情需要深圳中小學3月1日前不開學。
★聽說。
★半信半疑。
★通過官方消息證實是真的,我們要通過網上進行學習。
★吃抗毒物藥物可以預防感染。
★網絡。
★完全不信。
★我通過網絡得知是假的,因為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在重慶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需帶上身份證。
微博。
★認為這可能是真的。不確定。
★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平臺的官方信息證實是謠言。
★上海查獲多起人員藏匿於轎車後備廂以及有人跨越高速公路護欄進入上海金山。
★微信。
★覺得後備箱那麼小,塞不下幾個人。
★經上海警方調查,相關信息不實。
學生的信息來源是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自媒體;個人感受多是「半信半疑」「不確定」等;查實途徑則是「官媒」「警方」等。
有學生特別關注此次「社會熱點」「疫情」,如學生劉子源:「新冠肺炎無法醫治」、「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生為「零號病人」、「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鞋子會把病毒帶回家」、「發燒了捂出一身汗可以退燒」、「吸菸者感染肺炎機會低」、「無症狀感染者也傳染」、「曬太陽可以殺滅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肉類海鮮不能吃了」、「空氣淨化器可以過濾病毒」等十條信息,都與「冠狀病毒」相關聯,可以回答所有「防疫」的問題,就是一個「防疫」答疑匯總。
不僅如此,學生通過信息的「彙編」「思考」「查證」,總結出「辨別信息真偽」的「小妙招」。
辨別信息的真偽我有如下小妙招。(羅列要有條理,可以和家人討論。請每個學生至少講出三個方法。)
生1:(1)微信上的小文章達到多不可信,最好從正規公眾號閱讀文章。
(2)目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大都來源於國家衛健委,看信息時要看是誰發布的。
(3)得到信息時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也要對信息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生2:(1)首先要看新聞的發布者,發布途徑。如果是正規的官方網站、權威部門發布的新聞,可信度較高;如果是一些不知名的公眾號,或者是個人發布,這樣的就不可信,更不要去轉發傳播。
(2)我們平時應該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對新聞真假的辨別能力。
生3:(1)我需要認真分析信息的發出者。比如有一些信息是權威部門發出的,這些就有較高的可信程度。有的信息是微博上的個人發出的,就要多審查判別了。
(2)多向他人請教,多問為什麼? 如果你看到了一個不知真假的信息,你可以去請教爸媽。家長比我們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閱歷,可以有更加準確的判斷。
(3)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多在學習一點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知識。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加具備辨別能力,我們要主動的學習更多的知識,除了書本上的還有書本外的各種常識,這樣才能分辨出真假信息。
通過「項目式」自主學習,學生對於信息的辨別,使用了「正規」 「官網」等信息渠道方向,更多的使用「保持」「請教」「查找」「探究」等學習態度與方法,且追求信息的「合理性」「準確性」「可信度」等。
在學生的「辨別信息的真偽有妙招」中,「需要認真分析信息的發出者」「多向他人請教,」「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多探究,查找相關資料」等,這些都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真切感悟,在探究中培養了思辨能力,提升面向的未來社會勝任力。
「項目式」自主學習,對於小學生看起來有些難,但可滲透,埋下一粒種子,在初中、高中及以後的學習中,發芽成長,為終身學習打基礎。
學生感言:學會了自主學習、獨立發現問題和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春節,我們大家都在和新冠肺炎奮戰,也因新冠肺炎疫情,新學期延期開學了,各個學科的老師們不是給我一些東西去學,而是給一些事情讓我去做,在這個過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學到東西,同時還讓我學會了自主學習、獨立發現問題和尋找答案,真是太有趣了!如果課上還能有和同學合作完成競賽項目搶分的遊戲就會更好玩了!(X1801黃丹)
家長感言:我們都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
作為受益的家長一員,我感覺學校的家庭項目式學習有以下好處:
第一,項目式學習賦予了孩子自我管理的動能。熟悉的課程又是和學校不一樣的內容和要求,孩子覺得新奇有趣,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學習的狀態之中,自覺地對自己進行約束和管理。
第二,項目式學習賦予孩子探索的樂趣。項目式學習,老師只提出任務,如何通過查詢資料,整合資源,開拓思路,完成目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對孩子綜合性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我們都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家庭項目式學習正是要激發孩子們自我成長、自然成長的強大動能,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種子的力量「,更加茁壯地成長。(D劉舒童的家長)
家庭「項目式」自主學習,於學生,是一種學習方式,帶來終身受益;於教師,是一種教研模式,多角度研究「知識點」的關聯與延伸;於家長,更是對教育的一種重新認識與參與責任。
我們的反思:教育的發展是什麼?
特殊環境下的教育在重大社會公共事件中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嘗試與不斷改進中,原以為「居家」學習的顧慮、不利及不安,也都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中,變為有利的教育環境,其實,改變的不僅是「學習方式」,而是整個教育生態,從教材研討、項目設計、自主學習及教師教學方法等全方位發生著改變,這在以往的教育環境中所不能企盼的。
當然,居家學習存在的教育問題也不少,如學生學習條件不一,家庭重視程度也不一,學生自主性或不夠等,但這些「項目」「自主」的方向與試驗,,為今後的學習提供了新的視角與選擇,值得教師去嘗試、去實踐,更需要在過程中修正、調整與提升,這就是教育的發展,這就是「自然生長」的方向。
參考文獻:
【1】KILPATRICK W H. Foundations of Method: Informal Talks on Teaching[M]. New York: Macmillan,1925: 348.
【2】夏雪梅 《從設計教學法到項目化學習: 百年變遷重蹈覆轍還是涅槃重生?》 《課程與教學》 中國教育學 19. 04: 57-62 1002- 4808 ( 2019) 04- 005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