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早釀造酒的國家,千百年的演變繁衍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 但是酒文化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外國各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酒文化。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外酒文化都有哪些差異吧。
首先就是酒的種類的不同;
最有代表性的中國的酒就是白酒,其實如果換一種說法也可以說中國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
白酒的歷史悠久、工藝成熟、利用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的各種糧食發酵蒸餾得到高品質的白酒。
中國從古代以來就是糧食大國,中國人自耕自種的糧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飽腹要求,更是通過白酒滿足了人們對美的享受的追求。
而西方的代表的酒則是葡萄酒。
西方因為地理因素,土地相對貧瘠,糧食的產出僅能滿足人們的飽腹要求,無法滿足人們對酒的美的追求。
糧食沒有富餘,但是不挑生長環境的葡萄在西方生長的極其旺盛,大大滿足了西方人們對於酒的追求,於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葡萄酒則由此而生其次就是飲酒禮儀的不同了。中國人更看重人,而西方人則更看重酒。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的飲酒禮儀則體現了對飲酒人的尊重。宴請客人時,客人要坐在對著門口的位置,主客的位置是固定的,而敬酒次序也是固定的。
敬酒時要從主人開始敬,主人不敬完,別人是沒有資格敬的。而敬酒一定是從最尊貴的客人開始敬起,敬酒時酒杯要滿。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敬酒要主動敬酒,而且講究的是先幹為敬。
中國的酒文化深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在飲酒過程中處處體現著對飲酒人的尊重。而西方人飲用葡萄酒的禮儀,則與中國人恰恰相反,他們更加注重對酒的尊重,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從色香味各個方面品鑑葡萄酒。
在品飲順序上,講究先喝白葡萄酒後喝紅葡萄酒、先品較淡的酒再品濃鬱的酒、先飲年輕的酒再飲較長年份的酒,按照味覺規律的變化,逐漸深入地享受酒中風味的變化。
西方人的飲酒禮儀、飲酒文化都是為更好的欣賞美味而制定的。
飲酒的目的不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知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老先生的一句話,讓我們可以看到,酒其實是用來聯絡感情的,人們依靠飲酒來追求酒之外的東西。
有人用酒來排解孤獨,有人用酒來忘卻煩惱,也有人用酒來表達喜悅,中國人的酒更像一種工具,而不像一種享受。
而在西方,飲酒的目的往往是為了享受酒的美好而喝酒。
西方的葡萄酒也有交際功能,但更多的人飲酒是為了享受酒的美味。
比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發現,酒文化之間的差異其實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注重寫意,注重內裡的內涵。而西方人則注重寫實,注重外表的享受。
所以中西方酒文化的差異也是人們思想的差異。但不管葡萄酒還是白酒,喝酒的人享受到了,那就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