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數學題很燒腦,孩子們不會做,家長們也未必能做出來。
在網上經常看到「數學題研究生不會做,博士生不會做」,雖然這種說法有誇大的成分,但研究生、博士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可能不符合小學生的知識面,用了複雜的理論去解決問題,以至於小學生們聽得稀裡糊塗,一腦子問號。
比方說小學學的雞兔同籠,課本中教學生們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如果讓大學生做這類題 ,就會選擇用二元一次方程。如果你用方程給小學生講雞兔同籠,他們怎麼可能聽得懂呢?
有這樣一道二年級的數學題,孩子看後完全不知道怎麼做,家長看後也懵了,這該怎麼做呢?太難了吧。
在數學課本中,加星號的題有一定的難度。但題再難,也不會超過孩子們的現有水平,動一動腦,還是有做出來的希望。
袋裡的糖果在10~20塊之間。平均分給3人,還剩一塊。平均分給5人,也剩下1塊。袋裡有多少塊糖?
這道題要靠自己做出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既要能熟練應用乘法口訣,還要對除法理解透徹。這段期間,家長輔導孩子,看到這道題,也是頭大,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解釋。
題中提到了「平均」,也就是把一堆糖先每人分3塊,平分完後,剩下一塊。假設每人分1塊糖,糖就有3×1+1=4塊;每人分2塊糖,糖就有3×2+1=7塊;每人分3塊糖,糖有10塊;每人分4塊糖,糖有13塊;每人分5塊糖,糖有16塊;每人分6塊糖,糖有19塊。同樣的方法,再用5假設。可以發現,3人平分和5人平分,在10~20之間,算下來只有一個共同的數字,那就是15,再加上剩餘的一塊糖,一共有16塊糖。
題中限定了糖個數的範圍,所以分別想一想3和5的乘法口訣表,看看乘3得出的數和乘5得出的數在10~20裡有沒有一樣的,再加1就行。
小學二年級用乘法口訣表解決,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看到這種題,又會怎麼做呢?
很顯然,此題求的是10~20之間,3和5的公倍數,求出公倍數以後再加1即可。10~20之間,3和5的公倍數是15,15再加上1就是16。
五年級的方法和二年級的方法不一樣。這類題到了五年級理解起來更簡單,對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實在太難了。
難題錯了不可怕,怕的是簡單的題也要出錯。
孩子們在剛開始學除法,做題挺迷糊的。一做題,「加、減、乘、除」一個一個挨著猜,碰對哪個算哪個。這就是孩子們沒有弄明白題意,也沒有掌握加、減、乘、除在應用題中該怎麼用。
很顯然,這是一道基礎題,圖表達的十分清楚,就是把10個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裡面有5個桃。正確的算式應該是10÷2=5。做題的小朋友沒有理解圖的意思,只看到5個桃子在一塊放著,以為是10÷5,算成了把10平均分5份,一半的分數被老師扣掉。這3分丟的太容易了吧!
一些小學數學題考的知識點很多,出的題型數不勝數。有的家長認為,沒必要做太「花式」的數學題,實在太難了,打擊孩子的信心,還是以夯實基礎為重;有的家長很願意讓孩子多做題,接觸不同類型的題,拓展孩子的思維。大家遇到過什麼樣的小學難題呢?歡迎留下你的評論。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