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大學科技城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穩紮穩打 善作善成 自去年5月至今,大科城緊緊圍繞校區、城區、景區、園區四區融合,堅持品質提升、合作共創兩大工程,建設一年取得亮眼成績

  後湖國際藝術園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全面開園,一座無邊界藝術園區正加速崛起。圖為藝術園標誌性建築之一的腳手架博物館,前身為一座廢舊廠房。

  大科城「一圈、一廊、一街、一鎮、一區」的科創經濟發展新格局中,西湖網際網路58小鎮將為大科城搭建更高層次的網際網路平臺。  嶽麓區委宣傳部供圖    

  麓山南路二裡半區域全新打造的書香坪文化牆,還原了麓山腳下千年文脈和歷史傳承。  嶽麓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

    

上海楊浦科技創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官遠發     

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大科城城市設計參與專家楊建覺

  

  滔滔湘江,巍巍嶽麓,三千年湖湘文脈源頭,省會知識與創新策源地——大學城掀起了一場「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時代革新。

  時針指向去年初夏,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專題調研,首站來到麓山腳下,提出要把這裡打造成湖南知識的源泉、人才的高地,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城」,並期待「用一年時間的整治和改造,讓師生和周邊市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去年全國「兩會」上,杜家毫再次提出「把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打造成亮麗新名片」「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既是自信,也是鞭策,更是杜家毫對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殷殷囑託。

  藍圖繪就,考卷擬好。教育興城、打破「圍墻」、創新創業、久久為功——對於如何建設大學科技城,杜家毫給出四大關鍵詞。嶽麓區肩負起大科城整治建設「主力軍」責任,緊緊圍繞校區、城區、景區、園區「四區融合」,堅持品質提升、合作共創兩大工程,穩紮穩打,善作善成。

  一年過去,又到初夏。一座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拔地而起,初露光芒,取得「亮眼成績」。

  亮眼成績單

  亮眼成績一

  四區融合,破除「圍牆」共建共享

  這個學期,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周五下午的無課時間,湖南大學法學院大二學生陳勁宏都會以桔子洲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助理的身份,按時去街道上班。雖然才20歲,但經年初至今的數月鍛鍊,他已熟練各項工作,與居民打成一片。

  「學生們對這種模式非常支持,也願意投身進來,我們在學校裡學書本知識,如果能接觸到社會、去基層實踐,對成長和未來工作都有很大幫助。」像陳勁宏這種,在學校和社區之間無縫切換、演繹「雙重」角色的社區掛職學生,湖南大學與湖南師範大學共有20名。

  街道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大學為社區幹部開設充電課堂……區校、街校共建在志願服務、道德共建、社區教育等多個方面共享共榮——這正是大科城啟動建設一年來「四區融合」的一個生動剖面。

  大科城「校區、城區、景區、園區」的「四區融合」課題,一直擺在決策層和執行層的首要位置。一年時間,四區之間的「圍牆」破得怎樣?融合文章做得如何?

  「要打破思想認識的『圍牆』,引導幹部群眾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政治帳,正確處理好舍與得、短期與長期、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嶽麓區委書記周志凱多次強調打破思想觀念「圍牆」的重要性。今年3月,麓山南路天馬憶街附近還在進行工程收尾,在此開眼鏡店20多年的老闆還抱怨工程對店子生意帶來影響,不過2個月,麓山南路煥然一新,人行道、兩廂門店變化大,不僅大大提升了門店形象,更增加了客流,眼鏡店老闆喜笑顏開。

  打破思想觀念的「圍牆」,把最好的地段拿出來給高校搞科研園區,把賺錢的商業項目停下來給高校建設創新基地,出資出力與高校一起把大學周邊的環境整治好、美化好;打破行政級別的「圍牆」,建立由政府、景區、學校等多元主體組成的溝通協作機制,健全區校問題共商、責任共擔、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實行「一月一碰頭、一季一調度、半年一總結」;打破行業分割的「圍牆」,構建創新驅動綜合體,突出區校共建、政策引導、市場運作,推動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構築景城聯動、校地合作、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

  高校是關鍵角色,城區是空間載體,景區是獨特標識,園區是重要支撐。如今,行走在大科城,無論是高校教師、學生,還是街邊商戶、普通市民、遊客,又或是一線揮灑汗水的基層幹部,入駐園區的科技企業,大家早已凝心聚力「一盤棋」,積極支持、參與著大科城的建設,見證著時代賦予這片土地的責任與未來。

  亮眼成績二

  品質提升,不僅看顏值更要靠實力

  「寬闊的路面、改造後的校區、當街門店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陽光明媚的藍天白雲下,車水馬龍、綠樹成蔭,樂壞了三所大學的學生和周邊居民……他們或三五成群騎車,或交流學習,或飽享美食,或談笑風生,處處洋溢著大學生活的美麗青春,煥發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獨有生機和魅力。」一年來,攝影師李宏松前後三次步行貫穿麓山南路,用攝影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了建設者們的汗水、師生們的快樂、麓山南路的巨大變化。

  明渠改造、河湖連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園路綠道施工、廣場鋪裝已完成……作為大科城的重要部分,後湖片區正從一顆蒙塵的「明珠」加速蛻變,年底實現全面開源指日可待。

  「63元第一次,63元第二次,63元第三次!恭喜我們的2號競標者周斌獲得門面的租賃權!」5月15日上午,為了對集體門面進行清理,重構提質街道商鋪業態,大科城片區內的嶽麓街道黃鶴村召開了一次集體門面招標大會。黃鶴村位於後湖片區,曾是髒、亂、差的「城中村」典型,極大拉低了後湖顏值和品質,在不搞大拆大建的有機改造思想指導下,村上部分老舊民居重獲新生,街道範圍內的低質商業業態,也得到集體清理重構。

  「樓宇商鋪為大科城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尤其是產業化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間,而業態的定位、政策的支持、服務體系的建立,可以為科創經濟提供堅實基礎和後盾。」嶽麓區服務總部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曹成文說,雖然正式啟動建設僅一年,但不僅是「面子」,大科城的「裡子」也得到了質的提升,硬體軟體提質提檔效果明顯。

  作為長沙積澱最深的老城區之一,大科城品質提升的另一大難點,在於老舊小區的硬體提質、服務提檔。如何在不損壞大科城整體建築風格、人文風情的基礎上,對年歲已久的老舊社區整體來個大提升?

  「區域內實施監管的19個提質提檔社區已納入大科城PPP項目,新民路等16個社區完成了初步設計方案,根據大科城整體城市設計,正在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後期新增的湖東等3個社區正在進行方案設計。天馬社區、湖大社區已啟動建設。」嶽麓區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負責人介紹,市政配套、景觀綠化、社區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正在分階段有序推進,近期更是出臺了大科城首個城管綜合治理辦法,成立了由城管、公安、交警、工商、食藥監、交通等方面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社區居民、高校師生、周邊商戶積極參與到片區的城市精細化管理中來。

  以麓山南路綜合整治、瀟湘路提質改造、西二環輔道拓改等為代表的「三縱十橫」道路綜合整治、精緻化建設;以後湖國際藝術園、西湖文化園、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等為代表的樓宇商鋪業態重構、功能分區、精準化整治;以老舊社區提質提檔、片區綜合治理為代表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大科城正大步邁向「中國最美」。

  亮眼成績三

  合作共創,一出校園就進創業園

  不久前,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趙中偉和他的團隊,「打包」了一貨櫃「黑科技」裝備,「拖箱帶口」從長沙去到青海格爾木東臺吉乃爾鹽湖。巨大的貨櫃內接有幾根可「化腐朽為神奇」的水管,能讓鹽湖高「鎂鋰比」滷水,淨化成優質「南美鹽湖滷水」——這項或將改寫我國乃至世界鋰產品產能的原創顛覆性技術,以1.048億元的高價,從中南大學「轉」出,落戶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

  「這只是我們眾多厲害項目中的一個,現在總部已和120餘家企業(項目)達成入駐意向,其中50家企業已註冊在總部。」院士創辦企業(項目)4家,世界500強2家,「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知名學者創辦企業5家,上市公司5家,教授領銜企業33家……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伍曉贊如數家珍,他感慨,如果不是嶽麓區與中南大學釐清組織架構,為公司配備高級人才並推動支持總部和企業入駐的各項政策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效果不會如此快速凸顯。

  張堯學院士領銜的透明計算項目,陳曉紅院士領銜的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生態文明建設項目,黃菊芳教授領銜的「生物銀行」項目……作為大科城「一校一園」合作模式的王牌園區之一,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高端科創要素集聚態勢日益明顯。

  在備受矚目的後湖國際藝術園,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小鎮已吸引朱訓德、段江華、陳和西、舒勇等80餘位知名藝術家入駐創作;總投資5億元的湖南大學創意設計小鎮為藝術園的龍頭項目,已引進「新東方」「新航道」「湖南省話劇團」等知名企業38家,致力於打造創新創意創業平臺;擁有近130棟民居、共計5.4萬平方米商業面積的科創夢想小鎮,已吸引了58眾創、麓客眾創、省美術館、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中京合一文化傳播、798弘泰資本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入駐……

  如今,展開大科城規劃圖,嶽麓區與幾所高校合作共創的「一校一園」模式,正讓大科城「一出校門就進創業園」的夢想照進現實:

  依託中南大學在新材料、信息計算等方面優勢,共建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基地;依託湖南大學在規劃設計、人工智慧等方面優勢,整合錦繡瀟湘文創產業園、嶽麓書城等資源,合力打造阜埠河路「創意涉及小鎮」、桃子湖「高校雙創街」;依託湖南師範大學在文化創意、基礎教育等方面的優勢,共建「後湖國際藝術小鎮」;與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商學院合作共建、推進中醫藥產業基地、「萬創總中國·湘江中心」等項目;依託58眾創、麓客空間、弘德創智等高標準、集中式眾創平臺,結合整理出來的存量物業和創客空間,推動形成「園區+眾創空間+創客空間」的完整創新鏈。

  亮眼成績四

  服務保障,科創、改革、人才、要素等共築大科城

  一座面積達23平方公裡的「中國最美大科城」崛起,老城區與原始山湖對發展用地的限制如何破解、巨額的建設經費如何解決、怎樣留住人才……建設大科城的服務保障體系如何在一年時間內快速搭建?

  「政府為了方便群眾,連設計都重新規劃了,我們也應該配合政府進行整治建設,指揮部用心了!」夏偉是大科城麓山南路綜合整治項目中的一名徵拆幹部,9號標段新的規劃出來後,小區一樓的院落沒有了出入門,群眾直呼出行不便,他立即上報指揮部,與設計方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規劃了一樓院落的設計方案。新的方案不僅方便了群眾,更為小區帶來了新的美感,當他拿出新的規劃圖時,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

  正是像夏偉一樣紮實服務在一線的最美大科城建設者們和理解、支持大科城建設的群眾,大科城「群眾關注度高、利益涉及面廣、時間要求嚴苛」的徵拆瓶頸才在短時間內得以破解。

  資金籌措方面,一年來,嶽麓區以湖南金融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快「湘江基金小鎮」建設,推動科技與金融聯姻、與產業聯動,暢通擔保融資、信用貸款等專項融資渠道,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機構助力大科城建設,截至目前,湘江新區、嶽麓區聯合成立產業基金300億元,基金小鎮基金管理規模達960億元。為了做好整治建設,嶽麓區總投入達90億元。

  中南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的江西人魏新,因被黃菊芳教授領銜的「生物銀行」項目和大科城平臺、政策吸引,去年12月,他毅然放棄GE通用公司的廣闊平臺,加入湖南中歐合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新的計劃是,在黃菊芳教授的帶領下,和團隊一起探索我國「生物銀行」建設(生物樣本庫)的行業標準,助推湖南的生物醫藥行業創新發展。

  選擇築夢大科城的青年才俊,麓山腳下千千萬。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大科城的建設發展,終究要靠國際國內人才的匯聚助力。為此,嶽麓區用好用足「芙蓉計劃」「人才新政22條」等省、市、湘江新區人才政策紅利,大力推進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在住房、落戶、就醫、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惠。據悉,去年以來,嶽麓區就以市場化手段精準選聘了20餘位專業人才助力大科城建設。

  此外,在充分借鑑北京中關村、上海松江和楊浦等地經驗的基礎上,記者了解到,嶽麓區正積極探索構建適宜大科城的發展體制、治理機制,以統籌產業招商、政策落實、科創服務,使各種要素相互關聯、有機作用。

  決策層聲音

  世界上以產業而興的城市有盛有衰,唯有以教育而興的城市永不衰落。在我看來,中國最美的大學城就在長沙的嶽麓山下。要堅持城區、景區、園區、校區聯動,齊心協力推進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提質改造,著力突破思想觀念、體制機制、規劃建設、公共服務、產學研用等各個方面的「圍牆」,致力打造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更好地釋放創新活力、匯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業熱情。建設大學城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想清楚、看明白,保持定力,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一屆接著一屆幹,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杜家毫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創新」二字,明確「七大戰略」,強調「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就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做出新的部署。這些都為建設大學科技城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要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聯動發展,推進校企深度融合,讓大學科技城成為沒有「圍牆」的創新高地,成為全國領先的自主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胡衡華

  嶽麓山是湖湘文化的文脈之山,片區內高校實力突出,高端人才聚集,科教資源密集,生態優勢獨特,具備打造國際一流大學科技城的基礎和底蘊。對此,我們既要有文化自信,又要有戰略定力,更要有務實精神。堅持打破圍牆、融合發展,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精準精細、提質升級,推動內涵式發展,堅持夯實基礎、強化保障,恪守久久為功的定力。

  ——嶽麓區委書記 周志凱

  專家金點子

  抓住時代機遇吸引人才、校友回流興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談大科城

  問:一年時間過去,大科城的諸多變化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答:印象最深的是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拔地而起,有一座大學城的味道了。

  問:科教和專家資源應該是大科城最核心的資源之一,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您覺得院士、專家、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在大科城的建設發展中應當充當何種角色?如何作為?

  答:湖南、長沙要發展,要好好依靠大學資源。無論是院士、專家、教授,實際上都是老師,大學老師的天職還是人才培養,培養特別能夠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人才。在這塊,我覺得高校教師應該發揮「頂天立地」的作用,把高校的優秀成果進行孵化、轉化,從而形成產業優勢,並讓每年畢業的數萬學子能留在本土,留在湖南,創業興業。其次,我覺得我們的院士、教授,特別是數百萬校友,要為大科城提供寶貴的智力支持,為「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湖南助力。

  問:區校合作一直是大科城建設以來的重要著力點,對於高校與政府的合作,在目前已取得的成績基礎上,是否還有好的建議和想法?

  答:我們現在和政府的合作還是不錯的。一是政府和學校共同合作搭建園區平臺;二是我們作為創業導師,在學校、園區擔負著學生創業指導、成果孵化與轉化的責任,也出了很多亮眼成果。現在推行「放管服」改革,企業註冊、審批等方面已經方便多了,但我覺得下一步還可以在人才支持力度、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做得更好。湖南還是特別出人才的地方,以前的人才大量去到北上廣深,這幾年出現了回流,這在於長沙飛速發展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大科城建設如火如荼,更是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應當緊緊抓住,吸引人才、校友回流,並讓他們願意在這裡興業生活。

  大科城將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新引擎

  ——上海楊浦科技創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官遠發談大科城

  問:您一路見證、參與了楊浦的蛻變。楊浦目前成為了大科城的對標區域,就您看來,大科城和楊浦有哪些相似之處?有哪些特色或者發展優勢?

  答:與楊浦相比較,大科城有相似之處,但更有發展優勢。

  首先,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楊浦有百年大學、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的「三個百年」底蘊。嶽麓山擁有千年學府嶽麓書院、佛教名勝古寺麓山寺、四大名亭之一「愛晚亭」,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優勢。

  其次,都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楊浦區域內有高校10餘所,「兩院」院士60多位,科研院所百餘家,國家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餘家,國家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有33個。嶽麓山周邊集聚了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院所20餘所,有「兩院」院士30多位、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6個、高校師生40餘萬名。

  最後,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大科城獨有的發展優勢。

  問:大科城的建設,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是策源與主線。在這方面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好的模式或者運營智慧嗎?

  答:根據楊浦10多年的發展,主要的經驗有以下三點:

  一是學城融合,充分發揮高校溢出效應。譬如,楊浦與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的上海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是位於灣谷科技園的世界級類腦人工智慧研發和產業孵化平臺,區校雙方共同出資設立了人工智慧產業引導基金,吸引成像中心、深度學習、晶片中心、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研究機構、企業等集聚。「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是楊浦與同濟大學重點合作的以現代設計產業為主體的重點功能區,構建區域產業聯盟,吸引國際知名設計企業集聚,推動設計產業國際化和高端化發展。

  二是產城融合,著力提升產業競爭能力。一批全國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已布局楊浦,包括新能源汽車、北鬥導航、太赫茲、超精密製造等領域。實施「十、百、千」工程(即5年培育上市企業10~20家,市、區小巨人企業100家,每年新增近千家科技企業),培育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有7000餘家。

  三是創城融合,讓老工業區變成創新創業熱土。楊浦首創了「創業前—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四級孵化服務鏈,還搭建了由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科技園區、公共實訓基地、街鎮創業園區及各類眾創空間組成的「五位一體」創新創業載體。在楊浦,創業者可以便捷獲取各類創業服務。這裡不僅有「24小時,創業不打烊」的IPO Club咖啡館,還有各類「眾創空間」50餘家。

  問:比照世界一流大學城和楊浦的發展軌跡,大科城的發展,您有何好的建議?會不會和大科城有深度合作?

  答:楊浦實現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華麗轉身,這期間經過了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大科城正式啟動建設僅一年時間,周邊環境氛圍已經有了明顯提升。只要按照目前既定的戰略規劃分步實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科城高新技術產業實力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斷提高,高素質人才大量集聚,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將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新引擎。同時,我也期待楊浦與大科城能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雙創事業的持續發展。

  讓每個設計意猶未盡、意味深長

  ——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大科城城市設計參與專家楊建覺談大科城

  問: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今,除了出國留學、訪問,其餘大部分時間您都是在麓山腳下、大學校園度過。您覺得大科城建設,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意味著什麼?

  答:大科城概念的確立和當下實實在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於嶽麓山和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實至名歸的「弦歌不絕」,於長沙乃至湖南的大眾百姓是一種適時的精神勵志,於三所大學則是嚴峻挑戰:怎麼做才能對得起這個名分,任重道遠,一點也不能含糊。畢竟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城,不是易事。

  問:和您以往的設計相比,大科城城市設計最大的特色和難點在哪裡?就目前的呈現而言,您打分最高的是哪部分?

  答:大科城的第一個重要載體是長達五公裡的麓山南路,它第一次嘗試將三所大學校園和數十萬的教師和學生有序、有趣、有機、有力地串聯,構築麓山腳下一道和諧亮麗的城市風景線、一條展示大學文化與文明的複合履帶,一個助推湖南教育與科技騰飛的沖天火箭。從環境藝術角度思考麓山南路設計,我不關注風格、流派或主義,看重的是如何挖掘並講好每個大學的故事,讓每個空間和場景對師生來說意猶未盡、對遊客而言卻意味深長。百歲牆(師大)和天馬憶街(湖大)兩個場景設計確實費了心力,卻留存了美好的創作記憶。 

  問:作為設計界前輩,畫圖紙是您最拿手的。在大科城,您會建議大學生和外來人才如何畫好人生在此開端的這張圖紙?

  答:我理解一流的大科城,要在兩個指數上「達標」。一是魅力指數,即校園環境、街道空間、建築顏值、科研設備等硬體建設上要達標;二是動力指數,即在教育哲學、人才觀念、科研精神等軟體建構上更要與世界一流大學城接軌,這樣才能具備大科城發展的恆久動力:堅持真理、永遠創新!對於在大科城追求夢想的年輕人,我樂意分享的是:萬事開端,先強大自己。

  市民看變化

  「小黃車」2016年底進入大科城區域,那時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普遍嚴重。現在大科城倡導慢行交通,建設了專門的自行車道,政府對停放區域因地制宜做了劃分,高校學生也有志願者和我們的運營團隊共同清理單車,騎行環境有了質的改善。(OFO「小黃車」政府事務負責人餘穎)

  大科城啟動建設時,我剛大一,那時的感覺就是道路坑窪多,市政設施不完善,門店經常佔道經營,體驗不好。現在是全新的道路,單車分類,還增加了不少紅綠燈等交通設施,原來矮、破、小的門店現在都整潔一新了。我們班33個人都參加了社區安全巡防、衛生環境治理的志願服務。(湖南大學法學院大二學生陳勁宏)

  我們是去年3月來這裡開店的,那時整條街小商小販特別多,環境衛生不好,拉客的噪聲汙染也很嚴重。現在完全改變了,路乾淨,衛生好,也沒有大的噪聲,而且會有工作人員不定期來門店和我們溝通、檢查,遊客的反饋也不錯。好的習慣就是這樣,堅持下來就養成了。(嶽麓山南大門登高路蜜覓餐廳老闆孫利芳)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鄒麟 攝

  本版撰文/洪虹

來源: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在四川綿陽成立
    共青團綿陽市委積極聯絡在綿陽的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和高等院校團委,日前,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成立儀式暨第一期中國科技城青年大講堂在綿陽成功舉行。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李華,共青團四川省委副書記王惠明出席儀式並致辭;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胥錦成出席儀式並講話;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述出席儀式。
  • 湖南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創新創業的最美舞臺
    從千年前的山間庭院嶽麓書院始,到百年間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29所高校環山成城。看似自然生長,實則發生了萬千故事。  今天,當外來人還在為嶽麓書院門前那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對聯,感嘆湖南人自傲時,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建設正排空而來,提出了創建「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的目標。  也許,你知道她從哪裡來,但你知道她要向何處去嗎?
  • 蕭山科技城大利好!尚德教育首次亮相,對標崇文學軍 共建一流名校
    管委會籤署教育引智協議,三方將引進尚德教育品牌,共同創辦浙江一流、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及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全面提升蕭山科技城基礎教育質量。相信在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與名校集團的攜手共建下,科技城尚德實驗學校與尚德理想國幼兒園必將成為影響力大、知名度高、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一流配套支撐一流城市引入崇文和學軍資源,新辦高品質幼兒園與九年制學校,是蕭山科技城不斷完善高端教育配套的重要體現。
  •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的綿陽,為何至今都沒有建大學城?
    綿陽作為四川第二大經濟體,有著中國唯一科技城的桂冠。其中學教育更是領先了整個西部地區,每年都會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高等學府輸送許多優秀的人才。但綿陽自身的高等教育卻相對較弱。目前,除了西南科技大學外,其他的均為學院和專科學校。與鄰近的南充相比,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 晨風丨全力建好嶽麓山大學科技城——二論集中精力抓好經濟新的...
    大學是傳播知識的殿堂,是創新思想的源泉。城市與大學之間,渾然成為血脈相連、共生共榮的共同體。建好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對湖南發展的帶動作用怎麼評估都不過分。應該說,從「大學」到「大學城」再到「大學科技城」,從各吹各的號、各走各的路、產學研政之間「圍牆」聳立到校園與城市間的「圍牆」被拆除、技術與市場間的「圍牆」被打破,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建設已經走過了一段蝶變升華的軌跡。
  • 丹麥奧爾堡大學、北京華凱世紀等入駐南繁科技城!
    本次籤約的項目包括海南省科技廳、東北石油大學、海南大學、非洲科學院賈銀鎖院士工作站、丹麥奧爾堡大學、廣州市賽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凱世紀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太原光明之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計8個。非洲科學院賈銀鎖院士工作站 入駐南繁科技城在儀式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非洲科學院賈銀鎖院士工作站與三亞大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四方合作協議,非洲科學院賈銀鎖院士工作站正式入駐南繁科技城。
  • 快來看,綿陽科技城新區怎樣建
    建設綿陽科技城新區,綿陽承擔著怎樣的使命?如何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12月24日,記者採訪了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此詳細解答。  「緊扣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的國家使命,綿陽科技城新區其實可以理解為推動科技城建設的最新舉措,與此前一系列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綿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綿陽科技城新區的謀劃始於2020年上半年,新區申報請示於2020年10月正式提交。
  • 三峽大學:把一流機械專業建在一流企業上
    12月21日,三峽大學黨委書記李建林帶隊赴長沙三一重工考察調研,就人才聯合培養、一流課程建設、實習基地建設、科技項目合作等工作座談交流,三一重工國際總部副總監唐建國、副總監朱勁松等參加座談。雙方回顧總結了2020年的合作經驗,對下一步的合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並達成共識。
  • 餘杭丨杭州未來科技城構建一流雙創生態體系
    目前,杭州未來科技城已集聚各類企業1.4萬餘家,其中絕大多數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他們研發的產品需要有落地應用場景,才能不斷完善,推向市場。「如何推動這些企業更好發展、實現產業化,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很多企業有『黑科技』,希望在科技城優先落地應用。根據實際情況,我們盡力提供應用場景,幫助他們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批量生產推向市場。」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負責人說。
  • 中國海洋大學首批174名海南專項研究生整建制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8日消息(記者 利聲富)7日,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2020級174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整建制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這也是中國海洋大學首批海南專項研究生。據中國海洋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由海南省、中國海洋大學、三亞市等三方共建,是中國海洋大學建設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繼浙大杭州科創中心之後,又有名校落戶蕭山科技城
    1牽手崇文和學軍實現教育配套躍升尚德教育是由蕭山區教育局、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和蕭山科技城管委會共同創辦的教育品牌,將打造「浙江一流、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及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據悉,新創辦的幼兒園與九年一貫制學校雙雙落地在蕭山科技城核心區,暫定名為杭州市蕭山區科技城尚德實驗學校、杭州市蕭山區尚德理想國幼兒園。
  • 雙名校的淨地,雙湖科技城這一次又要搞大事情?
    鄭州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大學等各級公立名校星羅棋布,置業在高新區這樣的教育強區,即便無法直接入學,但名校的文化素養卻相當深厚。▲新鄭州大學南門當下,學校資源成為多數購房者置業關注的第一要素,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迎來首批高校入駐學生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2020級新生報到。呂超供圖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2020級新生報到。呂超供圖中新網三亞9月7日電 (呂超)9月7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迎來首批高校入駐學生——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174名研究生。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2020級新生就讀專業涉及海洋科學、水產、生物學、海洋技術、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漁業發展、資源與環境、會計等專業。這也是2019年11月9日正式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來,中國海洋大學在該地迎來的首批新生。
  • 科學網—樊明武院士:大學建一流要少些功利主義
    朱建華 攝 「學校要建一流,儘量少引入功利主義,錢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不要以為有錢就可以買到諾貝爾獎。」12月28日晚,湖北省科協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樊明武院士在華中科大第二期研究生「學術誠信公約行動」閉幕式上,作了主題為「誠信與我們——創建一流大學的一點想法」的報告。
  • 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 2020年將推進33個重點項目
    根據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未來科技城定位為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重點圍繞智能製造、航空航天、6G、網絡信息等領域,建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打造國際一流應用性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範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  未來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位於成渝發展主軸——東部新區。
  • 成都高新區攜手川大、電子科大 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
    每經編輯:劉豔美未來科技城效果圖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8月21日,未來科技城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成都高新區舉行,該區於同一天相繼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籤署合作協議,攜手兩大高校發力科技創新,加快推動未來科技城建設
  • 2020年蘇州科技城醫院招聘臨床醫學研究所PI公告
    2020年蘇州科技城醫院招聘臨床醫學研究所PI公告已公布,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2020年8月25日-2020年9月4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年蘇州科技城醫院招聘臨床醫學研究所PI公告   一、醫院簡介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科技城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轉化醫學於一體的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醫院還是江蘇大學、南通大學、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高校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速看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高校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速看 2020-05-24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蕭山引入崇文、學軍資源,將在科技城新辦幼兒園與九年一貫制學校!
    據悉,此次教育引智協議,是由區教育局、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蕭山科技城管委會共同籤署,三方將引進尚德教育品牌,共同創辦浙江一流、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及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全面提升蕭山科技城基礎教育質量。一流配套支撐一流城市引入崇文和學軍資源,新辦高品質幼兒園與九年制學校,是蕭山科技城不斷完善高端教育配套的重要體現。近年來,蕭山科技城以高標準、新理念全面推進「一流國際學校+一流公辦學校」的優質教育布局,並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教育格局。
  • 南京大學教授榜上有名,科技城、科技館、科技園,江北新區有多少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十多位教授榜上有名。其中南京大學有三位教授獲得表彰。這說明南京大學在科技創新爭先上還是有傑出的貢獻的!更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是,江西尋烏中學黃才發老師也獲得了科技創新爭先獎章。要知道科技創新爭先獎章全國只有十位。而黃老師名列其中,可見他在科技創新爭先上做出的貢獻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