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倫小社:「今天懷著神聖的心情為大家解析一首周董的說唱歌曲,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即使發行超過15年了,如今聽來依然領先華語樂壇,到底是什麼讓這首歌這麼優秀,今天我們試著走進周董的內心世界」。
《以父之名》,發布於2003年周杰倫的第四張個人專輯《葉惠美》當中,是專輯的首波主打歌,當年的周董已然是亞洲天王,專輯首波主打自然備受矚目,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覆蓋聽眾達8億人之多。
當時的華語樂壇這類歌曲並不多,甚至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因為沒有人知道做出來受不受歡迎,也不知道怎麼做,但周董敢於拿這首「非情歌」來當主打,可以說信心十足。
雖然被當做主打,但是在當年這首歌的傳唱度並不高,遠遠比不上同專輯的《東風破》、《晴天》、《三年二班》等歌曲。
分析這首歌前必須要介紹一下創作背景,2002年金曲獎上,周杰倫帶著外婆參加頒獎典禮,結果顆粒無收,害得面子丟盡,於是整個2003年都帶在錄音室準備新專輯。
由於這次專輯名稱是以媽媽的名字「葉惠美」命名,因此杰倫在專輯第一首歌放入了帶有「父」字的歌來加以平衡,雖然這個「父」指的是教父而不是父親。
根據MV的劇情來看,講述的是主角(杰倫)是黑幫老大的兒子,自小親眼目睹了父親被殺害的全過程,於是下定決心要報仇,於是從此忍辱負重,最終殺了仇人的故事。
作詞方面則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杰倫的粉絲應該認識黃俊郎這個人,即《以父之名》的詞作者,對周杰倫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方文山。
2003年正是周董剛剛認識黃俊郎,而且是通過方文山介紹認識的,當時的黃俊郎窮困潦倒,只會寫書,從沒有寫過音樂歌詞,但周董又是特別愛幫朋友的人,於是現在準備新專輯時寫了2首demo給黃俊郎讓他填詞。
根據黃俊郎事後回憶,一首demo是《以父之名》,另一首demo是《同一種調調》,他覺得杰倫的情歌肯定會火,不希望因為自己的歌詞拖後腿,因此選了曲風怪異的《以父之名》來填詞。
沒想到,怪異的曲風加上怪異的作詞人,創作出華語樂壇音樂流派的另一座高峰,至今無人敢說能寫出超越這首歌的曲子。
編曲方面則是由杰倫的編曲三巨頭之一洪敬堯老師編曲,洪敬堯編曲的特點跟杰倫一樣,就是喜歡雜糅各種音樂,並且天衣無縫地運用到歌曲中。
就單單歌曲前面長達90s的前奏就不是一般人敢加進去的,雖然很可能是杰倫的主意,但要想做到在一分半鐘內讓人不切歌,就看得出洪敬堯老師的功力了。
尤其是在主歌前的幾聲女高音尖叫,瞬間把陰暗、低沉、驚悚的意境給營造出來,再加上低喃式的禱告,整首歌的主題風格顯得格外分明。
周董的演唱則是無人能敵了,曲子出自周董之手,沒人更比他了解曲子中間的含義與情感,在這首歌中周董自己給自己和聲,每一段副歌和主歌都會過渡為另一種唱腔。
整首歌沒有炫高音,沒有過多的轉音,但聽著順滑無比,5分14秒的時候,是我認為的整首歌的最高潮,在所有華麗的歌詞、編曲以及氛圍營造結束之後,出現了最後一句「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
每次聽到這裡,內心都忍不住的被代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主角,經歷著這首如電影般歌曲的每一個環節,最終故事結束,然而天剛剛亮,故事剛剛開始。
這首歌已經超越了流行歌的範疇,在這張專輯中也承擔著思考性、探索性元素的重任,事實上16年過去了,現在的年輕歌手依然沒能從優秀的歌曲中學習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