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的媽媽比較講究衛生,寶寶出生後,洗澡成為媽媽的一項要務。有的媽媽覺寶寶洗澡除了保持乾淨,更能提高抵抗力,堅持每日一洗甚至兩洗;有的媽媽則覺得洗得太勤,反而可能破壞寶寶身上的皮膚保護層,所以一周洗1-2次,到底怎樣做是正確的呢?
小寶寶多久洗一次澡合適,美國兒科協會這麼說
對於寶寶洗澡的頻率問題,美國兒科協會(APP)表示:
新生寶寶第一次洗澡主要是清潔掉皮膚表層的血汙和胎糞,胎脂不用刻意洗掉,對於皮膚有保護作用,隨著日後寶寶長大,會自行消失。日常,寶爸寶媽在寶寶大小便的時候做好清潔,就沒必要天天洗澡。1歲以內的寶寶一周洗三次就好。
對於寶寶洗澡的次數,家長也不必太糾結,像夏天寶寶比較容易出汗,渾身不舒服,就給寶寶一天洗一次。而冬天因為氣溫較低,且寶寶容易著涼,一周洗個兩三次正好。
另外要注意洗澡時間,別太長,夏天十五分鐘左右,冬天五分鐘左右即可。
給寶寶洗澡,寶寶身上哪些部位要注意?寶媽要知道
給寶寶洗澡,最好在吃完奶的一小時後,不然可能出現吐奶的現象,也就是兩頓奶之間洗比較好。
此外,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身體上的一些部位不能過度清洗,不然會影響寶寶健康。
部位1:寶寶的肚臍
肚臍會有分泌物,而且因為結構特殊,容易聚灰,看起來有點髒髒的。但是寶媽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要硬洗,擦洗帶過就好。能洗但不能扣,不然肚臍部分容易滋生毛病,對小寶寶來說非常麻煩。
如果洗完澡發現肚臍上面有水,寶媽也要儘快用毛巾擦乾淨保持乾燥。
部位2:寶寶的耳朵
很多寶媽有清潔耳朵的習慣,看見寶寶的耳朵髒,就忍不住想掏一下或者清理一下,洗澡的時候也想給寶寶洗洗耳朵的外圍。
首先,小寶寶是不用掏耳朵的,耳朵裡的分泌物雖說叫「耳屎」,但是對於寶寶的耳道、耳膜都有保護作用,而且有的耳垢聚集多了,還可能自己掉出來,寶媽一清理,還可能把要掉出來的耳屎給頂回去
另外,寶寶耳朵的外圍耳後可以清洗,但耳廓內部就算了,如果寶寶耳朵進水,容易影響聽力,還可能引起耳朵其他方面的毛病。
部位3:寶寶的滷門
寶寶出生後,滷門未完全閉合的,一般到2歲左右才能閉合。滷門的周圍會有一些汙垢,看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這塊地方,寶媽可以清洗,但不能太過強硬地洗,或者搓,動作要輕柔,洗不掉也別糾結,孩子長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會自行脫落的。
強行洗可能會弄破寶寶的頭皮,細菌容易入侵,影響寶寶身體健康。
我身邊有個寶媽就是覺得寶寶滷門周圍不乾淨,洗了兩次,結果孩子第二天發熱40多度,去醫院住了五六天才好,走的時候,醫生還叮囑她以後別洗滷門那塊區域了。
部位4:寶寶的私處
因為寶寶還小,不具備自主排便排尿的能力,通常要爸媽換洗尿布或者尿不溼,所以在家長的眼中,寶寶的私處還是比較髒的,所以清洗的時候格外注意,還會特意多用沐浴露等清潔用品。
其實寶寶的私處不用過度清洗,正常清洗就好,因為平常寶寶大小便的時候,寶爸寶媽一把已經做過清潔,沒有那麼髒。尤其是女寶寶,千萬不要清洗私處內部,人體有一定的自潔功能,洗得過度了,反而會削弱這項功能,導致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進入身體。
另外,寶寶的私處用清水洗就行, 清潔用品不要用。洗完之後,用浴巾擦乾淨,保持乾爽才是最重要的。
你給寶寶多久洗澡一次?你覺得給寶寶洗澡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幫助更多寶媽解惑,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讚或者分享吧。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