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出生於1982年7月,大學就讀於廣東一所重點本科院校法學專業。2005月7月,大學畢業後,在家族的影響下,他選擇了報考家鄉的公務員。
他的家鄉是在粵西北落後地區,他所報考的某市直機關單位競爭並不是很激烈,他筆試成績第三,與第二名的成績相差0.5分,與第一名的成績也僅僅相差2分,也就是說,前三名的人幾乎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入面試。雖然他在大學時任學生會副主席,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強,形象也比較端莊,但缺乏經驗的他還是參加了公務員面試培訓班,通過精心的準備,他最終成功逆襲,如願考上了家鄉的市直機關單位公務員。
剛進入單位時,他是單位最年輕的幹部,也是學歷最高的幹部。單位共23人,50歲以上的有11人,40歲至49歲的有6人,39歲以下的有6人,大部分人的全日制學歷是大專學歷,甚至有一部分人是高中學歷,函授本科學歷。可以說,他所在的單位,人員的年齡結構很不合理,趨向「老齡化」,文化程度也不高。
在這種情況下,他來到單位工作後,得到了領導的培養。單位很多工作都交給他做,他也樂於工作,邊工作邊學習,很快就成為了單位的業務骨幹,同時,他團結同事,樂於幫助同事,同事們在工作上需要他幫忙的,他都會盡力去做,領導和同事們都非常認可他。
2006年8月,他順利通過了公務員試用期。2009年8月,科員時間滿3年,單位副科長有職數空缺,毫不疑問,他順利提拔為副科長。不久,有一個科長提拔為副調研員,空出了一個科長職位。縱觀全局,也只有他最有工作能力,領導經過充分研究後,決定任他為科室的負責人。作為科室負責人,他充分發揮出大學學生會副主席的那種組織協調能力,科室各項工作安排的有井有條,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明顯提高。任副科長時間滿兩年時,2011年8月,順利任科室科長。
2016年,市裡部署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各單位至少派一名正科級幹部到鄉村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任期3年。單位大部分正科級幹部都不願意下到基層去,最後,領導無奈之下找到王某,希望王某能到基層去任第一書記。他小孩還很小,但他充分考慮後,答應了領導的安排。
由於他所派駐的鄉村離市區有150多公裡,他只能每兩個星期回一次家看望小孩。在鄉村基層一線工作,直接與人民群眾打交道,剛開始,他極為不適。他虛心向村幹部、鎮幹部請教,學習與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他沉下心去傾聽村民的聲音,想問題、辦事情首先考慮的是村民的利益。他走遍所有貧困戶,全面掌握每一戶貧困戶的情況,精準實施一戶一策。他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大力推動經濟發展項目,促進貧困戶增收。每年的公務員年度考核,他都被評為優秀。2019年,任駐村第一書記期滿3年,他被評為全市優秀第一書記。
2019年,全市實施機構改革,需要提拔一批年輕優秀縣處級領導幹部。市委研究決定,硬性條件是要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全日本科學歷,任科長滿2年,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優先考慮。王某恰好符合這些條件,市委決定,任命他為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成為市裡為數不多的「80後」處級幹部。
他提拔為市直機關單位副局長後,一度成為市直幹部議論的焦點,有人說他運氣好,有人說他能力強,有人說他有關係……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三條要求,樹立注重基層和實踐的導向,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第八條要求,提拔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應當具備下列基本資格:提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所以,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年輕幹部都願意到鄉村去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或鄉村振興工作,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積累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