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麼?
葉芝對毛特·岡妮說,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當人們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腦海裡只有當下,總是渴望著將此刻化為永恆。
然而,葉芝穿越時光隧道,看到美麗少女的垂暮之年,想像她白髮蒼蒼、身軀佝僂的樣子。
讓我們體會到,世上最可貴的愛,是真心;最難得的愛,是心之所向,尋得一生之靈魂伴侶。
愛,在哪裡?
張愛玲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是的,愛情來的讓人措不及防,卻又好似早已準備。為了這一刻,我們在心中早已彩排了無數次。幸運的人,相遇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命運被捉弄的人,可能要苦等半生。但好在,我們相遇了。
愛的模樣?
匡匡在《時有女子》裡寫的: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
每一個女孩兒都曾有個共同的夢想,做個好妻子,好母親。
每一位少年都曾許下過諾言,做個好丈夫,好父親。
領完結婚證的那天晚上,這位丈夫以為妻子睡了。
他一個人偷偷拿出結婚證,傻笑了很久。
河南平頂山,一位身材瘦弱的老奶奶打著雨傘,坐在馬路牙子上打瞌睡。
環衛老爺爺去倒垃圾了,她在風雨中等待老伴歸來一起下班。
老爺爺說,倆人結婚四十多年了:
「可幸福了,她總是等著我。」
愛的模樣在你心裡,無需多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愛的模樣,這個模樣我們從孩提時就開始刻畫,並且不斷完善。
只是我們刻畫的總是美好的一面。我們忘了,愛情不是「我」一個人控制的,當我們刻畫的樣子變了呢?真實的他/她,會聽從我們的意願,繼續刻畫這愛情的模樣嗎?
當愛情出現分歧怎麼辦?
竇文濤-我現在覺得成熟,還有一個(標誌),就是你得接受不完美,你得接受不如意。
愛情中兩個人總是甜蜜與溫存,溫柔與浪漫。然而,當我們走進婚姻,過上了實實在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當所有激情歸於平淡,兩個人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慢慢演變成彼此厭惡,抱怨,甚至冷暴力。
電影《無問西東》中,上了大學,當了教師的丈夫曾經想要毀婚,劉淑芬用一把菜刀的暴力手段挽回了這段婚姻,但是兩個人卻生活在互相折磨中。結婚多年,丈夫對她沒有一絲情意,從來沒有碰過她,家裡的東西也是分得一清二楚。她死守著這份婚姻,生活上虐待著自己,想要感動那個男人。她把所有的飯菜都留給丈夫吃,自己只是開水泡鹹菜。
在別人眼中是好人的丈夫,對她卻只有「同屋分床,同飲分杯」的冷漠。這種冷暴力讓她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一而再地跟丈夫吵鬧,指責對方辜負了她供他上學的恩情,忘記了要和她過一輩子的承諾。面對她的辱罵和暴力撕打,丈夫如石像般毫無反應,最多冷冷說一句:你打死我,一個月少了三十元糧票。字字如刀,將她的一顆真心傷得支離破碎,讓她變得瘋瘋癲癲。
後來,她毫不猶豫的跳入了井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在跳井之前,她回首看到的,是自己跟丈夫琴瑟和諧的曾經。她一直執著於丈夫曾經對她說過的,要跟她在一起一輩子那句話。就因為一句話,曾經美好過的一幕,她搭進了自己的一生。
在她看來,自己一直在執著地堅守,以為固守著夫妻的關係,以為自己的愛就可以感動那個被愛的人。她卻不知道,這世上的一切都是可以變化的,感情也是一樣的。曾經的相愛,是真的,現在的不愛,也是真的。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想起最近看的《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一書中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獲得幸福秘方。
書中提出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指經由月暈、幻滅、內省、啟示而進入的靈魂關係,這是心靈上的關係。
我們大多數人的婚姻/愛情都經歷了月暈,幻滅,有些在幻滅中結束,另一些還在堅持。堅持中,我們需要心靈的內省,靈魂的啟示,讓心靈得以升華,發現愛的本質。
愛讓我們更加成熟,而成熟的代價是,我們越來越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然而這個時候,你以為愛還是兩個人的事嗎?不,愛是一個人的事,愛是遵從自己的本心,時刻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麼事,只問自己,如果是愛,會怎麼做。
還是說電影《無問西東》。陳鵬不顧年代背景下的規矩,毅然救下血泊中的王敏佳。他一直是一個堅守內心,活的真實的人,他是懂愛情的,他對王佳敏說:核,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託著。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
他們的愛與風華,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
愛就是愛,
沒有任何其他附加,是你中有你,我中有我,靈魂深處,彼此映照的幸福美好。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等著別人來愛你,不如自己努力愛自己。——《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願你在被打擊時,
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
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
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