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藝術源自於生活而又遠超出生活。但是,我們是明白的,歷史遠遠比任何一部影視更加殘酷心驚。
近期上映的《無問西東》,是一部佳片。電影給我們的感覺是震撼與感動。那些懵懂又真實的青年人啊,在自己風華正茂之時,都傾灑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青春熱血!
"無問西東"源於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電影《無問西東》講述了四個時代,四代青年的故事。電影情節非常感人,因為有許多情節,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梅貽琦。他不愛講話勤懇學習,也不希望學生談政治。但是學生一意孤行,結果被抓,他去保釋,勸說,再被抓,再勸解,再保釋,如此往復。但是他不禁止學生,也不參與,不幹涉。梅校長雖然是校委會的末位,但是梅校長極少發言,他經常說:「大概或許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仿佛不見得。」是不是有點像如今所說的「佛系」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戰火迅速蔓延。7月29,30日,北京天津淪陷,三位在赴委員長蔣介石的談話會的北大清華,南開校長,無法返回。所以8月1日,這三所大學在教育部擬定的計劃中南遷長沙。如此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張課桌。八月長沙遭遇空襲,長沙城變為一片焦土。
梅貽琦召開師生大會,正式宣布為國家復興做準備。學生們不肯走,聯名反對,理由很直接。國難當頭,不能做懦夫!在軍委政治部部長的的勸解下,這些血氣方剛的青年們遷往雲南昆明。路途艱難,食不果腹。在路途中,聞一多與沈從文被請客吃狗肉時,聞一多開心的大叫:「狗肉!狗肉!」
跑警報是學生的常態工作。在電影裡,陳楚生拎著鴿子,去跑警報,在實際上,和禽類一起跑警報的教授是真是存在的,只不過,抱的是雞,抱雞的則是金嶽霖教授。
一位廣東的同學,姓鄭。愛吃蓮子。一有警報聲,就開始用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面去煮蓮子。警報解除的時候,蓮子也燉爛了。一次日本飛機炸到聯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他聽著炸彈桌球作響還在不遠的地方爆炸,卻依然在鍋爐上神色不動淡定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
這樣戰火肆意的青春,但是他們說幸福。他們遠離家人,吃摻有老鼠屎和石子的米飯,時刻在死亡的邊緣,幸福嗎?幸福,因為即使山河破碎,但少年意氣風發,胸懷家國;幸福,因為即使環境艱苦,身邊有那樣一群大師,傳道受業解惑;幸福,因為即使迷茫,但心裡有堅定信念,他們相信,在未來有更強大的中國,需要他們去建設,去編織一個屬於他們的夢想。
他們的青春,三千裡路雲和月,五千裡家國,月兒彎彎照九州。
這是他們的青春,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每個懵懂真實的青年人,在少年時光,都寫著自己的一份熱血青春,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責任,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擔當,上代人的擔當已經完成,而我們呢?青年!心之所向,無問西東!